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黃龍讓荒山變綠洲 造福千萬家

黃龍讓荒山變綠洲 造福千萬家

路過黃龍縣界頭廟景家塬的人們,都會被山坡上一大片油松樹所吸引,多年來這片林子是越來越大,樹苗是越來越多,看上去是越來越“養眼”,難免會心裡疑問,這是誰家的呢?

經過仔細瞭解後,才得知,這不是私人擁有的,而是一片為了生態效益,造福子孫後代的黨建公益林。2015年,景家塬村黨支部按照“黨群合力、荒山造林、逐年遞增、挖潛增效”的思路,村黨支部不僅組織黨員,而且發動非黨村幹部、在外工作幹部及部分群眾栽植了這片公益林,栽植後實行黨員分塊管理,定期進行擴盤鋤草。郭桂芳作為一名黨員,當得知村裡要建公益林時她就舉雙手贊成,公益林開始建後她就每年都到地裡澆水、施肥、除草,三、四年裡她和村民一起一棵一棵栽下希望之樹。從2015年至今,在所有黨員幹部的努力下共栽植油松、側柏13000棵,已建造黨建公益林80畝,並且每年按照10至20畝的速度逐年遞增。曾經光禿禿的山頭,如今是一片綠色。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並回答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在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時他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生動形象表達了我們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景家塬的這一片公益林就是實踐總書記講話精神的真實寫照。

黄龙让荒山变绿洲 造福千万家

同樣踐行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還有黃龍縣植樹模範王長貴。從2011年開始,王長貴承包了界頭廟西石林村的5000多畝荒地,開始植樹造林,目前已累計造林4000多畝。他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九年時間只是個開始。我要讓植樹造林繼續下去。讓老百姓受益,讓子孫後代受益。”

黄龙让荒山变绿洲 造福千万家

“咱們界頭廟鎮地處黃土高原與關中平原交界處,風沙大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出門經常是被吹得一臉土,現在生態環境好多了,你看以前的荒山,現在都被種植上了綠樹,我們老百姓是實在的高興。”西石林村村民惠豐尚告訴記者。

黄龙让荒山变绿洲 造福千万家

黃龍縣位於陝西省中北部、延安市東南緣。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級褐馬雞自然保護區、天然次生林省級自然保護區和全國八大防護林區之一,是一片原生態、純天然的淨土,素有陝西的“一葉肺”和“天然氧吧”的美稱。黃龍縣森林覆蓋率87%,林草覆蓋率高達92%,植物1012種,動物225種,其中以褐馬雞為代表的國家級保護動物6種。空氣負氧離子含量平均可達到6000個/立方厘米,每年7至9月最高可達到15000-18000個/立方厘米。年均水資源量1.54億立方米,是陝西省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水土保持區。近年來,黃龍在發展經濟過程中,始終堅持生態優先,從2014年開始,黃龍縣依託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舉全縣之力發展生態旅遊、光伏風能等新能源產業,在盤活縣域經濟的同時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黄龙让荒山变绿洲 造福千万家

“黃龍是生態資源‘富’縣,礦產資源‘貧’縣,綠色既是我們的財富源泉,更是我們發展的不竭動力。近年來,我們堅持生態優先,決不以犧牲換取經濟增長,不遺餘力的打好禁源、治汙、綠化‘組合拳’,在保護生態,建設生態的同時,讓群眾享受更多的生態紅利。我們始終堅持‘零汙染’和對汙染‘零容忍’的態度,圍繞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選商擇商,堅決把汙染項目拒之門外。同時,全民植樹增綠、種花添色,讓黃龍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土更淨。”黃龍縣縣長李富榮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