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魯西南記憶——袼褙(小時候農村做鞋必不可少的東西)

小時候,在魯西南農村,袼褙主要是用來做鞋子用的。

袼褙一般有兩種,製作袼褙的方法叫“抹袼褙”或“糊袼褙”。一種是以苘麻為材料。將“苘劈子”(苘麻的纖維)用梳子或者鋸齒狀的工具來回扯拉成細纖維狀,像一堆蓬鬆的頭髮;另一種是以破棉布為材料。那時候物質生活匱乏,沒人捨得用新布抹袼褙,一件衣服要穿好幾年,只有破的不能再破的衣服或者舊床單,才用來“抹袼褙”。


魯西南記憶——袼褙(小時候農村做鞋必不可少的東西)

苘劈子


製作兩種袼褙都離不開一種主要材料—用面做成的漿糊,漿糊的作用主要是起到支撐增厚的作用,使苘麻纖維或者破舊柔軟的棉布變得更加硬實。

抹袼褙一般是在農閒的冬天。母親會提前把苘麻纖維(苘毛英子)或者洗乾淨的破棉布準備好,選擇晴朗乾冷的天氣,打上一鍋漿糊,從門口卸下一塊門板,先在門板上抹上一層漿糊,將苘麻纖維或者破棉布均勻的鋪上一層,用手輕輕抹平,然後繼續抹漿糊、添加苘麻纖維或者破布。苘袼褙一般要抹4—5層,2—3毫米厚,布袼褙抹2—3層,厚1毫米左右,抹好以後放在通風處曬乾後,揭下來備用。苘袼褙主要是做鞋底用,布袼褙主要是做鞋幫用。


魯西南記憶——袼褙(小時候農村做鞋必不可少的東西)

抹袼褙


製作袼褙的工藝並不複雜,但是也需要細心和耐心。選擇的門板要平整光滑,漿糊要打的均勻,不能有面疙瘩,鋪破棉布或者苘麻纖維的時候要合理佈局,一層壓著一層,這樣抹出來的袼褙才堅挺耐用。那時候我家的大門比較光滑,經常被鄰居大娘大嬸們卸下來去抹袼褙。


魯西南記憶——袼褙(小時候農村做鞋必不可少的東西)

做鞋幫用的袼褙


母親是裁縫,製作了很多鞋樣子,夾在一本厚厚的大書裡面,男式的、女士的,單鞋的、棉鞋的,大人的、小孩的,鬆緊口鞋、平口鞋等各式各樣的鞋底、鞋幫樣子都有。鄰居家大娘大嬸或者大姑娘小媳婦們需要時就來借走,把袼褙比照鞋樣子裁好,在外邊再糊一層新布料,做成一雙雙舒適合腳嶄新的布鞋。每次穿上母親做的新鞋都感覺很興奮,蹦蹦跳跳的到街上去炫耀,那個時候的農村孩子每增加一件新鞋、新衣物都會高興到半夜睡不著覺。


魯西南記憶——袼褙(小時候農村做鞋必不可少的東西)

鞋樣子


魯西南記憶——袼褙(小時候農村做鞋必不可少的東西)

鞋樣子


現在,不管是城裡還是農村,市場上供應著各式各樣物美價廉的鞋子,很少有人再自己做鞋了,很多年輕人估計見都沒有見過怎樣抹袼褙,不知道是用來幹嘛的。


魯西南記憶——袼褙(小時候農村做鞋必不可少的東西)

袼褙布鞋



魯西南記憶——袼褙(小時候農村做鞋必不可少的東西)

袼褙鞋底,一針一針拉的

袼褙,在魯西南應該流傳了幾百上千年的歷史,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使用袼褙做鞋的歷史已經結束。

會做袼褙的人年齡應該都在60歲以上了。袼褙,現在已經退出了農村歷史的舞臺,必將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是即將消失的魯西南記憶。

感謝鉅野農商銀行 蔡傑田 友情朗讀

魯西南記憶——袼褙(小時候農村做鞋必不可少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