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8億賬戶”消失,私募冠軍PK幣圈明星,鹿死誰手?

萬物皆可“盤”,一切皆能“炒”。

“8億賬戶”消失,私募冠軍PK幣圈明星,鹿死誰手?

近期,知名私募經理楊永興一紙訴狀將OKEx徐明星等告上法庭,一場私募大佬與幣圈大佬的“戰爭”拉開序幕。楊永興稱“OKEx交易所”的賬戶被凍結、註銷,金額高達1.1億美元(約8億人民幣)。隨著事件發酵,徐明星在微博回應,直指楊永興是“無賴”,稱其“捏造事實”,上演了現代版農夫與蛇的故事。

“8億賬戶”消失

徐明星微博發文回應

近日,知名私募經理楊永興在媒體上曝光:

2018年1月,楊永興在幣圈券商OKEx上註冊了賬號,並很快買入了這家數字貨幣交易所自己發行的幣——OKB。

在此期間,楊永興獲利一倍,其所持有的數字貨幣的資產從最初的8億元人民幣變成16億元,他將其中價值8億元的數字貨幣資產出售,將資金從OKEx賬戶中轉出。

2019年3月22日,楊永興登錄OKEx平臺時發現賬號顯示“被凍結”,登陸OKEx旗下另一OKCoin平臺同樣顯示為“被凍結”。

2019年7月,楊永興登錄OKEx平臺時,發現其個人賬號已被註銷,他在OKEx平臺上所有的充值買幣、持幣以及其他資產存儲記錄全部消失。

對此,OKEx徐明星微博發文稱楊永興捏造事實,並給出四點回應,包括楊永興對數字貨幣行業感興趣、購買公司股權、獲利100%等。

徐明星表示,既然文章中宣稱楊永興已經訴諸法院,我相信法律是公正客觀的,一切應該留待法院判決,在法院判決之前,其迫不及待的通過媒體造勢,正反映出其沒有法律底氣,試圖通過輿論混淆是非的無賴行徑。

同日,OKEX的CEOJay Hao發佈微博反擊稱:“讓運營部查遍了數據庫,也沒發現有這麼大的賬戶”,他表示,楊永興所說的賬戶是個空賬戶。

不允許

國內相關交易所業務已被全面禁止

在國家制度層面,態度非常明確:法幣與數字貨幣之間的交易在中國是不允許的。

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印發《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叫停了ICO(首次代幣發行),直指ICO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

同年9月,北京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北京地區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清理整治工作要求》,要求各交易場所最晚應於2017年9月15日24點前發佈公告,明確停止所有虛擬貨幣交易的最終時間,並宣佈立即停止新用戶註冊。

儘管中國境內已經全面禁止虛擬貨幣的商業化交易,但是,由於區塊鏈的技術特徵以及大量投資∕投機人經由“科學上網”等方式,虛擬貨幣交易仍然真實的存在。

比特幣等代表的虛擬貨幣以場外交易方式在國內實現重生。2017年10月下旬,OTC789、OKOTC、OTCBTC等平臺相繼上線,OKEx推出場外交易功能。11月,coins001、OTCOIN、ZB.com、huobi.pro(火幣Pro)等平臺接連上線或推出C2C場外交易功能。

據瞭解,C2C場外交易平臺為虛擬貨幣買家和賣家提供信息發佈的場所,交易對手雙方根據需求在平臺上發佈買幣或賣幣的交易廣告。類似“淘寶”模式,買家“拍下”一定數量的虛擬貨幣後,平臺將賣家的虛擬貨幣鎖定。

根據約定的付款方式,買方向賣方支付人民幣,並確認完成付款。賣方收到人民幣款項後,確認交易成功,平臺自動釋放鎖定的虛擬貨幣給買方。從網站服務器所在地看,上述平臺網站主要分佈在中國香港、美國、日本等地。

針對此類情況,2018年1月份,央行北京營業管理部曾發佈《關於開展為非法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支付服務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機構單位開展自查整改工作,嚴禁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服務,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支付通道用於虛擬貨幣交易。

不透明

幣圈中心化交易所暗箱操作空間大

某種程度上而言,由於數字貨幣市場缺乏監管,數字貨幣交易所(幣圈券商)除了券商、交易所的角色,在幣圈還扮演諸如發審委等監管部門的角色。而交易量和流動性是決定數字貨幣交易所能否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鍵因素,這使得一些交易平臺有了造假的衝動。

絕對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操作均通過用戶在鏈上完成,用戶的財產始終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也不用將數字貨幣存到交易所。反之,在缺乏合適監管手段的幣圈,中心化交易所(當前交易所基本為這一類)存在很大的暗箱操作的空間,無法杜絕交易所控制用戶賬戶資產等不透明問題。近年來,整個數字貨幣市場的多起醜聞,也都與這一現象直接相關,此前,多家交易所都曾因此發生大額資金被盜事件。

交易所披露的場外交易數據,實際上也很微妙,因為交易所本身可以自己在裡面充當買賣方,進行撮合交易。此外,場外交易本身也有諸多弊端尚未解決,除存在買賣雙方洗錢或者財產轉移的可能性外,還存在交易平臺信息不對稱、假冒偽劣者眾多等問題。

總體而言,主流的虛擬貨幣存在真實的市場價格,在國際環境下,這些虛擬貨幣具有真實的購買力。因此,從監管的視角,必須正視虛擬貨幣的財產屬性,持有者權益保護以及存在的投資風險。而交易所們也需自律,維護用戶權益,才能獲得自身和行業更健康的發展。

警示:市場有風險,“炒幣”需理性

從炒房炒股到炒幣炒鞋,再到炒裙炒盲盒,看似截然不同,但其實都是一脈相承的金錢遊戲。在幣圈,從ICO到STO,從STO到2019年2月火起來的“IEO”,各種“商業模式”的飛速變動,無時無刻不刺激著潛在投資人的神經。在市場投機的氛圍下,大多數數字貨幣市場的參與者對區塊鏈技術瞭解甚少,並沒有多少用戶瞭解在炒幣的背後,不同交易所、不同技術所帶來的風險。

無論“股神”還是“大佬”,失去了理智,都難逃失敗的宿命。私募冠軍PK幣圈明星,究竟誰能勝出,目前尚未可知。但這一問題再次為投資者敲響了警鐘,幣圈沒那麼簡單,想靠“炒幣”一夜暴富的人,多數也都一夜輸的只剩內褲。還是那句話,投“機”有風險,入“坑”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