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小秀才色迷心竅釀大案驚動雍正帝,偏心總督和正直巡撫雙雙被解職

小秀才色迷心竅釀大案驚動雍正帝,偏心總督和正直巡撫雙雙被解職

話說,清承明制,兩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實施督撫制度,即總督與巡撫都是地方政權的最高長官。總督主要側重軍事,而巡撫則專注民事。這麼做的目的,是要防止地方勢力坐大,以達到互相牽制的作用。但是,由於職權重疊交叉過多,往往會出現督撫互掐的現象,從而對地方的治理與發展起到了嚴重的破壞作用。

這裡說一則因普通小案導致督撫雙雙被解職的故事。

麻城縣城首富塗家中獨子塗如松,娶了同縣姿色出眾的美女楊氏為妻。

表面上看,這兩人男才女貌,非常般配,似是神仙眷屬。

實際上,他們的性格不合,思想觀念差別巨大,常常為此爭吵不休。

塗如松待人和氣,急公好義,經常賙濟縣裡鄉親,是出了名的大好人。

楊氏性格輕浮,喜歡與無行浪子眉目傳情、打情罵俏,卻對婆婆非常不敬,經常惡語相向。

小秀才色迷心竅釀大案驚動雍正帝,偏心總督和正直巡撫雙雙被解職

為此,兩夫妻是三天一吵、五天一鬧,拌嘴拌急眼了,還會互相動手撕打。

久而久之,鄰里無不為塗如松娶此惡婦搖頭嘆息。

雍正九年冬,塗如松的母親偶染風寒,臥床不起。塗如松是個大孝子,終日煎藥侍茶,不離片刻,因此輕慢了楊氏。

這日,兩人因為雞毛蒜皮事又吵鬧起來。

吵鬧過後,楊氏祭出慣常招數:回孃家了。

塗如松對妻子此舉已經習以為常,又因母親病重,沒有追趕。

數日之後,母親病癒。

塗如松覺得妻子的氣應該消了,便備了箱籠禮品,自己騎馬馱著,讓僕從備轎,前去岳父家迎妻。

岳父、岳母看見女婿來迎接女兒,懵了,一口咬定,女兒並沒回家。

這麼一來,事情糟糕了!

也就是說,楊氏失蹤了。

於是,塗家、楊家都慌了手腳,到處張貼尋人啟事,許以重賞,以尋訪楊氏下落。

哪料,過了一個多月,還是沒有半點楊氏的消息。

楊氏的弟弟楊五榮是出了名的無賴,一直眼饞姐夫家的鉅額財產,就想借機訛一筆。他到縣裡控告塗如松,說塗如松毒殺了姐姐。

麻城知縣湯應求審理此案,把塗如松拘押了起來。

原本,塗如松就是麻城縣的頭面人物,被控告以“殺妻”之罪,一下子就成了當地特大新聞,哄動一時。

楊五榮得意洋洋,以為可以好好藉此機會勒索一把塗家了。

哪料,城南馮家莊的馮王氏慌里慌張找到楊五榮,悄聲說,你姐姐這一兩個月來,一直躲到我家,你還是趕緊撤訴,不然,湯知縣查出來了,你既擔不了干係,大家的臉上也都不好看。

為什麼大家的臉上都不好看?

原來,楊氏生來風流,水性楊花,早就和馮王氏的兒子馮大勾搭成奸,她和丈夫吵架後,本意為了讓塗如松找不到人,急他一下,就躲到了馮大家,與馮大鬼混。

小秀才色迷心竅釀大案驚動雍正帝,偏心總督和正直巡撫雙雙被解職

鬼混的時間太快活,忘了長短,不知道那邊鬧出了這麼大的亂子。

楊五榮聽了馮王氏的話,立刻像個洩氣的皮球。

但他一時還沒想好該怎麼辦,只示意馮母先回家等著,不可走漏消息,自己遲點再去接姐姐。

說來也巧,麻城縣城西南楊莊的生員楊同範是楊五榮的賭友,這天來找楊五榮玩耍。馮王氏前腳剛走,他後腳就邁入了楊五榮的家。

楊五榮見楊同範來了,喜出望外,趕緊請他落座。

他知道,楊同範飽讀詩書,古靈精怪,鬼點子多。就纏著求楊同範給自己拿主意。

楊同範人長得醜,早就垂涎楊氏的美色了。

是,楊氏是生性浪蕩不假,但她一直瞧楊同範不上,面對楊同範的撩撥,總是嚴辭厲色拒絕。

楊同範今番聽了楊五榮的話,知道機會來了。

他裝作滿不在乎的樣子,對楊五榮說:“這事好辦,去接你姐姐到我家來藏,你繼續告塗如松殺妻,等他家出錢求和了,你拿了錢,再把你姐姐接回就行。”

為了讓楊五榮放心,他又作保證說:“我是堂堂生員,有功名在身,沒有誰敢到我家裡來搜查的。而且,我家正房後牆是一座很寬的夾壁牆,讓令姐在夾壁牆中住上一百年也沒人知道。”

楊五榮眉頭舒展,連聲叫妙,一拍大腿,說,就這麼辦了!

當天晚上,楊五榮把姐姐送到了楊同范家裡。

楊同範奸計得逞,美滋滋地享起了齊人之福。

楊氏之前雖然嫌棄楊同範,但此刻猶如羊入虎口,身不由己,只能任由其肆意非為了。

楊同範萬萬沒有想到,因為自己色迷心竅,為了滿足一己私慾,事情被弄得一發不可收拾了。

楊五榮眼見姐姐已被藏匿好,有恃無恐,加強狀告力度,不斷催促知縣湯應求趕快給一個說法。

湯知縣是個辦事嚴謹的好官,鑑於楊氏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案子遲遲不結。

時間不知不覺地過了一年。

楊五榮在楊同範的指點下,越衙告狀,到湖北省府武昌到處散發冤帖,搞得滿城風雨,謠言傳得沸沸揚揚,人們都說湯應求收取了塗如松家的好處費,打算把“殺妻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早在三年前,四川土豪高仁杰花錢捐了一個七品官銜,因為名聲太臭,沒人敢用,在四川候補一年多沒有著落。於是又買通巡撫,改調湖北候補。到了湖北,同樣沒有署任實缺。而在這年,他通過七彎八拐的關係,找到了湖廣總督邁柱,送錢送禮,希望能儘快當上縣令。

邁柱收了財禮,也尋思著在不違背法律原則的前提下,給高仁杰安排妥當。

他看到了幕僚送來楊五榮的揭帖,被上面“總督被欺,巡撫受騙,兇手逍遙,主法何賤”幾句話激怒了,又想起了高仁杰的重金之託,立刻發下指令:“麻城殺妻案遲遲不見決斷。著令高仁杰前往,儘快把結果報來!”

高仁杰等當官等得心都焦灼透了,得了邁柱這道指令,決定快刀斬亂麻,不惜一切代價了結此案。

前面說了,湯知縣遲遲不能結案,是因為楊氏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在高仁杰匆匆奔往麻城的路上,麻城縣城以西三十里的舉水河灘上,一具已經腐爛了的屍體被一群野狗扒了出來。

這具屍體當然不會是楊氏的——楊氏還被楊同範禁錮在楊家夾壁裡做玩樂工具呢。

這具屍體其實是舉河岸邊富戶黃得功家裡書童的屍身。

這書童在兩年前得急病身死,黃得功把他草草埋葬在河灘上,哪料埋得淺,被野狗扒了出來。

高仁杰到了麻城,為了儘快結案,不管了,通過仵作,一口咬定這具屍體就是楊氏,拉出關押在獄的塗如松進行嚴刑逼供。

小秀才色迷心竅釀大案驚動雍正帝,偏心總督和正直巡撫雙雙被解職

塗如松出生於大富之家,自小嬌生慣養,難經受得不大刑拷打?沒奈何,只好屈打成招。

高仁杰看事情進展順利,得意忘形,寫呈文給湖廣總督邁柱,彈劾湯應求受賄,包庇殺人兇犯,判處塗如松斬刑、湯應求擬絞罪。

湖廣總督邁柱早就對湯應求一年不能結這樁“殺妻案”心懷不滿,一看高仁杰沒幾天工夫就審理結案完畢,就順水推舟,下令停了湯應求麻城知縣之職,一應麻城事項暫由高仁杰代理。

其實,按照清代報文的程序,像“殺妻案”這種涉及人命的案子,必須由縣、府、省三級核查後,才能呈報到總督衙門,然後由總督用印轉呈刑部。高仁杰的呈文,既跨過了府、又跨過了省,不合制度,理應駁回,令他按級呈送的。

但邁柱提拔高仁杰心切,視這種程序,當天就蓋印並以加急形式送刑部核准。

回頭,邁柱又給黃州知府蔣嘉年寫了一封信,要他將湯應求拘押待審,另外委託蔣嘉年在得力的候補人員中選擇一名補麻城縣令實缺。

那邊黃得功從武昌經商回家,聽說自己家書童屍體被斷為女屍,有心想出面糾正,但又怕得罪高仁杰,只好把真相爛在肚子裡,不敢聲張。

高仁杰有總督邁柱為後臺,案子坐實了。

如果不出意外,塗如松和湯應求死定了。

幸虧,黃州府知府蔣嘉年,是從刑部員外郎轉遷出京的四品正銜官員,為人公正無私,剛直不阿,他到黃州任職後,對湯應求有很好的印象,不相信湯應求是個貪贓枉法之人。

邁柱寫信給蔣嘉年,讓蔣嘉年在得力的候補人員中選擇一名補麻城縣令實缺,而他又早一步安排高仁杰到了麻城,明擺著,是想讓蔣嘉年提拔高仁杰,自己又得以巧妙避嫌。

正直的蔣嘉年不吃邁柱這一套,他故意裝糊塗,把麻城知縣的空缺委派了一個名叫陳鼎的孝廉,讓高仁杰一邊待著去。

小秀才色迷心竅釀大案驚動雍正帝,偏心總督和正直巡撫雙雙被解職

陳鼎為人秉性公正,敢作敢為,也是蔣嘉年非常賞識的年輕人。

陳鼎沒有鳴鑼開道地前往麻城赴任,而是微服私訪,暗中收集“殺妻案”的相關材料。

也是老天有眼,陳鼎到麻城後不到十天,先是查清了河灘死屍是舉河岸邊富戶黃得功家裡的書童,後來又在一個接生婆的口中刺探出了楊氏的下落——楊同範的老婆生產,接生婆到楊莊接生,意外地撞上了楊氏。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陳鼎知道“殺妻案”是總督大人親自過問過的,並結案呈文已上報刑部,也不敢輕舉妄動,親自趕到武昌,去向湖北巡撫吳應菜報告。

本文開頭說了,總督與巡撫都是地方政權的最高長官,互相牽制。

吳應菜早對邁柱越級審理案件心懷不滿,而因塗如松往時樂善好施,深得民心;湯應求又為官清正,官聲很好,麻城鄉紳不斷到武昌替湯應求、塗如松鳴冤。這會兒聽了陳鼎的稟報,大為高興。

不過,吳應菜生性謹慎,不願因此與總督撕破面,讓陳鼎將此情況直接向邁柱稟報,他說:“我們讓邁總督結案,是為了顧全他的體面;如果他不肯推翻前案,本院是絕不會袖手旁觀的,到那時,無論怎麼處理都好辦。”

陳鼎覺得言之有理,就徑往總督衙門找邁柱稟報去了。

邁柱早被蔣嘉年給氣暈了——蔣嘉年把他留給高仁杰的位置讓給了陳鼎,聽見陳鼎來了,就沒有好聲氣,他斥責陳鼎說:“既然你斷定楊氏未死,那麼限你十天之內拘捕楊氏,審清此案,若案情與所言有悖,本督不會輕饒於你!”

小秀才色迷心竅釀大案驚動雍正帝,偏心總督和正直巡撫雙雙被解職

既是如此,那就用不著客氣了。

陳鼎回到麻城,派出捕快,手腳麻溜地從楊家的夾壁牆裡搜出了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楊氏,拘訊了楊同範,並緝拿了楊五榮。

陳鼎升堂判決:塗如松無罪,著即刻釋放歸家,由官府出資醫治刑傷。湯應求居官清正,審案無誤,從獄中請出來暫住驛館,聽候上憲另委職務。楊同範、楊五榮誣告父母官,栽贓害人,從即日起下入麻城獄,待案情審清後再做懲處。楊氏私隱惡人之家,違背婦道,著收監聽審。

判文一公佈,民心稱悅。

陳鼎把審理結果送往黃州府。

黃州府知府蔣嘉年審視了各個環節,覺得沒有什麼問題,轉呈湖北巡撫吳應菜。

吳應菜大喜,寫了一道奏疏,直接送給雍正皇帝;同時抄錄一份副件送總督衙門備案。

總督邁柱看了吳應菜送來的備案,傻眼了。

要知道,就在這個時候,刑部對原判的勾決文書回來了,說一切依高仁杰審理的辦,著即刻將塗如松、湯應求處決。

現在,這個案子已經被徹底翻過來了,怎麼辦?

更讓他難堪的是,一向小心謹慎的吳應菜,竟然一句招呼不打,直接就給皇上寫了奏疏。

以後,自己這張老臉該往哪兒擱?!

邁柱越想起懊喪。

畢竟,他是個經歷過諸多大風大浪之人,不甘心就此在陰溝翻船。

他決定玩一個小伎倆,讓“麻城殺妻案”保持原判。

什麼伎倆呢?

他讓人到麻城縣監獄幫助楊同範、楊五榮、楊氏等人編造了一套應付審訊的假話。

於是,案情出現了反轉。

楊同範在獄中指出楊氏並非塗如松的妻子,而是一名娼妓,自己承擔了以生員身份私納娼妓之罪,請求處分。

另一邊楊氏也推翻了自己是塗如松妻子的原供,只以暗娼自認。

楊五榮也當堂證明楊氏並不是自己的姐姐。

陳鼎審定的結論就此被推翻。

邁柱自鳴得意,學吳應菜,寫了一道奏疏,直接送給雍正皇帝,將最近審訊情況寫得清清楚楚,請求仍按高仁杰的原判結案;同時抄錄一份副件送給吳應菜。

吳應菜看了邁柱送來的副件,瞠目結舌,半天說不出話來。

雍正皇帝,這位被後世讚譽為“最為勤政的皇帝”,在一個月之內,收到了湖北巡撫和湖廣總督兩份對一個案件截然不同的判處結果,不由大為惱怒。

小秀才色迷心竅釀大案驚動雍正帝,偏心總督和正直巡撫雙雙被解職

他拿著吳應菜和邁柱這兩份奏疏來回比較,研究終日,最後作出了一重大決定,頒發硃諭:“邁柱、吳即刻解除現職,內調京師另行委任,特簡戶部尚書史貽直督湖廣,委兩省各司官員,會審塗如松殺妻案,限兩個月將結果直報大內。”

好了好了,湖北巡撫和湖廣總督被各打五十大板,都靠邊站去。

即新上任的湖廣總督史貽直走馬上任,沒遇上任何阻礙,僅三天就查明瞭全案的來龍去脈——案情與陳鼎之前的審理結果完全一樣。

最終的審理結果是“塗如松系無辜良民,被誣下獄,歷盡苦刑,著即刻釋放歸家;湯應求執法公允,清正廉明,仍復七品功名,留任麻城;新任麻城令陳鼎,斷案公允,主持正義,著調離麻城,升任黃州府。高仁杰居心險惡,偽造證據,重刑逼供,著即革去功名,收監候審;楊同範、楊五榮通夥作弊,行賄偽證,誣陷本官,私藏民女,罪不容誅,擬判斬罪,候秋後行刑;楊氏私逃,與人通姦,敗壞風紀,著發往邊疆苦役終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