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西式民主,該退潮了

西式民主,該退潮了

本文轉自前線客戶端

近幾十年來,一些西方國家打著自由、民主、人權的旗號,向其他國家不斷“輸出民主”。據統計,從“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到“阿拉伯之春”,世界上有約80個國家和地區發生了所謂“民主化轉型”,但絕大多數要麼從希望到失望,要麼從希望到絕望。

由於“劣質民主”問題突出,西方國家不得不面對尷尬的“撤退中的民主”現實。審視這波國際“民主運動”的整個過程,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西式民主潮起潮落的原因。

西式民主理論的內在矛盾

“民主”一詞源於古希臘,為民眾掌握和做主之意,近於“人民統治”。後來,民主的內涵逐步豐富,可以指國家制度,也可以指國家形態,還可以指政治參與權利;可以指組織管理的原則機制,也可以指開放包容的精神,還可以指行事作風和工作方法,等等。

其中,作為國家制度是最基本的含義。而所謂“西式民主”,是指西方資產階級創造的,以多黨制、議會制、普選制、三權分立製為主要內容的民主形式。在歷史上,資產階級民主取代了封建專制,曾經發揮過非常革命的作用。馬克思主義肯定民主的進步意義,認為“民主共和國,是國家的最高形式”。

但是,西式民主包含著難以克服的內在矛盾。一方面,這源於民主自身。民主雖然“是個好東西”,卻也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彰顯正能量,也會產生負效應。被視為西式民主遠祖的古希臘,就曾由於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陶片放逐法”,民主演變為易於情緒化的多數人的暴政,不當放逐了一些賢能之人。因而,在亞里士多德等西方古代思想家看來,民主政體和僭主政體、寡頭政體一樣,屬於“變態政體”的一種。

另一方面,矛盾源於資本主義國家與生俱來的週期性危機因素。在階級社會中,民主作為國家制度,在根本上屬於上層建築,服務於國家性質,民主的主體從來都是經濟上佔支配地位、政治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西式民主的產生,是資本主義自由、平等的等價交換原則反映到制度上的結果。這樣,如同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的私人佔有矛盾必然導致週期性經濟危機一樣,政治的社會化與資產階級對權力的實際壟斷之間的矛盾,也將導致週期性政治危機。

雖然資本主義國家採取種種措施來緩和危機,但內在矛盾運動使這些危機不可避免。一些西方國家為維護其利益,把民主神聖化、把西式民主完美化,誤導一些發展中國家把民主當成萬能靈藥,喧囂過後,終將引發西式民主退潮的“多米諾效應”。

西式民主,該退潮了


西式民主實踐的現實問題

長期以來,西式民主就存在利益固化、民粹風險、低效率、對抗性、成本過高等問題,“普遍民主”實際上仍然不過是資產階級統治的工具。

在英美等國家,“金錢是政治的母乳”,選舉政治實際上是“燒錢”政治。2008年美國總統競選經費高達24億美元,2012年則超過60億美元,就算競選一名美國參議員,平均開支也要500萬美元以上。因此,西方選舉政治中的圈子現象突出。研究表明,過去400年英格蘭基本控制在1000個家庭手中,2500個家庭操縱著整個英國;美國實際上是由最富有的60個家族控制著。這樣,“民主政府”蛻變為財團的“影子政府”,“一人一票”變味為“一元一票”。

在一些歐洲國家,由於勝選需要爭取大多數,“福利支票”越開越高。近年來,高福利不僅誘發了債務危機,有的國家甚至到了破產的邊緣,希臘就是其中的代表。20世紀70年代以來,希臘不顧經濟能力,建立了高福利制度,不僅工資高、假期多、保障全,還有多種獎金,且名目十分隨意,比如會使用電腦、會說外語、能準時上班等。而所謂準時上班,是因為很多人在下午2點半就下班了。過高的福利導致了災難性後果,2009年,希臘陷入破產境地,好日子難以復返。

在亞洲,以印度為例,其引以為豪的民主“制度優勢”,常常帶來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積弊。由於政黨眾多,許多政策難以出臺和實施。雖然印度早在1952年就提出要節制生育,但由於執行不力,人口日漸增多,被聯合國稱為“缺乏人口控制的典型”。因為人口增長抵消了經濟增長,印度的發展受到牽制。近年的印度仍有1億多戶家庭沒有廁所;三分之一家庭所獲得的電力供應,還不足以點亮一個燈泡;男性文盲率接近20%,婦女文盲率高達三分之一。在西亞和北非,一些國家因照搬民主“飛來峰”而排異反應嚴重,導致治理能力低下,經濟嚴重衰退,貪腐橫行,有的甚至國家分裂,社會動盪,戰亂頻仍,民眾苦不堪言。

西式民主萬能的神話破滅

近幾年,美國總統選舉無底線“揭醜”,令人大跌眼鏡;英國脫歐意見紛紜,“全民公投”飽受質疑;中東困局未了,難民危機隱患重重……“萬能民主”神話製造的幻象正在消失。

從這個神話的產生看,西式民主神話初步形成於冷戰前,運用於冷戰中,精緻化於冷戰後。蘇聯的解體為西方國家創制神話增添了無數素材和無窮自信,一些人認識到,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製造武器”不如“製造神話”,要以文化、價值觀和外交政策展示“軟實力”,用“吸引”而非“脅迫”方式達到目的。因之,民主神話和自由神話、人權神話一樣,是西方意識形態神話體系的組成部分,又是其中舉足輕重的民主政治版本。

從這個神話的流佈看,片面灌輸、設定單一標準是主要助推方法。在“民主推銷”中,一些國家不僅不顧西式民主存在的理性人假設、權利絕對化、程序教條化等先天“基因缺陷”,更無視其民主實踐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反而把民主在功能上無限誇大,在範圍上無限延伸,片面誘導其他國家模仿。同時,它們常常以構想的“民主指數”來判斷其他國家的發展水平,忽略歷史、文化、制度、國情等多方面深厚內容,用快速成為“民主俱樂部”成員的虛幻光環吸引了一些國家的仿效。

從這個神話的終結看,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內生性”民主已經逐步成為共識。“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才知道。”如果不顧國情照搬他國制度,必然會混淆民主觀念的普遍性和西式民主的特殊性,違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原理,忽略民主建設的長期性和漸進性,陷入以主觀設計裁剪客觀現實的空想。如同恩格斯所指出的,試圖“以一次突然襲擊實現社會改造,是多麼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我們需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吸收古今中外政治思想精華,科學把握充分民主與合理集中的辯證關係,積極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不斷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理論和實踐體系。這樣,我們就非但不會遭遇所謂“歷史的終結”,而是終結西式民主的傳奇神話,為人類政治文明提供具有開創意義的“中國方案”。


本文發表於《前線》雜誌2017年第3期,原標題《西式民主為什麼退潮》

版式:林苗苗

監製:李愛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