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中國的製造業,能轉移到東南亞嗎?

文丨趙靈敏

中國的製造業,能轉移到東南亞嗎?

目前,因為地理上的接近和成本低等原因,東南亞國家是中國企業轉移產能的主要目的地。

除了成本太高的新加坡和以油氣為經濟支柱的文萊之外,其他8個東南亞國家都不同程度承接了來自中國的產業轉移。

事實上,這個過程在十來年前就開始了,只是一直不溫不火,近年大量中國企業走出去,東南亞的那些多年來慘淡經營的工業園,一下子變得炙手可熱,前往考察的中國企業家絡繹不絕,園區的地租、廠房租金也水漲船高,一天一個價格。

在東南亞的這8個國家中,越南、柬埔寨的熱度最高,越南更被認為是最大的受益者。泰國、印尼的熱度次之,緬甸、馬來西亞、老撾、菲律賓緊隨其後。

這些國家的共同優勢是人口年輕,30歲以下的年輕人佔總人口的比重基本都在50%以上;勞動力便宜,最低工資普遍在200美元以下,緬甸更低至6-700人民幣,高的馬來西亞是2400人民幣,都比中國沿海地區的實際工資水平低。

另外,這些國家要麼和美國、歐盟、日本簽署了自貿協定,要麼因為經濟發展水平低受到普惠制的照顧,出口到美、歐盟、日本等主要市場的商品關稅很低或者是零關稅。比如越南就加入了CPTPP,也和歐盟簽署了自貿協定;柬埔寨則受到普惠制的照顧,出口美國、歐盟和日本的絕大部分商品都是零關稅。

中國的製造業,能轉移到東南亞嗎?

越南胡志明市

不過這些國家的劣勢也很明顯。

首先是供應鏈不完整,大部分原材料要從中國進口。東南亞的服裝代工已經做了很多年,有一定的規模,柬埔寨出口商品的7成都是服裝。但即便如此,服裝面料和一些配件也還是需要從中國運過去。

因此,東南亞更適合那些供應鏈比較短的行業,比如服裝、家居產品,配齊原材料相對容易,而不太適合電子等供應鏈長的行業。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很多電子企業扎堆在越南北部——為了方便原材料從深圳華強北通過陸路運過去。

其次,是勞動力的素質和吃苦耐勞的程度遠不如中國。東南亞的勞動力雖然表面上比中國便宜,但很多工人是洗腳上田,完全沒有受過訓練,加上受教育程度普遍有限,導致他們的效率最多也就能達到中國工人的7、8成。而且東南亞的工人普遍不願意加班,加班一天2小時是頂限,多了給錢也不加,像中國那樣為趕工期24小時輪班幹根本不可想象。這樣綜合算起來,東南亞的人工成本優勢就沒有那些顯著了。

另外,由於中國企業大量湧入,在越南柬埔寨的局部地方,已經出現了勞動力不足、工資飛漲的情況。按這個趨勢發展,越南柬埔寨的成本優勢很快就會消耗殆盡。

中國的製造業,能轉移到東南亞嗎?

柬埔寨工廠

因此,離開中國你才會發現,世界上再也沒有這麼好的勞工群體了。

在過去的幾十年,上億中國農民工犧牲親情,背井離鄉到沿海地區打工,住在毫無隱私和尊嚴的集體宿舍裡,拿著微薄的工資,日復一日重複著簡單枯燥的體力勞動,長時間加班是家常便飯,有時候合法權益也得不到保障。有了這些人的付出,才有價廉物美的“中國製造”。也正是被這麼好用的勞工慣壞了,中國老闆到了海外,普遍對不肯加班還動輒罷工的外國工人感到很不適應。

第三,東南亞的基礎設施和中國不能比。中國沿海地區的高速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的密集程度和處理能力,東南亞國家根本望塵莫及。在中國一個小時就能到達的距離,在東南亞很可能要耗費半天時間。

現在大量中國製造湧入東南亞,已經導致一些港口出現了貨物的積壓。還有一些國家有缺電的情況。可以說,東南亞目前的基礎設施狀況,根本不足以支撐大量中國製造的到來。

第四,一些國家的政局不穩定,和中國的關係比較微妙。比如越南,2014年曾經發生過針對中國企業的暴亂,美的越南工廠等多家中國企業受到衝擊;印尼排華的歷史臭名昭著,最近的一次發生在1998年。近期因為總統選舉爭端發生暴亂,華人也受到波及。

第五,由於東南亞國家普遍發展程度比中國低,內部治理上的漏洞比較多,吸引很多中國人到那裡開展不法活動,玷汙了中國人形象,也引發了當地人的不滿。

最典型的是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那裡聚集了大量中國人從事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活動,推高了地價和生活成本之餘,也敗壞了社會風氣和治安,當地人的不滿會導向何處?如何化解疏導?是中國人必須要考慮的。在西哈努克港其實有中國人運營的柬埔寨最大的經濟特區,但鮮為人知,其風頭都被賭博、電信詐騙和各種不法活動蓋過了。

東南亞已經不堪重負。

本文節選自趙靈敏老師《中國製造,無處可去》一文,原文首發於FT中文網。

中國的製造業,能轉移到東南亞嗎?

中國的製造業,能轉移到東南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