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K-1賽場上主要格鬥技術分析,泰拳踢拳跆拳道空手道中國功夫


K-1賽場上主要格鬥技術分析,泰拳踢拳跆拳道空手道中國功夫

泰拳

K-1賽場上主要格鬥技術分析,泰拳踢拳跆拳道空手道中國功夫

作為站立式格鬥的主流項目,泰拳的技術優勢不可動搖,近200年來泰拳在站立式格鬥界的戰績也證明了這一點。

在站立式格鬥的各種項目中,泰拳的技術最為全面。泰拳的腿法非常簡單,常見的只有橫掃踢和正蹬兩種。但泰拳手們對這兩種腿法進行了千錘百煉,在力量、速度和腿法戰術意識上都達到了目前站立式格鬥的最高境界,極為實用。泰拳手KO對手時70%依靠腿法。

泰拳的膝法優勢更為明顯,殺傷力不亞於腿法,這一點大大超過其他格鬥項目。因此在近距離格鬥的情況下,泰拳手擁有絕對優勢。泰拳手擁有鋼鐵般的意志,他們的格鬥哲學是“重擊!重擊!還是重擊!”為達到這個目的,泰拳手在使用拳法更為有利的情況下通常也會使用腿擊。

雖然泰國人的經濟頭腦遠不如日本人,但泰拳還是以它的強硬風格迅速傳遍世界。由於泰國本土拳手體重普遍較小,目前在K1GP的泰拳手多數是歐美拳手。與泰國本土拳手相比,歐美拳手體格更加強壯,力量更大,在K1形成了最具殺傷力的“泰拳派”。代表人物是三屆K1GP冠軍“格鬥暴君”彼得·阿茲,他的右掃腿被稱為“格鬥場上最可怕的武器”。K1流傳著一句話“被拳擊手KO,自己走下拳臺;被踢拳手KO,被背下拳臺;被泰拳手KO,用擔架抬下拳臺”。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泰拳在格鬥界的技術形象。

作為一種特點鮮明的格鬥項目,泰拳也有明顯的缺點。它的拳法幾乎是所有項目中最差的,只作為輔助性技術,很多拳手甚至完全放棄拳法以堅固地防守頭部。但薄弱的拳法對泰拳技術的影響微乎其微。因為拳法屬於中距離技術,而泰拳在遠距離技術——腿法和近距離技術——膝法上都是最強的。無論對手怎樣試圖保持中距離,泰拳手都能輕鬆自然地轉換到自己擅長的距離。例如對手試圖從近距離轉換到中距離,泰拳手就可以順勢轉換到遠距離,反之也一樣。泰拳的另一缺點是缺乏戰術意識。泰拳視進攻為生命,很多拳手甚至不認為有進行戰術設計的必要,這在很多時候使得對手有了可乘之機。

踢拳

踢拳是各種格鬥項目中唯一技術體系開放的項目。它建立在泰拳基礎上,又吸取了空手道的豐富腿法和拳擊的豐富拳法。踢拳有很多流派。美國的踢拳手多數有良好的拳擊基礎,通常以拳法為主進攻,依靠腿法重擊對手。歐洲踢拳手受法式踢打術影響很大,多是採取步法+腿法的方式,用靈活的步法和對手保持遠距離,依靠腿法進攻。

踢拳的腿法比泰拳豐富,下劈腿和後襬腿也相當常見。踢拳手經常靈活地組合各種腿法,用下劈腿阻止對手進攻,用掃腿重擊對手。“腿王二世”米爾科·菲力普維奇擁有無堅不摧的左掃腿,三屆K1GP冠軍歐內斯特·胡斯特的左右掃腿連擊相當完美。由於擁有強大的腿法,踢拳手傾向於和對手保持中遠距離。泰拳手在與踢拳手格鬥時通常竭力接近對手使用膝攻,踢拳手則利用超過對手的拳法阻止他們。

踢拳的比賽規則和K1完全一致。踢拳手不像泰拳手那樣需要經常提醒自己不能使用肘擊,不像功夫格鬥士那樣需要經常提醒自己不能使用摔法,不像極真空手道和跆拳道格鬥士那樣需要適應拳法攻擊頭部,更不像拳擊手那樣需要適應腿法和膝法。踢拳手的日常訓練水平能夠不打折扣地體現在K1賽場上,這是其他項目的格鬥士無法比擬的。

K-1賽場上主要格鬥技術分析,泰拳踢拳跆拳道空手道中國功夫

跆拳道

跆拳道擁有各種格鬥項目中最完整的腿法攻防系統,跆拳道可以僅用腿法實現像拳擊一樣複雜的技戰術。它的腿法是最豐富的,但殺傷力不足。此外它的腿法缺乏爆發力,往往依靠大幅度的動作來增強擊打力量,這一方面消耗體力大,另一方面容易遭到反擊。跆拳道格鬥士在面對攻擊能力一般的格鬥士,如功夫格鬥士時,其迅速連貫的腿法連擊能佔據明顯的優勢。但是在面對攻擊能力一般的格鬥士,特別是泰拳手時,跆拳道格鬥士很難找到良策。因為泰拳手經常放棄拳法嚴密防守頭部,跆拳道格鬥士的腿法力度很難靠擊打軀幹擊倒對手,而對手卻常常能夠依靠一兩次腿膝重擊擊倒跆拳道格鬥士。

跆拳道的另一個明顯缺點是它的防守能力。雖然它的腿法攻擊能力很強,但由於跆拳道比賽不允許攻擊腰部以下部位,它的腿部防守能力明顯不足。此外跆拳道比賽不允許拳法攻擊頭部,因此在面對拳擊手或踢拳手時也會感到不適應。但跆拳道步法一流,經常使用躲閃來防守,而不是單純依賴格擋,這在面對掃腿等重擊時能減少很多受傷的機會。

跆拳道格鬥士根據自身的特點,幾乎都採用遠距離打法,而對手幾乎都採用壓迫式的追打戰術。如果對手攻擊能力一般,無法接近對手,就會被跆拳道格鬥士靈活的步法和密集的腿法控制住。如果對手有優秀的步法和抗擊打能力,能迅速接近,跆拳道格鬥士就只能採取摟抱戰術了。因此能否控制距離,是跆拳道格鬥士戰術的關鍵。

K-1賽場上主要格鬥技術分析,泰拳踢拳跆拳道空手道中國功夫

空手道

空手道以“一擊必殺”的戰術思想和驚人的擊破硬物練習而著稱。松濤流空手道創始人船越義珍能用側踢擊破厚達1米的石板。不過,其緩慢而條件嚴格的發力似乎難以適應實戰。在和泰拳手的較量中,空手道格鬥士處於絕對劣勢。近年來空手道針對實戰進行了大量改革,哭出了自己腿法殺傷力雖的優勢,同時突破了禁止拳法擊打頭部的限制。前K1冠軍、“腿王”安迪·哈格就以出神入化的下劈腿和後襬腿在K1賽場上獨樹一幟。

傳統的空手道強調移動時降低重心,步法穩固而有力,但這明顯降低了移動速度。在面對拳擊手或踢舉手等移動迅速的對手時,空手道格鬥士經常會落入對手的節奏。此外傳統的空手道強調格擋,忽視躲閃,這在K1賽場上很容易產生災難性後果。在歷史上曾多次出現過空手道格鬥士格擋泰拳手的強力掃踢時手臂骨折的情況。

針對自身特點,空手道格鬥士通常採取壓迫式打法,力求以腿法重擊對手。當距離較遠時,他們會以自己特有的重擊武器——側踢打擊對手。側踢力量很大,而且攻擊距離最長,但只有空手道和功夫格鬥士經常使用。不習慣側踢的對手經常會遭到意想不到的重擊。空手道格鬥士中近距離的主要武器是正拳,在面對泰拳手或踢拳手的膝攻時處於明顯劣勢。這時空手道格鬥士經常用側踢或下劈腿截擊對手,躲避近距離纏鬥。

K-1賽場上主要格鬥技術分析,泰拳踢拳跆拳道空手道中國功夫

中國功夫

中國功夫流派眾多,但總的來看,都具有以下特點:戰術靈活,腿法豐富,步法敏捷。中國功夫大多擅長根據對手特點靈活地選擇戰術,而不是像泰拳那樣採用一成不變的打法。中國功夫的腿法動作小,隱蔽,富於變化,以軀幹和腿部為主要擊打目標,這是和功夫比賽允許摔法密切相關的。中國功夫擅長使用側踢,能在很遠的距離上攻擊對手,而且便於截擊,這是對付泰拳手等擅長近戰的對手的有力武器。但中國功夫的腿法殺傷力有限,而且攻擊頭部的能力比較弱。中國功夫很重視拳法,拳法的攻擊能力也比較強,但技術上比較粗糙,在面對拳擊手或踢拳手等擅長拳法的對手時很容易遭到反擊。功夫在近距離上主要依靠摔法,但K1禁止摔法,這就使它的近戰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功夫格鬥士喜歡採用防守反擊的打法,他們和對手保持中等距離,吸引對手進攻後再依靠快速反應發動反擊。這在對付空手道格鬥士等速度較慢的對手時相當有效。也有很多擅長側踢的功夫格鬥士採用遠距離遊走戰術,用腿法持續打擊對手。

K-1賽場上主要格鬥技術分析,泰拳踢拳跆拳道空手道中國功夫


(各位愛好者,您們好!本賬號將向大家呈現各類搏擊、功夫、散打、武術等文字、圖片、視頻資料以及國內外搏擊、散打等賽事新聞、評論。歡迎關注本賬號!請點擊右上方“

關注”!謝謝!)


廣告也精彩!如果您認為本文章好,就請點擊下方廣告↓↓↓支持小編!支持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