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中國第一口高產千噸油井坨11井:勝利油田因它得名

坨11井——中國第一口千噸井,既是勝利油田的命名井,也是屹立在一代代勝利人心中印證著榮耀與輝煌的不朽豐碑。

中国第一口高产千吨油井坨11井:胜利油田因它得名

每次來到坨11井前,仰望藍天下熠熠閃光的紀念碑,勝利油田勝利採油廠退休職工劉廣洲都熱血澎湃,與坨11井並肩走過的一幕幕,像電影一樣在他腦海裡回放。他對這口井的情感,如同兄弟一般,割捨不斷,而這份早已經滲透進骨血的親情,也隨著歲月的積累,變得愈加濃烈。1964年華北石油勘探開發大會戰時,劉廣洲與100多名大中專畢業生一起懷揣著石油夢來到了九二三廠(勝利油田前身),被分配到試採指揮部採油1隊擔任技術員。

“青天一頂,荒原一片,白花花的鹽鹼灘上,除了蘆葦草和紅荊柳,方圓幾十裡看不到一戶人家。”劉廣洲回憶,當時的生活環境非常艱苦,器材設備全靠人拉肩扛,但所有的困難都被堅定的信念壓倒:“選擇了石油,就選擇了奉獻。為了讓中國甩掉‘貧油國’的帽子,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1964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批轉石油工業部黨組報送的《關於組織華北石油勘探會戰的報告》,指出這次石油會戰是“繼松遼油田大會戰之後又一次重要的會戰”。石油工業部將東營地區作為會戰重點,從大慶、玉門、青海、新疆、四川等油氣田抽調大批人員參加會戰。同年3月,石油工業部組建華北石油勘探會戰總指揮部,總部設在東營村,下設河北和東營兩個勘探指揮部。

會戰指揮部從東營地區複雜的地質情況出發,制定了“區域展開,量點突破,各個殲滅”的勘探方針,集中20臺鑽機在東辛油田北部的坨莊——勝利村進行鑽探。32120鑽井隊鑽探的坨11井,於1964年1月14日開鑽,同年12月29日鑽至井深2484米完鑽,次年1月11日完井。這口井鑽穿沙河街組第一、第二段共44層總厚度112米油層,是當時東營地區所有油井中油層最厚的一口井,國內尚無一次性射開如此厚油層的經驗。

1965年1月25日,在勝利村構造上,由石油工業部華北石油勘探處32120鑽井隊負責鑽探,完鑽井深2480米的坨11井,發現了112米的巨厚油層。放噴當天,很多人聚集在坨11井場,翹首期盼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為了能讓在北京石油部的領導聽到出油的聲音,會戰指揮部把通往北京的長途電話線拉到井場。只聽“開閘”一聲令下,烏黑的油龍發出震耳欲聾的嘶鳴吼叫,夾雜著蒸汽自地宮噴薄而出,撼動了整個荒野。坨11井在24小時內暢噴原油1134噸,中國第一口千噸井從此誕生,它的成功鑽探,極大地振奮了人心,鼓舞了幹勁。

從開鑽到投產,坨11井在油井建設的7個方面22項工作中,創出了當時的最高水平。這口井兩天半的產量就相當於中國第一口井——延1井27年原油產量的總和。千噸井的誕生,顯示了華北地區豐厚的地下石油資源,徹底粉碎了“中國貧油”的謬論,在中國石油發展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坨11井祝捷大會上,時任石油工業部副部長、會戰工委副書記張文彬說:“我們在勝利村打出了我國第一口千噸油井,在渤海灣盆地站穩了跟腳,為了紀念油氣勘探的這一重大成果,經部黨組織研究決定,這裡就叫勝利油田!”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廠更名為勝利油田。從此,勝利油田這個響亮的名字傳遍大江南北。

2005年12月13日,經勝利採油廠老職工建議,勝利石油管理局黨委批准,油田決定為這口功勳井建立紀念碑並作為油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站在高高的紀念碑下,放眼望去,曾經簡陋泥濘的井場、鋪滿雜草野葦的荒徑都已不復存在,只有那忠於職守的坨11井和周圍星羅棋佈的油井,還在不知疲倦地默默奉獻。(記者 李志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