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日本最常見的那些「離現象」,你現在正在“離”什麼?

日本最常見的那些「離現象」,你現在正在“離”什麼?

在日語這門神奇的語言中,有不少日語僅有的表達方式,其中就有“~~離れ”這個詞兒,意為“徹底離開某物,與其斷絕聯繫的生活方式”

雖然這是被造出來沒多久年的新詞兒,但現在在日本已經能把各式各樣的詞兒和它連在一起用以形容各類人不同的生活方式,簡稱“離現象”。那麼,日本常見的“離現象”又有哪些呢?

読書離れ(讀書離)

日本最常見的那些「離現象」,你現在正在“離”什麼?

讀書離,也就是指一種徹底遠離讀書的狀態,當然日本人所指的讀書並不是指的那麼很認真的坐在圖書館裡學什麼研究什麼,日語中的“讀書”泛指一切書類,包括小說,漫畫,雜誌等等。

而實際去過日本旅遊的話你就會發現,日本人真的是一個炒雞喜歡讀書的民族,坐在電車上也能看到很多人或站或坐抱著一本書看個不停。但近些年來,日本的年輕人卻被很多老一輩稱為“読書離れ”,也就是不再去看書了,雖然這在咱們國內貌似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兒,但在日本熱愛讀書的老一輩人看來卻是令他們感到很可悲的一件事兒。但年輕人其實也很無辜啊,不看書有可能只是找到了其他獲取情報或知識的來源。

也可能是因為,想要不斷地獲取知識,情報已經觀點的生活方式是一種積極樂觀面向社會,想要提升自身的願望。而現在的年輕人日漸佛系,不謀求大富大貴只要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得過且過就好,這樣的話自然不會謀求什麼新的思想或啟示,自然也就少了讀書的慾望。

手書き離れ(手寫離)

日本最常見的那些「離現象」,你現在正在“離”什麼?

“手書き離れ”則是指的“徹底離開了手寫”,當然這一現象不僅是在日本,在咱們國家也是十分常見的一種現象。隨著PC和智能手機的日漸發達,你還記得你上一次用筆寫字是什麼時候嗎?

日本那些每日對著計算機的上班族如此,我們亦如此,雖然根據工作內容而有所差異,但現在的人越來越遠離手寫卻是不爭的事實,並且這樣的“手書き離れ”估計在之後還會變得更加的嚴重。

漢字離れ(漢字離)

日本最常見的那些「離現象」,你現在正在“離”什麼?

與漢語全部是使用漢字所構成不同,日語是由漢字以及假名構成,且所有的漢字都可以使用假名代替,而現如今日本的很多年輕人被稱為“漢字離れ”,就是完全離開了漢字,什麼時候都寫一堆假名,因為覺得漢字很難記憶和書寫而不去學漢字,這樣的情況與“手書き離れ”相輔相成,讓本來就對漢字不太擅長的一些日本人離漢字越來越遠了。

社交離れ(社交離)

日本最常見的那些「離現象」,你現在正在“離”什麼?

而社交離自然指的就是徹底不進行社交活動,這裡不僅僅是說那些嚴重的幾十年閉門不出的家裡蹲,還泛指一些症狀比較輕的年輕人。

在日本人傳統的社交觀念中,同事下班一起喝酒是很稀鬆平常的事兒,但現在很多新入職的年輕人都對這樣的事情很是反感。他們覺得與其浪費時間非要一堆人耗在一起,不如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當然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很正常的意識轉變,但有時候做的比較過的人就會徹底的斷絕除了工作業務上以外的一切社交,不去交朋友也不參加社交類活動,空閒的事件全都一個人沉迷於自己興趣的世界,這樣的人多了,落個“社交離れ”的名也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吧。

セックス離れ(性離)

日本最常見的那些「離現象」,你現在正在“離”什麼?

“セックス”也就是“sex”,“セックス離れ”指的是現在日本年輕人的性需求和性體驗變得越來越少,多項調查均顯示,在日本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初次進行性行為的年齡正在每年不斷地上升,加之單身率和終身不婚率的上升,年過30還是處男處女的人並不在少數。

雖然在日本有著“過了30歲還是處男的話就會變成魔法師”這麼一句玩笑話,但很可惜的是這樣的“魔法師”卻一點都不少。真實的日本人並沒有AV裡面那麼煽情,不如說大部分對性都很保守,相比之下也許同齡的中國人反而更放得開。而這樣日漸加重的“セックス離れ”也使得日本的結婚率和新生兒出生率越發的低下。

日本最常見的那些「離現象」,你現在正在“離”什麼?

說完了日本的這些個“離現象”,我們也不難從其中找到一些聯繫。那就是這些諸多的“離現象”全都是表現出越來越多的人在精神,肉體以及社會等方面逐漸與他人脫鉤,簡單來說的話就是“越來越自閉”。

大部分人其實都很感性並且容易受到大環境所影響,就猶如一戰過後的經濟大蕭條中,有很多人覺得經濟不會再回暖而選擇自殺一樣,對於人來說,所謂的“希望”和對未來的“憧憬”其實才是最為重要的東西。

之所以能夠付出心血和努力是為了在將來過得更好,而對以往的人們來說也正是這樣,雖然看不到未來是怎麼樣的但卻抱有希望,因為確確實實有突破現狀過的更好的可能性。

日本最常見的那些「離現象」,你現在正在“離”什麼?

但這樣的“希望”卻在這個時代迎來了它的極限。不光是日本,世界上很多的其他國家也已經迎來了社會發展上的“坎兒”。不能說發展停滯了,而是發展的形式和方式改變了,基礎建設達到飽和且隨著科技的過度發展,個體的人類在社會中的重要性變得越來越低。

對於個人來說,這樣的狀況造就了個人價值的難以實現,在傳統的生產型工人崗位以及文職將要逐漸被科技取代的未來,沒有辦法掌握新科技能力又沒有資本積累的人們該何去何從呢?

生在高速發展期的人們可能過幾年工資就能翻番,但現在的人們可能上十年班都漲不了多少工資,還有可能哪天就面臨著失業或中年危機。一個年輕人,在還沒有步入社會的時候及已經意識到,自己以後上班可能會拿著恆久不變的工資,而自己不僅對此無能為力甚至還可能哪一天被AI搶了工作。

這樣的話年輕人變的越來越“離”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吧。至少在教育體系全部轉換為以電子科技為中心之前,處於夾縫中的這一代人的人生軌跡已經和以前的人有了太大的差別。

而這也並非是與我們無關的事情,相信今後在我們的身邊也會出現很多類似於日本的“離現象”。

現在的你是不是就已經和某些事物徹底分離了呢?

以上です。


如果喜歡我們的作品,請搜索並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日本物語,獲取更多資訊。

在這裡要感謝各位讀者,我們需要大家的支持,你們的支持是我們一所懸命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