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致永遠的米格-25,在開篇簡單介紹了米格25的服役情況,對此我總感覺意猶未盡,米格25不應該就這樣草草講完,於是我網上找資料、圖片想把米格25完整的再重新詳細介紹,才有了這篇文章。


冷戰時代,美蘇兩個暴力巨人,為了爭奪軍事和戰略上的優勢(現今流行的說法就是“話語權”),展開了聲勢浩大的軍備競賽。在這場驚心動魄的競賽中,雙方集中了各自最優秀的天才大腦,動員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將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變成精彩紛呈的大戲臺,推出了一個又一個轟動性的名角,為後代留下了永遠說不盡的話題。
米格-25,無疑是這其中最奪人眼目的一位,直至今日,仍有忠勇的粉絲們仍然在探討著,追尋著,如狗仔般瘋狂的追逐著這個已在波斯灣畔折戟沉沙的英雄,一如我們——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的擁躉。
儘管前面已經介紹過,描述過,但我仍然想從另外一些角度做更多的介紹,這些年來俄羅斯愛好者們又陸續在網上爆了一些料,包括09年有前飛行員的回憶錄披露了有關米格-25偵察型和轟炸型在伊拉克的往事。我想,這些應該拿出來分享,以作為我等對這個經典傳奇代表的思念。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說起米格-25,我們並不陌生,也許你看了這個標題就已心生厭意:好了,好了,你的心理我們已經明白。不就是那個不鏽鋼焊接的、塞滿了電子管的、能飛3倍音速、6項世界記錄保持者的大怪物麼?還能講什麼呢?
稍安毋躁,身為暴力美學愛好者,我們不能滿足於流俗,我們要脫離低級趣味,我們要從自身做起,要善於發掘美!
是的,無論什麼時代,無論在哪裡,米格-25都是個傳奇,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哥到哪兒都是一款!還是個大款!
亞歷山大-格里克(Александр Грек)曾在機場擔任地勤的燃料加註技師,他回憶道:儘管我周圍是各種各樣的飛機:巨大的轟炸機、強擊機、運輸機、前線殲擊機、直升機。。。但給我們印象最強烈的還是米格-25的起飛和降落:從尾部加力燃燒室噴出的長長火焰,伴隨巨大的轟鳴聲,在周遭經歷一陣晃動之後,飛機離開跑道,在空中消失。而降落時候,整個機場就散發著飛機上200多升40多度的水-甲醇混合物—通常被人稱為“馬桑德拉Massandra”—與燒糊的橡膠混合著的陣陣氣味,以至於當記者問難道飛行員還喝伏特加時,所有人都不語。
是的,這就是米格-25。故事的引出就在於它的發動機。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這就是這個大怪物的心臟:

數據雖然枯燥,但還得寫.就像老婆已經厭倦了,可還得湊合著過
  Р-15Б-300
  最大推力,11200千克力
  入口處直徑 1.024米
  發動機長度,6.655米
  最低比油耗,1,25 千克/千克力/小時
  乾重,2795公斤
  耗氣量,144千克/秒
  燃油系統 燃油牌號T-6(相當於JetA),冰點-62.2℃,閃點54.5℃。甲醇/水噴射裝置,甲醇和水的混合比1:1。 
其實這種發動機最早並不是為米格-25研製的,當時渦輪風扇發動機剛剛研製出來,技術還不成熟,米高揚設計局向米庫林-圖曼斯基設計局提出了要求之後,米庫林就把15K型發動機給推薦出來。該發動機最初是為開發一種高空飛行的2.5馬赫的戰略巡航導彈(無人機)研製的,結構簡單,易操作,所以米高揚將其改造後用在E-155上試驗,最後又多次改進成為米格-25的標準動力。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圍繞著這臺發動機,也做了很多艱辛的技術改造。據負責發動機改型的型號總設計師費?烏-蘇霍夫稱,改型設計的工作量很大:為增大喘振裕度修改了壓氣機;為適應高空工作重新設計了燃燒室;渦輪前溫度提高了 50℃;消除了加力燃燒室的燃燒振動;採用了三種工作狀態的可調噴口。改型發動機實際上只保留了原來的機匣,編號為 R-15-300。
發動機原採用液壓機械式推力調節系統,但 E-150/-152 試飛發現,在飛機急劇爬升時該系統表現出明顯慣性,在由小油門(150 公斤/小時)迅速增加到大油門(15,000 公斤/小時)時不能保證充分供油。於是通過 1963~1964 年在圖-16LL 發動機試飛臺上試飛之後,改用了 RRD-15B 綜合多功能電調系統,它能自動監測 6 個參數,十分可靠。飛機燃油系統中的主要執行機構也由液壓助力器改為電磁閥。
最後定型的Р-15Б-300的結構和系統如下:進氣道 二元矩形可調、壓氣機 5級軸流式跨音速設計,長約1000毫米,單級壓比1.44、燃燒室 環管。12個火焰筒、渦輪 單級軸流式。非冷卻式渦輪葉片、加力燃燒室 3環噴油、尾噴口 多調節片可調引射式,加力比約1.32、
從上面的圖中就可以看出機體結構簡單,符合暴力美學的原則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雖然米格-25採用的R-15渦輪噴氣發動機的推力已經相當大,最大推力 86.24 千牛,加力推力 109.76 千牛,已經在10噸,但是為了能夠適應米格-25這個鋼鐵怪物,又做了相當大的改造。其中之一就是採用了引射噴管和噴液加力的方法。
所謂噴液加力的原理就是:噴氣發動機的進氣的質量流量越大,可以噴注的燃料量也越大,產生的推力也越大。但加大進氣口面積是有限度的,過大的進氣口引起很大的迎風阻力,因此在體積力量不變的情況下,只有增大進氣密度才能增大進氣得質量流量。噴水加力就是在進氣道內噴水,使空氣冷卻,增加空氣密度的辦法。為此,米格-25 的進氣道內有一個淋浴頭一樣的噴水裝置,向吸進的氣流噴灑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混以乙醇是增強溶液的揮發性,加強效果。所以米格-25 在機內除了攜帶巨量燃油外,還攜帶了一個 250 升的水箱,裝水和乙醇混合溶液。


這種噴液加力的方法,在一些老式戰鬥機的發動機上採用過,如勞斯萊斯公司二戰期間為“倫敦上空的鷹”—噴火式戰鬥機的發動機上就用過這樣技術。
據說遠東的蘇軍地勤就偷其中的乙醇回去兌水喝,真是“耗子給貓當三陪—要酒不要命”的主!
以下一張是米格-25進氣道的特寫:看見那個小叉叉了麼?那就是噴管,同時還起到擾流的作用。發動機清晰可見。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而在機尾兩個發動機噴管之間的這幾個噴嘴,就是排放燃燒後的廢液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由於型號不同,噴嘴也有差異

這確實是一種暴力型的產物,以至於第一批量產的發動機壽命竟然只有150小時,而70年代改進後的壽命也不過1000小時。
不過,那時的蘇聯,有如今日的老趙,都是不差錢的主,看看今日留裡卡-土星公司的D-30發動機(伊爾-76、圖-154)車間,你就知道老毛子為什麼敢這樣玩了。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尾噴管外燒蝕的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巨大的尾噴管內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如此暴力的發動機,是因為飛機太重了。當時蘇聯人的航空鈦合金技術還不成熟,連燒錢的美國人也只敢用來造黑鳥,象這種要大批裝備的截擊機要是全用鈦合金,老毛子也吃不起(畢竟不是鈦潛艇,有機會向大家介紹老毛子的鈦合金技術),所以瘋狂的伊萬們想到了不鏽鋼。雖然瘋狂,但他們卻依靠在冶金、焊接(前蘇聯大名鼎鼎的帕通焊接研究所世界領先,今歸烏克蘭科學院)技術上的雄厚實力,終於成就了米格-25。


米格-25採用了塑性好、不易開裂和便於補焊的不鏽鋼 VNS-2、-4、-5,佔機體結構重量的 80%,其餘 11%為高溫鋁合金 D-19 和 8%的鈦合金。除機翼採用焊接的整體油箱外,機身的焊接整體油箱結構佔其容積的 70%,氬弧焊4000米,其他還用了氣焊等方法機體上的焊縫長達 4,000 米,焊點多達 140 萬個。整體油箱結構使飛機的總貯油量高達 14.5 噸。在試飛中,機體結構承受了最大11.5G過載,足以證明了焊接技術的優勢。
數據是抽象的,圖片是生動的。讓我們好好看看傳說中的不鏽鋼飛機到底是什麼樣。
其實和我們想象的不全一樣,從外表看,沒有鉚接,但有很多是螺絲固定連接,一字型、十字型沉頭螺絲都有。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進氣道外蒙皮特寫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垂尾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機翼是整體焊接結構,時間長了也有輕微洩露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機腹處,螺釘已經鏽蝕,但機體完好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但這個導流管是如假包換的焊接件


真正的焊接,從裡面才看出來,發動機在某些工作狀態下,個別部件的溫度超過1,000℃,為防止熱傳入機體,發動機艙用鍍銀的防熱隔板包住。鍍層厚30微米,鍍層吸熱係數為0.03~0.05,每架飛機耗銀5公斤。所吸的5%的熱量又藉助於玻璃纖維隔熱毯防止傳給機身油箱。
這是鑽到起落架下拍攝的圖片,這些波紋的不鏽鋼件工藝還不錯。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這架已經零散的飛機,我們可以看見玻璃纖維隔熱層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波大無腦”,那不屬於爺們!
有了暴力的心和軀體,還要有暴力的大腦。米格-25的雷達,無疑也是讓他名聲大噪的傳奇之作。
米格-25早期型號裝備了“龍捲風-A”(Смерч-А" ,又叫РП-25)型雷達,這是專為其定製的雷達。總設計師費奧多-沃爾科夫(ФЕДОР ВОЛКОВ),當時承擔這個任務的是339設計局,總設計師還是米羅季霍夫到後來公司與設計局分家,就演變成著名的穩相加速器公司,也就是費佐頓(Фазатрон)而保留的設計局現今叫米羅季霍夫儀表設計局(俄文簡寫НИИП,英文就是NIIP)。
雷達採用拋物面天線,體制為脈衝多普勒+連續波,下視能力有限,在2400m的高度上下俯角不能超過20°,在500m左右的高度上不能從雜波中發現目標。工作頻率J波段(搜索和跟蹤)、I波段(連續波照射),天線直徑90cm(85cm)。天線增益33dB,掃描範圍是,方位搜索大於±60°,截獲大於±50°,高低±6°。峰值功率600kW,相對速度4600km/h(最大)。作用距離對16米2目標,搜索90~100km,截獲50~70km。重量500kg(1100lb)。
雷達在當時都是非常先進的。由於蘇聯電子技術的落後,上述性能在某些方面是靠加大功率來實現的,因此該雷達的功率大到了一種超乎想象的地步。甚至有了300米外烤熟兔子的神話。但米格-25的雷達確實裝有高度鎖定裝置,不飛到一定高度是不能開機的,以防無線電輻射傷害地面人員。大功率的缺點是耗費大量的電能,容易暴露目標;優點是在電子技術落後的情況下實現了預定性能指標,且燒穿距離遠。


下面就是龍捲風-A雷達的廬山真面目。看見頭上那個變態的真空管了吧?那就是發射裝置,後面磁控管做大功率微波振盪器產生的微波就從上面發射出去,隨處可見的電子管器件。可以想象,當雷達開機後會是多麼的熱!這是在費佐頓公司博物館展出的實物,後面牆上照片就是該雷達的總設計師沃爾科夫,下一張是一架偵察型米格-25,雷達整流罩已被撕開,可以看見卡塞格倫天線接收機支架,以及巨大的電容器等分立器件,米格-25真是達到了電子管時代頂峰。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然而在當時確實屬於先進,米格-25裝備了由拉緬斯科耶航空電子公司(RPKB)開發的蘇聯第一種機載計算機自動控制系統ACS-155P,此外還有 RSBN-BS無線電導航系統、ARK-10 羅盤、RV-4 or RV-PA無線電高度表、MCI-56P 敵我識別器、R-832M或R-802V (RSIU-5)VHF電臺和R-847RM HF電臺.以及SPO-10 、SRO-2M、SRZO-15等雷達告警接受機和其他設備。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座艙全圖

正在地面測試的雷達就是這個樣子,實際畫面是天線在快速小幅擺動,像吃了搖頭丸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開始故事前,請允許我先介紹一下這位人物。照片上的這位大哥名叫麥克爾-司各特-斯派克(Michael Scott Speicher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F/A-18大黃蜂戰鬥機駕駛員.2002年追授美國海軍上校.2009年8月2日,美國海軍部正式發佈消息,宣佈他的遺骸在伊拉克沙漠中被發現,經頜骨DNA檢查被確認身份,同時也被確認為第一位在海灣戰爭的軍事行動中陣亡的美國軍人。在此之前他被軍方宣佈為陣亡但未發現屍體(KIA/BNR),後改為失蹤(MIA),並在2002年被授予上校軍銜。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斯派克生前照片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遺骸被髮掘時現場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在美國被正式安葬

之所以提到他,是因為他的死和一樁公案有關.而這公案到他的消息被正式發佈差不多已經真相大白,現在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訴人們:海灣戰爭第一天,伊拉克空軍的一架米格-25PD,在空戰中擊落了斯派克駕駛的F/A-18大黃蜂.這也是整個海灣戰爭期間,唯一一架被伊拉克空軍擊落的聯軍戰鬥機,光榮屬於米格-25!
在此之前,已經有過大量他是否是被米格-25擊落的猜測和懷疑。因為之前他被擊落的地點位於伊拉克境內,而且是一片沙漠中,無人證實他的死因.他的隊友安德森認為他可能是被擊落,但當時無法確定;
關於這次空戰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據美國海軍一名F-14A雄貓戰鬥機飛行員說,他曾經向一架米格-25PD發射了一枚AIM-7M,但是就在此時,雷達顯示他的飛機已經被敵機鎖定,於是他立即開始進行機動規避,因此無暇顧及剛剛發射的導彈是否擊中了那架米格-25。但是當再次被問到這個問題時,這位雄貓飛行員又猶豫了起來,說他不能肯定他所攻擊的是一架伊拉克空軍的米格-25PD,“也許那是一架F/A-18?”。考慮到美軍飛行員辨認敵機的能力普遍較低的因素,所以又有人認為斯派克中校是被已方的F-14A擊落的。
事實上,美國中情局在2001年的一份解密檔案中已經證實斯派克是被伊拉克空軍米格-25擊落,是被R-40導彈擊中.駕駛那架戰鬥機的伊拉克飛行員名叫 扎合爾-達烏德(Lt. Zuhair Dawood),隸屬伊拉克空軍84飛行聯隊.但當時還沒進入伊拉克,沒有辦法證實。


後來美軍入侵伊拉克後到處尋找,曾有投誠者說他還活著,見過該人負傷,被伊拉克軍人俘虜等,結果導致美國國內掀起了尋找斯派克運動。
到2009年當地伊拉克部落向伊拉克安全部隊證實當年曾埋藏過一個美國飛行員的遺體,最後才出現了上面幾張挖掘現場的圖片.
中情局的解密文件可以在網上搜索到,而斯派克甚至在百科都有記錄。不過,喋喋不休的述說他,只是為了還米格-25的一個公道,真正的主角是米格-25,這個傳奇般的英雄!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CIA原始文件

事實上,米格-25在海灣戰爭期間是敗多勝少,但是如果僅以成敗論英雄的話,這個世界將失去很多樂趣。縱觀米格-25自71年到2000年這30年間,在中東這塊熱土上的成功和失敗,不僅見證了中東的風雲變換,更向我們展示了一代名機的風範,他在中東上空的所作所為,對後來超視距空戰模式乃至第四代戰機的研製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1991年1月17日,海灣戰爭爆發。凌晨3時40分,所有聯軍空軍的制空機群及攻擊機群都已退出巴格達戰區,該是海軍上場的時候了。海軍飛行員安德森率領一批F/A—18執行防空壓制任務,他們從紅海上的“薩拉託加”號航母起飛,攜載高速反輻射導彈朝巴格達附近機場的防空陣地飛去,目標是先摧毀防空導彈陣地的雷達以掩護攻擊機群進入。
當安德森領著F/A—l 8機群接近到巴格達西邊80公里時,雷達偵測到巴格達近郊機場有一架戰機迅速起飛爬升。雷達可以讀到目標的各種參數,由此安德森可以判斷出這不是任何一種聯軍擁有的機種:因為目標空速高達1.4馬赫,而且還不斷地在爬升當中!世界上只有一種戰機會這麼做,那就是米格—25“狐蝠”。漆黑的夜色中,安德森看到了難以忘懷的景象:“我可以目視到加力燃燒器排出的長長黃色尾焰,就跟我以前看過的米格—25一模一樣。”安德森迅速用雷達鎖定米格—25。
當時伊拉克空軍的米格—25PD裝備的是“龍捲風-2A”雷達,是A型雷達的改進型,一貫的暴力本色:雷達功率強大。但缺點此時一暴露出來:搜索能力遠不如第3代戰機的雷達。所以這架米格—25不能像米格—29一樣同時鎖定美軍戰機。
然而沒有雷達並不表示毫無勝算,米格—25還有2項法寶:雷達告警器以及飛行員的正確處置。米格—25被鎖住後就開始反應:迅速右轉,脫離安德森的導彈射程。更讓人吃驚的是,米格—25不是轉向逃逸,而是又向左轉,變成以逆時針方向企圖繞到安德森的後方。


伊拉克飛行員扎合爾-達烏德在敵機以優勢雷達鎖定的情況下,他閃躲並反而威脅美軍。安德森一面跟上敵機的轉彎,一面要求預警機准許他攻擊,但預警機不是萬能的。當敵機轉向時如果飛行方向與雷達波方向垂直,則多普勒雷達暫時會將其視作地形雜訊而消除,當然,空中並不止1架預警機、故敵機飛行方向不可能同時跟每一道雷達波垂直,然而問題是,不同預警機會以不同的頻率指揮所屬的戰機,而此時安德森的無線電無法跟看得到米格—25的預警機聯絡。對指揮安德森的預警機而言,安德森是在原地對著一個幻影繞圈圈,對其它的F/A—18來說也是一樣:另一位飛行員阿爾巴諾回憶:“我聽到安德森的警告,並迅速用雷達搜尋那架敵機,然而他繞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而雷達搜索空間有許多的限制,根本跟不上變動如此快速的戰鬥空間。我只知道有一架敵機如入無人之境地繞過我們。”在毫無支援的情況下,安德森企圖跟上這架高速的敵機,不幸的是,米格—25突然把加力燃燒器關掉,此時,米格—25已繞出安德森的雷達搜索角度,使得安德森無法用任何方法找到敵機。一架60年代設計的米格—25就這樣僅憑著超音速及正確的閃躲動作,連閃數架第3代戰機及預警機的追蹤,消失在美軍的後方。安德森很想繼續去追敵機,然而多用途戰機並不表示真的就有完整的空對空戰鬥能力。首先,掛上了額外的空對地武器,戰機就變得更重、更不靈活,而且航程更短。如果此時執著於一場空戰,就可能會把燃油用光,再也不能完成主要任務。其次,傳統空對地攻擊行動需要時間與空間的精密協調,F/A—18如果不能及時壓制防空導彈,後來的攻擊機群就可能會遭遇防空導彈射擊;而整個機群的油料都是如此的緊張,不可能要所有機群在敵境上空盤旋,好讓安德森去追一架“可能”的敵機。

但是沒有多久、F/A—18飛行員發現必須對這架飛機保持崇高的敬意。當安德森轉回原先計劃的路線不久,他就看到右後方天空炸出一團火花。當時他不以為意,但返回航母后得知斯派克駕駛的F/A—18沒有回來,他才意識到斯派克的位置正是他看到火球的方向。
當時的美國的官方報告將史貝奇的死歸咎於地面防空炮火。但隊友們並不這麼認為,因為當時的地面防空炮火雖然濃密,但並不會對他們的高度造成威脅。相反,一架高速、技巧純熟的米格—25,如果可以旁若無人地穿越前鋒的攔截,當然也有可能從後面對毫無知覺的F/A—18準確地打上一發。
今天這一切都已被證實。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米格-25PD

開戰第2天,美國空軍出去總數達80架戰機的大型編隊,轟炸伊拉克西部沙漠所謂的“生化武器基地”。由於攻擊機群被伊拉克人察覺已是不可避免的事,托里尼上尉的4架F-15編隊又回到戰場,負責在攻擊機進入之前先清除空中的敵機。與開戰首夜的任務有所不同,這次空襲戰機最先進入敵領空,所以任何出現在前面的戰機都可以確定為敵機,不需要額外的敵我識別,可以說,這是超視距空戰最理想的戰場。
一進入伊拉克邊境,空中預警機就發出敵機通報。敵機有兩群:兩架米格-25在F-15的正前方80公里外;2架米格-29則在東北方相同距離。托里尼打開雷達搜索,大約在65公里的距離發現預警機所指示的目標,編隊最右側的皮斯已經鎖定了東北方的米格-29。然而米格-29卻轉向北方,這表示他們可能是在進行固定航道的巡邏任務,或是企圖引誘美軍追擊。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就經常以戰機進行低空慢速的巡航以引誘伊朗戰機攻擊,等到伊朗軍機接近時,才發現自己陷入了濃密的地對空炮火中。但F-15沒興趣攪這趟渾水,既然米格-29不擋在路上,他們也不想去追。於是F-15編隊集中注意力在持續接近的米格-25上,托里尼及克爾克用雷達各鎖住一架敵機。以開戰首先與伊拉克米格-29交手的經驗,這會是一場輕鬆的對決,更何況這次還不需要進行敵我識別,遠在目視之外,F-15就可以開火。雙方以3000米的高度彼此接近到32公里,托里尼及克爾克負責開火,另外2架F-15則保持搜索模式以警戒空中可能出現的其它敵機。正當F-15準備開火時,米格-25卻先他們一步向西方突然轉向,托里尼的雷達立刻脫鎖,其餘3架F-15的雷達熒幕上也立刻失去了米格-25的蹤影。換句話說,不用隱身塗料、不用隱身外形,米格-25憑著飛行員準確的操縱,就在第三代戰機的雷達上“消失”了。


這種技巧又稱為“側轉”,其實並不新鮮。然而,如果急轉過了頭就會使雷達再度發揮作用,要想讓飛機完全失去蹤影一段時間,除了需要飛行員高超的飛行技巧、對空間方向的掌握、對敵機性能的瞭解外,還要有一些運氣。托里尼上尉完全被米格-25的閃躲嚇倒了,因為米格-25並不只是避開了攻擊,而且還完全失蹤,一架看不見的敵機是最容易擊落你的。F-15飛行員趕緊將雷達轉換到自動搜索模式,努力地搜索米格-25。
一般雷達的遠距離搜索模式雖然號稱可以偵測上百公里遠,左右數十度的空間,多數人不清楚的是,雷達波束此時上下卻只有幾度角而已。在上百公里的距離上,幾度角就可以覆蓋幾公里的高度,但當距離只有十幾公里時,上下幾度只代表幾十米的高度而已,敵機若跟你有相當的高度差,雷達將完全掃不到他身上,這就是現代戰機的雷達盲區。側轉動作雖然可以逃避雷達的追蹤,但缺點是當你轉向側方時,你也一樣不能攻擊敵機,而且會逐漸遠離對手,如果你想要再度指向對手以進行攔截,則又會暴露在雷達中,所以純粹的側轉必須視情況而用,並不是空戰的萬靈丹。不過側轉可以利用現代機械掃描雷達上下角度不足的盲點,如果敵機在遠處側轉脫離你的追蹤,由於你還會高速接近,如果他再繞回來,你的雷達則看不到這麼下方的角度,而他卻可以面向你併發起攻擊,這又形成了一套進可攻、退可守的戰術。而使用自動搜索模式時,雷達會先在前方上下左右20度的範圍內搜索,所以可以掃到相當低的近距離目標,雷達會自動鎖住最近的一個目標,也就是最具威脅的敵機。在這場較量中,一架米格-25在雷達上重現時的高度只有150米,距離只有8公里,在F-15前方由西向東以每小時1300公里的高速狂奔,接著再來一個側轉!不過此時這個動作已經失去效力,因為飛行員已經可以用目視看到目標了。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F-14發射不死鳥AIM-54C

最右側的皮斯發現目標後通知領隊托里尼,並翻下身去追擊,但由於米格-25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一下就脫離了皮斯的雷達範圍。所幸的是地面雲層使米格-25的背景對比很明顯,簡單目視便可以發現目標,皮斯又將雷達切到自動搜索模式,迅速搜索到敵機。然而,米格-25的飛行員不知道是雷達報警器性能特別優異,還是腦子裡對F-15的反應瞭若指掌,改以順時針方向作了一個相當大的轉彎。如果一開始的側轉動作可視為空戰動作的完美處置的話,那麼現在這個大轉彎就有欠考慮了。因為米格-25雖然有極高的空速,但機動性卻不佳,想要與F-15比賽小半徑轉彎實在是自取其辱;況且高空的F-15此時還可以將轉彎方向略微朝下以換取更快的轉彎率,而米格-25已經在極低空,不能再往下轉了。但如果米格-25維持著每小時1300公里以上的速度,甚至再加速,情況就會大不相同:它可以爬到高空甩脫速度不是對手的F-15,再從高空翻騰而下,轉而威脅F-15。然而,更致命的問題是米格-25沒有一種可以快速反應,且導向性能可靠的空戰武器,否則剛才就可趁F-15看不到敵機之際先加以攻擊,然後高速脫離戰場。皮斯輕而易舉地咬住了米格-25的尾巴,對著它龐大的尾噴管打了一枚“響尾蛇”導彈,此時以“狐蝠”的機動性來說實在是動彈不得了,但俄國設計師們還有一個絕招——干擾彈,皮斯的‘響尾蛇’導彈失去了準頭。皮斯不依不饒,再射一枚‘麻雀’導彈,心想:“雷達導引的,你總該沒辦法躲了吧?”此時的米格-25已經做不出防守動作,只是死命地往北逃命,但仍然固執地投出干擾絲,號稱全世界抗干擾能力最好的AIM-7M導彈卻居然被這簡單的手段騙過了!


皮斯完全瘋狂了,目標直飛,不作閃躲動作,該死的空對空導彈居然就是打不到。再射一枚“響尾蛇”,還是被幹擾彈誘開,兩機距離已經近到機炮射程,皮斯一面再射一枚‘麻雀’導彈,一面準備使用空戰歷史最悠久的武器:機炮。
原本托里尼是皮斯的長機,但由於此時皮斯有較好的攻擊機會,故托里尼變成了掩護他的僚機,這就是“兩機流動”戰術的含義:誰為長機、誰為僚機是由射擊機會所決定的,而不是職務或資歷。眼看皮斯的導彈一枚接一枚的落空,托里尼急忙從上方再補一枚‘響尾蛇’。不過最後大家終於鬆了一口氣,皮斯最後一枚‘麻雀’擊中了米格-25。此時克爾克跟另一架僚機威廉姆斯已經在這番折騰中把油給用光了,所以馬上離開了現場去空中加油。但面向西方的皮斯又用肉眼看到了第2架米格-25朝他們飛了過來,並將機翼翻成垂直,似乎要再往北方轉彎,變成“側轉”動作。托里尼的雷達也發現了這架敵機,他一個右轉咬住了米格-25的尾巴,但米格-25的機體特徵類似F-15及F-14,所以托里尼有點迷惑:這到底是不是敵機呢?由於目標使用加力燃燒器噴出熊熊尾焰,托里尼使用了一個簡單的分辨方法,在無線電上詢問:“誰在開加力?”沒有人回答,他知道可以開火了。托里尼先發射一枚‘響尾蛇’導彈,米格-25的干擾彈還是成功將其誘離,不過,第二枚“麻雀”導彈還是將米格-25解體。

托里尼事後評論道:“這次表現實在稱不上好,我們讓他們太靠近了。”米格-25用正確的轉向阻止了超視距導彈的發射,逼迫F-15進入視距內格鬥,又用干擾彈抵消了“響尾蛇”導彈的優勢,如果他們有同樣優秀的空對空射擊能力,F-15起碼要付出至少1架的代價。我們不禁要問:現今科技真的達到超視距的夢想了麼?沒錯,雷達宣稱的偵測距離很遠,導彈的推進器也很有力,但是雷達的有效範圍內有許多的盲點,導彈的射程也是建立在目標會持續固定航向的假設上。越戰時,自然界雜波和電子零件的故障時導彈失效的罪魁禍首,於是戰後工程師停止了對遠射程的盲目追求,轉而致力於導彈現有性能的可靠性上。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帶彈的米格-25

在海灣戰爭前,人們大多把目光集中在伊拉克的米格-29戰機上,但在實戰中,米格-29的表現卻並不出眾。加上後來非洲之角、科索沃上空的失敗,更加證明了米格-29也許只是霍格沃滋學校裡那個吉德羅.洛哈特(《哈利-波特2 密室》裡的黑魔法防禦課教師)——一箇中看不中用的主。
同樣是在戰爭的第一夜,在H-1區域上空(伊拉克中部-西北部地區),美國空軍兩架EF-111A電子戰飛機遭遇到了兩架米格-25,狐蝠雙機編隊向EF-111A發射了至少三枚R-40空空導彈,雖然都沒有命中,但是卻迫使EF-111A遠遁。片刻之後,在附近空域,由於負責對伊拉克防空部隊進行電子干擾的EF-111A離開戰鬥位置,一架失去保護的F-15E攻擊鷹戰鬥轟炸機隨即被伊拉克防空部隊的薩姆導彈擊落,兩名駕駛員柯伊茲少校和霍蘭少校死亡。不久,兩架F-15C接到消息趕來救援,它們發現了還在附近空域徘徊的米格-25,於是毫不猶豫地展開攻擊,兩架鷹共發射四枚AIM-7麻雀和兩枚AIM-9響尾蛇空空導彈,但是都沒有命中。這時候另外兩架F-15C也趕來加入戰團,又發射了四枚麻雀,可還是讓狐蝠雙機逃離戰區。
除此以外,還是在那個夜晚,至少還有一架米格-25PD成功地衝散了美國海軍/空軍的A-7/A-6戰鬥轟炸機編隊,迫使美國飛機不得不放棄轟炸任務。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米格29漂亮的小弟,卻沒多少有面子的事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F-15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F-111

然而,米格-25的故事還沒有結束。雖經歷了戰敗的痛苦,在海灣戰爭後伊拉克空軍仍保存相當的實力,而剩餘的米格-25也還在繼續服役。1993年,這些倖存的狐蝠曾經多次威脅到在伊拉克南部“禁飛區”巡邏的美國戰鬥機,而在多次空戰中,只有一架米格-25PD被美國空軍的F-16擊落。
隨著時間的流逝,由於服役期過長,最重要的是由於受到制裁得不到必須的零配件補充,伊拉克空軍中可以出動執行任務的米格-25數量逐漸減少,到了1995年以後,伊拉克空軍不得不減少了狐蝠的出動次數,並且將它們的活動區域限制在非禁飛區裡,避免與美英戰鬥機發生直接對抗。但是由於其他一些“不可控”的原因,比如伊拉克飛行員的好鬥和挑戰性,出動執行例行巡邏任務的伊拉克米格-25並不總是老老實實地按既定航線飛行,1999年在伊拉克南部“禁飛區”中發生過兩次空戰,美國海軍和空軍的F-14和F-15機群發現米格-25後,在最大距離上發射AIM-54和AIM-120導彈,但是這兩次導彈齊射(8枚)都被米格-25躲過了。


至於伊拉克空軍米格-25的服役期如此之長,而與伊拉克空軍中其他型號的戰鬥機相比戰績相對較好,損失相對較小的原因,是因為狐蝠總是由伊拉克空軍中最優秀的飛行員駕駛,他們懂得審視度勢,知道如何利用飛機的速度和高度優勢來躲避敵人最先進的導彈。
進入21世紀後,由於長期得不到補充,伊拉克空軍逐漸癱瘓,只有米格-25還保持著以前的效率,不僅如此。狐蝠的活動範圍甚至有擴大的趨勢。從2000年開始,伊拉克米格-25屢屢侵犯鄰國約旦和沙特阿拉伯的領空,約旦空軍曾起飛F-16A試圖對其進行攔截,但是並沒有成功。在2003年初伊拉克戰爭前夕,一架米格-25入侵沙特阿拉伯領空,深入腹地60公里,這一次美國空軍起飛F-15機群進行攔截,但是太晚了,當F-15趕到出事領空時,米格-25早就飛走多時了。
伊拉克空軍狐蝠的最後一次勝利發生在2002年12月,犧牲品是美國的一架RQ-1B食肉動物武裝無人駕駛偵察機,根據事後報道,當時食肉動物和狐蝠幾乎同時向對方開火,但還是米格-25更勝一籌,幹掉了敵人。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然而令所有的軍事評論家大跌眼鏡,雖然米格-25在戰前異常活躍,但是它——甚至整個伊拉克空軍——卻根本就沒有參加伊拉克戰爭,現在可以想見,重建後的伊拉克空軍再選擇俄羅斯戰鬥機的可能性實在不大。可以說,狐蝠保衛伊拉克天空的歷史已經結束了。
這張沙漠中被髮掘出土的米格-25照片,非常經典地表達了米格-25傳奇的經歷:71年發跡於中東這片沙漠上空;2003年黃沙成為他最後的歸宿。也許,這就是米格-25的宿命吧!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關於米格-25的故事還沒有結束。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細節被解密,很多當年的飛行員或者研製人員都在以回憶錄的形式披露,而一些俄羅斯電視臺則為了提高收視率也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前蘇聯/俄羅斯武器裝備專題片,包羅萬象,有颱風、阿庫拉、基洛、航母、米格系列、蘇霍伊系列、圖系列、雅克系列、卡莫夫系列,乃至航天中心、雷達、等離子武器等,非常多。光是米格25/31就好幾個版本。當然,最新的依然保密,畢竟KGB不在了但國家強力機關的餘威尚存,別說喝咖啡沒有,估計請吃蒜末已經是優待了。

我們都知道米格-25是米高楊-格列維奇設計局的傑作,可是你知道米格設計局在哪裡嗎?也就是米格-25的出生地在哪裡?好了,還是帶你們去看看。
米格設計局位於俄羅斯莫斯科夫斯卡亞州,著名的科學城杜布納。杜布納(俄語:Дубна?,英語:Drezna)南距莫斯科128公里,在伏爾加河上游同杜布納河匯合處,俄羅斯科學城之一。海拔120米。地處俄羅斯平原中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人口60,951(2002年)。始建於20世紀中葉,蘇聯時期這裡開始建設科學城,1956年設市,附近有水電廠,河港。鐵路支線終點。


這裡最著名的就是俄羅斯科學院杜布納(Dubna)聯合核子研究所,她曾是一段時期之內世界範圍內最優秀的核物理研究所,擁有當時世界上功率最強大的三米迴旋加速器,擁有獲得當時最重的離子射線的能力,再合成新的人造元素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自從合成新元素的方式由“中子照射”(92號到100號元素)轉為“離子轟擊”(100號元素以後)以來的50多年間,幾乎所有合成的新元素都是杜布納或其與其他試驗是合作完成的。特別是從建立到1976年間,杜布納更是取得了空前的成績,從102號元素到107號元素全部是由杜布納初次合成,遠遠的將美、德、法等國的著名實驗室拋在其後。
而米格設計局也在這個著名的科學城。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衛星地圖,大紅圈就是莫斯科

平靜的伏爾加河和白樺紅松簇生的森林環抱著一座著名的國際科學城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2006年7月24日,曾經參加過米格25研製的一批前蘇聯專家齊聚杜布納,參加了米格-25標誌建成的開幕儀式,席間,大家回顧了米格-25研製過程的難忘歲月,也披露了一些研製中的小故事。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當年意氣風發的青年人,如今已經退休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落成的標誌

這位叔叔叫維亞切斯拉-切爾尼科夫(Черников Вячеслав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是當年負責焊接工藝的主任工程師.他回憶說:當年,當他們剛接受任務時候,他意識到為了使不鏽鋼耐受350-500度高溫,現有產品尺寸、模具、焊接工藝、熱處理以及現有設備等都不能滿足需求,所以,他們與全蘇航空材料研究所ВИАМ (Всесоюз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авиацион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和航空技術研究所НИИАТ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авиационных технологий)進行和合作攻關,最後在“機電”生產協會?Электромеханика?幫助下,移植了當時用於生產發電機、變壓器、整流器等定子、轉子部件的焊接技術,開發了自動、半自動、氬弧焊等設備,完成了整個焊接工藝更新。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這位叔叔叫孔道羅夫Кондауров В.Н.,是蘇聯功勳試飛員,蘇聯英雄。他披露道:在別連科叛逃之前,米格-25給美國人造成了巨大壓力,70年代初當得知了米格-25的存在後,美國參議院曾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由於米格-25部署到遠東,美國停飛了所有在科拉半島和勘察加半島上空的偵察機。
在中東,米格-25為了適應需要發展了多種改型,其中在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裝有高爆炸彈的轟炸型被緊急派往埃及,同樣是出於對米格-25的恐懼,美軍在獲取情報後製止了衝突。此外,為對付當時伊朗,還研製了米格-25PH,裝有4枚彩虹設計局研製的Kh-58,用於壓制敵方無線電偵察設施。

是的,這批米格25的研製者們恐怕沒有想到米格-25會日後在中東一鳴驚人,大放光彩。因為他本來就是為對付日益增加的美國高空高速轟炸機和偵察機的威脅而設計的,他根本就不以後來的F14、F15、F18等為對手,他完全是蘇聯國土防空截擊模式的產物。沒有裝機炮,根本就不打算“近身肉搏”,空中纏鬥;裝載大功率雷達,就是在截擊空域引導半主動彈,打了就跑,“打一槍就跑,不許與敵親密接觸”。
但是,畢竟是一種高空截擊機,很多設計也是為了對付高空目標。看看專為他設計的導彈就知道了。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掛彈的米格25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頭部尖尖的是雷達制導,頭部鈍圓的是紅外製導型

這是R-40,西方命名為AA-6“毒辣”,這是一種可互換紅外和半主動雷達導引頭的中距空對空導彈。尺寸與發射重量都是80年代以前蘇聯研製的最大的空對空導彈。
該彈採用鴨式氣動外形佈局,4片小切梢三角形控制舵面裝在彈頭後部,4片大切梢三角形彈翼裝在彈體後部,4片彈翼後緣各帶有1個橫滾穩定片。兩對彈翼和舵面分別位於相互垂直的兩個平面內,呈X-X配置。該彈在結構上亦採用艙段佈局,從前到後為:導引頭,舵機和能源,戰鬥部和引信,主發動機,助推發動機和指令接受裝置。這種模塊化艙段佈局使該彈在艙段結構上具有互換性,通過雷達/紅外導引頭等不同部件的互換,形成一個能滿足不同作戰使用要求的空空導彈系列。
該彈在結構上的主要特點,是採用兩級式固體火箭發動機,主發動機在前,兩個排氣噴口位於發動機艙後部的彈體兩側,與相鄰彈翼的後緣平齊;助推發動機艙位於彈體後部,用於導彈發射時使之加速。受當時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發展水平的限制,這種結構特點使該導彈成為前蘇聯/俄羅斯的空空導彈武庫中導彈長度之最(長6.3m),這種有利於彈道穩定的細長彈體,加上有利於重心穩定的發動機噴口在彈體兩側配置,使得這種導彈一看就是為了在高空等候伺候美國偵察機的。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地面靜展的R-40,巨大的彈翼就是為了在空氣稀薄的高空提供氣動力

它就是用於R-40的PARGA-12-BB型雷達導引頭,前面的帽子是環氧樹脂的雷達整流罩,後面的機械轉動部件和外罩都是厚重的鋼,電纜接線一看典型的蘇聯儀器風格。最早是由648設計局(也就是現在的米羅季霍夫設計局NIIP)在1963年開發,後來轉為339設計局(也就是現在的費佐頓公司)由根尼斯基(Е.Н.Геништы)主持完成。
不過你別小看它,它是世界上第一個採用單脈衝體制的導彈雷達導引頭,大大提高了在干擾狀態下中距攔截的能力。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前蘇聯國土防空一直採用的是地面引導的模式,所以米格-25戰鬥機的自主作戰能力較差,通常是在地面防空指揮系統的引導下截目標。地面引導系統一旦失效,米格-25戰鬥機必須立即返航。
米格-25戰鬥機在地面指揮控制下起飛後,在地面引導下接近目標,根據接近目標的航向在距目標30~160km時才打開機載雷達搜索目標。在迎頭攻擊時,當超音速接敵時距目標100~160km時打開機載雷達,當亞音速按敵時距目標60~100km時打開機載雷達。從尾後攻擊目標時,大多在距目標30~50km時打開機載雷達。打開機載雷達後,火控系統首先工作在自動狀態,即雷達自動搜索和截獲目標。此時與火控系統交聯的自動飛行控制系統操縱飛機飛向正確的發射導彈的位置,到達導彈發射點後飛機自動地躍升,發射導彈後轉彎脫離。假若距目標20km左右時雷達仍不能截獲目標,則飛行員利用控制開關使雷達轉到“手動”截獲工作狀態,由飛行員操縱截獲目標並進行攻擊。


當米格-25戰鬥機用M數2迎頭攔截速度相當的目標時,從打開雷達、發現、截獲和攻擊目標,到退出攻擊的整個過程通常只有45~80秒鐘。如果使用半主動雷達型導彈攻擊目標,則發射導彈後還需要經過5~26秒鐘的跟蹤制導時間後才難退出攻擊,所以發射導彈前的攻擊時間充其量只有40~54秒的時間。另外,米格-25戰鬥機在8000m以下的高度作戰時,有時其機載雷達的兩種工作狀態都不能截獲目標。所以米格-25戰鬥機很容易失掉戰機。
下面是蘇聯演習的紀錄片截圖,米格-25採用雙發射模式,同時發射紅外彈和雷達彈,這樣相當於雷達、紅外雙重提高毀傷概率。反正又不打算近身肉搏,射了就跑,頂多浪費彈藥,又不差錢!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由於伊拉克的飛行員在與伊朗的戰爭中長期摸索總結出了一套規律,所以能較好地利用了米格-25的優勢。這也對後來下一代戰機的研製產生了影響。海灣戰爭前,我軍殲8由於高速高空的設計一度不被人看好,當時流行的是F-16、米格-29等這類所謂第三代,即中低空機動性好,高速高空性一般。
然而海灣空戰後,戰鬥機高速性又重新被人重視,成為各國空軍竟相研究的重點。連臺灣也意識到這點,為了與F-16搭配,引進了另一種高速高空型—幻影2000。
第四代戰機也把高速性尤其是超音速巡航作為重點,F-22、T-50莫不如此,其實著都是拜米格-25在中東上空的傑出表現。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幻影2000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F-22突破音障瞬間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國貨 殲-8II

都知道米格-25是不鏽鋼為主的結構,但通常都是隻見外表不見其裡。前面我們已經看出蒙皮很多都是螺絲連接,那些都是因為很多是要方便拆開進行維護,那麼機體結構是什麼樣?
其實全機身是一個整體焊接結構,但技術上分為以下幾個段:前機身段、座艙段、進氣口、燃料箱段、後機身段和尾部。我們看見的那些螺釘就是擰在框架上。
下面些圖就是前機身結構示意圖。第一張的示意是可拆卸部件的位置。後面的圖是幾種偵察型的前段機身,都做了略微改進。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米格-25RBS型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RBK型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RBM型

在偵察型機上,為了防止陽光對艙內儀表晃眼,米格-25偵察型座艙蓋改為手動右掀式,而且儀表盤上增加了一個活動遮簾,座艙蓋也增加了遮陽棚。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為了減少降落時滑跑距離和剎車及減速傘使用,米格-25偵察型還加大了尾部減速板,上下均有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為了是飛機在飛行中保持最好的飛行控制狀態和燃料及氣動力損失,飛機在進氣道底部安裝了一套可調部件,被稱為“低腰帶”。正常飛行時進氣道為3個固定可調位置,當M數大於1.5時,就轉為被自動姿態進氣控制系統SRvMu-2A
上圖就是已經打開外罩的發動機底部,下圖是側視圖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前蘇聯飛行員謝爾蓋-勃金(Сергей Бурдин)在他的回憶錄中披露了80年代兩伊戰爭期間,蘇聯為幫助伊拉克秘密派譴了米格-25RB轟炸機前往戰場,執行轟炸。
但一開始伊拉克轟炸效果並不明顯,於是紛紛抱怨蘇聯武器不好。面子上掛不住的蘇聯當即派遣了新的軍事顧問團並攜帶了新式裝備。來到伊拉克後才發現原來伊拉克米格-25飛行員是按照法國炸彈特點進行訓練,結果出現了不兼容的問題。、
於是蘇聯專家開始重新設計方案,併成功地完成了哈格島轟炸。哈格島位於兩伊南部邊界,伊朗一方在島上建有大型儲油罐(直徑124米),做為港口石油中轉站,因此伊朗重兵把守。
1985年10月,經過精心策劃,3架米格-RB轟炸機(尾號140、141、120)從納西里耶空軍基地出發執行了3個架次轟炸。
其中140號攜帶4枚ФАБ-500АТ炸彈,首發所有4枚炸彈全部落在1公里之內寬800-1000米範圍內,隨後專家進行矯正,但第二次炸彈落在海岸線邊油輪站內,第三次非常成功,引爆3個油罐。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正在安裝炸彈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機場內待裝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哈格島轟炸示意圖

在謝爾蓋-勃金的回憶錄裡還披露,當年那架飛躍以色列上空,甩掉F-4和導彈攔截的米格-25R偵察機,是來自駐紮於斯摩稜斯克(Шаталово空軍基地),榮獲紅旗蘇沃洛夫勳章的近衛第三偵察機團飛行員.那位大哥為了甩掉以色列導彈,不僅加速還在加速中使用向上的機動動作,上演了一出M3.2的神話.但由於飛機飛出了9G過載,導致落地後機翼和尾部嚴重受損。然而由於焊接不鏽鋼結構的優點,飛機經過維修又能飛上藍天.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從那以後,蘇軍強制規定並在飛控系統里加了自鎖,嚴禁帶彈飛行速度超過M2.83。這一規定終於使那架飛機成為孤獨的一次.
哥飛的不是馬赫,是寂寞。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斯摩稜斯克的基地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偵察型前部安裝有光學和紅外偵察設備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該設備為整體式,採用特殊的絞車手動安裝

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經典的米格25“狐蝠”

歷史上有名的田忌賽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孫臏採取“下駟戰上駟,上駟戰中駟,中駟戰下駟”的策略,對劣勢資源進行合理組合而贏得最終勝利。就像打撲克牌,單張不一定很大,但高手將手中的牌進行組合、搭配、調整順序後,也可以取得勝利。包括企業制定戰略規劃時,也要結合自身優劣勢,將有限的資源配置在關鍵要素上,使之發揮最大的效力,切忌面面俱到,懂得捨棄。作為偉大的戰略家,毛澤東正是運用高超的謀略,多次以弱勝強,給世界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人類歷史上唯二的雙三飛機(有人駕駛,美國的曙光女神這種未經證實的不算),名氣大是理所當然的,尤其是其凸顯了蘇聯人在系統設計上非凡想象力,秉承用二流零件攢一流武器的作風,暴力美學,整體造型特別犀利稜角分明,還是全鋼打造歷史上絕無僅有,動力系統簡直逆天,前蘇聯唯一能高超音速截擊美軍逆天轟炸機和變態偵察機黑鳥的戰鬥機。(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