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小孩三歲兩個月,還沒上幼兒園,跟小朋友玩的時候總是愛動手,吵架,發脾氣,怎麼辦?

S偉兒


三歲的孩子有了一點小叛逆,有了自己的主張,所以他希望爸爸媽媽都按照他的意願滿足他,這個階段也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1. 遇到哭鬧情況不要任由他,不要溺愛,要給他講道理,告訴她這樣子不對,如果還哭鬧不聽,給點小小的懲罰,待他哭過後再給他講道理讓她明白錯在哪裡,下次不要這樣子。 2. 跟小朋友玩打人,家長除了及時制止,還要和孩子講道理、告訴她打人不對、喜歡小朋友應該是手牽手一起玩經常講、反覆講、慢慢的她就聽進去了還有、下次她再打人的時候、一定要阻止、並說明原因。另外不能過於縱容寶寶的行為的。 3.無理取鬧,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耐心引導,或者轉移注意力,這招最管用,我最常用的方法,孩子小,轉移注意力很容易就忘記了剛才的無理要求! 總之帶這種小惡魔家長還是需要付出很大的耐心的!



愛笑的冰珍


孩子有很強的過激反應 寶媽擔心的 可能是 上幼兒園後 小朋友會不會受傷 或者自家孩子會不會受欺負 首先 咱先從家庭環境的氛圍考慮 是不是在家裡大人們經常有這種打打鬧鬧情緒不穩定的行為 從而孩子在效仿 或者 他想得到感興趣的東西 受到家長的阻攔 孩子在三歲之前 就像一張白紙 看看我們大人是用哪種方式和他相處 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有這樣的現象 再來就是入園前 要給孩子立上規矩 再和孩子動手的時候 告訴他 粗野的行為不能有 再發脾氣的時候 大人不要跟著指責 暫時冷落他一會 你靜他也慢慢的會安靜 入園後 和老師交代一下孩子在家的一些表現 讓老師多多留心 孩子入園後 自己獨自面對陌生的老師同伴環境 也就是入社會的第一步 一些有規有矩的幼兒園生活 他會受到約束 慢慢的都會改變 祝咱家孩子越來越優秀


天天向上學前教育


1.家長先從觀察自身問題開始,杜絕在孩子面前出現動手,吵架,發脾氣這樣的行為,避免給孩子帶去不良的示範,讓孩子有樣學樣。

2.家長要及時培養孩子與同齡人相處的社交能力,教會他如何融洽的與小朋友相處,包括動手打人,發脾氣這些行為都是不對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不然就沒有人願意跟他玩。

3.不要過度溺愛孩子,孩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要及時制止並教育,不能一味的滿足。如果讓他養成自私自利的行為習慣,那麼當進入學校等大集體之後,別人如果不按照他的意願行事,他還是會出現動手,吵架,發脾氣的行為。

所以家長不要讓孩子有被“特殊照顧”的感覺,要知道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教孩子學會分享,學會體諒別人,學會尊重他人,這些都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說,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時,家長不能一味指責孩子的錯誤,而是要反省自身有沒有教育不當的地方,及時發現,及時改善引導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幫助到您,謝謝!


果莓媽媽


孩子三歲兩個月,這個年齡段基本上有意識了,小朋友一起玩不能打架,有東西一起分享,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如果想玩別人的玩具要經過別人的同意,或者是交換玩具玩。

孩子愛動手,吵架,發脾氣這些不好的性格習慣,家長要慢慢引導他,跟孩子好好說,這是原則性問題,和誰一起玩都不能動手,這個壞毛病必須制止,孩子不懂輕重,萬一傷到別的小朋友,嚴重的話就麻煩了,孩子有動手的意向立馬制止,經常和孩子說不能動手打架。動手打架的孩子應該是比較霸道的,不知道您家是不是就一個孩子,如果是,孩子的意識肯定是家裡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的,想要的東西也是自己的,或是鬧一下父母就得到了,出去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因為搶東西,因為別人的東西自己想要得不到的時候就動手,家長要經常和孩子灌輸意識,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自己的東西保管好,有東西一起分享,不能動手打人,孩子慢慢長大會改過來的!愛發脾氣這個壞毛病也是一樣的,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寶,但是真的不能溺愛,溺愛不是愛他而是害他,孩子良好的性格習慣從小培養很重要的,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做到,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和鼓勵,經常跟孩子溝通和灌輸良好的性格習慣!

您孩子三歲兩個月了,也到了可以去幼兒園的年齡了,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父母可以鬆開手讓孩子走進校園,走進集體生活,讓他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學習,生活,分享,進步。很多孩子父母的話不聽,但是很聽老師的話,啟蒙老師也會教孩子最基本的禮貌,禮儀,良好性格習慣的養成。平時給孩子看動畫片也儘量選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比如巧虎,咕力咕力等等。最後祝您孩子早日改掉壞毛病,天天開心,健康成長!





梅子生活錄


導讀:孩子三歲兩個月還沒上幼兒園,跟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總愛吵架、發脾氣、打人,該怎麼辦?

孩子一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他們純真、可愛,完全的信任、依賴大人,他們所有一言一行的啟蒙都是來源於家庭,來源於父母,來源於孩子的撫養人。



當一個孩子還沒有走進幼兒園,那麼他所有的行為影射出來一定都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孩子愛生氣、發脾氣打人,父母要反省一下以下兩個問題:

1.家庭中,爸爸媽媽夫妻關係是否和諧?

如果父母總是吵吵鬧鬧,經常互相指責、辱罵對方,甚至打架,孩子看在眼裡,學在心裡,當他與外界接觸時,也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去與身邊的人相處。



2.父母是否不尊重孩子,經常對孩子進行打罵?

父母不尊重孩子,對孩子時常進行暴力教育,孩子所有的不開心、痛苦被壓抑著,忽略了,在家中無法得到釋放,那麼,他就一定會找一個地方釋放,這個釋放的對象就是會與他在一起玩的小夥伴。父母如果經常對孩子進行打罵,孩子也就會變得越來越敏感,別人一點點的舉動,都會容易引來他對別人的攻擊。

那麼,孩子出現問題,父母該怎麼辦?



如果夫妻關係不好,要先處理好夫妻之間的關係,平時有問題要爭論,儘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去爭論。實在沒法避免時,也要先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現在因為有一些事情意見不一樣,我們在討論一些問題,但不是因為你,我們都很愛你”。

兩個人討論完了之後,不要互相慪氣,婚姻當中當兩個人都過得不開心的時候,你的情緒會傳染給孩子,也會使孩子的內心很沒有安全感。

如果是自己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對,那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打罵教育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只會讓孩子有越來越多的偏差行為,對孩子的身心成長都是不利的。

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專注幼兒心理教育,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努力做一個稱職的媽媽,陪伴他們一起成長。如果我的文讓你看了有收穫或者喜歡,歡迎關注我。

樂歡爸媽


動手也很正常,小孩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發展不完全,這個年齡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自我意識,物權意識開始增強。就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1、多陪孩子一起遊戲,多和孩子交流

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學習與人相處,學習和與人溝通。父母不要總是對孩子發脾氣,孩子會受影響的,一個暴躁的父母,會有很難有一個安靜的孩子。

2、重視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家裡多和孩子對話,鼓勵孩子多說,儘量要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意思。

3、要讓孩子表達出“不”

不要,不想,不去,不願意,孩子應該會自己表達出來。家長不要打擊,要允許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4、告訴孩子怎樣處理和小朋友的社交,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慢慢孩子就明白了。


另外這個階段孩子的發育情況就是這樣的,別擔心,家長要引導孩子明白對錯,怎樣處理。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請關注孩子的“認知發展”,“語言發展”,“情緒控制”“生活技能”“肢體動作發展”,你就能更好的瞭解孩子的情況了。


女兒的超級老爸


三歲多的孩子簡直成了“問題大王”,讓家長“恨“得是牙癢癢,甚至有的父母都鬱悶到要去撓牆了。“你個屎孩崽子,生下來就是和我做對的嗎?我該拿你怎麼辦?”寶爸寶媽面對孩子的各種“熊行為”簡直欲哭無淚。

“熊行為”之一:本來玩的好好的兩個萌寶突然莫名其妙的打了起來,其間夾雜語無倫次的“可愛咒罵”,甚至拳腳相加。無語的是下一刻兩個萌寶又玩的不亦樂乎!如此反轉的劇情有時候弄得大人很是尷尬。(你參與了孩子之間的戰爭了嗎?說實話)



對策:

1.尊重孩子的行為,不批評不訓斥。孩子在玩耍時出現打架的行為很多時候並沒有主觀上的惡意,“打”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代表不喜歡,排除的意思。

2.不要教唆孩子打回去。

一點不“吃虧”結果是造成孩子的孤立,沒朋友,那麼孩子的人際關係敏感期自然也就提前落幕了。

3.教會孩子正確表達“不喜歡”。

可以對小朋友說出來或者求助大人。

4.大人絕對不要參與孩子的“戰爭”

小孩子打架是他們的交流方式,往往前一刻還是“仇人”,下一刻就是親密無間的夥伴。千萬不要讓自己陷入尷尬境地。

5.引導孩子尋找解決矛盾的適當方法。

至於孩子愛發脾氣,也是此階段孩子的一大特徵。

熊行為之二:原本的乖寶寶突然變成了不可理喻了,總是莫名其妙的發脾氣,甚至是大哭大鬧,讓寶爸寶媽頭疼不已。(前方高能,請閃避)

對策:

1.接受孩子的“壞脾氣”,但不妥協。

2.等待孩子冷靜後,詢問發脾氣的原因。

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和需求。只有說出來,才能讓別人知道你要幹什麼。

3.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不當需求堅決按原則執行(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儘量不對孩子造成傷害)

4.家人之間統一教育方法,不能讓孩子有可乘之機。

5.大人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以身作則。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有意見歡迎留言。我是小米粒育兒,期待您的關注。謝謝!


小米粒兒育兒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時候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生活就是由這些小問題組成的,我們的成長就在於,一個個的解決掉。

孩子遇到了問題,父母也很想幫助,並且還發到頭條來解決,看的出您是一個智慧的家長,孩子在您的幫助和支持下會越來越優秀。

孩子動手打人,可能是孩子想要保護自己,卻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只能通過這樣的行為方式告訴大家,我可不好惹,我很歷害的。這些經驗可能是通過電視,環境等途徑學習的方法,我們家長可以和孩子具體溝通一下,如何才能保護好自己,又不會傷別人?小孩子可以通過玩偶遊戲的方式來交流。比如,拿兩個玩偶互相對話,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孩子看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慧眼聰耳


任何孩子都可能會有表現“暴力行為”的瞬間,這是沒有完全成熟的的他們處理挫折的方式。所以不需要驚慌,也不要急著下結論,只需在孩子發洩過後好好引導,就能避危機。家長必須讓孩子明白,無論什麼情況下,打人肯定是不對的,沒什麼條件可講。

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影響我們管教的是情緒。管教一定是有時效性的,因為孩子的注意力有限,如果當下不立即管教,事後他就忘了當時的情境,再管效果就差多了。面對你的突然翻舊賬,他一定覺得特別委屈,因為他可能早就忘了是什麼事了。

經常聽見有的專家說,孩子喜歡打人一般都是因為家長總打他,但我認為,如今動不動就打孩子的家長太少了,孩子打人的習慣常常不是因為家長,而是他在用這樣一個行動探測他人接受的底線,如果你不時地告訴他這樣不對,很有可能他就把這當成有效的溝通手段了。隨著孩子長大,睡前故事也會起到很好的作用。把孩子的行為編進故事裡,讓他知道其實有更好的方法交到朋友。


父母八音盒


這時候的孩子正處於以自己為中心的階段,孩子們之間的友誼關係特別不穩定,經常因為一些在大人眼中的小事,而造成他們之間的矛盾與摩擦,最後導致孩子們之間關係破裂,甚至有的更是動手打架,相互討厭,這都是不可取的表現。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先了解孩子,多聽一些孩子的看法,瞭解所有事情的原因和過程,而且還要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事情,不能一味的去教育孩子。

更不可以去批評孩子,要給於孩子一些理解與包容,與此同時,根據孩子的說法,對孩子進行事情的分析,指出孩子不對的地方,還要告訴孩子發脾氣或者打人肯定是不對的。給予孩子一些合理的建議,一些正確的處理方式,讓孩子從自己心裡去接受,慢慢就要好很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