02.15 愛,越“自私”越好 丨關於愛情的4個真相


愛,越“自私”越好 丨關於愛情的4個真相

愛情往往是在瑣碎的日常裡。
愛人每一個動作和回應都會給我們帶來不小的刺激,關於愛的困惑,每天都在發生:

/1/

我總是遇人不淑。

無論一開始對我多好的人,最後要不就變成了忽冷忽熱的渣男,要不就是撒謊騙錢騙感情的混蛋。

/2/

老公來自農村,家庭條件一般,但後天很努力,自己創業有了不錯的成就。

也許是因為從小不自信,我們在一起十多年來,很少能感受到他的鼓勵。雖然他對我很不錯,但經常喜歡打擊人,很影響心情

/3/

兩個缺愛的人該怎麼相處?

老婆一直覺得我很冷漠、不關心她不愛她,只要她覺得我冷落了一點就會發脾氣,辱罵我。

而我一回家基本就是圍著她轉,每次吵架我也忍了,我很希望獲得她的認可,但換來的都是控制和指責。

/4/

談了三段戀愛,都沒超過3個月。

習慣性沒安全感,感覺對方也無法理解我。

戀愛太累,不想再談了。

......


每次在愛裡面遇到難題,我們很容易抓狂、傷心、孤獨,甚至想要卻步。

這也許只是因為我們誤會了愛的本質。

那麼今天,我們來揭秘關係的4個真相

愛,越“自私”越好 丨關於愛情的4個真相

真相一 :真正愛上一個人,受傷在所難免

因為當愛上一個人時,我們柔軟的內心會裸露在對方面前,任何小風小雨都非常敏感。

擁有40年兩性關係治療經驗的莎蘭 · 漢考克老師曾說:

我們的心有三層。

由外到內,是保護層、感受層、真我。

而要獲得真正的愛情,需要穿透保護層的牆,打開自己的感受,最後達到真我之間的碰撞。

日常生活中,我們的人際關係一般停留在保護層或感受層。

但在親密關係中,由於已經卸下保護和防禦,對方對我們做的任何事情,都會帶來不小的衝擊。

在電影《莎莫500天》中,女主角莎莫從小看過父母無數次爭吵婚姻破裂,不再相信愛情。

在與湯姆戀愛的兩百天裡,她一直不願意承認自己和湯姆的情侶關係,也總和湯姆說不相信愛情,這讓湯姆總感到不安。

愛,越“自私”越好 丨關於愛情的4個真相

在兩人交往100多天時,湯姆被莎莫邀請去她家,進入她的私人空間。兩人躺在床上,莎莫還分享了一個很私密的夢。

這讓湯姆特別欣喜:

她在心牆在我面前崩塌了。

愛,越“自私”越好 丨關於愛情的4個真相

一旦進入到這個領域,好的舉動可以療愈到彼此,而傷人的言行也會讓人更容易受傷。

莎莫很幸運。在打開心房後,她持續受到湯姆的悉心照料。最後在離開湯姆之後,她發現自己重新相信了愛,甚至勇敢地進入婚姻。

而湯姆,在200天裡一直戰戰兢兢,莎莫的突然分手讓他難以接受,最後他反而成了之前的莎莫,不再相信愛情。

莎莫的好運氣非常難得。

在現實中,我們的遭遇更像湯姆一般:

與和有著各種弱點的真我一起碰撞,讓保護層消失掉的我們傷痕累累。


愛,越“自私”越好 丨關於愛情的4個真相

ta的一個小指責,讓我們沮喪一整天;

ta一句傷人的話,讓我們痛哭整整一夜;

ta兩三個小時沒回微信,我們就開始患得患失,害怕ta不再愛我們了......

這一遍遍的心碎,根本上是2個原因:

① 兩個人的真我存在巨大差異。這些差異來自不同的基因、原生家庭和過往情感經歷,給兩人的磨合增加難度。

② 在差異的基礎上,我們常常玩一個增加誤會的遊戲,不知不覺中傷透了對方的心。

這個誤會遊戲,就叫投射和誘惑。


真相二:愛情不過是一場自導自演的投射和誘惑

資深心理諮詢師付麗娟老師曾說過:

婚姻就是巨大的投射場。

所謂的投射,就是把我想象中的你,放在你身上。

簡單地說,就是我想象中的你不愛我,於是你做什麼我都覺得你不愛我:

你對我好,我覺得是想要分手前補償一下我;

你對我壞,我更確定你真的不愛我......

而在投射的基礎上,我們還會做出種種行為,誘惑對方做出我們想象的結果。

例如,當我們認為一個人不愛我們之後,可能用極端的方式去確認愛:在ta開會時打電話給ta,在深夜要求ta前來陪伴。

最後ta不厭其煩,提出分手,就驗證了“ta不愛我”的想象結果。

但這個結果,分明是我們自己種種行為誘惑出來的。

而這個想象的原型,一般是來自原生家庭,或者是以往的情感經歷。

曾經有位讀者在後臺留言,講到自己兩段失敗的感情。

第一段,女朋友年齡比較小,性格很是冷漠和自我。

但他依舊很愛她,處處包容她,希望和她結婚。但談了兩年之後,他才發現她不過只把自己當做一個戀愛的大哥哥,沒有結婚的打算。

兩人分手之後,他遇到下一任女友。

她年齡也比較小,但溫暖熱情,在意他,照顧他。可他總把前任投射在她身上,害怕兩年過後,女友還是會離開自己。

這種恐慌讓他對現任女友開始忽冷忽熱,極大地傷了她的心,最後女友實在難以忍受,在他種種的“誘惑”之下,她提出了分手。

他覺得自己又陷入了一個輪迴,卻不知道是他的投射和誘惑,導致這一切的發生。

再拿我們最常見的關係模式來說。

大部分的女性渴望靠近對方,依賴對方,擔心對方會逃;

大部分的男性,則是希望在關係中有自己的空間,擔心對方過度的依賴。

最終,他們希望的都得不到,擔心的都發生了。

這也是投射和誘惑的作用。


愛,越“自私”越好 丨關於愛情的4個真相

△段子,來自微博@妖妖小精


大部分的成年女性,因為某些社會觀念的原因,從小容易受到忽視,得不到足夠關注的體驗,總會有一種被拋棄的恐懼感。

長大後一旦被稍微地忽視,我們就會把小時候的父母投射給對方,覺得對方會像他們一樣,拋棄我們。

於是我們就會過度緊張,越抓越緊,最後使得對方在關係中感到窒息,“誘惑”他們逃離了自己。

而大部分的男性,因為從小容易成為家庭焦點,過度的關注和打擾讓他們有種被吞沒的恐懼。

長大後稍微一點的緊抓,就會讓他們把父母投射給女性,覺得她們吞沒自己,所以馬上逃離,這種反常的逃離,也會促使對方下意識抓緊。

通過投射和誘惑,最後他們都驗證了自己的預測和想象,重演了過往的輪迴。

那這個輪迴能不能打破呢?


真相三:只有新的關係,才能打破投射的僵局

在電影《心靈捕手》中,威爾和女友關係的突破,便是從打破投射

開始。

威爾從小總被繼父家暴,常常受到冷遇,身上傷痕累累。

在他心裡,真實的自己很是差勁,不值得被愛。

女友從小喪父,繼承了許多遺產,表面富足幸福的她,心底更希望自己把錢交出去,換回父親生命,而不是自己一個人被留在世上。

他們一開始交往時,擁有著很多共同語言,相處很是愉快。直到女友決定去加州進修,她希望威爾也一起過去。

本是簡單的商議,但威爾的反應特別激動:

不去。因為到了那裡之後,你會慢慢了解真實的我,會把我拋棄掉。


愛,越“自私”越好 丨關於愛情的4個真相

他把過往的父母投射在了女友的身上,認為女友一定會嫌棄他、離開他,去嫁一個富二代。

而女友面對這樣的拒絕,想到了父親的離世,她上去逼著已經情緒失控的威爾:如果你說你不愛我,我們就結束。

威爾混亂之下說出了“不愛你”,她再次體會到了那種被拋下的感覺。

兩人分了手。

而他們的療愈,最先是在威爾與諮詢師的關係中發生的。

長期的諮詢,使得威爾和諮詢師存在著類似親密關係般的緊密聯繫。

當諮詢師瞭解到威爾的過去之後,他抱住了威爾,告訴他:這都不是你的錯。


愛,越“自私”越好 丨關於愛情的4個真相

潛臺詞是:他們傷害了你,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是因為他們做錯了。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威爾低著頭,說了句“我知道”。

諮詢師又說了幾次。

第二次,威爾假裝不在乎,繼續說“我知道”。

第三次,威爾看了他一眼,還是那句“我知道”。

諮詢師目光堅定,看著他,說了第四、五、六、七遍。

威爾突然哭了,到了第八遍,他抱住了諮詢師,哭得像個委屈的小孩。


愛,越“自私”越好 丨關於愛情的4個真相

他內心最深層的信念,被摧毀了。

他第一次意識到真實的自己不是差的,認識到女友沒有像父母一樣嫌棄自己,於是決定去找女友。想必,他的出現,也將打破了女友的投射,給了她新的療愈。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療愈也常常發生。

一個有“被拋棄恐懼”的人,總能被一個安全感強的對象所改變,因為每一次的依賴,都能被穩穩地接住。

而喜歡逃避的人往往能和獨立的人長久相處,因為每一次的推開都沒有換來窒息的靠近,這讓他們慢慢意識到,自己不會被吞沒,所以大膽地去愛對方。

徐靜蕾評價黃立行:我有病你有藥。

愛,越“自私”越好 丨關於愛情的4個真相


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過程吧。

真相四:真正的愛只降臨在不缺愛的人身上

上面這句話是李雪老師說的。

我認為也許沒有那麼絕望。

真正的愛,會降臨在不那麼缺愛、有自我覺察能力的人身上。

因為強烈的缺愛必定帶著強烈的投射和誘惑,如果對方不是一個超級穩定的人,很難打破這些投射。

所以,如果你意識到自己強烈的缺愛,那麼最重要的,是先解決自己的問題。


愛,越“自私”越好 丨關於愛情的4個真相

之前參加工作坊,一個女性朋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她從小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長大,喜歡照顧別人。

男友在她的照顧下,像個不知感恩的巨嬰,常常消失,電話也打不通。

她一邊很想結婚生小孩,希望以此把男友留在身邊,另一邊又怕結婚後男友會繼續當甩手掌櫃,自己更加辛苦。

最後在情人節那天,男友徹底夜不歸宿,她積累的不滿到了極點,一個人默默出來住在朋友家,第一次開始認真考慮分手。

在這段期間,朋友給她介紹了一個自我探索的工作坊,幾乎改變了這段關係。

在工作坊中,老師問了她一個問題:

任何的付出都希望獲得回報。

你超負荷去照顧別人,究竟想得到什麼呢?

她開始意識到,從小被忽視的自己,總習慣利用懂事和照顧來確認自己的價值,防止自己被拋棄。這個習慣也延伸到了親密關係中。

一方面男友稍微遠離,她就驚慌失措,想要抓住,所以不斷逼自己去付出,去照顧;

另一方面,她也以此站在道德制高點,控訴男友狼心狗肺,結果逼著他溜得更快。

最關鍵的是,通過一次次的自我探索和認知糾正,她意識到了自己並沒有想象中的一無是處。

做真實的自己,不需要通過照顧和討好別人,也能被喜歡。

她還學會了自我取悅,發現自己很喜歡做布娃娃,每次做手工都會很開心。

後來她搬了回去,一切改變自然發生。

她不需要過分去照顧男友,並要求他和自己平分家務;

當她發現男友再次消失之後,雖然戰戰兢兢,但因為打心底覺得自己值得被愛,於是去做一些事情取悅自己。

男友漸漸地在關係中有了存在的價值感,也因為不再擔心被緊追,反而更願意回家了。

她覺得自己內心有了一種自愛的能力,生活得更加自由和輕鬆。

如果說高質量的親密關係能支撐我們挺過各種人生難關;

那麼高質量的自我關係,則能讓我們在動盪的親密關係中,穩穩地站住腳跟。

這種自愛,能讓你在受到一點冷落時,給你信心:你值得被愛,不用慌,慢慢來;

這種自愛,能讓你在受傷時,有底氣捍衛自己:溫和地說出來,不用害怕對方因此離開你......

而這些,都有利於親密關係的發展。

愛自己、信自己、挺自己,

才是一段關係能順利開啟的核心。


愛,越“自私”越好 丨關於愛情的4個真相


作者簡介:五花鹿。心理學科班出身,滿腔的少女情愫,都用來追求真實和逃離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