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據考古和基因發現,這個非洲小島上至今住著鄭和船隊的後裔

據考古和基因發現,這個非洲小島上至今住著鄭和船隊的後裔

肯尼亞東南部的拉穆島。

中國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我來自非洲肯尼亞,我名字叫Kagima,中文名叫卡基瑪。我在中國山東師範大學留學時候取的中文名,那也是我親身體驗中國豐富的文化和深厚的歷史。

今天,我寫的這篇文章,也是與中國有關,更與我的家鄉有關。拉穆島(Lamu)位於肯尼亞的東南部海邊,那是我的家鄉,我從小就在那裡長大。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拉穆島與中國有著深遠的聯繫。

據考古和基因發現,這個非洲小島上至今住著鄭和船隊的後裔

福建泉州海事博物館裡的鄭和像。圖片來自WIKIPEDIA

01 鄭和船隊比起歐洲探險家,更早來到了東非地區。

肯尼亞海岸以其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沿海文化而聞名,直到最近,更令人震撼的關於鄭和的史實,驚呆了當地和國際的考古學家。

鄭和,被稱為“中國的哥倫布”,他是中國著名的外交家、貿易商、探險家,在1405年至1433年間曾作為明朝皇帝的使者,指揮200艘巨大的商船船隊、27000名士兵,航行超過50000海里,沿途拜訪了30多個國家,包括東南亞、南亞、中東,最後抵達東非。這些中國海隊曾在肯尼亞海岸遇過難,當地居民口耳相傳的歷史也表明了,自15世紀初以來,鄭和船隊的後裔在拉穆的足跡。

如果您認為中肯之間的紐帶只是始於這些考古證據,那就大錯特錯了。

據考古和基因發現,這個非洲小島上至今住著鄭和船隊的後裔

2017年7月29日,美國考古學家切普·庫辛巴正向研究人員們介紹位於肯尼亞拉穆曼達島上的遺蹟。供圖/新華社

02 測試一個島上女孩的DNA,發現她具有中國血統。

一項為期三年耗資300萬美元的聯合研究項目由中國、肯尼亞和美國的考古學家組成,第一階段是努力尋找鄭和航行的切實證據,而研究的第二階段則進一步考察了沉船地區,潛水調查並分析考古文物。

目前,由於15世紀鄭和船隊失事而遺落在肯尼亞鄉村的明代(1368-1644)瓷器,是對於之前出土的唐代(518—907)瓷器的考古補充。據歷史記載,有20名遇難鄭和船隊的水手被風浪衝上岸,他們在殺死了一條可怕擾民的巨蟒後,取得了土著的信任,並被允許娶當地婦女為妻。據信,這些船員的後代至今還有6個留在拉穆。

據考古和基因發現,這個非洲小島上至今住著鄭和船隊的後裔

工人在清理鄭和駕駛的中國船模型。供圖/網絡

在拉穆的思裕村(Siyu),考古學家們測試了一戶斯瓦希里人(本地土著人)的DNA,他們口口相傳的家史以及中國化的面孔,使他們相信自己是鄭和船隊的後代。據報道,測試顯示19歲的姆瑪卡·謝里夫(Mwamaka Sharifu)具有中國血統。她之後不久得到了中國政府獎學金並赴中國攻讀中藥(TCM),現已獲得南京大學博士學位。

據考古和基因發現,這個非洲小島上至今住著鄭和船隊的後裔

拉穆出土的陶器。供圖/新華社

2017年7月29日,來自中山大學研究團隊的成員展示了在肯尼亞拉穆曼達島的一處考古現場展示了出土的陶器。該考古現場還挖掘出了有中國基因的人體骨骼。

進一步的證據表明,佩特島(Pate Island)上一些當地人的眼睛與中國人的眼睛相似,他們中一些人的名字裡有像“魏”這種。此外,大量實物佐證了佩特島的“老尚加”(Old Shanga)和“新尚加”(New Shanga)的地名,來源於中國船員的名字。

03 島上的墓地,與中國明朝的墳墓類似。

島上還有一個由珊瑚形成的墓地,那裡的墳墓看起來與中國明代的墳墓“幾乎相同”,帶有完整的“半月形圓頂”和“入口”,因此把鄭和留在拉穆的船員與中國聯繫在了一起。弗蘭克·維維亞諾(Frank Viviano)在他給美國《國家地理》(2005年7月)的文章中,描述瞭如何在拉穆附近收集陶瓷碎片以及這些碎片與鄭和留在東非的水手之間的關係。

據考古和基因發現,這個非洲小島上至今住著鄭和船隊的後裔

參觀者在內羅畢紀念中國古代航海家鄭和(1371—1433)圖片展上。供圖/新華社

04 中國麒麟的原型,是來自於從肯尼亞運回來的長頸鹿。

幾年前,拉穆島附近建起了沉船考察點。據肯尼亞國家博物館館長艾德·法拉稱,這是由中國政府支持、由北京大學主持的考古項目。通過對鄭和船隊沉船的考察,顯示了中國與東非之間首次接觸的線索。

這個考古項目標誌著中國政府為紀念鄭的成就而進行的努力。鄭和船隊的航行訪問沿途,送給當地人來自中國皇帝的珍貴禮物,包括金、絲綢和瓷器;與此同時,他也收到了象牙、斑馬、藥品和駱駝等禮物。

據考古和基因發現,這個非洲小島上至今住著鄭和船隊的後裔

非洲大草原的長頸鹿。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隻長頸鹿,甚至在國內引起了轟動。據說長頸鹿當時是來自馬林迪蘇丹的禮物,而馬林迪位於現如今肯尼亞的北部海岸,但關於長頸鹿到達中國的準確時間卻存在矛盾。一種說法是,長頸鹿是孟加拉統治者從蘇丹那裡得到的禮物,轉贈給鄭和的。無論如何,長頸鹿一定激發了鄭和要在幾年後重返肯尼亞海岸的慾望。

據考古和基因發現,這個非洲小島上至今住著鄭和船隊的後裔

中國研究團隊在拉穆島上考古。供圖/新華社

05 考古發掘出來的頭骨,具有中國的遺傳基因。

2017年7月29日,來自中山大學的研究團隊正在肯尼亞拉穆曼達島上的一處遺址考古。此處曾挖掘出了帶有中國遺傳基因的頭骨。

肯尼亞沿海考古負責人赫爾曼·基里亞馬在報告中稱,聯合考古小組試圖找到馬林迪蘇丹當時的原始村莊,推測該村莊應位於馬林迪外圍的曼布瑞(Mambrui)附近,那一帶也曾發現過明朝瓷器。

來自中國的海洋考古專家抵達後,該項目也被帶到了印度洋。當時正值鄭和船隊首航600週年之際,早在六個世紀之前建立的雙邊關係,大大增強了這支聯合小組找到鄭和沉船的信心。在2005年的紀念活動中,北京政府將鄭和命名為“海事親善大使”(也有一些學者認為鄭和船隊航行時使用了武力,對這一稱號存疑),並從中國派出了這批學者到達拉穆。

“由於這是我們第一次來肯尼亞,所以有很多困難尚待解決。”拉穆團隊負責人,中國福建省博物館考古研究所所長李建南說。

據考古和基因發現,這個非洲小島上至今住著鄭和船隊的後裔

2017年7月29日,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們在參觀肯尼亞拉穆曼達島上的遺址。供圖/新華社

來自中國、肯尼亞和美國的考古學家組成的聯合小組挖掘到了三個攜帶有中國基因的頭骨。在拉穆舉行的首屆“中國與東非間的古今關係”大會上,美國大學團隊負責人庫辛巴(Kusimba)教授將這一發現視為歷史性成就,因為這是首次在非洲東部發掘到此類考古文物。

據考古和基因發現,這個非洲小島上至今住著鄭和船隊的後裔

肯尼亞拉穆曼達島的考古遺址,在那裡挖掘出了帶有中國基因的人體骨骼。供圖/新華社

所有這些頭骨的前齒都被認為是東亞人獨有的,研究還發現其中一個是15世紀的頭骨,與鄭和船隊到訪東非是同一時期。另外兩個頭骨的年代被確定是在鄭和遠征之後的一段時期內。

總之,一系列的研究表明,我的家鄉拉穆島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或許,我是不是也去測試一下DNA,看看我有沒有中國的基因呢?

據考古和基因發現,這個非洲小島上至今住著鄭和船隊的後裔

  • 作者:卡基瑪(N. S. Kagima) 肯尼亞人,畢業於肯雅塔大學英語和文學專業,2016年以國際交換生身份參與了山東師範大學的研究生課程。他是肯尼亞青年外交官成員、文學家、專欄作家。他在世界環境和文化保護方面存在深刻洞察。現為「非洲真實故事」簽約作者,歡迎在下方留言和評論,提出你想知道的非洲文學、詩歌等問題。
  • 編譯:曲玉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