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江建飛的“伏筆”:被低估的誼品到家,6000個提貨點、一萬支SKU

江建飛的“伏筆”:被低估的誼品到家,6000個提貨點、一萬支SKU

作為誼品生鮮的兄弟業務,誼品到家正在浮出水面。

誼品生鮮創始人江建飛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誼品到家目前已經有接近6000個提貨點,預計3月中旬將SKU數擴充到一萬支,同時啟動開放平臺,引進第三方商戶入駐。

與沃爾瑪、步步高等零售商的到家業務不同,誼品到家雖然名為到家,但其實上是到店自提,模式跟呆蘿蔔類似,支持今日下單次日提貨。與呆蘿蔔不同的是,誼品到家因為有誼品生鮮的供應鏈作為依託,可在網上預售2000支左右的單品,與誼品生鮮門店的商品保持同步。

另外,誼品到家有倉店一體與獨立自提點兩種形態,即有誼品生鮮門店的地方會在店內開闢一個區域作為自提點;沒有誼品生鮮門店的網點也可以獨立開設自提點。一般而言,誼品到家自提點面積在30-40平方米之間,分為常溫、冷凍、冷藏三個溫區。

“雖然我們在2018年就開始測試誼品到家了,但真正發力是在去年11月以後,主要原因是我們的倉配系統完善了。誼品到家在兩個月時間內擴展近6000個提貨點,平均一個月的銷售額接近一億元”。江建飛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基於此前的嘗試,誼品系(包含誼品到家、誼品生鮮)制定了更為激進擴張計劃:2020年進入60座新城市、發展5萬個自提點、開出800家生鮮店,GMV達到200億元。

“今年的關鍵詞是下沉,我們會在已經進駐省份的地級、縣級市重點佈局。以福建為例,除了已經開店的福州之外,我們還會進入廈門、泉州、莆田等地。”江建飛表示。


從自提到包郵

誼品到家的演變


誼品到家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首先是自營階段,在誼品生鮮門店嘗試倉店一體的自提模式。目前,所有誼品生鮮門店均開闢固定區域作為誼品到家的提貨點,這種倉店一體的網點有800個左右。

其次是加盟階段,在誼品生鮮門店以外的任何店鋪,諸如便利店、彩票店、甚至是菜鳥驛站的網點都可以加盟誼品到家業務。誼品到家6000個左右的提貨點中加盟網點佔到80%。

據瞭解,加盟商一般多為已經開業的商鋪(如便利店、彩票店等),因此只需要向誼品到家總部繳納2000元的押金,以及投入貨架和冷凍、冷藏設備,而誼品到家負責提供門店招牌。

最後是開放平臺階段,預計在今年3月中旬上線新版本的誼品到家APP和小程序。

升級後的誼品到家主要有三個變化:一是商品SKU數由之前的2000多個提升到一萬多個;二是對工廠廠家、商品品牌方、本地化商鋪開放,提供入口;三是除了到店自提之外,還支持一件包郵的到家業務,這部分主要是一些入駐的商家針對消費者提供的服務。

據瞭解,首批入駐平臺的商戶大約有1000多家,多為在購物中心能夠見到的主流品牌,誼品到家作為平臺方,向其收取2-3個點的平臺服務費。

江建飛認為,誼品到家既不同於傳統超市的到家模式(即網上下單、配送到家,誼品將其定義為外賣業務),更不同於業界流行的社區團購模式。

“由於缺乏自營的實體店作為供應鏈支撐,社區團購企業只能提供少數SKU,而且它們的消費者大多是通過發展團長裂變而來的顧客”,江建飛表示,“而誼品到家的業務主要來自顧客基於對商品的認可而帶來的重複購買”。

小程序數據助手顯示,誼品到家小程序最大的訪問來源是微信任務欄中的“最近使用”,佔比達到61%。

“這說明誼品到家小程序是被經常使用,反映出消費者復購率比較高,而基於社群裂變而來的消費者,小程序最大的訪問來源應該是‘會話’”。江建飛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據瞭解,誼品到家有兩種加盟模式,一種是承包某個區域,可以再向下發展加盟商;另一種是單獨加盟一個提貨點。根據加盟形式不同,加盟商可獲得幾個點到十個點不等的佣金。據江建飛介紹,一些經營較好的加盟商一個月甚至可以達到四萬左右的收入。

2020年誼品到家計劃在安徽、福建、南昌、重慶、成都、南京、杭州等城市下屬的地、縣級城市重點擴張,並已經啟動加盟商的招募工作。

據江建飛預測,誼品到家開放平臺之後,其自營的生鮮自提業務與入駐商戶一件包郵的到家業務比例約為7:3的樣子。誼品到家2020年的目標是完成100億元GMV,也就是說生鮮自提業務將達到70億元銷售額。


大成與大敗

“野心家”江建飛


2018年3月,《第三隻眼看零售》第一次採訪江建飛。在他位於合肥的辦公室,江建飛向筆者描述了他對於未來消費場景的樸素構想。

“我們把生鮮店開在小區周邊,小區居民經常來這裡消費,我們便可掌握他們的購物喜好和消費信息。當門店足夠密集,掌握的消費者信息足夠多,我們就可以反向定製。比如夏天到了,涼蓆暢銷。我們可以核算出最優惠的價格向消費者徵集訂單,然後委託工廠進行生產。而消費者也會基於對於我們的信任提前預付貨款”。江建飛表示。

現在看來,當時的江建飛並沒有想清楚誼品生鮮與誼品到家的邏輯關係,不過,他對於這種商業模式的規劃可謂非常大膽。須知道,儘管2018年已經有社區團購和到店自提的商業形態,但消費者的接受度不如現在這麼高,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小程序、私域流量等技術層面的應用遠遠沒有現在這麼成熟。

如今再來看誼品,它不僅是一家社區生鮮品牌,更像是一個平臺,有點“京東+美團”的意思。

江建飛用“漢堡模型”來比喻誼品消費生態圈:最底下一層面包是誼品生鮮的門店;中間一層肉是誼品到家自提點;最上面一層面包是入駐誼品平臺的商戶。未來,三者銷售比例為4:3:3的樣子。

基於這樣的邏輯,江建飛將誼品定義為社區經濟共享平臺,它的上游是本地商戶、商品源產地以及以誼品商行為代表的供應商;中間是誼品平臺本身,主要輸出物流、科技(IT)、營運(管理)三大業務;下游是B端商戶、誼品生鮮門店、社區自提點以及配送到家業務模塊。

在誼品社區經濟共享平臺中,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誼品計劃開放自己的倉配服務。由於誼品在城市具有多家門店和自提點,這使得其必須建立強大的倉儲中心和配送網路,而現在誼品計劃將其與入駐誼品到家平臺的商戶共享。這與京東向第三方商戶開放自營物流是一樣的邏輯。

二是誼品基於自己的倉配能力和供應鏈資源拓展B2B業務。據瞭解,誼品也在做翻牌夫妻老婆店的生意,取名為誼品小店,並開發一款名為“誼批寶”的APP供夫妻老婆店在線訂貨。

《第三隻眼看零售》認為,江建飛構想的誼品社區經濟共享平臺可謂野心勃勃,機遇與風險同樣巨大。成則大成,敗則大敗。

所謂大成,假設這個模式能夠跑通,誼品社區經濟共享平臺將有機會成為類似“京東+美團”的產業互聯網巨頭。

江建飛表示,誼品到家目前的月活躍用戶可達600萬人。《第三隻眼看零售》無從考證這一數字的真實性,假設這個數字是真的,這是非常可觀的數據。

所謂大敗,誼品社區經濟共享平臺盤子太大,牽連太廣,環節太多。特別是作為主要支撐的誼品生鮮,它的擴張步伐太快而讓人擔心其運營狀況和開店質量。

目前誼品生鮮已經有800家門店的規模,江建飛計劃2020年還要新開800家門店。可以說,誼品在擴張方面非常激進。

另一方面,誼品這種“大成大敗”的調性契合風投機構的偏好,因為它能帶來資本所渴求的“指數級增長”的想象空間。

去年3月,誼品完成騰訊領投,今日資本、美團龍珠資本、鐘鼎資本跟投的20億元B輪融資。最早參與投資誼品的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是這樣評價的:“誼品兩年開拓11個城市,線上線下共同發力,跑出每年收入翻三倍的互聯網速度”。

就跟它的業務佈局一樣,在零售業,誼品生鮮給外界一種不拘一格,不按套路出牌的印象。比如它的組織架構設置:誼品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總部概念,財務和數據中心在合肥,系統研發中心在杭州,營運中心在重慶,商學院在成都。這種分佈式的組織架構很有“誼品特色”。

江建飛本人亦表現出“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的姿態。

“我很少關注零售同行怎麼評價我們,儘管大家都是開店的,但底層邏輯不一樣”。江建飛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