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生動形象的戰場指示牌

撒佈式地雷,快速鋪設的危險“路障”

生活中,想要阻擋人員、車輛,設置一些路障即可;可戰場上,要想警告敵人非請莫入,必須採取非常手段。烏克蘭戰場上,參戰一方就用殉爆的炮塔警告敵人,往前一步是(生命的)黃昏,退後一步才是人生。當然,還有更直接的,比如這條“地雷減速帶”,毫無遮掩地擺在馬路中間,“不炸勤、不炸懶,專炸不長眼”。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地雷減速帶,不守規矩的後果見右上角

其實,地雷作為一種防禦性武器,最大的作用不是殺傷敵人,而是遲滯敵人進攻,限制敵人前進,以達到戰術目的。地雷通常成群、成片布放,組成地雷陣,可有效防止或迫使敵人穿越特定區域。過去地雷由人工佈設,工兵佈設地雷時,往往加以掩飾,有的還設置陷阱,構成詭雷。但人工佈設效率太低,要想在短時間內設置一個包含數千枚,甚至上萬枚的地雷陣,必須依靠本文的主角:撒佈式地雷。撒佈式地雷,是一種裝於炮彈、航彈、火箭彈,或專用佈雷彈內,用火炮、火箭、飛機撒佈到預定地區的地雷。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專用的拋撒佈雷彈被髮明出來,直升機或佈雷車安裝後,可向行駛方向兩側沿途拋灑。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德國蠍式佈雷車,邊走邊撒

飛機佈雷,屢試不爽

二戰中,為了提高佈雷效率,德國與意大利軍隊在北非已經開始使用飛機撒佈防步兵地雷;戰後,各種形式的撒佈式地雷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戰場上。1959年,可由飛機大面積撒佈的微型防步兵殺傷地雷BLU-43B (譯名:龍牙)開始在美軍服役,並很快在越南戰場投入使用。“龍牙”長7.5釐米、寬4.5釐米,重20克、裝藥9克。因體形很小,1個地雷容器能裝入120枚地雷,1枚CBU-37/A集束炸彈能夠裝入40個容器,共40×120=4800枚地雷,也就是說1架飛機可以輕鬆投放數萬枚BLU-43B地雷。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俄羅斯直升機用佈雷彈 內有蘇聯版“龍牙”地雷,型號PFM-1

這種地雷形似蝴蝶,又被稱為“蝴蝶雷”。兩扇“翅膀”可以增大地雷下落的阻力:一方面,可以避免地雷落地時受到損壞,降低地雷墜落瞬間爆炸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讓地雷飛的更遠,擴大地雷的撒佈面積。這種“蝴蝶”並不友好,它的壓力觸發的引信十分靈敏,幾公斤壓力就能引爆。“蝴蝶雷”裝藥較少,通常致殘不致命,給敵方後勤帶來更大壓力。蘇聯從越南戰場獲得了這種地雷,好東西自然要仿製。蘇版“蝴蝶雷”型號為PFM-1型防步兵地雷,外形與BLU-43B類似,但體積更大、裝藥更多(重75克、裝藥37克),威力也大的多。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將佈雷彈裝入直升機掛載式佈雷器中

類似還有美軍“蓋託(QATOR)”武器系統,由SUU-64/B戰術彈藥撒佈器(集束炸彈)裝載BLU-91B反坦克地雷、BLU-92B反人員地雷構成。該系統在美空軍被稱為CBU-89/B,在美海軍被稱為CBU-78/B;可從飛行高度1.2萬米、時速1300千米的飛機上投放。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蓋託(QATOR)”武器系統CBU-89/B撒佈器(子母彈)

除了固定翼飛機使用的彈藥撒佈器(集束炸彈),直升機也是飛機佈雷的主力。較固定翼飛機,直升機更加靈活,戰場反應更為迅速,各國均有裝備。直升機佈雷系統包括3大類:內載式、外吊掛式(安裝在外吊掛上)、掛載式(安裝在掛架或機身外側)。內載式就是在機艙內安裝佈雷設備,將裝有降落傘的地雷以一定節奏拋出機艙。現役裝備中,掛載式最為常見,通過佈雷系統發射佈雷彈實現空中佈雷,典型代表如美國“火山”拋撒佈雷系統(下文有介紹)。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直升機內載式佈雷系統,圈內為待佈設的反坦克地雷

火箭佈雷,給地雷插上進攻的翅膀

1984年7月的老山前線,越軍突然進入無線電靜默,事出反常必有妖,前線將士一致認為一場大戰、惡戰即將到來。前線將士積極備戰,除加固陣地、儲備彈藥(炮彈基數儲備到正常最大值的2倍)外,我軍還進行了一項重要的準備工作:在短短几天內,向我防禦陣地前沿拋射了30多萬顆大小地雷,形成了東西長7公里、縱深寬500米的雷區。要想頂著敵人的炮火,靠人工佈設30萬顆地雷,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時我們就使用了一種佈雷神器--74式火箭佈雷車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74式火箭佈雷車,左下角為其使用的佈雷彈,體型巨大

火箭佈雷,就是使用火箭佈雷彈投送地雷。佈設時不要求己方人員出現在雷場,可遠距離使用,為地雷增加了進攻屬性。我軍從70年代開始裝備火箭佈雷系統,1974年從蘇制BM-13火箭炮改制而成的74式火箭佈雷車(GBL110型)及配套的74式火箭佈雷彈裝備部隊,使我軍跨入火箭佈雷的新階段。為將10枚普通反坦克地雷(69式、72式或81式)像泡騰片一樣裝入74式火箭佈雷彈戰鬥部,該彈彈徑和體積較大(284毫米×2.47米),裝入地雷後重達127公斤,使用並不方便。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自84式火箭佈雷車起,佈雷彈口徑被限定在122毫米,圖為90A式

該車最大布雷距離1500米,最小布雷距離1200米,單發佈雷面積15×10米,4車一次佈雷面積400×400米,約合25個足球場的面積。後續我國又研製定型了佈雷間距更大、佈雷數量和種類更多的79、84、90A式火箭佈雷車。以84式火箭佈雷車為例,最大布雷距離從74式的1500米提高到6500米,最小布雷距離3500米,單車一次佈雷面積650×650米,約合70個足球場的面積,佈雷效率較74式高10倍。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84/GLD220型反坦克地雷 帶著降落傘落地後扎入土中 保險解除

更重要的是,84式火箭佈雷車使用84/GBL212型122毫米火箭彈,該彈長2.86米,重63.26公斤,降低了裝填難度。為配合口徑較小的火箭佈雷彈,該彈內裝8枚專用的84/GLD220型筒狀反坦克地雷,直徑較小,重3.125公斤,使用感應式非觸發磁引信,電池有效期72小時,A型安裝可定時自毀裝置,出廠時由工廠裝定,最長72小時後自毀。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1981年華北大演習火箭佈雷(圖片來源:解放軍畫報)

裝入佈雷彈時,地雷下方3條支腿向上翻折(見上上圖),保險銷處於鎖定狀態,地雷釋放後,3條支腿在彈簧作用下彈出合攏(成1個支腿),第一道保險解除;落地後支腿插入土中,地雷垂直於地面,落地一瞬間靠慣性解除第二道保險,接通引信電源,地雷進入戰鬥狀態。如果撒佈防步兵地雷,該彈可內裝母雷8枚,每個母雷又內裝16枚壓髮型防步兵地雷,也就是說1枚122毫米佈雷火箭彈,就能撒佈128枚防步兵地雷。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直5直升機空中佈雷

他山之石,國外拋撒佈雷系統

世界上最早的火箭佈雷系統於1970年由前聯邦德國研製成功,它使用LARS輕型火箭炮發射火箭佈雷彈。LARS火箭炮共36管,口徑110毫米,每枚火箭佈雷彈裝有8枚AT-1型(反履帶)或5枚AT-2型(反車底)反坦克地雷,佈雷射程8-14.8千米。1門火箭炮一次齊射,可在18秒內撒佈288枚AT-1型或180枚AT-2型反坦克地雷;1個工兵連8門火箭炮一次齊射,可在18秒內佈設面積超過1000畝(2300×300米)的雷場。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原聯邦德國LARS火箭炮,火箭佈雷的起點

70年代開始,北約、華約兩大陣營相繼裝備火箭佈雷系統,在末敏彈誕生以前,火箭佈雷車瞬間佈設的雷場是裝甲集群最大的威脅;與反坦克壕溝、反坦克錐等固定障礙相比,火箭佈雷車設置的雷場也是遲滯裝甲集群進攻更為靈活、有效的手段。70年代,英國率先推出以FV432 裝甲車為平臺、一次可裝 1296枚防步兵地雷的“突擊隊員”(Ranger)車載拋撒佈雷系統。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英國“突擊隊員”(Ranger)車載拋撒佈雷系統

它率先採用火藥高低壓原理將佈雷彈內的地雷向外拋出,火焰、聲響特徵很小,克服了火箭佈雷隱蔽性低、易遭打擊的弱點;受此啟發,各國紛紛跟進,開始研發新型拋撒佈雷系統,如美國“火山”、德國“蠍”式、意大利“豪豬”、法國“牛頭怪”,以及俄羅斯UMZ-G、UMZ-K和UMZ-T等。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德國蠍式佈雷車

德國“蠍”式拋撒佈雷系統

最為經典。該系統1986年裝備聯邦德國軍隊,系統安裝在M548GA1履帶式裝甲車或貝爾UH-1D直升機上,只能布撒單一的反坦克地雷。安裝在裝甲車上時,旋轉平臺上裝有6個可調整的發射雷箱,每個雷箱中有5排雷匣,每排雷匣內置4根玻璃纖維塑料管,管內各裝有5枚AT-2地雷,1輛裝甲車共可裝載600枚AT-2反坦克地雷(5枚地雷×4根管×5排雷匣=100枚地雷/雷箱)。安裝在直升機上時,UH-1D可攜帶2個發射箱共200枚AT-2反坦克地雷。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AT-2反坦克地雷自動扶正

AT-2筒式反坦克地雷,體積小(直徑10.35釐米),重量輕(2.2千克)、威力大,破甲厚度可達140毫米以上,可擊穿絕大部分坦克的底部裝甲,有6檔自毀時間可以選擇,起爆可靠率99.98%。遠距離佈雷時需使用降落傘,地雷有扶直機構,著地後釋放支腿,將地雷扶正,使地雷作用方向朝上。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AT-2型地雷引爆

八九十年代,我國並不滿足於自研的幾款火箭佈雷系統,積極跟蹤國外拋撒佈雷裝備的發展,低調地從聯邦德國引進了拋撒佈雷專利技術,並在國內許可生產,與之配套的AT-2型反坦克地雷一併引進。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GBL130型履帶式拋撒佈雷車

該系統的國產型號為GBL130型履帶式拋撒佈雷車,1994年12月設計定型,與之配套的是GBL24X系列佈雷彈,公開的型號至少有4種。該車填補了我國拋撒佈雷車的空白,與遠程火箭佈雷、單兵拋撒佈雷器(曾用於老山前線)、機械挖掘佈雷一起構成了優勢互補的完備體系。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GBL243型佈雷彈,內置GLD125防步兵絆雷與GLD224反坦克地雷

美國“火山”拋撒佈雷系統。該系統90年代初裝備美軍,採用模塊化設計,既可安裝在直升機兩側,也可以傾斜安裝在地面車輛上。系統由4個發射箱、佈雷彈、撒佈控制器組成,每個發射箱內裝40枚佈雷彈,每枚佈雷彈裡面可以裝5枚反坦克地雷與1枚防步兵地雷,一次齊射佈雷總數可達960枚;撒佈控制器採用自動控制技術,預先編寫的撒佈程序可精準控制佈雷時間、密度,最快只要17秒就能佈設一個長1150米、寬125米的混合雷場。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火山”拋撒佈雷系統可安裝在黑鷹直升機上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瀟灑走一回

俄羅斯UMZ拋撒佈雷系統。UMZ-G採用了T-90坦克底盤,它的自動化程度相當高,配備了衛星導航和電腦控制系統,可以根據戰場需求精準設置。載荷艙裝有9具旋轉發射器,各包含30個發射管,拋撒防步兵地雷的最大距離為3.2千米,拋撒反坦克地雷的最大距離為600米,工作時最大行駛速度40千米/小時。UMZ-K和UMP-K採用卡瑪茲輪式卡車底盤,同樣裝有衛星導航系統,可準確標記雷區座標,通過數據鏈將雷區位置實時上傳。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UMZ-G佈雷車,旋轉發射器露出部分

無需埋設,撒佈式佈雷威力不減

有軍迷質疑,撒佈式地雷並沒有把地雷隱藏起來,會不會很容易被發現,起不到什麼作用?非也,撒佈式佈雷數量之大、效率之高,可以說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以國產GBL131型車載拋撒佈雷車為例,該車採用卡車底盤,裝載8個拋撒箱,每箱裝36發拋撒佈雷彈,根據型號不同內裝5-45枚地雷,其中5枚全為反坦克地雷,45枚全為小型防步兵地雷,單車最大載雷量達12960枚。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GBL131型車載拋撒佈雷車

幾千枚反坦克地雷與防步兵地雷組成的雷場,簡直就是敵人的災難,戰場環境紛繁複雜,不可能及時排除,即使用火箭掃雷車等設備,開闢的通道也十分有限。部隊前進就像帶著鐐銬跳舞,沒有被地雷消滅,也更易成為其他武器的囊中之物。試想向雷場中艱難前進的敵軍機械化部隊發射一波火箭末敏彈,會是神馬效果?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有時候眼睜睜看著也沒什麼好辦法,複合雷場很難排除

此外,今天的地雷越做越小,地雷的顏色也與環境大致保持一致(越南戰場BLU-43以綠色為主),散落在樹林裡就會與枯葉、雜草混為一體,很難被發現;就算看到了,都是複合雷場,壓發、絆發、磁感地雷混合布放,排除難度很大。當然,敵軍也可能繞路,這不正像《三國演義》中的伏兵嗎?把敵人趕進山谷、逼入埋伏圈,等待他們的肯定不是“美酒”,而是更大的災難。再退一步,如果敵方排雷或繞過這片雷場,遲滯敵方的戰術目的也達到了,或許這就是各國保留並持續改進地雷這種傳統武器的原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作者:軍研吳小胖、軍研大灰狼)

「兵器小百科」21:撒佈式地雷

雖是傳統武器,地雷的威力沒人敢忽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