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 《人性弱點》——筆錄

《人性弱點》——筆錄

56、學會喜歡你自己

◆成熟的人會適度地忍耐自己,正如他適度的忍耐別人一樣。他不會因為自己的一些弱點而感到活的很痛苦。

◆不喜歡自己的人,表現在外在的症狀之一便是過度自我挑剔。

◆獨處對我們的心靈運動十分有益處,就好像新鮮空氣對我們的身體極有幫助一樣。

想要活的健康、成熟,“喜歡你自己”是必要的條件之一。這意味著“自我接受”——一種清醒的、實際的接受自己的本來面目,並伴以自重和人性的尊嚴。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著作《動機與個性》中也曾提到:新近心理學上的主要概念是:自發性,解除束縛、自然、自我接受、敏感和滿足。

我們可以這樣說,憎恨每件事或每個人的人,只是顯示出他們的沮喪和自我厭惡。我們很少有人有勇氣獨樹一幟,或很清楚明瞭自己究竟擁護什麼主張。而自我認同的第一步,是不再用別人的標

準來評判自己,而必須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價值觀點,然後開始作為生活的依據。

為了學習喜歡自己,我們必須培養出面對自己缺點的耐心。這並不意味我們必須降低標準,變得懶惰、糊塗或不再盡心盡力。這是表示我們必須瞭解一個事實:沒有人——包括我們自己——能永遠達到100%

的成功率。期待別人完美是不公平的,期待自己完美則是愚蠢荒唐的。

安妮·馬蘿·林柏在其著作《來自海洋的禮物》中曾說過:“我們只有在與自己家內心相溝通的時候,才能與他人溝通。對我來說,我的內心就像幽靜的泉水,只有在獨處時才能發現其美。”

假如我們要依賴別人才能得到快樂與滿足,則無疑會為他人增加負擔,並影響到彼此之間的關係。

瞭解並喜歡自己。

《人性弱點》——筆錄

57、不要盲從因襲

◆要想成為真正的“人”,必須先是個不盲從因襲的人。你心靈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

◆年輕人或涉世未深的人,常常會害怕自己與眾不同,無論是是穿著,行動,言談,或思考模式,都儘量與自己所屬的圈子認同。

假如成熟能帶給你什麼好處的話,那便是發現自己的信念及實現這些信念的勇氣——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因素。大眾心理其實最脆弱,最容易被牽著鼻子走的。像追求安全感一樣,人們順應環境,往往

最後變成了環境的奴隸。人的真正自由,是在接受生活的各種挑戰,是要不斷奮鬥,並經歷各種爭議。

假如我們真的成熟了,便不再需要後退躲進怯懦者的避難所裡——去順應環境;我們不必躲在人群當中,不敢把自己的獨特性顯現出來;我們不必盲從別人的思想,而要凡事有自己的觀點。

堅持一項並不獲得支持的原則,或不隨便遷就一項普遍為人支持的原則,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當一個不隨波逐流的人,願意在受攻擊的時候堅持信念到底,的確需要極大的勇氣。

達斯校長最後做了一個深刻的結論:“人們只有在找到自我的時候,才會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到這個世界來、要做什麼、以後又要到什麼地方去等這類問題。”

《人性弱點》——筆錄

58、不要令人生厭

◆假如預防是最好的治療,那麼,在治療疾病之前,我們需得先診斷出該疾病的原因來。

◆言語乏味的人不但不瞭解自己,不喜歡自己,甚至也不能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

◆人若是心靈成熟,或心智繼續成長,就能與人討論任何事情而不致引人生厭。

以下是最令人生厭的幾種狀況:

(1)不停地討論小孩子或寵物的事

(2)談話沒有重點

(3)踢到鐵板

(4)不管談什麼,都要一直爭論不休

(5)永遠唱低調

言語乏味是人格生病的一種症狀,也是人格不再成長的一種現象。

時時注意自己身上的那些令人討厭之舉。

《人性弱點》——筆錄

59、為什麼別人要喜歡你

◆贏得別人注意的最好方法,是不要去擔心結果如何,或在意別人是否喜歡我們。只要我們開始採取行動,努力去實踐那些必須完成的事項即可。

◆得到友誼的最佳方法,是必須注重施予,而不是獲得+但應該是親自贏取得來,而不是靠一時的吸引或哄騙。

◆愛是人類能夠進步的基礎,也是我們與他人交往的橋樑,更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熟得依據。

孔子曾經說:“最重要的,不是別人有沒有愛我們,而是我們值不值得被愛。”要想贏得別人的友誼或感情,必須先不去擔心別人是否喜歡我們,而是要用心去改善自己的態度,並增進能讓別人喜歡你的品質。

威廉·奧斯勒爵士曾公開說過:“不用為模糊不清的未來擔憂,只要清清楚楚地為現在努力即可。”

要讓別人喜歡你,先得使自己讓人喜歡。

60、

《人性弱點》——筆錄

孤獨是現代人的通病

◆許多寂寞孤獨的人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他們不瞭解愛和友誼並非是從天而降的禮物。一個人要想得到他人的歡迎,或被別人接納,一定要付出許多努力和代價。

◆我們若想克服孤寂,就必須遠離自憐的陰影,勇敢走入充滿光亮的人群。我們要去認識人,去結交新的朋友。

幸福並不是靠別人來佈施,而是要靠自己去贏取別人對你的需求和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