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秦國之強不在一世,輔佐這四大雄主的秦國丞相,同樣功不可沒

秦孝公時期,他沒有本事把秦國變得強大,所以他求賢若渴,希望有大能人來助他一臂之力,魏國的強大就是因為李俚變法才做到的,之後各國也都在效仿魏國,開始施行改革,像申不害在韓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屈原在楚國等等都在尋求突破!秦孝公跟商鞅全是千里馬碰上伯樂而已。商鞅變法和封建時期的其他變法不同,他是帶著中原的法家思想去敲破老秦的舊國家機器,如果沒有嬴渠梁的支持,他啥都不是,當時老秦被稱狄戎,沒有完全融入中原文化,沒有衛鞅,還會有其他中原賢者過去,法家就像強心劑,可以一下子強國,但是底子是弱民,導致沒多少年就斷朝了。其他兩位是當時傑出的幕僚,也需要有開明國君的支持。嬴渠梁,贏蕩,贏稷三代人在強心劑的藥效期打下了一統六國的堅實基礎。

秦國之強不在一世,輔佐這四大雄主的秦國丞相,同樣功不可沒

商鞅帶來的是他的平生抱負,是他的生平所學,也是他獨樹一幟的思想,剛剛好符合了秦國的基本國情,他跟秦孝公一拍即合,所以才能讓秦國變得強大!變法要根據當時國家的具體情況,不同國家當然不一樣了。戰國時候有名有姓的都不是普通百姓是名人之後,即使現在是平民但先人也不是普通百姓。本人看了以後專門讀了整本戰國策,像蘇秦張儀等人一重用就是相位,更有公侯前些時候還是流亡,過段時間就被接回去繼承爵位了,白起看似是從底層幹起來但其實還是因為是名門之後所以提拔就快,真正的平民是提升不起來的。類似的還有孫臏,剛出來被人陷害斷了雙腿,後來搭上田忌,通過獻幾次計策提拔上了將領。看似起步都是平民,但人家是有身份的平民,有能力就飛昇啊。

秦國之強不在一世,輔佐這四大雄主的秦國丞相,同樣功不可沒

其實漢朝時的儒家學說已經不完全是戰國時期的儒家,是經過修改適合當時的環境的,儒家不能說不好,只能說很多東西都太理想化,不求實,反而假大空,治國方略應可行且有見效。民貴君輕的說法放到今天來,仍然是最優秀的說法,諸子百家,各有所長,法家在戰國時期最為受用,可惜只講求依法治國,沒有考慮到以德治國的層次,最終被後世人認為是暴政。因為國家統一就不需要法家,需要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來給屁民洗腦,而且儒家在秦國後期混得不好,好不容易在漢朝混好了儒家肯定要黑秦。不過可能秦律改了,畢竟後面對付農民起義軍很多人是無甲的,所以漢律也和商鞅時代不一樣了,商鞅還是缺人時代的奴隸制,只殺貴族甲首,把平民抓回來當奴隸,到了秦末人口過剩,又遇到農民起義,對手很多都是無甲。

秦國之強不在一世,輔佐這四大雄主的秦國丞相,同樣功不可沒

秦國相較於其他六雄而言,地理位置優越,但單面作戰還是有失偏頗的。義渠作為匈奴的一個分支,佔有當今的大西北等地。義渠憑藉其騎兵特有的機動性對秦國邊境進行劫掠,曾侵入到秦國的洛河流域。而秦惠文王在抽調主力攻打蜀國時,齊楚聯軍一起攻秦。如果沒有張儀耍流氓,秦國一下就吃了大虧。義渠這種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巴蜀也弱到一年就擊敗二十年就穩固,河西走廊還沒有遊牧民族出現。秦國兩面受敵而且函谷關和武關非常近,楚國三面受敵,齊國三面受敵,別的都是四面受敵。其他國家壓根不知道怎麼去進行對外戰略,同時部署成本高到可怕。無論是歷史記載還是墓葬形式,秦國滅亡最大的原因在於對原趙國魏國東部領土低效的控制力,更不談齊國燕國和淮河楚地了。

秦國之強不在一世,輔佐這四大雄主的秦國丞相,同樣功不可沒

秦朝科技水平不夠,沒有文官遴選機制,所以文官還是世襲宗法的。文官遴選機制在科舉之後才確定,唐宋才開始以文官治國。中間兩漢魏晉南北朝地方大族崛起,就是因為,大一統國家,不能用軍爵制,沒敵人可以殺,武官遴選不能用,而文官遴選科技水平又不夠沒有辦法,中央政府可供遴選的官員只夠中央政府用,各地的只能讓各地既往官僚推薦,就是察舉和九品中正制,結果各個地方又成了宗法了,只在中央政府留一個官僚殼子。秦朝當時的科技水平,記錄個人頭還是可以的,而且戰國時期,戰爭很多,可以殺的人頭很多,所以就有了軍爵制。這樣,新的官僚國家機器就代替了低能的宗法國家機器機器。但是這種軍爵遴選機制,只適合在戰時。秦始皇統一六國,發現沒敵人了,沒人頭可以拿了,中央政府沒有官員可以遴選,官僚隊伍流動就停擺了,這就動搖國本了。所以秦國非得打那些偏遠難打的要死的地方,沒敵人也要製造敵人。也是為了維持現有的國家機器的運轉。

秦國之強不在一世,輔佐這四大雄主的秦國丞相,同樣功不可沒

​小編認為:秦國之強不在一世,四大雄主缺一不可。當然,輔佐這四大雄主的秦相同樣功不可沒,商鞅、張儀、範睢(魏冉)、李斯之間是承上啟下,他們的功勞不應該拿來做比較,因為沒有前輩的努力就沒用後來者的用武之地,而沒有後來者將大秦發揚光大,前輩的功績也會暗淡一些。商鞅的軍功制,使得老百姓的階級得到了進階。從奴隸變成平民,從平民升級到士甚至封侯拜相,這個刺激了秦國的生產力(攻擊力)。有這基礎,張儀入秦,與秦惠文王伺機東出,一人怒而天下懼,一人安而天下息。國力有保障,外交猛如虎。範濉雖說後來也入了秦,有點拾人牙慧的嫌棄,不過他是古代第一個提出“遠交近攻”戰略的人。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裂變,功不可沒。張儀橫強使六國聞風散膽,力挽狂瀾。範濉遠交近攻使六國孱弱,統一咫尺。每個歷史時期都有每個歷史時期的任務,他們一脈相承,我感覺很難比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