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戒烟只要小确幸》干货合订本

—— 吸烟者,都是聪明人


吸烟者具备聪明人的所有特征——

定性思维,一件事只要瞄一眼就能知道个大概齐,观察事物直达本质、要害。

创新思维,对现有素材经过汇整、分析、再加工处理后,总是可以得出新颖、独到的见解。

创立规则,喜欢创立游戏规则,而不是适应、因循现有规则;喜欢用智慧解决问题,而不是用知识解决问题。

事实导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而这个“实”若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则务求证据确凿;绝不道听途说,纵使三人难成虎。

(对不?不对?奥,我们在谈聪明人呐~,您可以先出去散散步... ...,另外,把烟灭掉,这东西不适合您。)

所以,吸烟者都是聪明人。

然而,聪明人也会办糊涂事。

聪明人出现问题的原因一般是——自信心赖以支撑的心理基础出现暂时性漏洞。 进而,行为上进退失据,心理上则在自负与自卑之间摇摆不定(至少,心理上对待处理事项出现茫然无措的不确定感)。

重获自我认同,对造就自信心的“历史功绩”再次在心理上进行确认并非难事——聪明人有大量的“成功案例”来说服自己“我有,我能行”。然而,聪明人不屑于这种“让历史告诉未来”式的自我心理激励。这样,就失去了维持恒久稳定的自信所需要的心理基础——必须寻找其他肯定的证据,来支持自我价值认同。

实际上,多数情况下自信心的唤起也确实不需要“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重现。只需在精神上给与“肯定”、“确定”的心理刺激,人的自信心即可得到某种程度的修复——这种修复尽管达不到“完美”的程度,但是足以应对眼前的问题,使得手头事务得以顺利推动。

一些规模“微小”的,结果“确定”可控的,意义“正面”的事件,就可以实现这种心理修复。

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鼓励的动作,一撇赞许的眼神,一件满意的手工,一双光亮的皮鞋,一条漂亮的领带... ...

还有,还有.... .... 一支点燃的、散发着清香的香烟。

对!确实包括香烟。

所有上述具有“积极意义”的事务发生,投射到人的大脑后,均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从而在心理上制造出确定感、安全感,修复(或增强)自信心。

吸烟,同样是修复自信、获得安全感的一种渠道—— 不过,是一种原始的、落后的、与现代文明生活格格不入的、严重伤害人类肌体器官的“最差”渠道。

聪明人,在面对人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事件时,应当使用比吸烟更文明、更健康的方法来化解心理矛盾,增强对不确定状况的心理承受力。

吸烟者,都是聪明人。

但是,聪明人,尤其是富于智慧的聪明人则会“聪明的”逃离香烟。


—— 香烟到底是什么!吸烟到底为哪般?!

《戒烟只要小确幸》干货合订本

在表达观点前——让我们看一下香烟(主要成瘾物质尼古丁)在人类社会出现的“混乱”景象。然后我们再整理,再分析为什么。

以下是通过搜索引擎看到的景象,我故意把它们乱七八糟的放一起——

《戒烟只要小确幸》干货合订本


就稍微弄这点—— 足以烦死人了!例如——

吸烟——“可能”预防、治疗当今人类疑难病症“帕金森氏症”,吸烟“可能”治疗抑郁症(这些是国内严肃学术期刊的文章)。为什么说可能?因为——不可以(实际上是“不方便”)说“可以”!

大家都看了有我们“戒烟吧”朋友参加的那期《小崔说事》关于戒烟。我们小崔同志就是患有抑郁症的重度吸烟者!如果你让小崔戒烟——那么他的精神状况就可能变得更差!除非你能帮他想出其他的办法。

戒烟——戒烟和导致过度肥胖具有直接的、线性的关联。

如果你想逃离尼古丁—— 好吧!土豆、西红柿、茄子、辣椒、枸杞子等等,这些明确无疑对人体十分有益的蔬菜富含尼古丁!而土豆在西方是主食(主要成分淀粉、糖,可以替代东方人的米、面)

一直说——戒烟,应该多跑步。现在我告诉你另外一个好的方法——你可以把自己的手机拆碎、装起来,再拆碎.......,或者你只要用指甲刀修指甲就可以了(每次只剪掉一丁丁点儿,10个手指+10个脚趾——用TMD的一个月剪完!是不是变态了?呵呵)。

再或者——像我一样,随手写点关于戒烟的文字也可以。然后告诉自己说——我写的是 《这贴子它能戒烟》。

为了身体的健康,我们必须戒烟!

但是,我们要弄明白—— what是香烟,why要戒烟,when开始,where是我们戒烟的目的地,who才能真正享受无烟后的生活。


—— 戒断反应,黎明前的黑暗


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无一例外的遵循波浪运动的法则。在前进过程中出现倒退、遇到挫折是正常的波动、和谐而美丽的缺憾。

遗憾的是——

我们从小却从未受到过足够的“挫折教育”,甚至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一种东西的存在。我们有的只是——对错误进行非理性的惩戒,对正确给与无原则的褒奖。我们从来不会有意识的故意让孩子去犯一些错误,给孩子安排一些挫折体验。而我们做的最多的是——竭尽全力,帮孩子解决所有可能的问题,尽最大努力避免孩子遇到挫折。

这样做的结果——

一个对挫折缺乏认识,不懂得“回撤”是前进和谐

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但是后天很美好。在这个过程中,多数人倒在了明天晚上。”


《戒烟只要小确幸》干货合订本

—— 吸烟,为什么?


烟草和可卡因。

都是茄科植物,都对人体有害,都具有成瘾依赖性。但是如果因此就说——烟草也毒品的一种,吸烟就是吸毒,必须以对待毒品的态度对待烟草,则是荒唐的。我们不能因为小猫咪和大老虎都是猫科动物,公鸽子和母斑鸠模样差不多,就把它们关到一个笼子里。

事实是——尽管烟草和毒品对人体产生的作用有些相似,它们却是工作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精神状态下。吸烟,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或者焦虑,用吸烟维持现实与理想的平衡;而吸毒则是在现实生活百无聊赖的情况下,追求一种超现实的病态的癫狂。

我们为什么吸烟?

因为,吸烟可以给我们带来安慰、自信;可以让我们慌乱、紧张、恐惧的心情平静下来;可以让我们集中精力做事情。

我们为什么需要安慰?为什么缺乏自信?为什么会烦乱、紧张、恐惧?为什么不能集中精力?

因为,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因为,我们对现实不满,对事情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缺乏可控的预见——不知道下一步会如何,下一步该如何。

当我们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的时候,当未来超出我们的想象与控制能力的时候——就需要,点燃一支香烟。

为什么香烟有这样的效果?还有其他方法达到这样的效果吗?

因为,吸烟后,香烟里一种叫尼古丁的东西进入人体,并刺激大脑产生了一种叫“多巴胺”的东西。而“多巴胺”恰恰正是紧张、恐惧、烦乱等等消极情绪的“氧化剂”—— 有了“多巴胺”,人的心理就从不确定的状态回归到理性与现实。

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并非华山一条路——吸烟,只是多种方法中最笨的一种。

用“小确幸”替代吸烟就是一种聪明的方法。(注:小确幸:村上春树发明的词汇。对“小确幸”的实质含义,以及为什么选择“小确幸”后面逐步展开)

为什么要抛弃香烟?

我们抛弃香烟,绝非是因为香烟一无是处。而是因为香烟是一种缺点远远多于优点的笨拙发明。香烟燃烧后,除了少量的尼古丁对人类的心灵起到抚慰之外—— 近百种的致癌、有毒物质对人类健康形成巨大的威胁。

小结——

我们依赖香烟——是因为它曾经带给我们自信与安宁的心理体验。有了它,我们感觉可以从容面对困难与麻烦。

我们抛弃香烟——是因为它所带来的那点好处,竟然要我们用健康甚至生命去交换。这笔买卖不划算。

烟草,已经陪伴了人类400年,该升级了!我们有更聪明,更健康的方法!


《戒烟只要小确幸》干货合订本

—— 戒烟,不需要证明


他们说—— 你真的戒烟了吗?你只是这一段时间没有吸烟而已!

难道,你现在看到香烟真的就不想吸了?看到香烟就没有感觉了?

如果香烟对你而言真的已经成了无所谓、可吸可不吸、不会再有瘾——来,兄弟,点一根儿吧!

我说—— 我确实戒烟了——因为,从那一天开始到目前为止,我再也没有点燃过香烟,这就是事实!

从那一天开始——我确实戒掉香烟了。

我不想撒谎——是的,实际上,我对香烟依然存在尝试的冲动,我依然对它心存好感——尽管,我已经离开它,并决心永远离开它。

分手是因为伤不起。但是,《年轻时代的情人》却需要我《用一辈子去忘记》!

我确实感到——经过这段时间的戒烟努力,我感觉香烟已经无所谓、可吸可不吸。

但是,我不能再轻信自己的感觉——因为,当初就是这种盲目的自信让我点燃了第一支香烟!然后,就是长达N年的痛苦煎熬!我不能再被自己的错觉欺骗!

你说什么?再点一支?

拜托,朋友!——我已经告诉你了,我已经戒烟!从那一天起,我已经决定不再点燃香烟!

我怎么可能愚蠢到——通过吸烟来证明自己已经戒烟!

没有人会通过犯一次错误来证明自己永远不会犯错误!


《戒烟只要小确幸》干货合订本

《戒烟,只要小确幸》—— 所谓启示性的一刻


那本书说—— 戒烟后,可能存在“启示性的一刻”,戒烟者如醍醐灌顶般体验到自己真的已经“与香烟无关”,对待香烟的定力犹如美人坐怀的柳下惠。

那本书还说—— 可能所谓的“启示性的一刻”永远不会来临。

这等于说——欲练神功,必先自宫;即便自宫,未必成功!

烟草的意义在于——当面对令人不安的未知时,它可以缓解我内心的恐惧;当处理扎手的问题时,它给我坚持做下去的勇气。尽管,吸烟并不能改变我面临的问题,但它却给予我心理的支持和慰藉。烟草,是吸烟者取得心灵平静的安慰剂。

吸烟者放弃烟草后,改善了身体状况。但并不能改变生活中面临的其他问题——就像戒烟前时不能改变一样。在遇到紧张、恐惧、烦恼、诱惑等等心理因素时,依然需要获得心理的支撑。

我们可以没有香烟——但是,我们的灵魂却不能找不到支点!

在没有寻找到强有力的心理支撑之前,仅仅依靠“强大的毅力”去对抗心理的压力是不可靠的,随时面临被摧毁的危险——复吸,重新回到吸烟者的行列。或者,一个人的毅力真的足够强大到“坚决不吸烟”——但是,终身摆脱不了“心瘾”的纠缠。

所谓“启示性的一刻”—— 什么时候才会真正出现呢?

当我们帮自己的灵魂找到香烟之外的有效支撑时——

当心理面临危机时,我们下意识的选择了一种不同于“吸烟”的自救方式,启示性的一刻就出现了。


——烟民前传

亲爱的朋友,还记得我们成为烟民之前的时候吗?

是的,那时候我们更年轻,更快乐,更健康——我们的眼睛是清澈的,对人生未来充满激情、热望、梦想~ ,我们似乎永远不知道什么叫疲倦,什么叫烦躁不安、心神不宁... ...,尽管,那时候我们的生活也存在不确定,但是我们总是能靠自己的大脑分析处理后,做出合适的、令自己满意的判断。

直到那一天,那一刻,和那些(个)人,我们进行了人生第一次自以为标志成年的大冒险——我们点燃了第一支香烟。

然而,因为那一次的冒险,却给我们带来的是长达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身心磨难。尽管,从个人私谊角度,我们要感谢当初的大冒险——否则我们不可能相识,不可能今天走到一起,共同面对危机与挑战。人生有很多“第一次”的精神与生理的体验。但是,没有一次像吸烟这样,让人感到极度矛盾与惶恐不安。

有朋友说是因为“好奇”,我想将它与“好奇”剥离----这样,便于我进行后面的分析与判断。

好奇心,是少年对事物进行的积极思考与探索——尽管可能闯祸,但是价值没错。所以,我们鼓励在教育孩子时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不是让孩子循规蹈矩。

但是,吸烟——不是好奇。因为我们在吸烟之前就已经被教育“吸烟有害健康”,至少感到满身烟味儿的大人比较脏。也就是说----我们在吸烟之前就知道吸烟属于“行为不良”。

第一支烟——要么是犯错被惩罚后的逆反行为,要么是在伙伴引诱、劝进下的无奈(或自认的勇敢)尝试。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伙伴的劝进下开始吸烟,并非因为“好奇”,而是因为“恐惧与不安”。理由是-——伙伴关系,是建立在彼此存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的。青少年为了维持伙伴关系的稳定性——即使明知道对方行为存在问题也会跟进模仿,形成共犯结构,否则担心会失去友谊(对于现在成年人也同样,担心戒烟后无法正常和原来的人群保持关系)。所以,点燃伙伴给的第一支烟并非源自好奇,而是源于“不安”。

我们前面在 一文中已经分析过——认为吸烟是人类一种缓解压力、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安慰剂。如果上面的分析可以成立,则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

从开始吸烟到成为烟民,烟草自始至终是人类缓解负面情绪的安慰剂。

如果,上面对于烟草的定位可以成立,则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

在暂时解除烟草依赖的基础上(停止吸烟),找到可以有效缓解人类精神负面情绪的替代方案,是解决永久戒烟的正确道路。

而我认为——“小确幸”可以成为这个方案。从生理上、精神上重建或增强戒烟者的自爱、自强、自信、安全感、幸福感。

这种改变并非十分困难,因为我们所求不高,只要----小,确,幸。


《戒烟只要小确幸》干货合订本

——谢绝敬烟问题

以下是即时想到的,以后再视情况调整。

不要再讲这两天“嗓子不好、感冒、鼻子堵塞”之类的说辞,因为——

这样的病在中国人眼里太小了,基本上不把感冒、发烧当做疾病对待。

感冒并不影响把香烟点燃,并把烟雾吸入进你的肺脏。至于你鼻子堵塞、只能用嘴巴呼吸,体会不到吸烟的享受---- 这已经超出了敬烟者所关心的范围。他要的结果只是——把烟卷插入你的嘴巴,点燃,冒烟儿... ...

敬烟在中国是社交礼仪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成功让你吸上他的香烟是敬烟者内心获得自我肯定的重要标志。而敬烟失败是对方保持戒心不愿意交往的表现。

更不要讲你戒了——

说戒,是对敬烟这个礼仪行为的否定。

他一定会努力说服你破戒!因为,没有人甘愿接受自己的失败。

说戒会大大增加你的谢绝难度和工作量——你必须来一个人就讲一次你戒了。而每个来人还会做出前面人相同的劝烟尝试,累死你。

合适的策略——

虚托潜在大病。

以慌张、或者紧张、或者无奈的表情,边摆手边说——哎吆,不点了,不点了!前两天觉得难受去拍了个片子(CT),大夫说肺部看不清,还没有确诊,让我暂时先不抽烟了。你也少抽点吧,真出问题就晚了~

然后故意咳嗽两下,最好是趁机吃几颗保健维生素——伪装吃药效果。

这样讲的效应如下——

1,他认为,你身体可能真的出问题了,尽管没有确诊,但是确实应该重视。没有人会劝一个病人吸烟。

2,这个事情是大夫说的,具有权威性。

3,你说的是“暂时先不吸烟了”——意味着,今天不吸是属于特殊情况,以后还是可能的,给对方留足了面子。

3,这样讲,双方交流的谈话气氛马上变得凝重——他自己也懒得吸烟了。

4,他会在其他朋友之间传播你可能生大毛病的信息----这样,既减轻了来一个朋友讲一遍的麻烦,也让他们提高了对吸烟的认识,主动减少吸烟量。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这绝对不是“触自己霉头”,如果那样----人寿保险公司该关门儿了!我们的目的是把烟推掉还不得罪人,最好还能劝一下对方。里面包含了“假痴不癫”“暗度陈仓”“虚张声势”三个策略。


最黄金关键词——“暂时不.”

当要拒绝别人时,说“不”会提起对方强烈的征服欲望——他一定要努力想办法说服你。而你说“暂时不”——则给对方一种有力无处使却十分有面子的软钉子。这个词汇我使用N次,成功率100%。 大家可以试验一下。

如果有人向你推销东西——你只要一句“谢谢您,这个问题我暂时不考虑。”对方一般当即哑炮。


《戒烟只要小确幸》干货合订本


—— 实话实话、崔永元、烟草、抑郁

如果不能面对事实,如果不能发现并揭示真相,就会一直在矛盾、纠结、语无伦次中摇摆。而这种对问题的临时处理办法,则只能称为悬而未决的“中止”,而非一锤定音的“终止”。

来看个矛盾——

《小崔说事》之“您对烟草了解多少”中开篇第一句——“你有吸烟的自由,但是你不可以自由的吸烟”。

但是,播放到9分39秒,支修益医生(肺癌诊疗专家)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吸烟定位疾病,而且有专门的疾病编号”。我检索到的资料也显示——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吸烟为高复发慢性疾病。但是,却未说明吸烟是什么类型的疾病。这是很荒谬的结论——判断是病,但是却不知道(或者不好意思说?)是什么病。只说病的附加危害(肺癌、心血管疾病)而不谈病的病因,不进行病理学的分析。

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如果我们认为吸烟是疾病,那么难以自控的吸烟行为就是一种临床发病症状,吸烟者就是病人。那么,节目开篇第一句就可以合理替换成“你有生病的自由,但是你不可以自由的生病”。

我勒个去! 生病还要得到别人的授权,还要许可证?另外,谁有权对病人以这种态度、这样冷酷无情的言辞说话?!

十分明显的逻辑错误——这就是人类对待烟草的矛盾、纠结心理的表现之一。实际上,每个试图戒烟者嘴里不断的使用各种可能找到的负面词汇对香烟进行着诅咒、羞辱,而脑海里却一直自我否定着。一个连自己的话都不相信的人,怎么可能做到意志坚定?!

吸烟,我确实感到了放松!确实感到了安全!确实让我可以专注思考、处理一些棘手问题——这是铁的事实,连这个都不敢承认,还谈什么?!

吸烟,确实让我的身体十分受伤害!确实大大增加了罹患癌症的风险!确实让我感觉自己很不够高度——这也是铁的事实。所以,我才选择戒烟!

迈出戒烟这一步,是因为我要“主动”追求幸福、健康的生活,离开不够健康、不够卫生的生活方式。

我这样的选择,绝对不是出于对死亡的担心,绝对不是因为看到了恐怖的肺癌图片,也绝对不是因为戒烟公益团体对香烟不断的谩骂、诅咒!我只是想珍惜自己灵魂赖以存在的这副肉体—— 不想让它过早的因为吸烟而加速折旧,甚至报废!

吸烟,是疾病。吸烟者,是病人!

任何人,对吸烟进行谩骂,对吸烟者进行言辞上的侮辱讥讽,都是应该被批评的不道德行为!任何病人,需要的永远是关心、帮助、支持,而不是恐吓、打击、辱骂。

好了~ 不再说这个问题了!

别再犹豫了!定下来—— 吸烟,是一种精神类疾病(这是我帮WHO说出来的吸烟所属疾病类型)。如果按照疾病的种类划分,应该定义为“轻度精神抑郁焦虑综合症”,即吸烟者在精神上处于“亚健康”状态。吸烟,是病人在负面心理状态下选择的一种自我心理安慰与保护行为。

好啦~ 下面说精神类疾病的治疗方法——

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常规做法是先药物治疗,从病理上消除精神疾病的症状(例如:对于重度抑郁,使用百忧解效果很好)。然后,通过协助病人改变事物认知、调整生活环境来消除造成疾病的外界因素。

比较幸运的是——吸烟属于轻度精神疾病,不必实施药物治疗,只要病人自发的迈出戒烟的第一步,然后靠毅力就可以坚持长期“停止吸烟”。

然后,就是吸烟病人的彻底康复问题。

由于吸烟属于精神上的抑郁(或焦虑)疾病,康复则需要消除造成精神抑郁、焦虑的外界诱因。因为人在现实生活中会不断遇到负面的不确定因素的困扰,造成人焦虑、紧张、抑郁的诱因将永远存在。所以,吸烟者复吸的诱因也将终生存在。人只能通过不断强化正面信息的获取来获得自我认同与价值肯定,从而增强对消极负面信息的抵抗力与免疫力,降低复吸的可能性。

好了~ 再说点其他的——

《戒烟只要小确幸》干货合订本

请关爱吸烟者 鼓励戒烟者


人,是什么? 我,又是谁?

因为我们不愿面对这些问题,或者不愿意深思这类问题,所以造成了人的神化,自我的虚幻化。

人,从生物学上看,是地球动物的一个分支。它除了具备动物的所有特征外,还有一种神奇的本事——自以为是,比其他动物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和创造能力。人是生物中进化道路最奇特、最孤独的物种—— 已经远远的脱离动物界,并将动物的自然免疫功能蜕化抛弃殆尽。对普通动物根本不能产生影响的病毒,却可以轻易的使人丧命。

我的一位精神心理科医生朋友,曾经给一个抑郁症的病人开了一盒药。结果,这位病人吃的多了一些—— 第二天跑到医院高兴的告诉医生,昨天他一开心又购买一辆汽车回家,还是贷款!家里根本不需要,但是他就是乐意去购买!就是因为吃了过量的抗抑郁药物。

我的一位亲人三年前肺癌去世的。他一生吸烟。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化疗的痛苦、对死亡的恐惧,让他情绪变得十分悲观。我们给他偷偷的在饭里面添加了百忧解(开始告诉他让他吃药,他拒绝)。结果——老人最后一段日子一直保持着快乐的心情。尽管身体上很痛苦,但是老人都可以乐观的面对。

朋友们,请相信我——香烟,是一种“带有较强毒副作用”的、帮助我们对抗自身“轻度精神抑郁”的“药物”。我们吸烟的根源是疾病,而不是“习惯”,也不是所谓的“心瘾”。更直白一些—— 吸烟,是因为我们精神上感到不确定、不幸福!(这句话我一直憋着没说,只是不想给我们大家再增加负面的心理负担。为了戒烟,我们已经在天天做负面消极的游戏了,负面的东西已经接受太多了,我们已经够不幸。)

我们需要的是治疗自己的心理疾病,而不是单纯的戒烟——相比影响我们心理健康的疾病,吸烟真的算不上什么!如果只有吸烟才可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而不存在其他的解决方案,我绝对不会离开烟草。给我们带来无数快乐与智慧享受的是——患有重度抑郁症的烟鬼崔永元!我们喜欢的也是的长期被抑郁症困扰、被烟草伤害的、需要我们提供关心帮助的病人崔永元!

我是谁?

我,只是一次偶然事件下发生的,亿万分之一概率出现的一个平凡的生命。如果,那一夜—— 老妈老爸干点别的事情,我不会存在。

我,既然来了,既然——只有一次的来了,我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珍惜自己的肉体——因为,这副灵魂的寓所租期很短、折旧很快——甚至会因为没有好好使用而被过早的驱逐出去~

我,不确定存在天国;我只确信今生、今世,此时、此刻。我要幸福而快乐的活着~

我要我的小、确、幸~!


《戒烟只要小确幸》干货合订本

后记——我的桌上有一根烟

昨天,侄子带着我女儿去钓鱼。我陪着。

一会儿,侄子点了一根儿烟。

我笑问——

紧张吗?担心钓不到鱼在你妹妹面前没有面子?或者是对钓鱼的结果感到不太确定?

侄子说——

倒不是紧张。还真的是不知道今天下午会怎么个结果。

我说——

奥。你是带妹妹出来钓鱼的。钓到鱼是你的目的,所以你就感觉不到轻松了。如果你认为今天是陪妹妹出来玩儿的,玩儿的游戏就是钓鱼。而最后钓到的鱼不论多少、大小,都会放生,你将空手回家。你就不会感到不确定了。

晚上侄子想抽烟,我女儿大呼——爸爸,哥哥要抽烟!我走进房间,侄子只是笑着,把烟放回去了。

临走前,侄子把一支烟放我桌子上,说:“放一根儿引诱”。

把香烟拿到手里仔细端详——

已经有87天没有碰过这小白棍儿了;把香烟夹到食指和中指之间做个吸烟的姿势—— 感觉怪怪的,十分多余;再把香烟凑鼻子上闻一闻——怎么就没有香味呢?那味道我曾经十分熟悉的,今天却没有体会到。

重新把烟放回桌子上。

人,为什么会在一条路上走得那么远,那么久?


后记—— 网友问答

以下文字是与戒烟网友互动过程中,我的部分答复。


多巴胺在心理学、语言感受、饮食影响、生理表现、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影响光谱。

《戒烟只要小确幸》干货合订本

多巴胺与人类相关特征关联对照

构思、汇总多巴胺光谱分布的目的,是帮助朋友们理解体内多巴胺多寡与人类相关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此理论是否成立有待验证,仅是我一家之言。


其实,从熄灭最后一支的时刻就可以开始改变了—— 不数羊,数幸福、数快乐!

一天结束前数一下在自己身上发生了哪些可以归入“幸福、快乐、自信”的事情,而第二天再主动的制造这样的场景,邂逅类似的事件。好习惯、坏习惯,只要三遍——不论是行为习惯,还是思维习惯,只要开始了,坚持做上三遍(以上)就成了自身的一部分。

这些给心理带来正面意义的事情需要具备的特点是——

1.规模“小”—— 就是实现它需要付出一点努力与专注(比如:修理指甲),而整体过程依然是小规模的事情。

2.结果“确”——就是结果可以控制、准确预判,不带有丝毫的不确定性。一件事是在自己“知道怎么做、到什么程度、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什么”的心理背景进行,那么人的内心就是自信的、感到安全的。

3.影响“幸”——事情本身是正面的、积极的,给人带来的感受是“健康、快乐、自信、自豪、自强、自立、安全、幸福”等等。

在对待吸烟者的心理评价上,采取积极正面的思考——

他吸烟,和过去吸烟时候的我一样,是因为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没有信心,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他在通过吸烟安慰自己、缓解自己的焦虑。而我,是一个幸福、自信的人,我能够处理好自己面临的问题,不需要使用吸烟这种不健康的方式。

不宜再试图用“烟是毒品、吸烟是吸毒、素质低、慢性自杀”等等负面的心理暗示说服自己。因为这既不是烟草的事实,也不是社会普遍接受的评价标准,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承认。


一点想法补充(当然可能还是打完回车就后悔)——

1. 永远不碰第一口

我不太懂这句话应该归为“诺言”还是“口号”。要实现这句话如果不是靠“毅力”,还有哪种东西具有这个功效。

2.洗脑

我可以把自己洗脑成“烟=毒”“吸烟=低素质”。但是, 我不是生活在传销训练营——毕竟,洗完脑子后需要回到现实社会中,去和包括所有吸烟者在内的人打交道。如果我对吸烟者和吸烟行为这样评价,我如何面对这些人。我坚信戒烟是正确的!但是,我的坚持需要有普遍的社会心理基础。就如同,我的手表时间绝对正确——但是,当我走在一个执行夏令时的国家时,如果我继续坚持自己的“正确”时间则寸步难行!

3.全面禁烟问题

我不知道您从哪里得到的5-10年全面禁烟的确切信息。在我看来,解决烟草问题并非简单的行政命令可以解决的——民众还没有普遍的认识和执行力,哪个政府会强行通过全面禁烟的命令? 奥巴马吸烟,美国公众希望他戒烟为社会公众起示范作用——奥巴马也只能说“努力戒烟”。《小崔说事》是小崔的节目,结果他不干给别人主持——都因为烟。不想再展开说了~ 没有完的。

4.《这本书可以戒烟》的价值

我对这本书是抱着十分虔诚的心态来读的,也是在一个吸烟的朋友推荐下读的(遗憾的是,他依然在吸烟)。这本书提到的很多做法是很有意义的,尽管看起来有些滑稽或者荒诞——

“不要怀疑我的观点,你要相信我的书我的话”——是的,在有些时候盲从就是一种美德,尤其对于士兵而言。但是,我们大家都不是士兵,而作者也不是指挥员——他仅仅是一位骨灰级烟民,现在成功终身戒烟了(我认为他并非戒烟——因为作者依然在世),而他认为自己的戒烟方法是可靠的——就开了个戒烟诊所,还写了这本书。

而我们戒烟吧同样有这样的同戒(@不抽能死),已经达到的他的程度——他本来想开一家戒烟诊所,口号是“给我一条中华钱,我让你终身戒烟”! 但是,话音未落,不抽能死继续开始吸烟了。

家庭幸福只有两条。第一:老婆永远是对了;第二:如果老婆错了,请参考第一条。

不多举例了,我觉得很累。

这本书,对于决心开始戒烟和坚持“长期不吸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他,我不能说服自己。

5.关于永久戒烟的世界难题

我赞同您的观点。您在一些文字中也引用了“永久戒断不复吸的概率低于10%”的说法。如果现实只能这样,我想我们大家没有必要做任何努力了——因为这条路太窄!10个人里面只有不到一个人成功戒烟——概率比成为千万富翁都低!中国的千万富豪都不止500人吧!那么,大家还来贴吧做什么呢? 如果那样,我希望别人都失败而不是祝愿成功——因为,从概率上说其他戒烟者都是我的竞争者,你们成功一个我就少一个机会!

实际上,我们在一起探索这条路——所以,来贴吧出朋友们才是相互鼓励,相互安慰!我们想打破这个邪恶的铁环!我们是一起战斗,追求一起成功的战友!

就是因为世界上还没有答案,才启发我们多思考、探寻——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质疑现存的东西!

谢谢您的指教。以上文字依然存在错别字和表达欠妥之处,还望海涵~ 多多批评。


多做积极正面的事情,多接受鼓励、支持自己信心的外界刺激。每当预感到要发生消极的事件时,主动选择规避。采取各种可能的办法,小心呵护自己的自信心。女孩子嘛,就是—— 逗自己、宠自己、爱自己~


把自己放到一个大的背景下来观察,则更容易获得问题解决的方案。

假设,您出生在450年前,大明万历稍前一点的年代。您根本不可能遭遇烟草问题——因为这个东西还没有流入中国。

假设,人类在100年后解决了烟草问题,你出生在2112年——烟草问题,只能是您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感到有趣的研究课题,而不是精神困扰。你会觉得“古人吸烟很有趣”。

我们希望在自己生命存续期间,起码解决掉困扰自身的烟草问题。把自己的胸怀放大,把自己的视角放宽,跳脱自身看问题、看自己,则更有利问题的解决。


“请相信我”——其实,很无力的。

在探索未知的路上,我们是一支拥有很多队员的探险队。对于未来的可能,我们只是根据自己掌握的有限的知识分析推理。因为未知,所以没有人是权威—— 我只能是把自己思考的东西拿出来,呈在大家面前说—— 朋友们~ 你们看看,我发现了个这个。。。 。。。


对不起。同时谢谢您!上面的文章出现了逻辑漏洞,是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吸烟为高复发慢性疾病”这个观点的影响。

后面需要修改为—— 吸烟是症状表现,烟草是缓解症状的一种药物。戒烟随时可以开始,而治疗疾病则需要从根源抓起。

因为,人类一直不太愿意面对自己的心理卫生问题——而所有的经典心理学理论都把观点局限在了“消极心理学”。这就造成了看清“亚健康”心理疾病的困难。我们认为的疾病,必须达到严重伤害个人的社会功能(如:精神分裂、躁狂症、自杀倾向抑郁)的程度才认为算病,只要没有影响到一个人的社会功能(如:心理状态长期消极悲观,但是可以正常参与社会活动)则不认为是疾病。就像凤姐—— 属于轻度的躁狂性精神疾病,人们只是隐隐的感觉到她大概算是个病人,但是因为凤姐可以胜任作为超市收银员的工作,她的病症并没有影响到她的独立行为能力——所以,她就成了媒体炒作、百姓围观的一个演员。她是病人,不仅她自己浑然不知,连整个社会都不敢确信这一点。

我的思路是在逐步转变的。1月30日之前的我和现在的我,在戒烟问题上的观点已经几乎不存在共同点。尽管到1月30日,我已经停止吸烟一个月了。

我是一名职业交易员。工作性质让我不能轻易相信经验。对于进入大脑的信息,都必须先打上问号,然后再仔细推敲、求证。我能在资本投资市场保持比别人更长时间的优势地位,是因为——让我相信任何东西都必须提供足够的证据,而不是靠嘴巴讲。


嗯。就像—— 购买人寿保险,感觉是触自己霉头,咒自己出事。而说—— “你体内的癌细胞”——还没有讲完,人就楞在哪里了。

正确的观念是—— 每个人有存在一定程度的精神疾病,就像每个人体内都存在癌细胞一样的道理。

当一个人的精神出现的疾病只是轻度的、不影响其基本社会功能角色时——整个社会都不会在乎你的心理健康状况。你可以抑郁、伤感、悲观,甚至自虐!只要你能正常上班,谁关心这个问题呢?! 你可以自由的悲观,但是你别影响你的工作!因为——你的工资是我发的(老板说)! 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下,凤姐就成了整个社会围观、开涮的对象!

如果大家结识一些从事心理咨询方面工作的朋友(最好是医生,而不是读心理专业毕业的咨询师),上面的话就更容易理解一些,例如所谓“人的基本社会功能角色”。

提到心理咨询—— 中国有两种人从事这个工作,而且他们获得的资格证书也十分类似,容易混淆。

名称类似:一个叫“心理咨询职业”——是单纯从事心理咨询的从业人员;一个叫“心理咨询执业”——是具有心理咨询资质,同时拥有处方权、可以看病的医生。


这篇文章的缺陷就是—— 没有提到吸烟和心理疾病的关系,就直接说“吸烟是轻度精神抑郁症”。原因是——以为有了WHO的定义“吸烟是疾病”做为后盾,我就可以直接给出进一步的判断。这样很不妥当。昨天晚上,在看给同戒“汤汤柳柳”的回复时(她问食欲和戒烟的关系)我才发现这个问题。昨天,同戒“本ID被注册 ”又提到多巴胺和内啡肽区别和联系问题——这样,在一篇文章里根本玩儿不转了。

实际上,这样的文章只能是一种定性的简化论述,难以严谨。所以,我把这篇文章定位为“最后一篇随笔性戒烟文章”,不再继续写。


对不起朋友,确实没有深入的讲。简单点讲的话——小确幸,就是微小而确定的,对自己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更通俗点就是—— 不论你是男士还是女士——把提高自信、增强个人价值认同作为对一项活动进行取舍的判断依据。即——某件事情,做与不做,在于是否能让自己感到开心!凡是能让自己体验到成功、幸福、快乐的事情就做,否则就尽量避免去做。


您说得对。

清晨血粘度最高——点燃香烟——多巴胺分泌瞬时提升——心跳加快——中老年血管不好的话—— 砰!


各位朋友,因为这系列的小短文是我在断断续续地写的,力争每篇独立成文,彼此之间连续性不大。原本想最后引申出小确幸的具体实施方案,但是一直拉不回来。后来对香烟的兴趣没有了,就没有继续写。尽管很多朋友希望我继续写下去。看朋友们的需要吧! 如果大家认为有必要整理得更完整,弄成一个像样的系统,我就再完善一下。如没有必要,就这样吧!

感谢诸位朋友的厚爱~

来舒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