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每年有3000封特殊的信,從廣州“寄”往“天堂”

大洋網訊 清明將至。4月4日上午,廣州飄起了綿綿細雨,一場特殊的生命教育活動在這裡舉行。今年60歲的王姨給已去世的父親現場撰寫並投遞了一封特殊的家書——它將通過“天堂信箱”“寄”給親人。

每年有3000封特殊的信,从广州“寄”往“天堂”

據悉,自2007年以來,廣州市“天堂信箱”每年“寄信”約3000封。

帶著孫女給父親寫信

“爸爸,您在天堂還在給人看病吧?我們一切都好。”細雨綿綿,王姨帶著孫女在“天堂信箱”前寫下這封簡單的家書,並投遞到信箱中。未來,這封信將通過集中火化的方式“寄往天國”。

每年有3000封特殊的信,从广州“寄”往“天堂”

王姨告訴記者,她的父親生前是一位老軍醫。4年前,他在80多歲高齡去世。此後,她經常夢見父親在天堂給人們看病,所以特意給他寫了這封信,向父親問好,同時告訴父親一家人都平安。

“父親去世後就葉落歸根,葬在東北老家。這幾年來,我們都是在父親的忌日回去掃墓,但清明節回不了家,只能託在東北的弟弟為父親祭掃。”王姨說,今年是她第一次通過“寄信”的方式紀念父親。

活動現場,她年僅5歲的孫女也畫了一顆愛心,同樣投遞到“天堂信箱”中。“我父親去世時,她年紀還小,但我希望通過這種模式,讓她感受到逝去的親人仍在我們身邊。”王姨說。

每年有3000封特殊的信,从广州“寄”往“天堂”

每年收到並“寄出”約3000封“天堂”信件

據瞭解,2007年清明,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率先在全國推出“天堂信箱”服務,活動以“寄往天堂的思念”為主題。據統計,廣州市殯葬中心每年收集到的“天堂”信件約3000封。天堂信箱的推出,符合很多人的情感需求,尤其是一些親人安葬在外地的,這種方式成為他們寄託哀思的重要方式。

每年有3000封特殊的信,从广州“寄”往“天堂”

收到這些信件後,將如何“投遞”?據悉,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每年都會集中舉辦一次“天堂信箱”昇華儀式,他們會邀請一些家屬現場念讀“家書”,之後由專人將“天堂信箱”護送至殯儀館火化室進行火化。

考慮到逝者的親屬心中都有很多話想對逝者講,除在進行生命教育等活動現場時會臨時設置一個“天堂信箱”,“天堂信箱”還會常設在殯儀館等地。

“體驗館”裡體會生命意義

這是4月4日上午,在燕塘地鐵口步行街舉行的“感念有恩•心中有愛”生命教育活動暨“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日活動上發生的一幕。該活動由廣州市民政局指導,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天河區興華街道黨工委、興華街道辦事處、中共廣州市北斗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黨支部主辦,廣州市北斗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廣州市興華街社工服務站承辦,旨在為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倡導移風易俗,推行文明低碳祭掃和節地生態安葬,引導廣大群眾在“感念親恩”的同時“傳揚愛心”。

活動現場設置了“人生之旅”“陪伴計時器”“綠植生機”“天堂信箱”“心靈之窗”五大體驗館,使群眾在參觀中感受生命的意義,在親身活動中奉獻自己的愛心以幫助更多的人。通過瀏覽“人生成長展板”,體驗了人一生經歷的重要時刻、人生成長經歷,以遊戲的形式瞭解自己與父母的相伴時間,到通過親手進行綠植種植、天堂信箱投遞、進行心理諮詢等多項活動,參加者切實深入感受生死、生命的意義,傳遞珍愛他人、珍惜生命的信息。

另外,活動主辦方還通過“070”防欺凌、“糧滿羊城”愛心義賣、“創意學院”公益服務三大體驗館,向市民介紹正向社交關係、社區公益等近期開展的社區公益活動,倡導群眾傳遞愛心,幫助弱勢群體,營造全民公益的氛圍。

每年有3000封特殊的信,从广州“寄”往“天堂”

移風易俗引風尚,殯葬惠民顯成效

據瞭解,去年以來,廣州市不斷深化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紮實推進法治、惠民、綠色、科技、陽光、人文殯葬建設,出臺推行節地生態安葬配套獎補政策等惠民政策,節地生態安葬率達到83%。

在活動現場,市民政局、市殯葬服務中心派出的黨員義工團耐心地就向居民群眾介紹廣州市的殯葬惠民服務政策,並就居民群眾關心的殯葬改革問題進行了細緻解答,引導廣大群眾支持殯葬改革,破除封建迷信,崇德尚儉,節儉辦喪,樹厚養禮葬文明新風。

廣報全媒體文字記者秦松 通訊員廖培金

廣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陳憂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