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馮玉祥到底該不該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

甜穎子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派兵將溥儀強行趕出宮,這事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即便到了現在,也仍舊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有人說,馮玉祥把溥儀趕出宮是合理的,因為在1917年張勳復辟時,遜清皇室已經違反了退位協議,有錯在先,所以馮玉祥將他們趕出宮也屬正常。

當然,張勳復辟時,溥儀未滿13歲,他也談不上什麼責任,而認真說,這一事件主要是張勳自作主張,用槍桿子把遜清小朝廷再次拿出來復辟。

論忠心耿耿,張勳這麼做倒也沒有什麼錯,但此舉實際是愚忠,就連君憲愛好者楊度也批評說,這是以愛清廷之名而毀壞清廷,結果適得其反。



事後,段祺瑞將張勳打跑之後,也沒有追究溥儀和遜清小朝廷的責任,只是“沖人年幼,受人挾制”,倒也還算公道。

說起違約責任,其實民國政府從頭到尾就從未真正遵守過退位前達成的協議,先不說保護皇陵等事,就說其中最主要的一條,每年支付400萬元退位費,有沒有支付呢?

沒有。從來就沒有足額支付過。也就是袁世凱當政時,曾撥過兩三百萬元(尚不及一年之數),在袁世凱敗亡後,更是沒有支付過哪怕是一文錢。

說實話,在槍桿子的年代,講什麼契約精神,也未免太過奢侈了吧!

沒有任何實力,還想要人家給你付錢,未免也太奢想了啊。

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皇宮,當然也是純粹的槍桿子做法,這個沒有任何道理可言,也不需要講任何道理。



事後,據說被推為臨時執政的段祺瑞一腳踢翻身邊的痰盂,罵馮玉祥未免也太解事!但此時段祺瑞手裡也沒有槍桿子,又能如何。

就連一向文明進步的胡適,也實在看不下去而公開登報反對馮玉祥的如此做法,並認為這是極其野蠻、影響惡劣的行為,但一個文人,筆桿子哪能和槍桿子對著幹呢?

事實上,馮玉祥將溥儀趕出宮,嘴上說什麼是為了徹底清除帝制餘孽,但從本質上來說,其實不過是為了從故宮裡搶奪財寶發軍餉買武器罷了。

沒辦法,誰讓馮玉祥的部隊窮呢?這麼大一塊肥肉,他們怎麼可能放過?

不管這麼說,在這事發生後,確實有很多國寶級文物經過一些洋人的收購後流出了中國,成為各國博物館的藏品。

而且,馮玉祥手下的將領,也確實在上海等地買了一些別墅,比如現在上海思南公館,其中就有好幾棟是原西北軍將領所有。



最後再說一個笑話。李宗仁在回憶錄中說,在北伐勝利後,因為社會上很多傳言,說馮玉祥當年驅逐溥儀出宮後,瓜田李下,偷竊了很多財寶。

於是,馮玉祥某次就請李宗仁等北伐軍將領到故宮吃飯,吃到中間,突然來了一批人,馮玉祥站起來說,這是故宮的工作人員,來,你們說說,我馮玉祥有沒有偷竊故宮寶物?

這批人齊刷刷的說:沒有!馮將軍沒有偷過故宮寶物!

馮玉祥再問:你們誠實不誠實?有沒有說假話?

那批人再次齊刷刷的說:我們很誠實,沒有說假話!

李宗仁等人聽後,一個個笑得前俯後仰,樂不可支。正所謂,一笑盡在不言中。

(這段故事,可查李宗仁回憶錄。)


坑爹史冊


答案很簡單,不應該。說句不好聽的,馮玉祥把溥儀驅逐出紫禁城體現的是馮玉祥政治上的短視。

根據清室與民國簽訂的《大清皇帝優待條例》的相關規定,馮玉祥此舉等於是違反了協議的內容。別說什麼協議沒用,正是由於民國政府保留並優待前帝國皇室,給中國帶來了好處。

第一,體現民國政府繼承清政府的合法性,體現民國政府和清政府之間只是政府的變更,主權沒有發生改變。當然,很多不瞭解政治的小清新以及鍵盤俠根本不會重視法理,只知道比拳頭。凡事都有一個依據,而對於國家、政府來說,最有利的依據就是法理。根據《大清皇帝退位詔書》,清政府將國家主權、法統移交給民國政府,已經給民國政府接收全國政權提供了法律依據。

這一點從民國到共和國是被普遍承認的,袁世凱就曾說過中華民國之疆域繼承自前帝國;孫中山、蔣中正都強調過中華民國政府繼承清政府的領土主權;共和國也曾經強調過這一點。

第二,通過保留皇室,民國政府在一戰中廢除了不少不平等條約。一戰後很多列強都不同程度的分崩離析,比如說德意志帝國崩潰后皇室流亡海外;奧匈帝國四分五裂,哈布斯堡皇室被驅逐;俄羅斯先後經歷了兩次政變,皇室也被蘇俄清洗。民國政府藉機宣佈廢除與這些國家的不平等條約,原因很簡單:我國保留並優待前帝國皇室就是為了體現民國政府推翻帝國政府僅僅是政府更替,你們又是驅逐皇室,又是清洗皇室的,有什麼資格繼承你們前帝國的政權。

這招其實玩的很不錯,雖然損點,但是卻又理直氣壯。

為何溥儀不應該被逐出紫禁城?那是因為被圈在紫禁城的溥儀更好控制。

對於民國政府以及溥儀來說,紫禁城就是一個牢籠,溥儀是裡面的囚徒,所以把溥儀供在紫禁城裡就是變相的軟禁。民國有一句名言:民國不如大清。因為民國就是軍閥鬥毆去了,哪有時間來發展經濟,所以人們自然會多少能懷念能夠維持國內穩定的清政府,從張勳復辟就能看出,北京內外城老百姓自覺的戴假辮子掛黃龍旗,甚至還有紙質的黃龍旗,充分說明當時老百姓並不排斥復辟。

這一點民國政府是心知肚明的,為了防止溥儀被各路勢力拿來當幌子,民國政府必然要把溥儀控制在自己手裡,因此把溥儀繼續圈在紫禁城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而歷史也早已證明了馮玉祥的愚蠢,溥儀被驅逐之後,等於是縱虎歸山、縱鯨入海,最後被日本特務利用,弄到東北當了傀儡皇帝,也是讓人貽笑大方。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溥儀這輩子估計最恨的人有三個,一個是袁世凱,給了已經被逼上絕路的大清致命一擊,使得大清最終淪為歷史。還有一個人是孫殿英,此人挖了溥儀家祖墳,除這兩個人之外,溥儀最恨的還有一個人,此人便是馮玉祥。



說起馮玉祥呢,大家估計都對他了解不少,他本是直係軍閥,但在亂世之中,憑藉著對歷史的把握,在數次政變中準確的站隊,為他撈足了政治軍事資本,這為他日後成為一方諸侯奠定了基礎。而在馮玉祥的巔峰時期,他擁兵超過四十餘萬,手下更是有著西北軍十三太保,憑藉著如此龐大的軍事力量,就連當時炙手可熱的蔣介石對他也不敢輕視。



而馮玉祥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關鍵就在於他發動的數次倒戈對他帶來了巨大的好處,比如他發動的北京政變,而溥儀被趕出紫荊城,也是因為這次政變。當時直奉兩軍在山海關一線正打的不可開交,而直系大將馮玉祥卻受張學良重金收買,並且給他許下了巨大的利益,最終他班師回京,給了直系致命一擊,驅逐了直系首領曹錕。



而在馮玉祥佔領北京之際,他也將溥儀趕出了皇宮,其實從歷史的發展角度來說,當時確實是一件好事情,因為誰也不願意花鉅額的費用來在紫荊城裡面養一群遺老遺少。但是當時根據袁世凱和清政府的退位協議裡面,就有一條皇室優待條例,這個條例被袁世凱以後的各派北洋軍閥都遵守,但馮玉祥畢竟不是一般人,因此他毫無顧忌的將溥儀趕出了皇宮。

而在溥儀被趕出皇宮之後,他便被日本人拉攏,包括一眾滿清貴族,而後來的偽滿洲國名義上的元首,便是溥儀。所以說,溥儀被趕出紫荊城,雖然好處也有,但卻讓溥儀淪為了日本人的傀儡,在東三省為虎作倀。但總的來說,歷史的發展不是人力可以阻擋的,滿清雖然曾經也輝煌過,但畢竟成為了歷史,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

您的點贊,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覺得不錯,不妨點個關注吧!


絕筆歷史


馮玉祥的做法大錯特錯。

他不應該就那樣直接驅逐了溥儀,至少在1924年的時候,做這件事不適時宜。最終,這個莽撞的舉動也使得國家輸掉了很多實際的利益。

1924年北京政變後,馮玉祥就包圍了紫禁城,逼迫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退位。

民國建立之初和清室有約定,允許清朝皇室居住在紫禁城裡,並且保留皇帝稱號。但是,馮玉祥要推翻這個約定,就帶著《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的文件,逼迫溥儀簽字。

馮玉祥揚言,如果溥儀拒絕,他就命令軍隊炮轟紫禁城,直到服軟為止。因此,面對這種情況,溥儀只有屈服於馮。

很快,溥儀就宣佈退位,自動率領妻妾離開了紫禁城。1925年,在鄭孝胥、陳寶琛等人的協助下,溥儀逃到了日本大使館,並在日本使館的幫助下前往天津的日租界。

除了這件事外,1928年又發生了孫殿英盜掘清東陵事件。當時,溥儀要求國民黨政府嚴懲孫殿英,但是這一請求卻石沉大海。

這些事件最終導致溥儀倒向了日本人,成為日本人的滿洲國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終於意識到了問題嚴重性,加急要去拉攏溥儀。

國民政府提出的優待條件是:

願意恢復《清室優待條件》,恢復溥儀的帝號,每年照付優待費等等。

恢復這些優待的目的,就是阻止溥儀到東北,成為日本人的工具。

但很可惜,一切都為時已晚。

溥儀固然沒有什麼皇帝的權力,但是他的身份就註定不能輕易放走。馮玉祥的所作所為毫無意義。


HuiNanHistory


我的答案是:不該,至少當時不該急著趕溥儀出紫禁城。

當時的世界各國巴不得溥儀早點離開紫禁城,摘下皇帝的頭冠,所以蘇俄一直在唆使馮玉祥將滿清皇族趕出紫禁城,而恰恰這樣的做法對中華民國的國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馮玉祥帶兵驅趕溥儀)

在晚晴時期,隆欲皇太后已經在國際社會的關注下籤下退位詔書,將大清所有的領土完整的轉給了新生的中華民國。並且還特別寫明瞭滿、蒙、回、藏、漢5族共和的共和制中華民國,並因此而享受保有紫禁城為大清皇族固有的特別優待。

上述條款的承諾方就是新生的中華民國,這是國民政府當時承認的做法,也是華夏子民承認的條款,而馮玉祥的做法直接打破了政府定下的政策。

這份《優待皇室條件》與《清帝遜位詔書》等於是《中華民國出生證》的正方面。

說的在簡單明瞭一點,就好比愛新覺羅家族將自己擁有的三百年的財產轉給了中華民國國民,而這份財產裡面有滿清列祖開闢的土地、有明王朝奪取的土地、有蒙古親戚參與的土地以及受自己保護的西藏土地和滿洲原來自己的土地等,合起來有千萬公里的土地全都過戶給了中華民國。

在這份協議中,中華民國也承認留給對方這個紫禁城小院子給他們居住,並每年另付給他們400萬元的工資。協議中雙方走了嚴格的過程,並像全世界和中國人民見證,雙方童叟無欺。

這種以和平方式結束的朝代耕地,用簽約的形勢結束了封建王朝,在幾百年的西方國家裡屢見不鮮,但在中國千年的歷史裡時絕無僅有的創舉。

1912年2月12日,大清隆欲皇太后攜6歲的溥儀在養心殿舉行最後一次朝見儀式,頒發遜位詔書。

這張中華民國出生證是國際社會認可的,也是世界各國全體駐大清國外交使團的背書。在這樣的環境下愛新覺羅.溥儀等於並非皇帝一種身份,他還是蒙古族的大汗、滿足八期的首領、更是西藏的保護人,至少他在國際上當時一個國家的臉面。

而馮玉祥撕毀了滿清與中華民國的合約,這就等於推翻之前和滿清的所有承若,讓中華民國的名聲降到極低,而打碎了中華民國在世界各國面前的信用。

因為馮玉祥的驅趕溥儀,導致了天下大亂,中華民國四分五裂,各軍閥有了自立門派的藉口。蘇俄開始對中國虎視眈眈;日本也正因為如此才有藉口支持溥儀回到東北建立滿洲國,讓自己利益最大化。

綜上所述,馮玉祥不該那麼早把溥儀趕出紫禁城,起碼等中華民國政府穩定以後,再做出決策。而滿清朝廷已經把所有的財產轉移給了中華民國,政府也不再擔心什麼,所以當時供養滿清皇族是最好的辦法。

供養溥儀等皇族,架空權力,保持皇室可以穩定蒙古、西藏、滿洲等各族,為中華民國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而馮玉祥的動作直接將中國提前步入四分五裂的狀態,也讓中日走向全面戰爭。


大國布衣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驅逐溥儀本來就是應該的,單純支持張勳復辟一條就足夠了。

而且溥儀所作所為,大家都看的一清二楚,後來投靠日寇為虎作倀的偽滿洲國皇帝是誰?



我們就事論事來說,驅逐溥儀是有依據的。

根據《大清皇帝優待條例》的第三條: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當時就說定了,溥儀必須離開紫禁城。

只是隨後的北京政府一直沒有驅趕他,溥儀也一直賴著不走,長達十幾年。

既然當時有約定,讓你走也是沒錯的。



另外,《大清皇帝優待條例》的前提是滿清自願退位,放棄權力。

現在溥儀這夥人並沒有遵守。

溥儀自己也說了,他雖然年齡還小,並沒有放棄復辟的主張。

在張勳復辟期間,復辟的幾個心腹都積極參與了。溥儀也是給予支持態度,可以畢竟還是半大小子,幫不上什麼忙而已。

那麼,你都亂搞復辟了,還讓別人優待你,豈不是笑話。



嚴格來說,張勳復辟的時候,就該把溥儀直接趕出紫禁城,將他的幾個心腹法辦,槍斃也不算誇張。

另外,既然是條例,就是可以修改的。

自古以來,沒聽說過不能修改的條例。



馮玉祥修改條例時,已經是13年後,各方面情況都有很大變化。

其實馮玉祥還是留有餘地的,只是讓溥儀離開紫禁城,廢除皇帝名號,其他幾點基本都是保持的。

同時,民國政府每年補助清室家用五十萬元,並特支出二百萬元開辦北京貧民工廠,儘先收容旗籍貧民;清室私產歸清室完全享有,民國政府當為特別保護,其一切公產應歸民國政府所有。

在一個民主共和的國家中,本來就不該有皇帝,更別說還是滿族人的皇帝出現在漢人佔絕對主體的國家。



至於溥儀的投靠日寇,同驅逐不驅逐他沒有任何關係。

溥儀是自願從天津,逃到東北去做了叛徒、賣國賊。

試問,他自己都冒險跑過去了,這個賣國賊是做定了。

那麼,就算溥儀是住在紫禁城的,試問日本人打到北京,他能不去做叛徒、賣國賊?

人家沒來,他自己都送上門去了,更別說現在人家來了。



我們在實事求是說一句,滿清皇帝在當時已經毫無實際的意義,無非讓當年的滿遺分子有個寄託而已。

當時全國人民,沒有幾個把溥儀真正放在眼裡的,驅趕走了就走了,沒幾個人關心的。


薩沙


居然有人質疑馮玉祥驅逐溥議,這種人絕對是漢奸走狗的後代。馮玉祥在這件事上合理、合法、合情。為國際解決了一個遺留問題,為國家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1】說說馮玉祥“合理”。

進入民國之後,滿清皇室為什麼還會受到優待?那就是清帝遜位詔書的約定,也叫《優待皇室條件》。是這樣說的,大清皇帝贊成共和國體,遜位之後後才有優待。

有什麼優待呢?大清皇帝“尊號”保留……每年給400萬兩贊助……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看清楚了,條款裡清清楚楚、白紙黑字寫著“暫居宮禁,日後移居”。

之前的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這些人,作為滿清老臣,拉不下臉來請溥儀出宮,滿清皇室就裝聾作啞,賴在宮裡不搬家。馮玉祥只是執行了北洋政府該做而沒做的事。按章辦事,有什麼問題呢?

再者,滿清皇室享受優待的一切“前提條件”是清帝遜位。

溥議遜位後做了什麼事?滿清皇室心裡沒個逼數嗎?1917年,張勳率辮子軍進北京,擁護溥議復辟,溥儀粉墨登場又坐上皇帝。雖然溥儀年少不懂事,可以做藉口。但畢竟他是復辟的主角,沒有滿清皇室與張勳合謀,復辟這事也辦不了呀。

既然滿清皇室和溥議毀約在先,那麼《優待皇室條件》也該改改了,先搬出紫禁城再說。

【2】說說馮玉祥“合法”。

馮玉祥是驅逐溥儀的提出者,但他不是直接派兵轟出去了事。馮玉祥把建議提交給當時政府內閣。具體怎麼實施?優待條件怎麼修改?都是當時政府內閣會議商議的結果。

也就是說“驅逐溥儀”不只代表馮玉祥個人行為,還代表當時政府行為的、是具有法律效果的決議。

【3】說說馮玉祥“合情”。

清帝雖然退位,但是清帝的號召力還在。只要清帝還呆在紫禁城,只要清帝還擁有“尊號”,各種牛鬼蛇神都會拿清帝的幌子搞事。

清廢帝溥儀合該慶幸了——古今中外,歷來改朝換代,前朝皇族雞犬不留、趕盡殺絕的事情還少嗎?

他居然在參與復辟後,沒人追究他的責任。終於明白,古代帝王為啥對前朝都要斬草除根了。

當時的政府內閣裡,群情激奮,很多人要求嚴懲“復辟”禍首的。馮玉祥和內閣按照《修正清室優待條款》,對待溥儀和皇室算是仁至義盡了。不但保護皇室私產,還每年給皇室撥款50萬,保他衣食無憂,另外還撥200萬接濟旗民。

溥儀怎做的?日本侵華的時候,溥儀成年人了吧?也沒人強迫他吧?轉身就從天津偷跑到東北,給日本人做走狗傀儡去了。

【最後】滿清皇室該慶幸了,溥儀復辟失敗後仍然優待,做漢奸賣國賊之後仍然善待——遇哪一個古代王朝,腦袋都被砍了幾輪啦。

馮玉祥驅逐溥議,當然會得罪很多人,更多的是舉國稱頌。他這樣跟段祺瑞說:“在北京,只幹好了一件事,那就是驅逐溥儀,這事對得住國家和人民,告天下後世而無愧”。

【注】收起你廉價的同情心,你可憐不著末代皇帝。人家即使退位後,也有三五百號宮女太監侍候,生活條件好過現在的你。


爾朱少帥


馮玉祥到底該不該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


雖然出身北洋軍閥,但是馮玉祥對封建帝制卻是一貫的仇恨,1915年袁世凱稱帝,封他為“男爵”,為此,馮玉祥抱頭痛哭,“這是對我馮玉祥最大的侮辱,不剷除袁賊,對不起灤州起義的弟兄們!”,1917年張勳復辟,馮玉祥從廊坊直搗北京,準備炮轟紫禁城,幸虧被段祺瑞阻止,馮玉祥憤恨的說“若不是溥儀還留在紫禁城,哪有今天這個亂子,斬草必須除根!”,當時發佈通電,提出驅逐溥儀,廢為貧民,沒收宮產,嚴懲叛逆的四點意見,只可惜馮玉祥當時只是一個旅長,人微言輕。

1924年,機會來了,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打敗吳佩孚,讓黃郛組閣,開始實施他籌劃已久的驅逐溥儀行動,“在中華民國的領土裡,甚至在首都的所在地,居然還存在一個廢清的小朝廷,這是中華民國的恥辱,現在稍明事理的人,無不以留辮子為可恥,留溥儀在故宮,就等於給中華民國還留著一條辮子!”

11月4日,他召集北京警備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壁,部署驅逐事宜,將優待條款更改如下:永遠廢除大清宣統皇帝尊號,民國政府每年補助50萬元,另撥200萬元設立北京貧民工廠安置旗人貧民,清室立即移出皇宮,自找住處,清朝宗廟陵寢派兵保護,保護個人私產,公產歸民國政府。

11月5日,鹿鍾麟、張壁帶20人趕到故宮,割斷電話線,控制交通要道,宣佈廢除帝號、遷出故宮,交出玉璽的命令,正在儲秀宮和皇后婉容吃水果聊天的溥儀,聽到報告驚的跳起來,剛咬一口的蘋果滾到地上。

最終,發給每個太監10個大洋,宮女8個大洋,在一片混亂中,溥儀帶著人遷到了得勝橋醇王府,苟延殘喘十三年的小朝廷正式宣告結束,北京城內到處懸掛五色旗以示慶祝。

11月8日,馮玉祥通電全國,說明驅逐溥儀出宮的理由,孫中山致電馮玉祥,大為讚賞,段祺瑞回電,對馮玉祥北京政變的做法表示肯定,唯有驅逐溥儀之舉欠妥當。馮玉祥親擬回電“此次班師回京,可說未辦一事,只有驅逐溥儀,才真是對得住國家對得住人民,可告天下後世而無愧!”

當時的中國,除極個別人之外,對馮玉祥驅逐溥儀的行為基本上一片叫好聲,認為他徹底拔除了幾千年中國封建帝制的象徵,剷除了復辟的禍根,完成了辛亥革命的未竟之功,然而,百年之後,對馮玉祥的評論卻有了不同的聲音,一些人將他稱為“倒戈將軍”,對於他當年驅逐溥儀的行動也有了不少反對的聲音。

反對者認為:

馮玉祥背棄了清朝宣佈退位時袁世凱代表民國和清朝簽訂的《清室優待條件》,有違契約精神,是不義之舉。

這部分人認為,清王朝以遜位的方式自動結束統治,避免了更多的殺戮,如果當時的清朝統治者孤注一擲,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雖然晚清帶給了中國人不少的災難,但最終的結束方式卻是值得稱道的。歷史上新舊王朝更替往往採用殺戮方式來防止復辟的可能性,而民國取代清朝已經不同於歷史上傳統的改朝換代方式,不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所以也沒有必要 沿用歷史慣例,最終,《優待條件》的提出促進了清室儘快退位,共和國儘早確立,這時當時南北談判的成果,作為民國的一份子,馮玉祥有義務維護《優待條件》的繼續執行,而他用武力來修改《優待條件》,顯然有悖於契約精神。

還有人認為,溥儀“暫居宮禁”,實際上並不是佔有紫禁城全部,而是居住於後半部分,原來舉行大典的三大殿已經收歸民國,紫禁城的四個大門有三個掌握在民國手裡,只有北門神武門由皇室管理。況且《優待條件》也沒有規定“暫居”到什麼時候,當時袁世凱想把溥儀遷到頤和園,結果他死了,這事兒也就不了了之了,溥儀當然不會自動遷出,況且民國許諾的每年的400萬元從來就沒有兌現過,顯然是民國先違背了條約。

更有人認為,正是馮玉祥的驅逐行動,給了日本人接觸溥儀的機會,原本住在紫禁城的溥儀最大的願望就是維持現狀,不願捲入任何一方的衝突,而被驅逐後,讓他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間和想法,1924年11月29日,被驅逐24天的溥儀逃入日本公使館,日本公使芳澤謙吉宣佈容留溥儀。

1925年2月24日,農曆二月初二,在這個“龍抬頭”的日子裡,溥儀在日本人的保護下,潛往天津日租界,從此走向不歸路。

支持者認為:

馮玉祥的驅逐行動徹底拔除了封建餘孽,清除了復辟禍根,鞏固了共和成果,實在是大快人心。

他們認為,那些失去往日地位、權力的遺老和皇族們時刻不忘復辟大業,利用各種機會密謀匡扶,甚至勾結外國勢力組織復辟武裝,就連民國大總統徐世昌都派人進宮求溥儀賜一個好的諡號,新文化運動領袖胡適見了溥儀,也要下跪。清室在故宮存在一天,就隨時可能被人利用,日本等國也籌劃將溥儀作為分裂中國的傀儡工具,張勳就把這種想法付諸於實踐,只不過老百姓不支持,個人實力有限,短短12天就結束了,但溥儀等清室皇族卻是配合默契的,可以說,紫禁城裡的溥儀是各路復辟勢力的絕佳工具,馮玉祥將溥儀驅逐出宮,廢除帝號, 就等於形式上減掉了中國的辮子。

還有人認為,馮玉祥驅逐溥儀,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故宮文物。經過數百年的積累,故宮的文物無論是數量還是珍貴程度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清朝皇室佔據故宮,將屬於人民的文物據為己有,隨意變賣,來維持個人生活私慾,導致大量珍貴文物流失,而馮玉祥通過驅逐溥儀,將大量文化封存保護,是對中華文化的一次搶救性保護。

更有人認為,當年溥儀接受張勳復辟,重新稱帝,實際上清朝皇室自己已經撕毀了《優待條件》,既然清朝皇室不尊重約定在先,民國政府也就沒有必要遵守約定,張勳復辟失敗,民國沒有追究溥儀的責任,已經是失職了,這次驅逐活動,只不過是將沒有做好的事兒補上,根本不存在背信棄義的問題。

馮玉祥驅逐溥儀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缺少深思熟慮,也沒有做好後續工作。

在當時的形勢下,把溥儀驅逐出宮,廢除尊號就能消除復辟的禍根嗎?雖然馮玉祥取消了溥儀的尊號,但卻給了他自由選擇住所的機會,也為日本提供了一個拉攏溥儀的機會。可以說,當時中國復辟的禍根不在於紫禁城裡的溥儀,而在於仍存在於人們內心深處的封建思想。正如陳獨秀所說“反對帝制的人,大半是反對袁世凱做皇帝,不是真心從根本上反對抵制!”

為什麼說驅逐溥儀是馮玉祥的輕率之舉?在當時,北京政變的矛頭不是清朝皇室,之所以拿溥儀開刀,就是把他當成死老虎,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取得革命成果,而且馮玉祥半夜修改《優待條件》,限溥儀三個小時出宮,顯得急於求成,他根本沒有考慮溥儀出宮後如何安置的事兒,日後,溥儀和日本人密切聯繫,最終導致躲進日本公使館,雖然馮玉祥“辭職”了,但是他的親信鹿鍾麟仍然掌控京城守衛,他完全有能力去控制溥儀,但是馮玉祥卻把溥儀驅逐出宮後就萬事大吉,歷史證明,馮玉祥將溥儀驅逐出宮從主觀意願上是好的,但是客觀上卻掀開了中國苦難歷史的一頁,日本扶持偽滿洲國奴役東北13年,馮玉祥責無旁貸。


葛大小姐


“我此次班師回京,可說未辦一事,只有驅逐溥儀,才真是對得住國家、對得住人民,可告天下後世而無愧。”

這番話,是1924年11月5日,末代皇帝溥儀被“倒戈將軍”馮玉祥趕出紫禁城之後,馮玉祥對來訪記者所說。

馮玉祥口中的“班師回京”,是指直奉大戰的期間,馮玉祥臨陣倒戈,從前線潛回北京,發動北京政變。政變直接導致馮玉祥所在的直係軍閥大敗。最後,直系首領吳佩孚被迫辭去職務、總統曹錕遭到監禁。

不論是囚禁總統曹錕、還是迫使吳佩孚辭職,在當時都是轟動全國的大事。可是,在馮玉祥看來,這兩件事都不如另一件事重要: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

溥儀被驅逐出紫禁城,是一件對得住國家、對得住人民、問心無愧的大事!這件事,甚至要比將總統曹錕趕下臺還要重要。

顯然,站在馮玉祥的立場上看,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不僅馮玉祥,當時大多數人對於溥儀的去留,都持肯定意見,即,希望溥儀搬出紫禁城。

比如說,溥儀被逐出紫禁城之後,孫中山就給馮玉祥發出這樣一賀電:

“此舉實大快人心,復辟禍根既除,共和基礎自固,可為民國復賀。”

孫中山因常年積勞,身體大不如前,加之國家動亂,很久都沒有過快意的心情。可是,溥儀被逐,卻令他難得高興,一連用了“大快人心”、“復賀”等詞語表達自己內心的激動。

可見,溥儀被逐出紫禁城實乃民心所向。

熟悉那段歷史的人都知道,清朝滅亡之際,清室與民國達成了一項協議《優待皇室條件》,裡面有這樣一則規定:


“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

這段話是說,溥儀遜位之後,仍舊可以在紫禁城居住,不過是“暫時”居住。具體這個“暫時”到什麼時候,協議裡並沒有具體規定。可以肯定的是,紫禁城絕非清室私有,自清朝滅亡,就是國有資產了。

1912年,北洋國民政府成立以後,袁世凱曾多次與“遜清小朝廷”交涉,要求履行“日後移居頤和園”的協議,都被小朝廷以各種藉口推脫,最後不了了之。

這一拖,就是12年,直到直奉戰爭。

直奉戰爭的雙方,分別是以吳佩孚為首的直係軍閥,和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戰爭一開始,吳佩孚就不斷排擠“不聽話”的馮玉祥,並欲借張作霖之手,削弱馮玉祥的力量。

民國的軍閥,底子都不大幹淨,活得久的,一個個都非常圓滑。馮玉祥能從一個小兵混成軍閥,除了實力,“適當地倒戈”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吳佩孚排擠馮玉祥,在馮玉祥看來,大不了換個老闆就是了。

1924年10月19日,素以“倒戈將軍”聞名的馮玉祥,受孫中山的國民革命影響,在戰爭進行到關鍵時候,召集部下秘密回京,發動北京政變。這一倒戈一擊,對吳佩孚造成致命傷害,直係軍閥大敗而歸。

馮玉祥“倒戈”的目的,是為了創建一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因此,他在倒戈第一天,就宣佈支持孫中山的國民革命,並將自己的部隊改名為國民軍。總統曹錕被囚禁之後,馮玉祥更是邀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局。

馮玉祥成功倒戈,本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可他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因為,政變成功之後,馮玉祥已經許諾孫中山,請他來北京主持大局。可是,孫中山還沒起身北上,與他一起反吳的張作霖等軍閥,就與他分道揚鑣,這也正是馮玉祥口中所說的“未辦一事”。

在這種情況下,馮玉祥若不採取些措施,那他這一次“倒戈”就白費力氣了。當時的北京城能“成一事”的事情不多,驅逐溥儀,算是最容易達成的一個。

實際上,早在直奉戰爭之前,馮玉祥就動了驅逐溥儀的心思。奈何,彼時的他寄人籬下,向臨時總理段祺瑞提了一次主張之後,沒有得到回應,此事便不了了之。

北京政變之後,馮玉祥成了北京城的“大拿”,連總統都成了他的階下囚。面對倒戈成功、政變失敗的尷尬,馮玉祥拼命想辦法化解這種“尷尬”。

思來想去之後,化解尷尬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唯有驅逐溥儀。

為啥呢?

一來,紫禁城早已是國有財產,遜帝溥儀焉能長久霸佔?

二來,溥儀守在紫禁城一天,就有遺老遺少認為“翻盤”有望,張勳復辟的鬧劇就有可能再度上演。

三來,紫禁城外已經打得不可開交,每天都有無數傷亡;城裡,溥儀每天和皇后婉容吃著蘋果唱著歌,好不悠閒,任誰看著都會眼紅。

溥儀雖沒直接做過什麼太出格的事情,他的身份卻決定他是個“行走的功勳章”,把他趕出紫禁城(英法日等國包庇溥儀,馮玉祥不敢對他下死手),一定是一件對得起國家、對得起人民的“好事”。

這樣的溥儀,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第二個呀!馮玉祥不拿他開刀,還等著別人來幫忙?

1924年11月4日,夜,馮玉祥經過反覆思考,決定驅逐溥儀。

溥儀被逐出紫禁城之後,應該安置在哪裡?馮玉祥沒有考慮過;溥儀若是與帝國主義勾結,行復闢之舉怎麼辦?馮玉祥也沒有考慮過。總之,先把他趕出來就行了。

第二日,即11月5日,距離北京政變已過去半個月,馮玉祥才姍姍來遲地對溥儀動手。從這個時間上看,馮玉祥在北京政變之初,並未將驅逐溥儀放在首位;到頭來,反倒是驅逐溥儀成了他此次政變的最大功績。

北京政變一個月後,溥儀逃入日本使館,開始賣國生涯;兩個月後,馮玉祥又遭張作霖排擠,被“扔”到西北出任西北邊防督辦。三個月後,被馮玉祥邀請進京的孫中山病逝於北京。民國政府,再度落入北洋軍閥手中。

說到底,還是馮玉祥能力不足,否則,也不至於拿溥儀開刀……儘管,溥儀遲早要被趕出紫禁城!


祗樹


回答這個問題前看了很多人的回答,都在說馮玉祥應該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但個人認為不應該,溥儀待在紫禁城雖然會造成一些壞事,比如讓民國每年都要拿出400萬銀元去供養,可以在紫禁城繼續稱帝等等。不過我們要知道讓溥儀待在紫禁城顯然利大於弊的。



眾所周知當年袁世凱為了讓清帝自願退位,他給出了很多的優待條件。其中一個就是允許溥儀暫時居住在紫禁城的內廷中,然後可以繼續在紫禁城內做他的皇帝,一切用度皆不變,而後在某一個時間點再將溥儀從紫禁城遷往頤和園內居住。按理說這樣的安排雖有點太過優待於溥儀,但是卻也有很數不清的好處。



首先在當時只有這樣豐厚的條件才能讓清廷同意簽訂退位詔書。要知道在當時革命軍雖佔據了清廷的半壁江山,但是蒙古、東北、直隸、西藏和新疆等地還是在清廷的手中。一旦革命軍逼迫著清廷走向狗急跳牆的地步,並與列強簽訂各種賣國條約的話,比如將蒙古割讓給沙俄,將西藏割讓給英國。要知道當時清廷才是整個中國的合法政府,如果真到那個時候,各大列強絕對會幫助清廷鎮壓革命軍。所以到那個時候,誰生誰死還真的說不準了。



也就是如此只有讓清廷自己同意退位,革命軍才能達到成立合法政府的目的,也能維護整個國家的統一。而袁世凱之所以會同意讓溥儀繼續住在紫禁城,個人覺得除了袁世凱還是有點念清朝的好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將溥儀牢牢監控在自己的視野內,只要溥儀還在北京,民國政府就不怕列強或者其他別有用心的人會拿溥儀來幹嘛。



可以說袁世凱之所以讓溥儀留在北京,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害怕一旦讓溥儀脫離民國政府的控制,然後讓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控制住溥儀,再次重演三國時期那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出來,如果真到那個時候整個中國勢必會受到巨大的威脅。而事實上真是如此,當年馮玉祥將溥儀逐出紫禁城後,之後居然不管不顧就讓其到了天津,要知道此時的天津早已被列強控制,這個時候讓溥儀到天津居住,就是明擺著給那些有心之人的機會。


最終日本人先下手為強,他們將溥儀接到了東北,並建立了以溥儀為首的偽滿洲國。可以說在當年日本人能夠那麼快的就控制住東北的局勢,很大原因就是藉助了溥儀這位前清皇帝的影響,要知道東北可是清朝的龍興之地,這裡大部分都是滿人,而作為清朝的皇帝,滿人的陛下溥儀,他在東北的聲望是無人可及的。也就是如此,日本人在溥儀的協助下牢牢的掌控住了東北,也正是有了溥儀的幫助,他們才能隨意的調配東北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各種資源,同時日本人也利用溥儀的身份最終讓其他列強默認了日本對於東北的佔領。



所以說如果當年馮玉祥能夠想到這些會出現的危險,他就不會將溥儀逐出紫禁城後就放任不管。實際上在當時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紫禁城並沒有錯,他錯就錯在將溥儀趕出紫禁城後卻不再管,可以說哪怕馮玉祥將溥儀感到北京城的任何一個王府中居住,甚至是任何的大宅子里居住都是沒有問題的,只要不讓他離開紫禁城,然後將他牢牢盯住。



可是馮玉祥沒有這麼做,他只想著將溥儀趕出紫禁城,成就他自己的那份所謂的好名聲,卻沒有袁世凱的那份遠見。他不知道讓溥儀脫離民國政府的掌控會意味著什麼?他也不知道溥儀雖失去帝位,但他的作用卻依然是巨大的。我想當年的他在看到溥儀跑到東北,被日本人立為偽滿洲國的傀儡的時候,並幫助日本人牢牢佔據東北的時候,馮玉祥的心情肯定的複雜的,或者其實在那個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馮玉祥是罪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