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被打後,別讓娃去“告老師”,李玫瑾教授教你“打回去”

當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的時候,不同的家長會給孩子不同的處理方式。相信有一部分人會讓孩子“告老師”。這方式看起來很理智,沒有要求孩子打回去,也沒有告訴孩子沒關係,而是讓第三方來解決孩子的問題。但讓孩子告老師就真正能解決孩子被欺負的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

孩子被打後,別讓娃去“告老師”,李玫瑾教授教你“打回去”

為什麼說,孩子被欺負後不要“告老師”?

在綜藝節目《奇葩說》中就有一期的辯題是討論孩子被欺負後,是鼓勵打回去,還是告老師?當時我看到這個辯題感到很有趣,在辯手你來我往拋出自己觀念的同時,我總結出來了,這2個為什麼不能告老師的理由?

孩子被打後,別讓娃去“告老師”,李玫瑾教授教你“打回去”

一、孩子被孤立

相信很多人的記憶裡都有一個經常給老師打小報告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在老師眼裡是好學生,但是在學校卻得不到好的友誼。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小學,如果一個孩子被貼上告老師的標籤,那麼就很容易被其他孩子孤立,這並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被打後,別讓娃去“告老師”,李玫瑾教授教你“打回去”

二、孩子自己學不到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除了友誼之外還會有衝突。在幼兒園期間,小孩子打架就是另一種人際關係的表現。當孩子遇到打架被欺負的情況,證明孩子又對人際關係有了深一層的認識,如果此時找老師來解決問題,無法鍛鍊孩子自己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長此以往,遇到衝突就找人解決,這樣的孩子情商普遍不高!

孩子被打後,別讓娃去“告老師”,李玫瑾教授教你“打回去”

孩子被欺負,你還教孩子“告老師”?看李玫瑾教授如何處理

那面對還是被欺負的情況。家長應該怎麼辦呢?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經在一次受訪中就說過當孩子被欺負後應該怎樣處理?這裡我總結出三點!

一、打回去

李玫瑾教授面對孩子受欺負這件事上很堅定的回答,孩子在學校捱打了,一定要打回去。李玫瑾教授是這樣解釋的。如果孩子不打回去會陷入一種慣性思維,孩子會認為自己弱小好欺負,以後就更容易受到傷害。小的時候一定不要形成這種慣性思維,不然在青春期以後孩子暴力行為的高發期會更受罪。

孩子被打後,別讓娃去“告老師”,李玫瑾教授教你“打回去”

二、不能欺負別人

雖然李玫瑾讓孩子打回去,但是強調家長依然要教育孩子,不可以欺負別人打回去只是學會自我防禦傷害。成長過程中衝突在所難免,只有學會如何處理衝突才能保護自己,不去傷害別人。所以父母不能只是一句打回去就教育完事兒了,還是要父母平時多給孩子灌輸朋友、相處、人際關係這些概念。

孩子被打後,別讓娃去“告老師”,李玫瑾教授教你“打回去”

三、4歲開始就要體育鍛煉

李玫瑾教授還強調,孩子在四歲左右,家長就應該讓孩子鍛鍊起來,因為這個時間段孩子開始接觸小團體,進入幼兒園,只有孩子保持體力鍛鍊,才能擁有爆發力,這樣就不容易成為被欺負的對象。這個時候父母千萬不要怕孩子吃苦,該練就要練起來。孩子身體強壯也會更自信女孩子還可以學一些防身術、散打之類的用於保護自己。

孩子被打後,別讓娃去“告老師”,李玫瑾教授教你“打回去”

瑩姨個人認為,孩子身體強壯很重要,提高孩子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更是重中之重,讓孩子從小做一個情商高手,在成長的道路中也會走的更順暢。個人分享給大家2套孩子情商培養、如何處理幼兒園問題的書籍。第一套《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其中就含有教孩子學會分享、學會交朋友的故事。

孩子被打後,別讓娃去“告老師”,李玫瑾教授教你“打回去”

另一套書是《寶寶入園繪本:我愛幼兒園》,這是法國優秀少兒讀物,通過主人公米勒的故事,跟著他去一起面對幼兒園內的各種問題,比如競爭、與同齡人相處、適應幼兒園等等。是幫助孩子成長的好幫手!建議想要上幼兒園的孩子和正在上幼兒園的孩子都看看!

孩子被打後,別讓娃去“告老師”,李玫瑾教授教你“打回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