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當年青春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下鄉留念照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下鄉知青趙玉英(前右1)與回鄉知青朱秀燕丁桂春尤秀梅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左起知青趙玉英與尤秀梅丁桂春朱秀燕合影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1976年保岱村三屆知青合影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當年知青歲月

——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2017年6月3日,在時隔45年後,25位老知青再次踏入讓他們魂牽夢繞,曾經揮灑青春和汗水的地方——河北省涿鹿縣保岱公社保岱村,這次他們回第二故鄉,用了一種別開生面的形式,與保岱村民聯歡,共同舉辦聯誼會文藝演出的形式,共話友誼,共敘鄉情,受到了村書記丁桂全和老鄉們的熱烈歡迎,文藝聯歡是他們當年在保岱下鄉的拿手好戲。

從1973年至1977年,共有近百名知青在保岱村插過隊。談起知青插隊,村裡的老人們如數家珍,1973年第一批知青進入保岱村,1975年達到頂峰,由張家口市下花園煤礦中學為主組成的知青隊30人來到保岱村,成為保岱村插隊知青的主體,而1977最後一年,仍有多名知青來此插隊,知青最多時達50多人,他們住在三排知青點平房裡。

插隊期間,除張家口市下花園煤礦中學的知青外,其他知青有的來自北京知青、社會青年,有的是轉插人員,也有部分是單插人員,還有大部分回鄉知青。當時,這群16——20歲的熱血青年,如今許多知青都已年過花甲,但說起曾經在這裡的青春歲月,他們仍記憶猶新。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我們倆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穆麗萍與女戰友留影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朗瑞星與女知青


記憶中,當年下鄉知青有:

北京知青:劉愛賢、黃玉茹

河北張家口下花園區知青:蘭玉山、張曉青、穆金傑、趙明、劉憲庭、蘭玉芬、郎朗、徐建軍、屈鳳英、馬秀英、王志亮、穆麗萍、賀健明、白鳳鳴、張小紅、王志恆、郭永旺、穆金英、趙玉英、耿喜鳳、孟繁利、石金香、吳寶華、趙金枝、惠梅、楊愛平、朱玉梅、金勇、朗瑞星、劉玉霞、董卓修、楊正林、董志修、王正義、馬秀花、紀玉平、範潤平、張喜志、屈海林、崔憲果、馬連順、馮佩明、鄧忠、李寶貴、肖樹琴、康生海。

劉潤髮、王清、孟月生、張玲、張顏芬

在保岱中學知青有:陳青、趙蘭花、趙廷武、施洪廣、胡應和、渠志江、王關平、安成山、李玉清、閆桂星、張和喜、霍萬清等

回鄉知青主要有:馬玉錄、徐桂富、劉建貴、朱秉興、溫效蘭、楊素梅、王喜慶、劉世臣、劉成鵬、朱秉春、楊佔川、李樹德、溫存軍、丁桂玉、尤秀貴、趙國智、楊佔英、閆桂娥、溫孝華、趙蘭玉、郝旭梅、李海琴、董效雨、趙明鎖、趙世和、劉成泰等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2017年6月知青回保岱留影


知青們開了一輛大轎車,在去往第二故鄉的路上,車上的老知青們就開始興奮起來,路過的每一個村子他們都還記得。一路上,看起來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色,讓知青們不住的發出感嘆。

重返故里 感恩、回憶感染每一人

3日上午8點左右,在張家口市下花園區集結點。從四面八方趕來的20多名知青,一臉興奮上了車,開啟了回村之旅。

40年多前,作為保岱村插隊知青主力軍的下花園知青們,就是從這裡出發,踏上下鄉之路。

光陰似箭。有些人40年間從未見面,但瞬間大家夥兒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充滿艱辛卻又很幸福的昨天。

“麗萍,還是老樣子啊!”、“你說,我叫啥?”……車廂裡,知青們相互訴說著多年不見的情懷。一路上,《唱支山歌給黨聽》《我們走在大路上》等集體合唱讓氣氛更加高漲。

投機的交談,總會讓人忘記時間。9點鐘多,到達目的地涿鹿縣桑乾河南的保岱村。車子剛進村,喜慶的鑼鼓立刻敲響。知青們手捧著“留下足跡的熱土,知青成長的搖籃”的牌匾,老鄉們打著“歡迎我村知青回村光臨”的標語迎接知青進村。

“多年不見,身體還好嗎?”、“保岱村的變化可真大啊!”、“瞧瞧,你家的孫子都這麼大了。”隊伍一邊前行,知青們一邊與自己相識的鄉親握手、聊天。“每批知青來村裡,都會用鑼鼓、歌舞歡迎,這次也不例外。”保岱村人馬老師說。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七十年代在知青屋前留影


一晃將近半個世紀,斗轉星移,從縣城到保岱村的路修好了,當年的保岱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坑坑窪窪的鄉間小路如今已是乾淨平整的水泥路,當年到處可見的土坯房已換成敞亮磚瓦房。

村的裡的老鄉們陪著老知青們一起在保岱村逛了一大圈,看看他們當年住的知青老房子並留影紀念,看望當年自己的老房東,併為他們送去了慰問紀念品。大家激動地追憶過去,雖然一見面時可能記不起名字,但是一說,馬上就想起了40年多前的很多往事。他們互相留下了聯繫方式,爭相與當年住的老房子合影留念。有的在老鄉家,還是那間她們居住的老房子,還是那些人,他們圍坐在一起,回憶這當年的單純美好,回憶著曾經的磨難和艱苦。所有的熱鬧舉動,在久別重逢的那一刻顯得格外珍貴。

“今天,知青們回到他們曾經工作、生活的第二故鄉,充分展顯了不忘初心的情結,心裡還裝著保岱村的父老鄉親,此行返鄉、探親、訪友、聚會,我們表示最熱烈的歡迎。”保岱村大隊黨支部書記丁桂全說。丁書記當年是村裡的泥瓦師傅工匠能手,與這批知青都是同齡人好朋友,他們非常熟悉。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眺望遠方 我們的理想


保岱村人王先生激動地說:“前幾天就聽說他們要回來了,就盼著今天呢。我和知青們的年齡差不多,很多人都認識,相處好的有10多人,這次來了見到3個人。聽說王清、孟月生去世了,非常痛心。作為朋友,去下花園遇到難辦的事情,他們總會全力幫助。”。

“下鄉插隊期間,我們與鄉親一起幹農活,不僅累而且有時還會受傷,日子很艱苦。”知青小穆說,也正是有了那段時間的經歷,磨鍊了意志,後來參加工作,再辛苦也覺得沒有種地苦。

聚會現場,許多人特邀來參加聚會,感言讓現場的人潸然落淚;保岱村幹部到會祝賀。大家感恩、懷念的情緒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夜晚,華燈初上,知青村民聯歡晚會正在隆重舉行,大家載歌載舞歡聚在當年的村劇場,臺上臺下歡聚一堂,一個大聯唱想起了《當年的八路軍》將活動推向了高潮。知青與老鄉們在這裡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怕耽誤高考入學 知青騎車3小時送學子們上學

午餐後,知青們各自走進相熟的老鄉家探望。

保岱村青年的情感,還要從1977年高考錄取說起。

1975年夏天,18歲下花園區一部分高中畢業生後來到保岱村插隊。“插隊期間,我幹過農活,幫大隊整理過賬目,還當過拖拉機駕駛員。”健明說。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當年女知青形象


做事認真的賀健明因吃苦努力,經常駕駛拖拉機往返於張家口和涿鹿縣,幫助村裡辦了許多事情,先後被評為勞動模範和知識青年代表。與本村青年丁桂全等關係都不錯。

1977——1978年,廣播裡開始播放恢復高考的通知,知青們也都在紛紛討論此事,很多人都寄望於通過高考改變自己的命運。

1978年5月,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到公社報名參加大中專考試。8月3日參加考試時才發現,位於涿鹿縣保岱小學的一所學校內,教室、禮堂裡全都是考生,這裡設了30多個考場,近千人,現場人山人海,考生的士氣很高漲。

距離考試已經過去近2個月,沒有一點兒消息的我覺得自己沒有考上,時值秋天,我和其他同學相繼離開保岱村準備外出複習。

一天晚上11點多,急促的敲門聲把我叫醒,敲門人正是與哥哥插隊的好友健明。當天下午,他聽說我的入學通知書寄到了臨近村窯子頭,馬上騎車取回,一看開學在即,入學手續必須在三天內辦理,便連夜騎車趕到我們家裡。

“當時通訊很不方便,情況緊急,健明不顧夜黑風冷,騎著輛28自行車從保岱村騎到窯子頭再返回,往返整整騎了1個小時。”家人高興極了,沒有一點睡意,趕緊給建明生火做飯暖身子。

正是因為這份入學通知書及時送到家裡,我順利通過政審、體驗,考入張家口地區師範學校。開學時,賀健明、白鳳鳴兩位老兄親自將我們送到下花園火車站,我乘著時代列車邁進師範。畢業後歷任鄉村教師、縣委幹部、財稅局公務員、省新聞集團編輯記者,現任紅色文化新媒體主編。

插隊姻緣 共結成多對知青夫婦

聚會中,知青夫婦的回憶彷彿把大夥又拉回到當年那個激情澎湃的年代。

“我是1975年進入保岱村插隊的,當時的主要工作是搞文化宣傳,村裡的板報、大字標語都是我寫的。”知青趙英(化名)說,在插隊知青中,絕大多數是從事農活、農業技術等,也有知青參與中小學教育、跑煤炭、磚廠供銷、拖拉機手等其他工作。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40年後再回到劇場前面


知青絕大部分是幹部、工人子弟,工薪階層,多數是初中、高中文化,由於生活背景差不多,知青們的共同話題也較多,有共同語言。在插隊期間,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感情基礎也多是在村裡產生的。

“一次,我見到頭戴草帽、滿臉紅彤彤,在籽種站剛乾完農活回來的梅花(化名),發現這個保岱回鄉青年姑娘很能吃苦耐勞,在隨後的接觸中,梅花的勤快、在村宣傳隊表演節目又好,熱情踏實給自己留下極好的印象。”建明說,在插隊的3年多時間裡,雙方建立了友情。

插隊結束,建明分配到張家口發電廠工作,梅花也去了下花園某企業。當時通信還不發達,利用週末、假日時間,梅花都會到電廠宿舍串門。在與其他知青接觸的同時,建明家成為他必去的目的地。

隨著雙方的深入瞭解,在經歷友情、愛情後,兩個相愛的青年人走入婚姻的殿堂。從1980結婚至今,孩子的出生,一家人其樂融融。與建明、梅花一樣,因插隊認識,現在共有5對知青夫婦,有的是知青與知青結合,有的是知青與當地人回鄉知青結合。

一張花名單凝聚人心成為見證活動現場,一張在保岱公社保岱村下鄉知識青年通訊錄,這張歷屆上山下鄉知識青年花名錶引起筆者的注意,在這份54人的名單中,有兩列,其中由北京知青2人。後面還列有5名去世人員,我熟悉王清、孟月生、張顏芬。王清吹口琴特別好,1977年抽調回城進入張家口捲菸廠工作,當時屬於較好的單位。孟月生會打籃球,代表保岱大隊參加過公社農民籃球賽,因此,保岱中學一個女中學生對他一往情深。張顏芬是我們生產隊的知青,父親是隊長,分配她當過生產隊農業技術員。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在保岱村房前紀念


2016年,知青穆金傑等開始組建“保岱村知青”微信群,2個多月時間,人數由幾個人增加到現在的幾十個人。群裡經常會留言“幾十年不見,聽聲音還是那麼的熟悉。”“照片上的樣子變啦!”“咱們見見吧!”隨著聊天的氣氛,聚會的念頭開始萌發。

“最初,我只是想做一份歷屆知青的完整名單,並手寫了多頁的基本資料。”活動組織人員介紹,後來他把名單發在群裡讓大家確定下鄉人名,知青們通過互動式回憶,拉近感情、凝聚人心同時,也為這次聚會做好鋪墊準備。

穆金傑、劉玉霞、穆麗萍告訴記者,5月初,他把名單拿到群裡核對。他們查詢到從1973年至1977年之間共有50多人名單。為了搞好回訪聯誼會,他們每天排練,準備聯歡會的節目,以當年青春的形象展現給保岱老鄉們,給第二故鄉帶去文化和歡樂。

據介紹,這次到保岱聚會聯誼活動去了20多人,人數比較最多,有部分人因為特殊原因不能參加,有5人去世,但無論怎樣,這張印有全部人員的通訊錄名單將成為知青們共同的回憶。

45年彈指一揮間,當許多人再次來到第二故鄉涿鹿縣保岱公社保岱大隊,看到如今的保岱村感慨萬分。他們懷著一顆真誠的心,感謝這塊熱土的滋潤與培養,也祝願第二故鄉建設得越來越美好繁榮。

本次活動視頻:

保岱村暨知青聯誼會花絮 老穆上傳於 2017-06-08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jgxMjYxMzI0MA%3D%3D.html?refer=seo_operation.liuxiao.liux_00003308_3000_YvmIba_19042900

2019——10——20草於河北省會、塞北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聯誼會成員合影留念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演出前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我們合個影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農家採摘豐收喜悅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恰青春年少


40年後再相聚 追憶知青歲月:河北涿鹿保岱村知青聯誼會側記

年輕多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