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十件瀘州清末民初的趣聞軼事,估計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十件瀘州清末民初的趣聞軼事,估計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舊聞野史,不見正史記載,但是總在民間口耳相傳,他跟民間故事又有所區別,民間故事多數來自於想象和杜撰,當然也有部分真實改變,而舊聞野史則是百分之八十真實發生過的事件,當然因為屬於地方範疇,很多並沒有記錄在正史裡,倒是在民間流傳,跟今天的明星八卦比起來更有趣,特別是對瀘州本地歷史有一定了解的人,則會回味無窮,也濃縮了瀘州過去的世間百態,算是瀘州生活的浮世繪或者百科全書。本文感謝瀘州老前輩們提供素材。

江陽沽酒客在收集整理這些趣味軼事的時候,也常常覺得非常有趣,今天就分享一部分喜歡的朋友多關注哦。

十件瀘州清末民初的趣聞軼事,估計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趙爾豐剪辮子:宣統3年(1911年),軍閥趙爾豐坐鎮瀘州,號召年輕姑娘不扎長辮子,一律剪成桶式短髮,敢有不執行者,一旦發現,強行剪掉。時有民謠曰:“宣統三年是辛亥,長辮變成馬桶蓋,大成姑娘到處躲,恐遭趙爾豐的害。”人們把趙爾豐說成惡魔,小兒啼哭,都用趙爾豐名字恐嚇。如說:“莫哭,趙爾豐來了!”小兒即停止哭鬧,此話在民間應用多年。

從“么師”到巨頭:民國初年,小河街一茶鋪么師陳某,積有少量傢俬,在小河街85號開設“同生利”錢鋪。開初,本有多少,就發多少錢票,隨時可兌,從未發生擠兌,逐步取得人們信用,他的錢票起到儲存作用後,大肆出票,就“借本通商”做鬥載、油料等生意,逐步從瀘州沿長江至重慶、武漢等地,開設商號幾十家。抗戰前夕,成為瀘州有名的陳氏富翁三巨頭之一。

十件瀘州清末民初的趣聞軼事,估計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連半城”發家之道:瀘城信譽昭著發財致富的錢鋪,在清末只有幾戶。一是“和復昌”店主郭芳濱,乃隆昌之特大地主。又是瀘、渝有名的富商,自然信譽好,發鈔多,人們多儲藏其鈔票,獲利甚巨。

二是“萬益謀”,店主連氏(人稱連萬益),連氏辛勤經營,更多巧計謀算,既要賺錢又能增強信譽,他以賤價買“毛錢”(非官方鑄造,質劣體小而輕,約以3-4文銅錢可買此毛錢10文),摻雜在每吊錢內充數,又在每100文內短少幾個,準備就緒,派人在市場揚言“萬益謀擠兌了”。

十件瀘州清末民初的趣聞軼事,估計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於是人們多持他的錢票去兌現,到擠兌時,將已準備好的有毛錢而又短少數的錢串交付兌換人。平時兌換是要當面清點的,擠兌時爭先恐後,後來者迫使先兌者無法清數而被擠走了,瞬息間,將千串錢兌換一空,大約每吊錢可獲利100文,更因擠兌而不垮,自然信譽更高,錢票就被更多人收藏。

某鄉一富者,對萬益謀不滿,有意為難,持一千計萬益謀錢票,率領家丁數十人到店兌現,老闆恭敬地領至庫房,查看堆積如山的銅錢,並言:“僅來幾十人,每人擔10吊,不過才幾百吊,1000多吊至少要100多人,請集合來店,分文不少。”於是,這一富者,持以相信的笑容,將家丁帶走。此消息傳開,萬益謀信譽更加昭著。連氏開錢鋪起家,逐步擴大其他商業,積累萬貫,因有“連半城”之稱。

十件瀘州清末民初的趣聞軼事,估計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當然“連半城”也不過是戲稱,後來也沒有持續,比較賺的不少安心錢,而且當時瀘州城很少,半個城雖然算得上富有,也不是很了不起,倒是之前韓家坳從明朝開始就很厲害,他家曾經被譽為“韓半城”才是名副其實。

公益錢莊倒閉,城廂百業停市:瀘縣公益錢莊,經四川陸軍第四師司令部批准成立,由瀘縣城鄉各法團、官紳及人民籌集大洋50萬元開辦,成立時間不詳。民國4年(1915年)4月15日縣知事張之翰行文,強制行使該莊錢票。同年6月該莊呈文:“公益錢莊,危急萬分,每日擠兌者約數千人,而錢票行使梗阻,市面百業,百物早已停市,其因敝莊實無款支持,業已停兌數日,持票者恐慌,吵鬧不休……”。

十件瀘州清末民初的趣聞軼事,估計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火燒龍貫山:民國7年(1918年),由瀘富隆三縣聯防成立“瀘富隆聯防剿匪指揮部”,推瀘縣青龍鄉遊方寨寨主潘與山任司令,從各寨抽調精銳寨丁,組成2000餘人的剿匪隊伍,全副武裝,大盤帽加白圈,老百姓稱為潘與山的“烏棒兵”。在龍貫山攻打三天三夜,王老胎眼看彈盡糧絕,帶著殘部,從大凹場北面,富順保慶鄉方向突圍逃竄。剿匪隊衝上山去,為踏平匪巢,潘與山下令,燒了三重堂大古剎及所有寨棚,山上火光四起,晚上紅了半邊天,老百姓稱作“火燒龍貫山”。

楊森打狗:民國8年(1919年),軍閥楊森駐瀘時,開展了一場“打狗運動”。楊森為啥要打狗?有兩種傳說:一是說楊森十二生肖屬猴,一耍猴戲的猴子被狗咬傷;一是說有農民牽羊過街,被狗咬傷,因楊森別名楊子惠,兒童們整齊呼叫:“狗咬羊子!狗咬羊子!”兩者楊森都認為“犯諱”,不吉利,於是以養狗傷人,養狗在街上拉撒,影響環境衛生為由,下令取締城區養狗,並出動部隊,見狗就打。

十件瀘州清末民初的趣聞軼事,估計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楊森民國十年取締女子纏腳:算是做了件好事。發佈文告,通令女子放腳。“城鄉女子12歲以下纏腳者,處10元以上罰款”。封建社會,女人以腳小為靚,有“收拾打扮,不如腳小好看”之說,又有民謠說:“三寸金蓮,四寸銀蓮,五寸她們媽媽囉連(懶散)。”指腳越小越好,約束婦女重體力勞作及出門行路。民國以來,孫中山即號召女人放腳,在城市比較開化,執行好一些,在農村勞動者易於接受,富豪之家比較閉塞,到民國中葉才逐漸取消了。

王老胎“牽肥豬”:民國3年(1914年),富順人王倫,綽號老胎,在國軍拉人槍百餘,潛回原籍,收編小股土匪,招兵買馬,聚集匪一千餘人,以龍貫山佔山為王。其供給全靠沿門打搶、攻寨子,其中以綁架人質(老百姓稱之“牽肥豬”)最為厲害。即由匪化裝下山採點,或利用當地通匪奸人“點水”分髒,由匪徒夜襲綁架人質,關押在龍貫山上,通知家人備辦銀兩,按票額取人。此舉弄得方圓數十里人心惶惶,雞犬不安。有錢人家集中住寨,僱寨丁保護,莊戶人家,日不能出工,夜不能安寢,帶著貴重財物到處躲藏,造成一些田地荒蕪,影響極壞。

落旗灘渡口:在興隆鄉雲山村和官渡鄉黃坳村之間的瀨溪河段,有一渡口,設一渡船,雲山村、白雲村的饑民數百,通過渡船,到黃坳村一大戶家開倉放糧,一天被放黃谷數十石。次日,該大戶指使下人、狗腿子化裝成饑民,擠在渡船上搗亂,故意搖晃翻船,當場淹死20餘人。饑民是一盤散沙,無人承頭訴訟,也無錢訴訟,淹死者無處伸冤,後人們把它說成是“落氣灘”。此處渡船即無人過渡而取消。

以上十樁不知道各位聽過多少,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吧,如果各位有興趣沽酒客以為還會繼續為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