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臨河區這個村書記一門心思讓村民富起來

“我們村種這個蘋果梨已經很多年了,大部分村民都種過,現在條件這麼好,我就是希望通過發展以‘梨’為主的村集體經濟,帶領村民們共同致富奔小康!”近日,狼山鎮愛豐村黨支部書記張翔林在蘋果梨果蔬加工綜合保鮮庫大院裡一邊忙碌著一邊接受記者採訪。


臨河區這個村書記一門心思讓村民富起來


張翔林1967年出生於甘肅省臨洮縣,8歲時隨父母兄妹逃荒到原臨河縣小召鄉。1998年,平日裡樂於助人的張翔林被村民推選為社長(村民小組長),並於同年7月1日入黨;1999年,在村委換屆選舉中張翔林被選為村委委員;2016 年,在村委換屆選舉中,張翔林高票當選愛豐村黨支部書記,開始了他的“能人治村”之路。

上任後,張翔林心裡就想著一件事,怎樣才能當好這個領頭人,怎樣才能讓集體經濟落後的愛豐村富起來、鄉親們的日子好起來。為此,張翔林想到了從“梨”身上做文章。


臨河區這個村書記一門心思讓村民富起來


愛豐村種植梨樹已有40多年的歷史,現有1300多畝蘋果梨和早酥梨等果樹,年產量600多萬斤,由於缺少儲藏保鮮設施,果品基本上是就地賤賣,收益一直上不去。如果能有一個集保鮮、儲藏、運輸、銷售為一體的農產品保鮮庫,就能延長果品上市時間,實現果品反季銷售,這樣就可避免果品集中上市造成價格低廉,從而提高村民收入,為村裡果品的優價、高產和規模化種植打下基礎。

張翔林想著一定要在村裡建一個保鮮庫。說幹就幹,在項目申報過程中,沒有資金請專家,申報材料和實施方案只能自己動手寫,手續自己跑。從項目籌備到建設再到保鮮庫建成運營,每一個環節張翔林都仔細把關。不論白天黑夜,他都堅守在工地,忙的時候連飯都顧不上吃。為了這個項目,一年多時間,張翔林的小汽車跑了7萬多公里。“這個項目對我們村太重要了,村民脫貧致富就靠它了,大家都鉚足了勁兒,希望共同把這個事兒辦成。”奮鬥的過程總是讓人難以忘懷,提起去年的建設過程,張翔林依然滔滔不絕。


臨河區這個村書記一門心思讓村民富起來


終於在2018年9月,總投資698萬元、總建築面積6770平方米的保鮮庫建成並投入運營。當年,通過用愛豐村農產品保鮮庫保鮮果品、反季銷售,愛豐村的蘋果梨、早酥梨價格由每斤0.7元左右升至1.8元,截至目前,保鮮庫項目增加村集體經濟收益6萬多元,果園每畝增收1000~1500元,累計為150多戶村民增收120餘萬元。


臨河區這個村書記一門心思讓村民富起來


“一個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鄉親們就是我的親人,讓親人們的日子好過起來,就是我的使命。接下來,我們村還計劃打造萬畝早酥梨田園綜合體,蘋果梨、早酥梨林果種植面積要在2021年達到1.04萬畝,使果樹成為村民的‘致富樹’‘養老樹’‘搖錢樹’。”張翔林信心滿滿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