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4 明朝官場套路深:縣令得罪宰輔兒子反被宰輔連升三級

楊溥以有雅操、質直廉靜出名,很受人敬仰。特別是他對慢待其子的江陵縣令範理,不僅無責罰之意,反而提拔重用的故事,更為後人稱道。

明宣宗時,楊溥在朝廷任宰輔。

明朝官場套路深:縣令得罪宰輔兒子反被宰輔連升三級

明初少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楊溥

楊溥終日為國事操勞,加上年事已高,已有好幾年沒有回家鄉石首省親了。其子楊旦思父心切,千里迢迢來京城探望。一路上,沿途地方官員趨之若鶩,有的設宴招待,有的饋贈厚禮,拜託楊旦在父親面前多多美言,楊旦一一應允。唯有江陵縣令範理對楊旦非常冷淡,僅以粗茶淡飯待之,讓楊旦耿耿於懷。楊旦尋思著找個機會在父親面前告範理一狀,出一口惡氣。

好不容易到了京城,父子相見,楊溥首丘之情油然而生。聽說家鄉石首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楊溥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聊著聊著,楊溥突然話鋒一轉,問兒子:"你從家鄉到京城,一路上可曾聽說哪個郡守縣令賢明?

楊旦想起自己對地方官員的承諾,謹慎地回答:“沿途的郡守縣令都很不錯,他們忠於職守,將郡縣治理得很好。”隨即將接待自己熱情周到,送禮厚重的幾位地方官員吹捧了一番。

楊溥搖搖頭,不耐煩地打斷兒子的侃侃而談,問道:“那你說,誰最不賢明?”

楊旦回答說:“我經過江陵來到這裡,看見江陵的縣令範理就很不賢明。”

楊溥眉頭一緊,忙問:“江陵的縣令怎麼不賢明?”

兒子氣沖沖地說:"我是堂堂宰輔的兒子,可他對我的招待實在太簡慢了。

楊溥微笑著問:“怎麼個簡慢法?”

兒子憤憤地說:“我遇到過好多縣令,人家對我都是奉為上賓,接待十分周到,臨走時還送了不少禮物。可這個天台人對孩兒傲慢無禮,只按一般的禮儀接待我,也沒有任何表示。”

楊溥聽後,心想:不少身居要位的人,常常以下級能否對自己殷勤趨奉,決定對他們的親疏,並憑藉這些吹捧來增長自己的威風。他們的子弟,往往藉助父兄的勢力到處為非作歹、橫行霸道,而他們卻喜歡聽信這些子弟的話,把他們當做自己的耳目。這樣怎麼能治理國家,為百姓做事呢?於是,他對兒子的錯誤思想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他說:“把宰輔的兒子視為一般百姓的兒子,這正是江陵縣令範理的賢明之處,你怎麼能責怪他呢?”

楊溥暗暗記住了範理的名字,並派官員實地考察,得知範理確實是個很有才幹的人。他為官清廉,政績顯著,很受百姓愛戴。過了不久,皇上讓大臣們推薦一位大臣,楊溥推薦了範理,他說:“小兒進京時範理不亢不卑,說明他為官清廉”。於是,他親自提拔他做了德州府知府。當時,德安有數百家民田為楚王府衛護所佔,而租稅仍要失田農戶繳納。範理不畏權勢,寫奏章上報朝廷,將所佔之田全部還給了農戶。見範理在任上頗有建樹,百姓有口皆碑,楊溥又推薦他做了貴州左布政使。

同僚對範理說:“楊溥身為當朝宰輔,你對他的兒子那麼沒禮貌,卻還那麼器重你,真是難得。你應當備一份厚禮,親自上門致謝,拜為門生。甚少也應該寫封信感謝一下。這樣對以後的升遷有好處,這不僅是為官之道,也是人之常情啊!”範理說:“宰相為朝廷用人,我為朝廷出力,皆是為公辦事,並非私人之交,公不私謝嘛!如果我用重禮酬謝宰相,豈不褻瀆了宰相的仁愛?”竟然沒有登門拜訪,也沒有寫信感謝。楊溥也沒有因範理“不識抬舉”而責怪他,反而提拔重用他,後來官至南京工部左侍郎。

明正統十一年(公元1446年)七月,楊溥去世的噩耗傳來,範理悲愴不已,連忙備好香燭,面向湖北石首方向跪拜遙祭,放聲悲呼:“國失賢相,我失良師!”淚如傾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