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OLED離不開的日本蒸鍍機,讓三星成為OLED老大,卡住華為小米脖子

如今手機採用OLED屏幕已經成為一個趨勢,今年的手機,出了榮耀還採用LCD屏幕之外,其他都採用了OLED屏幕。

OLED離不開的日本蒸鍍機,讓三星成為OLED老大,卡住華為小米脖子

而OLED屏幕的老大毫無疑問是三星,三星的OLED屏幕素質可以說領先了所有OLED屏幕廠商2年。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三星壟斷了最為先進的蒸鍍機。

真空蒸鍍機就如同OLED面板製程的“心臟”,不管是三星、京東方還是華星光電、深天馬、LGD等,幾乎所有的顯示屏公司,特別是未來OLED屏的發展趨勢下,都離不開顯示屏行業的上游企業:蒸鍍設備公司。

OLED離不開的日本蒸鍍機,讓三星成為OLED老大,卡住華為小米脖子

而日本Canon Tokki獨佔高端市場,說其掌握著OLED產業的咽喉也不過分。蒸鍍是OLED製造工藝的關鍵,直接影響著OLED屏幕顯示,蒸鍍機的工作就是把OLED有機發光材料精準、均勻、可控地蒸鍍到基板上。

OLED顯示面板中大量應用的有機材料極易受到氧氣和水的影響,有機材料間也很容易造成汙染,因此,面板的蒸鍍一般都是在真空環境下且相互獨立進行。

OLED離不開的日本蒸鍍機,讓三星成為OLED老大,卡住華為小米脖子

通過電流加熱,電子束轟擊加熱和激光加熱等方法,使被蒸材料蒸發成原子或分子,它們即以較大的自由程作直線運動,碰撞基片表面而凝結,形成薄膜,這個過程就是真空蒸鍍。

通俗地說,OLED屏幕每個像素都是蒸上去的,除了發光材料,金屬電極等也是這樣蒸上去的,實際操作非常複雜。

而Canon Tokki能把有機發光材料蒸鍍到基板上的誤差控制在5微米內。

OLED離不開的日本蒸鍍機,讓三星成為OLED老大,卡住華為小米脖子

OLED最早是發端於學術研究上電致發光有機材料的發現,比較公認的是柯達公司的鄧青雲發明了第一個OLED器件並申請了專利,而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有40多家公司進入OLED行業,但是OLED在最開始良品率極低,成本高,跟LCD相比,幾乎沒有市場認可度,到2006年的時候,大量客戶取消訂單。

OLED離不開的日本蒸鍍機,讓三星成為OLED老大,卡住華為小米脖子

但是三星認為OLED會非常有前景,所以一直支持Tokki 。2007年,佳能收購Tokki,成為Canon Tokki,跟三星一起,這才度過了危機。

而Canon Tokki為了感謝三星的支持,所以最開始的幾年,年產量3~4臺時,全部供貨給三星,所以三星在OLED佔的先機,搶佔95%的市場。直到2017年,Canon Tokki年產量達7臺,LGD和京東方才各得一臺,這條設備也是京東方量產OLED屏的硬件條件。

OLED離不開的日本蒸鍍機,讓三星成為OLED老大,卡住華為小米脖子

也正是得益於擁有最頂級的蒸鍍機設備,以及近20年的技術積累,三星在OLED面板良品率已經將近80%,在屏幕素質的調教優化上更是一騎絕塵。

而且因為得益於兩者的友好關係,三星關於OLED最前沿的技術都可以交給Canon Tokki來幫助其實現,從而讓三星在OLED上可以享受最為前沿的技術,三星和Canon Tokki已經構建了一個完整的OLED生態鏈。比如最近,三星與Canon Tokki合作為QD-OLED生產建立試驗性質的8代生產線。

OLED離不開的日本蒸鍍機,讓三星成為OLED老大,卡住華為小米脖子

而三星在OLED上的投入,也讓小米、OPPO、華為等旗艦產品不得不使用三星的OLED屏幕,因為其他廠商生產的OLED屏幕素質根本沒有辦法和三星比,三星也曾經用OLED屏幕卡過華為的脖子,華為Mate 10因為OLED屏幕曾出現缺貨的情況。

所以華為後來採用京東方的屏幕,但是1080P的京東方屏幕素質太差了,所以華為Mate 30 Pro又不得不採用三星的OLED屏幕。

OLED離不開的日本蒸鍍機,讓三星成為OLED老大,卡住華為小米脖子

希望中國也能生產出真空蒸鍍機。構建屬於我們的OLED生態!

OLED離不開的日本蒸鍍機,讓三星成為OLED老大,卡住華為小米脖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