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吳曉波:不善言辭的領導者更能讓企業活下去

“無論最終結局有多麼激動人心,從優秀到卓越的轉變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這一過程中,根本沒有單一明確的行動、宏偉的計劃、一勞永逸的創新,也絕對不存在僥倖的突破和從天而降的奇蹟。”

——吉姆·柯林斯


文 / 吳曉波(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2004年秋天,吉姆·柯林斯受邀去西點軍校講課,他問聽課的是哪些人。

回答是:12個陸軍將軍、12個跨國公司CEO和12個非營利性組織的領導者。需要柯林斯講授的課題是:美國。

這是進入21世紀後,管理學家們所面臨的新場景:他們的經驗越來越受到跨界的歡迎,而他們的知識邊界也在被迫打開。

柯林斯應對的辦法仍然是非常“管理學家”的:“不用搜腸刮肚地給出正確的答案,只需要想辦法提出好的問題。”最終他帶到西點軍校的是這樣的一個問題:美國正在延續自己的基業長青,還是陷入了從卓越退化到優秀的危險邊緣?

這個問題其實來源於柯林斯的兩本超級暢銷書:《基業長青》和《從優秀到卓越》。

柯林斯是繼湯姆·彼得斯之後,另外一位知名度最高的大眾管理學明星。在《福布斯》雜誌評選的“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20本商業書籍”中,《基業長青》排名第二。

1

吉姆·柯林斯出生於1955年,比湯姆·彼得斯小13歲,《基業長青》出版於1994年,也比《追求卓越》晚了整整12年。跟彼得斯從來沒有在大型企業服務過的經驗不同,柯林斯博士畢業後,曾在默克公司、星巴克和硅谷的惠普工作過。

《基業長青》是柯林斯到斯坦福大學商學院任教期間,與同事傑裡·波拉斯一起承擔的一項教學科研項目。

他們採用的方法仍然是樣本式:從《財富》雜誌500強工業企業和服務類公司兩種排行榜中,選出18家歷史悠久的基業長青型公司,並將這些公司與它們的一個突出的競爭對手進行比照研究。柯林斯和波拉斯帶領由21位研究員參與的研究小組,花費6年時間完成這個項目。


2

與彼得斯相比,柯林斯更注重領導人的能力培養及傳承,他認為這對一家長期發展的公司非常重要,他提出:要做造鐘師,不要做報時人。


吳曉波:不善言辭的領導者更能讓企業活下去

在《基業長青》書中,柯林斯提出了造鐘師的兩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他們主要致力於建立一個組織,而不只是找對時機,用一種高瞻遠矚的構想打進市場。”

第二個特點是“他們並非致力於高瞻遠矚領袖的人格特質,而是採用建築大師的方法,致力於構建高瞻遠矚公司的組織特質。”

為了造鐘,企業就必須實施兼容幷蓄的融合法,保存核心競爭力和刺激進步。這三點之間有著內在的邏輯聯繫:“造鐘”的原理,即企業制度和文化的設計思想,就是企業的核心理念,企業要使“鍾”持續地自動運轉,就必須堅守自己的核心理念,而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企業必須進行各種創新,不斷進步,這就是“保存核心,刺激進步”。

柯林斯發現,那些由優秀的公司變為偉大公司的佼佼者,並不一定都擁有最新的技術、最擅長管理的CEO,他們最有力的武器是他們所倡導和堅持的公司文化,一種激勵每個人都按照他們想要的方式去工作的文化。


吳曉波:不善言辭的領導者更能讓企業活下去

《基業長青》特別強調“自家長成的經理人”。根據柯林斯的統計,“18家偉大的公司在總共長達1700年的歷史中,只有四位CEO來自外部”。


3

柯林斯在領導者能力評測上,有自己獨到的研究成果。他把領導者分為了五級,分別是:

第一級:能力出色的人。可以發揮自己的才幹、知識、技能、和良好的工作習慣,做出積極的貢獻;

第二級:樂於奉獻的人。為實現團隊的目標貢獻力量,並與團隊成員通力合作;

第三級:能幹的管理者。合理組織人員和各種資源,高效地朝既定目標努力;

第四級:高效的領導者。指明方向,激勵大家,共赴目標;

第五級:卓越領導者。通過個人謙遜性格和職業意志的複雜結合,帶領企業長期持續健康發展。

柯林斯指出,

使企業變得卓越的關鍵因素是,擁有一位第五級領導者。

人們通常以為,所謂的第五級領導者,一定要具有領袖魅力和卓越非凡的才能,他們入得車間,上得頭條,風度翩翩,霸氣橫溢。但是,柯林斯卻認為,真正的第五級領導人很可能是那些看上去其貌不揚的不善言辭者。


吳曉波:不善言辭的領導者更能讓企業活下去

在柯林斯的另一本《從優秀到卓越》中,他舉了一個例子:

1971年,美國有一家造紙公司叫金佰利克拉克,他們聘請了一個CEO叫達爾文·史密斯。他之前是律師,從來沒有做過CEO,而且相貌普通,丟在人群裡一點也不突出。但就是這樣一個普通人,用20年時間擊敗競爭對手史谷脫紙業(Scott Paper)和寶潔(P&G),把金佰利克拉克塑造成了美國最大的造紙公司。

同時,金佰利的累積股票報酬率是整體股市的4.1倍,表現優於惠普、3M、可口可樂和GE等久負盛名的公司。

在史密斯身上,呈現出複雜甚至帶點衝突的人格特徵,“謙遜而執著,靦腆而無畏”,平日沉靜如水,卻在關鍵時刻剛猛如虎,勇於決斷,敢於擔責。為了使公司走向卓越,他們有決心做任何事,不管這些決定多麼重大,多麼困難。

“在一切都很順利的時候,第五級經理人向窗外看,把功勞歸於自身以外的因素(如果找不到特定的人或事件,他們就把功勞歸於運氣)。同時,如果事情進行得不順利,他們會朝鏡子裡看,承擔責任,而不是埋怨運氣不好。”


吳曉波:不善言辭的領導者更能讓企業活下去

柯林斯在書中,拿史密斯與林肯相比,而在中國讀者讀來,卻會聯想起曾國藩、任正非。他的這種“反英雄主義”觀點,在人文和歷史學科,並不新奇,但在商業管理界卻讓人耳目一新。


4

2001年,吉姆·柯林斯出版《從優秀到卓越》。

他把1965年以來《財富》雜誌的500強排名中的每一家公司——共1400多家進行了研究,結果令人震驚——只有11家公司實現了從優秀業績到卓越業績的跨越,它們在15年的時間裡,公司的平均累積股票收益是大盤股指的6.9倍。

他得出了一系列打破大眾傳統認知的結論:

——公司從優秀到卓越,跟從事的行業是否在潮流之中沒有關係。很多實現跨越的公司從事的並非是景氣行業,有的甚至是處境很糟的行業;

——卓越並非環境的產物,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種慎重決策的結果;


吳曉波:不善言辭的領導者更能讓企業活下去

——從公司之外請來的被奉若神明的名人做領導,往往對公司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過程起消極作用。經理人的薪酬結構跟推動公司經營業績無關。

——實現跨越的公司在制定長期戰略上花的時間並不比別的公司更多。革命性的跨越,不一定需要革命性的過程。

——合併和收購在推動公司跨越過程中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柯林斯的這些觀點,頗有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當然也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不過,他以“不破不立”的姿態,讓人們重新審視持續成長的艱辛與曲折,從中突出了人和組織自我革命的重要性。

他的著述風格與他去西點軍校授課的做法如出一轍:提出一個好問題,提供一套思考模式,卻從不給出標準答案。


吳曉波:不善言辭的領導者更能讓企業活下去



閱讀推薦

吳老師推薦的閱讀版本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珍藏版。

吳曉波:不善言辭的領導者更能讓企業活下去


柯林斯對第五級領導者的研究,讓商業界對企業家領導特質產生了新的認知角度,值得推薦的相關書籍是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小約瑟夫·巴達拉克的《沉靜領導》,楊斌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版,他幾乎與柯林斯同期得出了類似的觀點。


滑動圖片▼查看完整書單


吳曉波:不善言辭的領導者更能讓企業活下去



用50本書構築你的商業知識圖譜

每週一本,一年讀完

點擊下圖▼立刻讀書


吳曉波:不善言辭的領導者更能讓企業活下去



本篇作者 | 吳曉波 | 當值編輯 | 何夢飛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


點擊左下角【瞭解更多】可免費領取吳曉波頻道APP 7天超級會員。


吳曉波:不善言辭的領導者更能讓企業活下去


吳曉波頻道聯合寶珀和FT共同發起第二屆“寶珀吳曉波青年午餐會”,想要邀請這個時代最具商業抱負和創新思維的青年共赴盛宴,問經濟,問時事,問戰略,與大咖一起暢聊未來。

點擊下圖▼立即加入


吳曉波:不善言辭的領導者更能讓企業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