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麼板眼”“三不知”“豆裡”……武漢方言難倒援漢醫護人員,民警獻“祕笈”!


武漢民警曹奕為援漢醫護人員製作方言指南


“‘幾滿打針’意思是什麼時候注射”“‘麼板眼’意思是怎麼回事”“‘一滴嘎’意思是一點點”……


  3月4日一大早,在光谷同濟醫院門口,武漢市公安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分局九峰派出所副所長曹奕拿著剛打印的小冊子,準備給下夜班的護士、醫生上一堂方言課。


“麼板眼”“三不知”“豆裡”……武漢方言難倒援漢醫護人員,民警獻“秘笈”!


  “他們好多都是從外地來的,聽不懂武漢方言。”曹奕是光谷同濟醫院警務室駐點民警。2月28日,曹奕處理一起警情時,一間病房的三名患者因“語言過激”干擾治療,醫院護士直接報了警。


  與病人溝通時,病人說的“麼板眼”“三不知”“豆裡”等武漢方言,聽得護士雲裡霧裡。由於護士聽不明白病人的話,以為病人情緒激動,最後只好請來門口執勤的曹奕。


  “3名病人年紀稍大,他們都說的武漢話,當時都是詢問治療的情況。”曹奕是地道的武漢人,光谷同濟醫院作為新冠肺炎治療定點醫院後,來了很多外地援鄂醫護人員。


  由於地域差異,醫護人員對武漢方言理解有偏差。加之此時正值防疫工作關鍵時期,醫生、護士十分繁忙,而病人不少都是武漢本地人,說話“熱辣直接”,很多支援武漢的醫生和護士碰到有些急性子的患者,總誤以為這些患者“語言過激”。


“麼板眼”“三不知”“豆裡”……武漢方言難倒援漢醫護人員,民警獻“秘笈”!


  駐守光谷同濟醫院30多天,曹奕經常會因為一些警情與這些醫生、護士接觸,慢慢與他們建立了感情。曹奕走訪發現,不僅是2月28日當天,最近因頻繁跟武漢患者接觸,很多援鄂醫生、護士都出現過因語言溝通不暢而導致的誤會,最後只能求助院方或者警務室。


  “看似一起簡單的警情,但實質並不簡單。”曹奕說,武漢人耿直爽快,有些常用字表達的並非字面本意。比如“這個護士好賊”,其實是誇獎護士很聰明能幹;再比如“這名醫生真耍拉”,其實是說醫生幹事爽快麻利,並不是耍賴。


  曹奕覺得,交流順暢有助於良好醫患關係的建立。


  當天晚上,曹奕回到所裡,一方面自己梳理,一方面在網上搜集了很多方言知識。當晚,《常用武漢方言指南》的小冊子便整理完畢。


“麼板眼”“三不知”“豆裡”……武漢方言難倒援漢醫護人員,民警獻“秘笈”!


  “下晚班的醫護人員上午9點有20分鐘集中候車時間。”由於此時警情相對較少,且換班的醫護人員此時有空,曹奕趕緊帶著警務室的值班輔警現場授課。


  拿到指南,醫護人員抿嘴笑了。曹奕說,之所以笑,是因為在與患者接觸時,醫護人員確實都曾聽到過這些方言,“看到了註釋,他們感覺到武漢人真的蠻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