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哈夫塔爾即將統一利比亞,美國為何還不出兵?

毒刺劍客


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將很難出兵利比亞,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即將統一利比亞的哈夫塔爾武裝背後,得到了包括俄羅斯、法國、埃及、沙特在的不少強國的支持,這就使得美國在是否出兵利比亞的問題上,始終都無法做出決定。

此次美國在利比亞問題上所面對的,是包括俄羅斯、法國、埃及、沙特在內的不少強國,在群敵環伺的情況下,美國基本上很難有所作為。

自從上世紀90年代蘇聯意外解體之後,美國便從此一躍成為世界上的最強國家,當時的美國不僅在經濟領域獨步全球,而且在軍事科技領域,也是其他過根本無法匹敵的超級強者。

因此從上世紀90年代以後的二十多年時間裡,美國便不斷的對外發動戰爭,比如在1991年發動的海灣戰爭,以及在2003年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等戰爭,戰爭美國從來都不管是否得到了聯合國的授權,全部都照打不誤。

雖然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對此感到不忿,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他們幾乎都沒有站到美國的對立面上去,就其原因主要還是當時的美國實力太強,強大到數個強國聯合在一起都無法與之對抗,因此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其他強國也就只能忍氣吞聲了。

但是這種局面從2011年之後的敘利亞內戰中發生了重大改變,當時的美國計劃在敘利亞通過支持反對派武裝的方式,利用內戰來推翻阿薩德政府,但是這場美國推動的敘利亞內戰,被美國人鼓動的反政府武裝打成了一鍋“夾生飯”。

由於美國因為戰略重心轉移和軍費問題,始終不能調集大量軍隊插手敘利亞內戰。結果美國人的猶豫讓俄羅斯找到了機會,2014年俄羅斯總統普京,公開宣佈出動俄羅斯僱傭軍出兵敘利亞,最終幫助敘利亞阿薩德政府收復了絕大部分失地,美國推翻敘利亞政府的圖謀也就此破產。

因此從2011年之後,美國已經很難派出像樣的軍事部隊,在中東地區發動軍事打擊,這種現象讓其他歐洲和中東強國抓住了機會,開始不斷的在這些地區爭奪美國人放棄的戰略空間。

而在此次利比亞內戰中處於強勢地位的哈夫塔爾,實際上就是因為受到了俄羅斯、法國、埃及、沙特等強國的支持,才最終對受美國人支持的團結政府,構成了戰略性優勢。

美國人也是人,他們打戰也需要錢,在現在美國政府債臺高築的情況下,美國人根本就拿不出經費去利比亞打仗。

儘管利比亞並不像敘利亞和新加坡那樣,是世界上的熱點地區,但是這個國家的戰略地位也是相當重要的,這一地區一旦爆發由美國參與的利比亞戰爭,那麼勢必會牽一髮而動全身,繼而引發其他地區比如烏克蘭和委內瑞拉等國的連鎖反應。

要知道今天的美國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他們的軍隊在外出作戰時,必須要得到足夠的軍費支持,才能獲得戰鬥力。但是由於受2008年的次貸危機的影響,美國國內經濟出現嚴重的衰退,到2019年導致美國國債總額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22.7萬億美元,根本就無法提供足夠的軍事開支來派兵出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的全球戰略已經處於左支右絀的狀態,如果美國一旦宣佈介入利比亞戰爭,那麼他在烏克蘭以及委內瑞拉兩國的戰略佈置,必然會受到利比亞戰爭的牽扯而進展緩慢。

對於美國來說,他在烏克蘭和委內瑞拉國內的戰略利益,是要遠遠高於利比亞的,因此美國人就算想要打戰,也只會在烏克蘭和委內瑞拉開戰,利比亞對於美國來說只是次要戰略熱點,在軍費緊張的情況下,他是不會魯莽的在這裡開戰的。

美國是一個擁有成熟戰略計劃的國家,從戰略層面來講,利比亞對於美國的重要程度,遠遠不如委內瑞拉和烏克蘭來的重要,如果美國敢在利比亞輕易開戰,那麼俄羅斯和法國等國,就會把利比亞變成非洲版的越南,而這正是美國最投鼠忌器的地方。


落下m


這個問題小編收藏了很久,一直沒有回答,主要原因是美國的態度並不明朗。

在其他的回答中小編曾經說過,利比亞的所謂民族團結政府如今已經變成穆兄會為骨幹的草臺班子,而哈夫塔爾所代表的世俗化軍事力量則有著濃濃的卡扎菲的影子,這兩股勢力都不是美國心儀的對象。

當年聯合國出面斡旋,主要是希望阻止利比亞分裂,因為這不符合二戰後西方所制定的國際秩序。組建民族團結政府的初衷則是將各種勢力簡單粗暴的捏在一起,維持利比亞的象徵性統一,至於政府內部怎麼勾心鬥角,則是利比亞的事情,說老實話,聯合國也沒有能力管。

但哈夫塔爾和穆兄會這群人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聯合國前腳剛走,哈夫塔爾就退回到東部並另立新政府,失去哈夫塔爾制衡的民族團結政府變成了穆兄會一家獨大的局面。

穆兄會勢力在中東地區繁衍了快一百年了,如今主要的支持者為土耳其和卡塔爾,他們的政治目標有些類似於伊朗的遜尼派版本。阿拉伯之春後,穆兄會曾在埃及短暫執政,而“哈馬斯”實際上也是穆兄會的巴勒斯坦分支。

就這個背景下的民族團結政府,你說美國會全心全意的支持麼?

同樣,哈夫塔爾雖然是卡扎菲的叛將,曾與中情局有過非常深度的合作,並在美國生活多年,但其政治思想實際上卻和卡扎菲並無根本區別(雙方鬧掰了的主要原因是卡扎菲將哈夫塔爾當成了棄子),他們都是“自由軍官運動”的戰友,政治思想其實是同根同源的。

順便提一句,自由軍官運動造就了一大批中東地區的政治強人,埃及的納賽爾、敘利亞的老阿薩德以及伊拉克的薩達姆、利比亞的卡扎菲都是“自由軍官運動”浪潮下的產物。

瞅瞅上面幾個“同門師兄”,你說美國能不防備哈夫塔爾麼?

所以美國絕不可能出兵,因為兩頭兒他都不太喜歡。

並且,西方這些國家實際上對勢力範圍有著明確的劃分,北非這一堆一塊基本都是法國的勢力範圍,當年打響推倒卡扎菲政權第一槍的並非美國而是法國,如今在該地區有著重大利益訴求的也並非美國,而是意大利和法國。

所以這一堆一塊其實沒啥美國的利益,為了照顧盟友的感受,美國也不會隨便出兵。

美國在利比亞有一些軍事存在,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為了督促民族團結政府剿滅ISIS,ISIS這個美國人鼓搗出來的大窟窿他們必須填上,但他們絕不可能派出大量地面部隊,在承受巨大傷亡的情況下為“政客們”的魯莽“擦屁股”。所以他們需要代理人,而這個民族團結政府武裝就是美國的代理人。美國提供情報和空中支援,而地面主攻就得由這些“炮灰”負責。

如今的ISIS已經日薄西山,民族團結政府的利用價值也差不多被榨乾了,所以美國也沒有支持民族團結政府的必要了。

就在今天早上,局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讓小編決定回答這個問題;

半島電視臺稱,美國當地時間19日,白宮發佈了一份聲明,在聲明中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與退役將軍哈夫塔爾於15日進行了電話交談。

該聲明中提及,特朗普與哈夫塔爾之間的對話涉及打擊恐怖主義的努力,並談及利比亞實現和平與穩定的必要性。 同時,白宮還在聲明中表示,特朗普承認將軍(哈夫塔爾)在打擊恐怖主義問題上所發揮的關鍵性作用,並認為哈夫塔爾在保護利比亞石油資源問題上發揮了主要作用,同時,雙方還談及利比亞移交至獨立的民主政權的共同願景。

這份聲明已經表明了美國的立場,否則白宮不會披露。

應該來說,哈夫塔爾已經獲得美國側面支持,而曾經與美軍共同打擊ISIS的民族團結政府,已經變成了"恐怖分子"。

利比亞的石油資源成為了這場交易中的重要籌碼,而哈夫塔爾將在統一利比亞後將權利交予獨立的民主政府,這是美國轉變立場的先決條件。

如今哈夫塔爾在軍力上明顯處於優勢,如今又獲得美國的支持,相信哈夫塔爾攻陷的黎波里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但獲得利比亞統治地位的哈夫塔爾真的會心甘情願的把權利交給民主政府麼?

甚至,哈夫塔爾真的會放棄手中的兵權去重新做“寓公”麼?

小編覺得利比亞的事情並非想象中的那麼樂觀。



聽聞知事


當年推翻極端反美的卡扎菲,美國也只是出動軍機轟炸,沒有直接派兵;現在哈夫塔爾統一利比亞,雖然短期看可能會對美國的利益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如果利比亞恢復統一和秩序,美國人也許能夠獲得更大的好處。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當然還犯不上直接出手阻止哈夫塔爾的軍事行動了。


哈夫塔爾曾是卡扎菲的密友和左膀右臂,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在利比亞與乍得戰爭中,哈夫塔爾被俘,卡扎菲為了掩蓋自己的失敗,拒絕承認認識哈夫塔爾這個人。在返回利比亞也是死路一條的情況下,哈夫塔爾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幫助下,與300名同時被俘的利比亞人,飛往美國避難,並且一住就是20年。2011年,利比亞局勢動盪,哈夫塔爾在美國的支持下返回利比亞,參加反對卡扎菲的戰鬥。只是卡扎菲迅速敗亡,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為了迅速恢復利比亞的秩序,支持多數部族武裝拼湊而成的民族團結政府作為利比亞的合法政府,沒有選擇繼續支持哈夫塔爾。

由此可見,美國政府對哈夫塔爾有救命之恩,雙方後來也沒有什麼深仇大恨。雖然哈塔爾爾現在打破了美國在利比亞維持的秩序,可能很快也會推翻,美國人支持的“合法政府”,會令讓美國政府有些不滿。更何況,近期的軍事行動也顯現,美國人支持的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根本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與哈夫塔爾的差距非常之大。與其耗費精力和財力支持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還不如私下與哈夫塔爾進行溝通,力求在今後的利比亞多分一杯羹。

從哈夫塔爾近期的行動看,為了減少統一利比亞的阻力,他與俄羅斯、埃及、英國、法國等相關各方頻頻接觸,爭取支持。自己曾經聚居20年的美國,他肯定也在私下接觸,雖然得不到美國的官方支持,只要美國人不出手堅決反對,哈夫塔爾也是能夠接受的。哈夫塔爾究竟是親美還是反美,恐怕只有等到他獲得利比亞最高權力之後,才能看得出來。


衝擊時評


美國與哈夫塔爾沆瀣一氣,甚至有傳言哈夫塔爾本人是美國間諜!美國人只會為了利益出兵,在哈夫塔爾即將統一利比亞的時候,美國人之後樂觀其成,為何要出兵。1990年-2011年,整整20年的時間,哈夫塔爾都生活在美國,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合作,從事反卡扎菲活動。毫無疑問,哈夫塔爾統一利比亞之後會成為第二個卡扎菲。但是,美國反的不是卡扎菲,而是不聽話的卡扎菲。顯然,在美國生活20多年的哈夫塔爾即使成為第二個卡扎菲,也不會損害美國人的利益。既然如此,美國人又合併出兵阻止哈夫塔爾統一利比亞?

哈夫塔爾

哈夫塔爾領導的國民軍成立於20世紀80年代,是由美國負責訓練的。1987年,哈夫塔爾兵敗乍得以後,卡扎菲拒絕承認哈夫塔爾的身份,導致其開始反卡扎菲。在乍得,美國人就與哈夫塔爾合作,訓練了一支國民軍,準備反攻利比亞。1990年,哈夫塔爾流亡美國以後,國民軍解散。2011年,卡扎菲死後,哈夫塔爾回到利比亞。哈夫塔爾振臂一呼,國民軍舊部紛紛來投,甚至吸引了絕大部分卡扎菲時期的正規軍。所以,哈夫塔爾的國民軍才能夠在利比亞內戰中所向披靡。目前,哈夫塔爾控制了利比亞東部、中部、南部主要城市,佔利比亞總領土70%以上。被聯合國承認的利比亞民主團結政府,僅僅控制首都的黎波里周邊地區。更為重要的是,利比亞的經濟基礎是石油,哈夫塔爾控制了石油及出口港口!

戰火中的的黎波里

2019年初,哈夫塔爾以打擊恐怖主義為名,指揮國民軍一路向西,已經打到了首都的黎波里。在國民軍到達的黎波里郊區之前,美國駐當地的士兵乘坐飛機離開了利比亞。4月7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了一份不痛不癢的聲明,要求哈夫塔爾停止軍事行動,稱軍事衝突無助於利比亞局勢解決。以美國一貫的作風,如果真的想要阻止哈夫塔裡的軍事行動,就會嚴厲警告哈夫塔爾不要採取軍事行動。試想一下,美國只要將美軍敗在的黎波里城郊,哈夫塔爾敢對美軍發起攻擊嗎?所以,美國遲遲沒有出兵的關鍵原因在於,哈夫塔爾與美國關係密切,統一利比亞不會損害美國的利益。

美國沒有出兵,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等法國表態。利比亞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法國的話語權不小。在2011年的利比亞內戰中,美國並不是打擊卡扎菲政權的主力,法國才是主力。甚至有人戲稱,法國前總統薩科齊是為了“殺人滅口”,掩蓋卡扎菲向他行賄的事實,才發動了打擊利比亞的軍事行動。美國總統特朗普是一位商人總統, 不願意做虧本買賣。法國總統馬克龍還沒有對利比亞局勢做出最後決定,特朗普不願意由美國人出錢出人出力搞定哈夫塔爾!不過,馬克龍正忙著為巴黎聖母院重建募捐,什麼時候顧得上利比亞局勢還不好說。

馬克龍與特朗普

歡迎大家討論,你認為哈夫塔爾能夠統一利比亞嗎?


美國觀察室


沒有太大的利益,而且可能是個陷阱,不符合特朗普低成本戰爭理念。

2019年4月17日,利比亞國民軍司令哈夫塔爾發佈總攻令,要最後解決的黎波里,雖然遇到米蘇拉塔民兵的強烈抵抗,但老金認為,控制的黎波里只是時間問題。

美國為何不出兵?


老金認為,首先是利益問題,

利比亞雖然是世界石油儲量大國,非洲第一產油國,但利比亞的石油主要供應歐洲,對美國的石油供應鏈沒什麼影響,既然是歐洲需要利比亞的石油,就讓他們處理利比亞的事吧;

再說了,利比亞亂局一直持續下去,就能把石油價格打上去,對於目前是世界第一產油國的美國也有大大的好處啊!如果美國派兵快速收拾了哈夫塔爾,利比亞沒事了,石油價格還怎麼漲?

所以,美軍不摻合利比亞局勢,一方面不想為解決歐洲石油供應去花錢,犧牲美國大兵; 另一方面讓利比亞亂局持續,油價大漲,美國可以看熱鬧又享受石油大漲的利益,

何樂而不為?


其次,美國曾經打壓過利比亞多年,利比亞民眾沒幾個不恨美國的,如果派兵進利比亞,可能就面臨佔領伊拉克的窘境!處處是冷槍,到處是地雷!

那幕後支持哈夫塔爾的普京就偷著樂了!

美國再不能陷入這樣的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了!美國的軍費和大兵必須用在更重要的地方,比如中東,甚至打委內瑞拉都比利比亞強,委內瑞拉至少有瓜伊多做內應,利比亞現在誰做美國的內應?只能獨自作戰,不知道何時才能結束!

打起來艱苦,又沒多大直接利益,就是一個大坑!

根本就不符合特朗普低成本獲取大利益的原則!


所以,美國自從哈夫塔爾進攻的黎波里的時候,就趕緊溜之大吉!沒我啥事,你們玩吧!


你對美軍在敘利亞的表現有何看法?期待你的留言:

關注老金看世界,每天都有精彩時局分析!


老金看世界


美國出兵利比亞幹嘛?現在情況已經很明朗了——美國在利比亞連醬油都不想打!



第一,利比亞讓美國想起了當年的索馬里

美國在利比亞並沒有多少實在利益。八年前西方國家糾集團夥對卡扎菲進行群毆,洛克比空難、卡扎菲不聽話都是藉口,利比亞總儲藏量400多億桶的優質原油才是關鍵。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老卡扎非自以為向美國西方服軟認輸,就能換來偏安一隅,真的是很傻很天真的典型。

但是在利比亞戰爭中出力最多的法國與美國沒想到,洛克比空難善後事宜中,英國跟利比亞存在幕後貓膩,利比亞產油帶區塊劃分,英國石油巨頭反倒佔了大便宜。更何況這八年來利比亞山頭林立,戰亂紛爭從不曾停止,想要安心挖點油賺點錢也缺少客觀環境。

美國彷彿一位熱切的情郎,把利比亞這個著名地中海美人兒追到手,才發現對方原來是個搞不定的潑婦,於是美國從此心灰意冷,早就想離家出走了。這回好不容易逮住個機會,還不趕快腳底抹油?


(圖:當年索馬里黑鷹墜落)

利比亞讓美國聯想起當年在索馬里“黑鷹墜落”的慘痛教訓。美國在索馬里也沒多少經濟利益,當地的情況跟目前的利比亞極為相似,也是軍閥混戰,基本處於無政府狀態。

1993年在首都摩加迪沙,美軍展開代號為“黑鷹計劃”的軍事行動,結果由於情報洩露,兩架黑鷹武裝直升機,被索馬里武裝分子用RPG火箭筒擊落,120名特種兵被包圍死傷慘重;美國大兵的屍體,被索馬里人拴上繩子拖拽著在街道示眾……

美國是一個很實在的國度,事後美國人憤怒責問:索馬里沒什麼油水,我們的士兵為什麼要跑到那裡去送命?!



現如今的利比亞很可能喚醒了美國人26年前的痛苦記憶。撈不到實際好處,卻冒著損兵折將的風險,美國才不會幹這樣的傻事!

第二,已經嘗試過戰爭滋味的特朗普心虛了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忙著退群修牆,敲詐別國挑起府院鬥爭,似乎違背了美國冷戰以後平均每位總統至少發動一場以上戰爭的規律。其實我們大家全忽略了——特朗普已經進行過戰爭嘗試。在中東利比亞戰場,美國飛機狂轟亂炸,就是老特頭對使用武力的小試牛刀。

很顯然,嘗試的結果讓特朗普大失所望,利比亞血肉磨坊般的殘酷巷戰,甚至讓老特朗普膽戰心寒。

(圖:敘利亞艾因阿拉伯,美軍曾對此地進行過700次轟炸)


第三,美國駐利比亞大使館吃過大虧也沒見反應

2012年9月11日,美國人忙著紀念“9·11”恐襲11週年,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領事館遭到不明身份武裝襲擊,時間長達四個小時。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史蒂文斯遇襲身亡,書寫了33年來美國駐外大使首次遇襲死於非命的悲劇。


(圖:班加西遭遇襲擊實況)

照理說美國在利比亞吃了這麼大一個虧,以美國牙呲必報的一貫做派,必定會展開激烈的報復行動。然而此事最後不了了之,可見美國人對利比亞實在已經興趣缺缺,以至於兜頭捱了一悶棍也忍了下來。

第四,至少在2020年11月大選之前,美國不會輕易動武

本人曾預言過:美國至少在2020年11月全國大選以前,不會冒險對外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原因是特朗普要謀求連任,想在白宮繼續他的政治撒潑生涯。據最新民調數據顯示,特朗普民意支持率已達53%的高值,實現繼續上崗再就業大有希望。

(圖:美國大兵和戰車合練)

如此有力的態勢下,老特郎普才不肯節外生枝,輕易採取武力行動。一旦戰事不利,極可能影響選情造成不可測的變數。

利比亞屬於歐洲傳統勢力範圍,跟美國除了仇恨值幾乎沒什麼瓜葛,因此美國尤其不會出兵利比亞,干涉哈夫塔爾的統一大業。


回馬一腔



哈夫塔爾即將統一利比亞,美國利益代言人薩拉傑命運堪憂,然而美國對這個為自己忠心效命的傀儡這種處境,卻表現出奇怪的淡定,這是因為利比亞已經不是美國的戰略重點,對薩拉傑的生死存亡,美國已經不在意了,派一個海軍陸戰隊遠征打擊編隊遠遠的停在海上鎮唬一下,成了,利比亞這個美在歐佩克內的臥底就留著繼續攪屎,沒唬住,薩拉傑就自生自滅吧。



特朗普的大國競爭新戰略、美國的能源新戰略,基於美國戰略收縮的新門羅主義後院安全戰略,所有重點都不在利比亞,而且支持哈夫塔爾推翻薩拉傑的又多是自己在中東盟友,為了一個傀儡得罪一大群哪個都比薩拉傑分量重盟友,美國當然不能幹,特朗普也沒心思深管這裡的閒事了。雖然薩拉傑對美國足夠忠心耿耿,但他倒黴就倒在這個忠心耿耿上了,在利比亞這八年的諸侯亂戰中,雖然薩拉傑實力較弱,但靠美國率領g7的支持,仍然獲得了代表利比亞政府的地位,他對美國當然就更加忠心耿耿了。



利比亞這個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的地位,是當出美國介入戰爭的動機,薩拉傑的忠心更讓美借利比亞的地位把黑手伸進歐佩克,操縱利比亞作為美國對歐佩克交易往來的臥底,在歐佩克內部為美國爭取了諸多利益。前段時間特朗普政府出臺的對歐佩克貿易爭端裁量權的霸權機制,也被薩拉傑政府承認,讓沙特一怒之下要退出美國石油期貨交易市場,由此就可見薩拉傑政府對美國的忠誠度非同一般了。但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吃裡扒外作為,才激起了沙特埃及等一大群毆佩克成員國的強烈憤怒,群起支持哈夫塔爾剿了這個群體利益組織的內鬼。

在薩拉傑為了美國的利益惹惱了這麼多國家,被人群毆岌岌可危的情況下,美國撒手不管甩了傀儡自己開溜,其實薩拉傑也不能怪美過河拆橋。

美國也沒法管,對面的那些土豪都是比他薩拉傑地位重得多的美國盟友,美國不可能為了你個薩拉傑把那一大群那麼重要的盟友,都打到俄羅斯懷裡去吧?美國的大國競爭戰略正跟北極熊在歐洲硬頂,雙方正玩兒命較勁,火藥味漸濃,事關美國運興衰;而這種較勁又暴露出美國後門的重大安全隱患,跟委內瑞拉軍事合作,“該死的北極熊”又把那個大巴掌伸進美國的軟腹命門,美國為這事正抓瞎呢;為了扭轉美國整體快速衰落的巨大危機趨勢,特朗普政府的新能源戰略,急需控制委內瑞拉那個世界第一的龐大石油資源,但由於俄羅斯的強勢介入,又讓美國一籌莫展,特老鬼正為這麼多比利比亞問題重大得多的事務鬧心呢,還哪有心情管他薩拉傑的生死榮辱,別來煩我!



對這種生死一線的處境,當初投機取巧做傀儡的薩拉傑肯定想不到,而只會為自己的八面玲瓏自我陶醉,為自己的選擇而慶幸,為個人利益的滿足而欣喜若狂,為自己能在國際社會人五人六而飄飄欲仙。現在災難臨頭了,被自己極盡孝忠的主人一聲不響開溜了,自己又從天堂掉到鬼門關口,被卸磨殺驢不知道他薩拉傑此時的心裡是什麼感覺,是悔不當初?還是捶胸頓足,但一切都沒用了,這就是做傀儡的宿命。


鐵嶺鋒


4月3日,利比亞國民軍司令哈利法.哈夫塔爾元帥命令軍隊揮師西征。

4月5日,利比亞國民軍攻佔蓋爾揚市和的黎波里國際機場,對的黎波里形成三面包圍。美國與聯合國義正言辭,要求哈夫塔爾停止圍攻的黎波里。

4月6日,美國宣佈“考慮到安全環境”從利比亞撤軍,美國在利比亞的外交人員一同撤走。
(哈夫塔爾元帥)

從美國的一系列操作中不難看出,美國和大多數西方國家並不願意捲入利比亞局勢,他們並不會心甘情願地幫助利比亞政府,所給予的支持僅限於口頭喊話和精神安慰。那麼,是什麼原因讓美國沒有立即採取軍事行動,阻止哈夫塔爾統一利比亞的步伐呢?

首先,美國朝野和主流媒體都支持利比亞團結政府,但都不希望在利比亞投入過多的精力。戰爭是非常燒錢的活動,2011年的北約國家打擊卡扎菲就讓法國,英國和意大利抱怨開支太大。美國國會不願意給利比亞,委內瑞拉危機採取軍事行動撥款,沒有錢,美軍打不起仗,要知道美製武器個個都是燒錢怪獸。
(利比亞政府軍士兵)


其次,利比亞不具備直接發動軍事幹預的價值,美國一旦干涉利比亞局勢,就等於搶了盟友法國,埃及,沙特的飯碗,大家都不高興。法國在哈夫塔爾佔領蓋爾揚後出兵利比亞,派出顧問幫國民軍策劃。埃及接待哈夫塔爾,向邊境增派裝甲師。沙特給哈夫塔爾打錢,美國如果採取軍事幹預,盟友們臉色很難看。

再次,利比亞團結政府必須要有“可扶”的希望才能讓美國下定決心支持它。然而,利比亞團結政府是一盤散沙,完全靠米蘇拉塔民兵集團才得以撐到現在。利比亞政府兵力不足,戰鬥力差,根本沒有獲得勝利的機會,完全是扶不起的阿斗。哈夫塔爾元帥已經攻入了的黎波里市中心,向總理薩拉傑下了逮捕令。戰爭的勝利者是誰已經顯而易見能。

最後,美國的戰略重心也決定了美國不願意在利比亞投入過多。美國人願意在阿富汗,敘利亞和委內瑞拉投入兵力和資金,但美國在非洲的影響力還不如法國。利比亞完全是法國的勢力範圍。
(利比亞國民軍)


綜上所述,美國對利比亞發動軍事幹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哈夫塔爾可以放開手腳打仗,直到統一利比亞。


朱興子


在利比亞問題上,美國近來的態度給人一種難以“捉摸”的感覺,儒道之主認為:美國很有可能與法國一樣,暗中支持哈夫塔爾,至少是已默許哈夫塔爾統一利比亞。而美、英、法意等國之前發表的聯合聲明,不過就是“做做樣子”罷了,只是“嘴上功夫”。美國表面上強烈反對哈夫塔爾對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控制的的黎波里發動軍事進攻,並威脅軍事幹預,但手底下卻沒“真章”。


4月3日,哈夫塔爾下令進攻的黎波里。4月5日,美國要求哈夫塔爾停止進攻的黎波里。4月6日,美國宣佈從利比亞“暫時”撤軍,連同使館工作人員等一起撤離利比亞。4月7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聲明,要求哈夫塔爾停止(針對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的)軍事行動……實際上,美國對哈夫塔爾統一利比亞似乎並不太在意,或者說美國的反應並沒有外界想象中的那麼強烈。這從美國的聲明中就能看得出來:軍事衝突無助於解決利比亞問題。

實際上,題主的這個問題本身就有毛病,顯然就是“先入為主”。敢問題主:哈夫塔爾即將統一利比亞,美國就一定要出兵干預嗎?實際上,美國雖然是世界霸主,但在利比亞問題上卻並非處於主導地位。因此,題主的這個問題有紕漏:哈夫塔爾即將統一利比亞,並非是美國出兵的先決條件。當年主導推翻卡扎菲政權的就是法國,牽頭打利比亞的還是法國,利比亞屬於法國的傳統勢力範圍,而不是美國。因此,可以肯定的說:目前,美國出兵利比亞的可能性並不大。準確的說,應該是“極低”。


實際上,美國本來就在利比亞擁有駐軍,如果美國真的想要再次軍事介入利比亞內戰,也不用再派兵,直接將這些駐軍部署在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軍與哈夫塔爾的國民軍之間即可。以美國的軍事實力,足可“以一擋百”——哈夫塔爾即便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動美軍分毫。雖然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是由法、英、美、意等國一手扶持建立的,但時移世易,法國已經開始在暗中支持哈夫塔爾,美國等轉而支持哈夫塔爾也不新鮮——一切以利益為先!

就目前來看,哈夫塔爾統一利比亞的可能性極高,其已經得到了包括俄羅斯、法國、埃及、沙特、卡塔爾等國的支持。甚至有傳言稱,哈夫塔爾也得到了美國的支持,根據就是哈夫塔爾與美國的密切關係以及美國曾扶持其反抗卡扎菲。目前尚沒有確鑿的證據能夠證明哈夫塔爾已得到美國的支持,但至少是得到了美國的默許——哈夫塔爾下令進攻,美國就宣佈撤軍,配合得挺不錯。美國為何還不出兵?原因無非就是兩點:第一,美國不願過多介入。第二,美國沒必要介入。


儒道之主


先借題目再說一個疑問,或許能更好的解答。哈夫塔爾即將統一利比亞,美國如果出兵會幫誰?利比亞的統一戰爭進入最後的節點,一旦哈夫塔爾領導的國民軍打贏的黎波里戰役,那麼這個被美歐和他們自己內戰所打爛的國家就會破鏡重圓了。然而接在的黎波里揭幕戰的炮聲一響,駐利比亞美軍就立刻撤走。

美國海軍陸戰隊撤離利比亞的理由很充分,首先利比亞不是美國的重點戰略利益區,這是美歐利益劃分所決定的。美國有重返非洲和經略非洲的戰略構想(美軍已經重建非洲司令部),但並不急於一時,而是長期的戰略規劃。其二是,美軍在利比亞駐軍規模實在有限,為了安全著想,撤離是最客觀務實的選擇。

不過美軍在撤離利比亞是稱,這只是暫時的,如果有需要會重返利比亞。而實際上,哈夫塔爾本人在美國做了20多年寓公,卻能及時返回利比亞而且呼風喚雨,直至獲得今天的軍事成就,這其中的貓膩局外人根本看不清楚。如果統一後的利比亞站在美國一邊,那麼到那時候一切都有了合理解釋。

美國海軍陸戰隊撤離利比亞,也可以看做是讓哈夫塔爾“放手一搏”的行為表態。除了上述哈夫塔爾與美國說不清的關係外,哈夫塔爾也很清楚當今世界上,美國是最具發言權的霸權大國。在中東問題上如此,在利亞問題上更是如此。有了掌握絕對軍事優勢的哈夫塔爾,美國又何須自己冒險出兵利比亞呢?

另外,特朗普是反對打仗的,因為戰爭在他眼裡就是燒錢。這些年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燒了5.9萬億美元,付出了大量傷亡代價,但最後獲得的戰略收益卻不成正比。美國當前中東戰略的重點還是對付伊朗,在利比亞這樣的邊緣問題上或更多的使用巧實力,能省的就省,先埋下伏筆然後再圖長遠之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