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知乎高贊回答:我最大的錯誤,就是忽視了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知乎高贊回答:我最大的錯誤,就是忽視了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有人問我:作為一個媽媽,你最害怕看到什麼新聞?

我想都沒有想,就說出了自己的答案——最怕孩子受到傷害。

然而,我們沒有誰能保證自己時時刻刻都守在孩子身邊,只能是教孩子自我保護,多關心、關注孩子,可即便如此,有時候還是會忽略一些所謂的“小事”,釀成悲劇。

還記得去年有一位被燙傷的男孩嗎?濟南的幼師虞某,因不滿男孩騰騰做操時的表現,將他強行拖到開水房訓話,導致他被開水燙傷,燙傷面積達到20%。

知乎高贊回答:我最大的錯誤,就是忽視了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這可憐的孩子被燙得身體通紅,皮都掉了下來,一換藥就疼得哆嗦,直到昏迷。事後,騰騰的父親對記者說:“後悔死了,孩子曾向我們發出過那麼多求救信號,但我們都沒在意。”

父親回憶說,2017年年底,家人曾多次發現,騰騰的大腿內側有發黑的淤青,可以明顯看出是手指印。

騰騰媽媽晚上哄他睡覺時,騰騰也說過“老師打。”媽媽問:“哪個老師打?”騰騰卻閉口不提。媽媽以為是孩子太調皮,老師適度管教而已,並未放在心上。

新學期開學時,騰騰還鬧著不想去幼兒園,他們也以為騰騰只是貪玩,所以沒太在意,最終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

試想,如果騰騰父母早一點收到孩子的求救信號,為其辦理轉學手續,或問責涉事人員,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宋帆曾說:“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

想要看懂小孩發出來的求救信號,就要處處留心觀察,時時細心在意。

知乎高贊回答:我最大的錯誤,就是忽視了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知乎上有個提問:“在教育孩子方面,你曾無意中犯過哪些錯誤?”

最高讚的答案是這麼說的:“我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忽視了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這位網友說:有一天,她留學的女兒放假回家。她發現胖胖的女兒,變得身材纖瘦,但她並未多問,還覺得女兒瘦了更漂亮。

在家裡,她發現女兒不太愛吃飯,只是啃啃玉米充飢,而且吃得很素,油鹽不進。

在她的詢問下,女兒才說自己有“進食障礙”。但她不以為意,認為女兒只是不想好好吃飯。

女兒返校上課後,又多次告訴她,自己吃不好睡不好,她依然認為,這是女兒吃不慣國外的食物而已。

直到兩年後,她才瞭解到,“進食障礙”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有極高的死亡率,於是她趕緊聯繫女兒,關心女兒的境況。

女兒告訴她,這兩年,自己一直在進食障礙中苦苦掙扎,經常吃不進東西,嘔吐、失眠加焦慮。身體上無法擺脫的症狀,讓女兒心理灰暗,情緒低迷,已經徘徊在抑鬱症的邊緣。

再加上媽媽的敷衍、忽視、不以為意,更讓女兒感到深深的無力和絕望,覺得人生一片陰鬱。

她聽著女兒的訴說,心生悔意,自責不已。

很多父母總是聽不進孩子的訴求,總覺得孩子說的話,無關緊要,只是隨口一提。

殊不知,這種想法,會讓他們錯過幫助孩子的最佳時機。

知乎高贊回答:我最大的錯誤,就是忽視了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我侄女讀小學一年級時,有一段時間,經常回家要錢,要錢的理由都跟學習有關。

剛開始,嫂子不以為然,她要多少就給多少。但侄女要錢的次數越來越多,而且要的數目也越來越大。

嫂子開始覺得不對勁,於是聯繫老師確認,結果才發現被侄女騙了。但是,侄女一直都很懂事乖巧,不像是會騙錢的人,除非是心有苦衷,身不得已。

難道是被同學威脅了?想到這,嫂子不由得一個激靈,嚇出一身冷汗。等到侄女放學後,嫂子溫和坦率地問她:

“寶貝,你這段時間拿錢去做什麼啦?我問過老師了,老師說學校沒有要求你們交錢。”

“你老實說給媽媽聽,好嗎?無論是什麼原因,我不會怪你的哦。”

一開始侄女遲疑著不肯說,問得多了,她“哇”地一聲哭了起來。

嫂子立刻停止詢問,等她慢慢恢復平靜後,再溫柔地試探她:

“是不是有同學欺負你呢?如果是,你要告訴媽媽,媽媽才能幫你解決。”

後來,經過嫂子的安慰和引導,侄女終於哭著承認說:

“是我同學,找我要錢。我如果不給,她就打我。她還不讓我告訴別人。如果我說了,她說她也會打我。”

嫂子抱住侄女,撫摸她的柔發,輕聲安慰她,並承諾會聯合老師把事情解決,不讓她再受傷害,侄女才停止了哭泣,表情逐漸輕鬆起來。

英國著名心理諮詢師布拉曼博士說:“大人去幫助孩子,把孩子的焦慮翻譯成語言說出來,孩子就會得到釋放的輕鬆感,恐懼心理就會好轉。”

孩子的異常行為,往往是心理恐懼所致,會向家長傳遞求救的信息。

家長及時發現這種求救信號,才能防微杜漸,讓孩子脫離危險。

知乎高贊回答:我最大的錯誤,就是忽視了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健康順遂地成長,不過隨著他們一天天長大,認識的人越來越多,面臨的危險也會越來越多。

所以,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重視和發現孩子的求救信號,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孩子發出求救信號時有哪些表現呢?

※ 身上有不明傷口、不明淤痕。這可能是孩子被他人虐待,留下的痕跡。

※ 睡覺不安穩,經常做噩夢。這往往是受了驚嚇,心裡害怕的表現。

※ 突然出現厭學情緒,經常裝病或哭著不願意去上學。

※ 突然出現精神萎靡。平時活潑開朗的孩子,突然不愛說話,經常發呆,精神不振等,多是被欺負後造成心理創傷的表現。

※ 食慾不振。突然暴飲暴食或厭食,都是孩子心理或身體不適的表現。

孩子一旦出現以上求救信號,家長們就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好好跟孩子溝通,去了解原因,解決問題。

第一,家長要懂得傾聽,給予孩子及時的關注。

心理學上有個“3F傾聽法”,能幫我們有效傾聽孩子的訴說,找出問題的關鍵。

3F指的是Fact(傾聽事實),Feel(傾聽感受), Focus(傾聽意圖)。

“傾聽事實”就是說,孩子講述時,只傾聽他描述的客觀事實,而不要根據自己的想法和成見隨意評判,妄下斷語。

“傾聽感受”是說,帶著同理心,耐心去聽孩子的話,從他的角度思考問題,感知他目前的情緒。

而“傾聽意圖”是說,認真傾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聽懂他意在言外的那層意思。可以試探著詢問:“你真正需要的是……對吧?”

你懂得傾聽,善於傾聽,孩子才願意訴說他的經歷,而你通過傾聽,才能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並幫助他解決問題。

第二,及時幫孩子疏導情緒,釋放壓力。

當孩子受到傷害後,他們可能會被強烈的情感所控制,憤怒、悲傷、沮喪和恐懼等都是比較常見的負面情緒。同時,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在疏導自己的負面情緒上是有困難的,往往會演變為“發脾氣”或突然就“痛苦不堪”,這時就需要家長引導孩子疏通情緒,釋放壓力。

比如和孩子一起進行一些戶外運動,帶孩子去感受大自然,讓他的心思暫時脫離此時此刻的情緒;另外可以教孩子做深呼吸,在呼氣和吸氣之間感受和放鬆自己的身體和肌肉。

此外,必要時家長可以請教心理專家,為孩子提供指導,幫助孩子疏通心理問題。

第三,教會孩子懂得向別人尋求幫助。

懂得求助,也是一種生活技能。

如果孩子遇到困難,不主動尋求幫助,就有可能陷入一個困境,甚至走向極端。即使自己走出來了,也可能留下心理陰影。所以,教會孩子從小懂得向別人尋求幫助,至關重要。

比如,與小朋友發生不愉快,可以告訴家長,大人才能及時引導。

比如,遇到校園暴力,可以向同學老師尋求幫助。

比如,厭食,可以告訴爸媽自己真的很不想吃,吃了就想吐。

只有孩子學會向別人尋求幫助,直抒胸臆,別人才能注意到孩子的困難,及時為他解決問題,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願家長都能理解孩子發出的信號,破譯他們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也願每個孩子避開暗礁,成長得更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