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个小习惯,就是喜欢吹口哨,从大学时代邂逅通信开始,在积极乐观的口哨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李乐民,从通信时代的参与者、逐渐成为了推动者、践行者、见证者。从研制我国第一台"载波话路用9600bit/s高速数传机"到实现我国首次彩色电视的数字传输,在与通信结缘的69年里,李乐民为中国通信事业做出了自己的应有贡献。
换专业,与电讯结下不解之缘
1932年,李乐民出生于被称为江南封面的水乡古镇——南浔。"乐民"来自《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父亲李庆贤起的。李庆贤是我国知名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也是当时少有的"海归"博士。受父亲影响,李乐民酷爱数学和物理,甚至连三角函数表都背了下来。1949年,李乐民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东吴大学附中毕业,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学习。
在二舅的建议下,李乐民选择了"容易找工作"的纺织专业。但一年后,李乐民发现纺织专业并不适合自己,于是申请转到电机系,当时电机系分为"电力组"和"电讯组",李乐民对"电讯组"十分感兴趣,从此便和"电讯"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乐民随父亲李庆贤(左)到东吴大学参加1945年毕业典礼
成都是他的第二故乡
1956年,李乐民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任教,从此成都也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1970年,成电接到一项重要研究任务——研制"载波话路用9600bit/s数传机"。以前的电话使用的是模拟通信,在传输距离拓展,信号会发生畸变和衰减,经多次转接,信号失真越来越大。要在属于模拟通信的载波电话话路中传送数字信号,需用数传机(也称调制解调器)。当时中国通信核心技术、设备和基础建设都非常薄弱,只有清华大学曾完成了"载波话路用4800bit/s数字传输"。
成电组织了近百名科研人员,进行研究试制。在前期方案论证中,李乐民提出的"相关编码"方案得到大家认可,被作为"数传机"的总方案,他在研究中负责总体技术,并具体负责"自适应均衡"研究,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制期间,李乐民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2点。但他从不觉得苦,从来没叫过累,以科研为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乐。
1973年,数传机送北京进行检验。实验证明,李乐民主持设计完成的数传机能对从北京到成都这样的远距离通信畸变问题进行校正。我国第一台"载波话路用9600bit/s高速数传机"诞生。
48岁再求学
1979年,李乐民评上了副教授,同时他也获得了出国再学习的机会。按照规定,副教授不用考试便可出国,但李乐民还是决定考一考。考试内容包括英语和业务课。
为了考试,李乐民花了不少时间做准备,不仅英语得了"优",专业基础课更是得了160分。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有8个题目,只要选做5个题目就可以得100分,而李乐民是参加考试的人中唯一一个8个题目全做对了的人。即便如此,李乐民并不自满。他觉得,自己还有些东西没有掌握好,需要进一步学习,于是他更加坚定了要去国外学点真功夫的决心。
1980年,李乐民抵达美国,跟随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Laurence B.Milstein教授做研究,他也是Milstein教授课题组的第一个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在美国两年,李乐民将Milstein教授的扩频通信中抗窄带干扰研究和自己的自适应均衡信号处理研究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李乐民在IEEE通信学报发表了抗窄带干扰研究的三篇论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回国再作贡献
1982年8月,李乐民回国,接到了成电的新任务——"建立一个信息系统研究所",学校任命他担任所长。此后,李乐民带领大家研制"140兆比特/秒数字彩色电视光纤传输系统",为了攻克难关,已经五十多岁的李乐民一如既往地忘我投入,甚至在大年三十李乐民还和学生在实验室里调机器,直到六七点钟,才各自回家吃年夜饭。
项目研制成功后获得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个项目在学术上的意义有两方面:第一是首次在国内实现了彩色电视的数字传输;第二个是在国内实现了彩色电视的远距离光纤传输,在中国那个光纤传输全靠从美国进口的时期,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项目的成功在通信研究院所和工业界引起了很大关注,为现在普遍应用的宽带数字电视打下了基础。
此后,李乐民敏锐地意识到宽带网络将成为日后的热点,便把研究方向定位在数字通信传输和通信网技术和设备。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团队研制出系列化实用化的光纤网络设备,为中国当时落后的通信网络、局域网的提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改变了很多行业的数据传输速度和质量。
为人师表,诲人不倦
1983年,李乐民招收了一名硕士研究生。这是李乐民自1978年恢复正常教学以来招收的第一位研究生。1986年,李乐民成为成电"通信与电子系统"博士生导师,是成电在该学科的首位博士生导师;迄今,他已培养硕士生毕业120名、博士生毕业88名。
现在他的学生很多已成长为通信行业的领军人物:国内移动智能网技术的"拓荒者"、长江学者廖建新;TCL集团前副总裁、摩托罗拉全球副总裁刘飞……
学生的成绩斐然,而李乐民却说,"我只不过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地方而已"。
1986年,李乐民被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他还是第六至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从1987到2007年3月参加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李乐民在二十一年的时间里,连续担任了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一个科技工作者能有创新、有所发现,在科技发展的洪流中有所贡献,特别有意义,也正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追求。"李乐民的人生像一条宽阔的河流,在平静之中孕育着壮阔波澜。他用毕生的精力为信息社会的到来做着各种努力,如今,信息社会已然来临,但他依然奋斗不息。对他来说,生命已经与通信事业凝为一体。
关注"成电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电子科技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电子科技大学新闻网、中国工程院官网
閱讀更多 電子科大本科招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