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選擇艱苦 為民造福——張富清

1953年初,原本準備參加抗美援朝的張富清,被安排到解放軍防空部隊文化速成中學學習,從此他化劍為犁,開始了以知識和汗水建設社會主義的新徵程。


選擇艱苦 為民造福——張富清


1954年年底,張富清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作為戰鬥英雄和部隊學校的優秀學員,張富清面臨著不同的道路選擇:

一是留在大城市工作,海闊天空,發展空間更大;

二是回到陝西老家,與未婚妻孫玉蘭組成溫馨的小家庭,頤養望眼欲穿的老媽媽;

三是響應黨的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層最艱苦的地方去。

他毅然選擇了那個最艱苦的地方——湖北省來鳳縣。

1955年1月,張富清即將轉業。他用一塊紅布,包好用生命換來的軍功章和報功書,塞進這隻箱子的最底層,從此,封存了那段戎馬歲月,也深藏了非凡的功與名。就連他的妻子和四個子女都“只知道他當過兵”,不知道這箱子裡竟深藏著一段可歌可泣的烽火記憶。

這一藏,就是60多年。

從轉業那天起,張富清和新婚的妻子孫玉蘭從武漢,經巴東,歷經一個星期的艱難跋涉,才抵達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這裡是湖北最西南的偏遠角落,當時縣城裡只有三街九巷5000多人,經濟落後,民生困難,幹部緊缺,生活條件極其艱苦。


選擇艱苦 為民造福——張富清


“黨叫我去哪裡,我就去哪裡,這兒是苦,這兒是累,可是共產黨員不來,哪個來?”張富清夫妻正是奔著這份艱苦來的。

這一來,就是一輩子。

張富清在來鳳縣的第一個崗位,是城關糧管所主任。組織考察評價他:“能夠帶頭幹,群眾反映極好”。後來被提拔為糧食局副局長,不久又擔任紡織品公司黨支部書記。1959年,剛剛上完黨校,他就被派往更遠、更需要他的地方——來鳳縣的“窮窩子”三胡區擔任副區長。

那時區裡糧食十分短缺。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生產搞上去。他直接住進了最艱苦的村。可村裡的社員並不歡迎他,認為這個說陝西話的外鄉幹部幹不了農活,是來添亂的。張富清就用實際行動來打消社員的疑慮。白天,他和大家一起栽紅薯、種苞谷;晚上,他組織研究生產計劃,宣傳黨的政策;空暇時間,他幫社員挑水、打掃院子。那會兒他“手上的血泡從沒斷過”張富清對當時的艱苦仍記憶猶新。他說:“說實話,下鄉駐村的時候,比帶突擊組打仗都難。”但不管多苦、多累,張富清一天到晚總是笑呵呵的。

春風終化雨,人心換人心。社員們對張富清,從冷漠牴觸到情同手足,當年就順利完成了供糧儲糧的任務。隨後他又搬到另一個困難村去。過個一兩年,他就要轉移一次“陣地”。究竟住過多少村,張富清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從原來三胡區到後來卯洞公社的20年裡,自己像突擊隊員一樣,從一座山,搬到另一座山,攻堅戰一場接著一場。他牽頭建立護林員制度,帶領群眾開荒把四五千畝的山坡變成梯田,他辦起桐油和茶葉基地、林場、畜牧場,每個小隊年收入都增加了兩三千元以上,群眾生活明顯改善,卯洞公社在全縣出了名,連外省都來人參觀了。


選擇艱苦 為民造福——張富清


1975年,年過半百的張富清又把聯繫點選在最困難的高洞管理區。那裡與湖南、重慶交界,與世隔絕的村寨都在四面懸崖、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看到身背滿簍子菸葉、艱難攀爬在羊腸小道上的村民時,張富清想,再艱難也要把這條路修出去。

在施工最難啃地段上,張富清說:“黨員幹部光當指揮官不行,更要當好戰鬥員,應該帶頭啃硬骨頭。”天剛矇矇亮,他就帶領大家上工地,一直幹到滿天星光。沒有專業工具,就用挖鋤開山刨石,沒有機械設備,就靠人力肩挑背馱。實在鑿不動,才捨得用貸款買的炸藥,一點點炸開。在最難最險的雞爪山,瘦弱的張富清腰繫繩索,像蜘蛛一樣趴在巖壁上,握鋼釺、掄大錘、打炮眼。一百二十多個日日夜夜,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張富清他們又完成了一次突擊任務,硬是靠一雙手從懸崖絕壁上鑿出了一條生命之路!兩年之後,道路全線貫通,2000多名土家族、苗族兒女走出大山的世代夢想終於實現啦!而此時,張富清最幸福的事,就是終於可以回到家中,吃上一碗妻子做的熱騰騰的陝西菜疙瘩,拉著四個孩子圍著油燈,說一夜的家常。

1979年夏天,張富清要調回縣城了。消息傳開,一時間,許多群眾翻山越嶺要來送別。儘管公社提前通知了各村只選派一兩名代表送別就可以了,可是回城那天早上,張富清一開門,自發等了半宿的鄉親們紛紛捧著土雞蛋、米粑粑、醃乾菜湧上前來。這時張富清和他們,如土地和莊稼已經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來鳳,傳說是鳳凰飛來的美麗地方。從張富清踏入來鳳,60多年已經過去了。如今,原來卯洞公社所轄的二三十個村,已全部脫貧出列;高洞管理區的懸崖山路,已拓寬硬化,變成康莊大道……張富清幾十年的奉獻和付出,不都是為了今天嗎?讀懂這些,也就讀懂了這位深藏功名、為民造福的老人之心、之志、之情、之義!從浴血奮戰的戰場到建設家園的戰場,年代在變,崗位在變,張富清老人忠誠於黨和人民的這一顆初心,滾燙依舊,感召日月。莫道無名,人心是名。在他的心中,人民幸福就是最大的功名。

報告人:田文莉(恩施州扶貧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