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為啥會計都得會財務合規性改造?跟常說的“做假賬”有區別嗎?

會計實務工作中,財務合規性改造是個時髦的話題。企業要走向資本市場,就繞不開它。財務合規性改造說白了,就是把以前的亂賬理清楚,交給未來的投資人看,給中介機構看,給證監會看。

為啥會計都得會財務合規性改造?跟常說的“做假賬”有區別嗎?

財務合規性改造居然成為了一個專業術語,這是一件荒唐的事情,也是讓一件會計人心酸的事情。道理上會計人員所做的賬目就應該是規範的,是合理合法的。現在提出財務合規性改造,等於承認之前做的會計賬都是在糊弄。財務合規性改造是會計的原罪,自證企業在走出去之前會計賬是見不得陽光的。

更讓人尷尬的地方在於財務合規性改造改來改去,最後落在了花錢買規範。以前不規範是為了少花錢,現在要規範,以前的小算計全要付諸流水了。買規範的錢都花在哪了呢,主要是三個方面:

一、出資款

認繳未繳的、繳後抽逃的,首先要補齊。譬如,很多企業註冊時,註冊資金打進去後很快就被挪走了。等到公司要做IPO,要在新三板掛牌,要引入新的投資者,歷史清白就成了必須,出資款不可再空缺。

為啥會計都得會財務合規性改造?跟常說的“做假賬”有區別嗎?

二、 補稅

補稅是財務合規性改造的重頭戲,要補的稅主要是三類:

1.流轉稅。很多企業兩套賬,公司部分收入不做到外賬上,錢直接落到老闆個人的兜裡。這麼做肯定存在這部分賬外收入的增值稅沒有繳納,對應的附加稅也沒有繳納。

2.企業所得稅。因為部分收入沒有做到賬裡來,利潤自然就缺少一塊了。企業所得稅也少交了。再就是企業費用支出沒有發票入賬,也涉及到納稅調整。

3.個人所得稅。很多老闆從公司拿走了錢,長期掛其他應收款。不打算還了,老闆拿走時,他一般不會正規合法地繳納個稅。掛賬不處理自然不行,中介與投資人都不會認可。現在需要消化這些掛賬,無論是以工資、獎金還是以分紅名目,都需要補繳個稅。

企業一旦要面向資本市場,會計賬就不能再蓬頭垢面、邋里邋遢,都希望把會計報表做得光鮮亮麗。要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要把以前沒有入賬的收入補進來。這樣做後,經營體量才夠大,利潤才夠多,才能打動投資者。

一番稅補下來,金額一般不會小。財務合規性改造對老闆而言,是挖肉補瘡,兩害之間取其輕。多繳稅自然是心痛的,把公司的賬做實未必是情願的,但不得不這麼做,因為老闆指望著在資本市場上圈到更多的錢。如此說來,補稅好像是個釣餌,圈錢是目的。

為啥會計都得會財務合規性改造?跟常說的“做假賬”有區別嗎?

三、 員工社保和公積金

很多企業不給員工上住房公積金,不給全部員工上社保,即便是上了,也不會按法定要求足額去上。財務合規性改造自然對此有要求。那就是按照法定標準,把這部分錢給員工繳足了。

現在企業上新三板比較風行,許多企業前期興致很高,當測算完合規性改造要支出的金額後,老闆可能就蔫了。本來企業能小有盈利,改造完了可能年年虧損。從這個角度看,很多企業財務不規範有說不出口的苦衷。

企業經營最大的尷尬在於,如果不把財務做規範了,企業很難做大;如果急於規範,可能會把企業做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