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考研模式要變?變成國考+校試?

國考+校試!碩士研究生考試新模式?

“現行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制度曾在一定時期內對於國家選拔高層次人才發揮了積極作用,新時代新形勢下,國家明確要求高等教育走內涵發展之路,公眾也對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制度的科學性、公平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認為,現行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制度對本科人才培養的不利影響越來越明顯。

據中原網報道,張改平建議,以提升本科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碩士研究生高質量的選拔為原則,統籌考慮本科人才培養與碩士研究生選拔的有機統一,進一步優化初試,強化複試,構建“國考+校試”的兩段考試模式

國考方面,建議參加對象可為大學三年級、四年級學生以及符合相關條件社會考生;科目包括英語、政治、數學、科技寫作,一年考一次,建議安排在9月第一週週末舉行,方便學生利用暑假時間進行備考;成績有效期可設定為2—3年,考試合格者將獲得合格證書。

校試方面,建議參加對象為大學四年級學生及符合相關條件的社會考生;考核方式為筆試、面試聯考,筆試主要考核學生的學科基礎和專業能力,面試主要考察考生綜合素質與能力,包括外語聽說能力、思想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心理素質、人文素養、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等;一年一次,建議安排在每年3月份的週末,以方便學生利用寒假時間複習備考。


為何這樣建議?

談及現行制度對本科人才培養的不利影響,張改平這樣認為:

譬如,為追求就業率或考研率,教師對考研本科生曠課或課上備戰考研等現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考研學生開綠燈甚至考試“放水”。本科四年實則成了二至三年讀本、一年至兩年考研,嚴重衝擊了正常的本科教學秩序。

由於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安排在學年第一學期期末,大多數應屆本科畢業生為在畢業後能直接升學,在大四第一學期甚至大三期間就幾乎把全部時間和精力花在了複習備考上,嚴重影響本科專業課學習和知識結構的完善。

部分考生考研分數很高,但知識面狹窄,遠遠做不到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和強能力。

而且,碩士入學考試的公共科目由國家統一命題,專業考試科目由招生單位命題,但是考試卻由具體考點承擔。試卷的投遞、安全保管、分發和回收等環節眾多,給考務組織部門帶來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

此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4名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8.9%的受訪大學生覺得周圍考研低年級化的現象普遍,62.5%的受訪大學生擔憂考研低年級化會導致學生缺乏基本的學術訓練。

去年,當時的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指出,考研低年級化的情況在山東、河南比較明顯,這兩個省高考人數特別多,競爭激烈,有的人擔心本科畢業以後就業不好,就把考研當作出路。他還向記者介紹,從統計就業率的角度來說,每個考上研究生的學生都算就業,而且算最好的就業,所以學校會很早就動員學生去考研。一旦有人考上,就會成為一種成功的示範。

考研為什麼會出現低年級化趨勢?調查中,67.9%的受訪者指出一些大學生覺得本科畢業就業難度大,想通過考研提升自己,51.4%的受訪者指出一些地方院校把考研率作為學校辦學的核心,50.5%的受訪者認為研究生考試依然注重應試,應試技巧確實能夠提升分數,31.3%的受訪者認為這是受到考研培訓機構宣傳影響,25.5%的受訪者指出一些大學生對未來規劃不明確,把考研作為大學生活的支點。

57.1%的受訪者建議改革研究生招生模式

“現在馬上就要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階段了。”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李立國表示,高等教育學校擴張很快,很多學生希望通過考研究生進入一個更高平臺的學校,提高自己的學歷和學位。“有些學校會在招生的時候註明每年有多少學生考上研究生、考上重點大學,以吸引學生報名”。

李立國向記者介紹,我們國家研究生招生的制度和設計,改革開放40年來變化不大,一直是全國統一考試,分學校、分專業錄取的模式。“這種模式只適合考察學生知識儲備、學習掌握情況,甚至是死記硬背的能力,沒有辦法綜合考察學生的學術潛力、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高校對這一方面還是不夠重視”。

李立國認為,考研低年級化的現象違背了高等教育和高等學校辦學的規律。“高等教育是培養專門人才的專業教育,要求在一定時間內讓學生來學好專業課,進行實踐實習”。

“客觀地說,想考研的人基本都在認真讀書,有些人假期都不回家。”劉海峰說,“但是考研低年級化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有些學生一進大學,除了考研的科目,其他課都不認真學習,這樣會造成學科體系的不完整和學習的偏狹。比如說理工科考研不怎麼考實驗,有些學生就很少去上實驗課,還有一些通識教育,學生也不怎麼重視。”


考研模式要變?變成國考+校試?


改變考研低年級化的現象,70.9%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要有正確的發展方向,不可盲目跟風;57.1%的受訪者建議改革研究生招生模式,注重本科課程學習和學術能力鍛鍊;50.5%的受訪者建議高校明確自身定位,重視本科教育;26.1%的受訪者建議對考研培訓機構進行規範整治。

劉海峰表示,現在各個學校都在擴招保研的學生,有些學校保研的比例很高。“保研的判定標準包含各門課程的綜合排名,可以考察綜合素質。這種舉措可以矯正考生為應付考試而學習的心理”。

李立國認為,大學生應擺正學習和考研的關係。他還建議把國家統一考試和研究生的面試結合起來,加大面試的比重,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科研潛力和學術基本能力。在研究生錄取中,還應考察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情況,如專業課的學習、技術理論的掌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