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減持超45億元!大量資金掃貨股東卻在套現,醫藥這班車還能上嗎?

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肺炎悄然來襲。對資本市場而言,這場疫情讓醫藥行業來到了舞臺中央。在鎂光燈下,口罩、抗病毒藥物、血液製品、吉利德供應商等板塊交替掀起一波波漲停潮,醫藥股原有的防禦穩健風格被暫時打破。

受疫情影響,2020年以來醫藥板塊走勢也相對強勁,申萬生物醫藥指數較年初上漲10.34%。不過醫藥減持潮也給追捧資金澆了一盆冷水,自2月10日開始,醫藥板塊持續分化,那些前期被爆炒的疫情概念股也出現明顯回調。


年內減持潮不斷,帶量採購如期執行

在股價不斷上漲之時,年後的減持也在不斷增加,自開年以來,A股市場醫藥行業減持潮不斷。根據業內統計,春節以來,在318家A股醫藥公司中,有48家醫藥公司實現了減持,減持金額超45億元。從此次減持的細分行業公司數量來看,醫療器械行業的減持公司數量最多,達到17家;中藥行業、生物製品行業的減持公司分別為9家。

醫藥板塊是資產減值高發區,近期以來,嘉應制藥、亞寶藥業、漢森製藥、景峰醫藥等部分醫藥上市公司紛紛計提減值,提到了“帶量採購”等政策影響。例如嘉應制藥對於其2019年業績由盈轉虧的情況提到,子公司金沙藥業受醫藥行業“4+7”、兩票制及集中採購、醫保控費、流通整治等一系列政策的影響較大,預計2019年淨利潤同比下降約50%,因此導致併購金沙藥業時產生的合併報表商譽出現減值跡象,預計商譽及其所在的資產組減值範圍在1.2-1.4億元。此外,亞寶藥業也擬對子公司上海清松製藥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2.5-2.8億元。

減持超45億元!大量資金掃貨股東卻在套現,醫藥這班車還能上嗎?

3月3日,上海市醫藥集中招標採購事務管理所正式發佈《關於開展第二批全國藥品集中採購上海地區中選藥品掛網工作的通知》,我國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中選藥品將正式在上海掛網。同日,雲南省藥品集中採購中心也發佈了相關通知。

而在3月2日,青海、寧夏、遼寧也分別發文正式掛網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中選藥品。據悉,第二批帶量採購的32個品種,100箇中選品種將於4月份落地,次輪集採的平均降價幅度達到53%,高降幅達93%。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各地加速新一輪採購中選藥品的掛網,相關藥品將於近期正式執行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中選藥品中選價,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相關藥物價格將大幅下調。對此,百創資本研究部肖春城向私募排排網介紹,這是各省區對去年帶量採購中選藥品落地的正常執行,屬於預期之中的事,這對醫藥行業的投資影響中性。


醫藥後市投資如何?

目前疫情仍在海外擴散,如何看待具備一定防禦屬性的醫藥行業投資?對此

航長投資研究部認為,整個醫療保健指數的歷史估值分位數接近90%,醫藥醫療股的性價比下降,很難找到便宜的投資機會。部分細分行業趨勢向好,仍然適合繼續持有,但可能要調低收益預期。

繹博投資研究部表示,帶量採購政策有利於降低國家醫保支付成本,同時鼓勵創新,因此對處於紅海競爭的未中標仿製藥企業、中藥企業和醫藥流通行業的中長期負面影響大,受帶量採購長期負面影響的上市公司計提商譽減值符合預期;有利於創新藥和高端仿製藥公司、CRO行業、創新醫療器械行業和醫療服務行業。總體上,醫藥板塊長期向好,但目前估值依然偏高,建議投資者耐心等待估值迴歸合理後介入。

減持超45億元!大量資金掃貨股東卻在套現,醫藥這班車還能上嗎?

百創資本研究部肖春城向私募排排網介紹,帶量採購政策確實對醫藥行業產生了較大影響。該政策旨在騰籠換鳥,即把過往花費在一些低端仿製藥、輔助用藥、神藥等的醫保資金壓縮以挪到創新藥、高端仿製藥上面。反觀目前國內真正具備創新藥或者高端難仿藥的公司屈指可數,所以帶量採購對大部分藥企是有利空影響的,資產減值高發無可避免。

肖春城還指出,疫情對醫藥行業危機並存,總體是機會大於風險。一方面,此次疫情對大部分醫藥公司是有短期利空的。畢竟疫情導致醫院和社會的重心在抗疫上面,一些藥品和服務的銷售推廣是受到影響的。另一方面,疫情暴露了國內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政府對醫藥行業的重視度會顯著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識也會有大的提升。疫情在全球擴散局面已經形成,目前沒有特效藥。最快的藥品臨床結果也要幾個月才能出來,疫苗還要一年時間才能研發成功。後市投資醫藥行業,重在精選賽道,重預期,輕醫藥指數,相對看輕傳統估值。

火星資產研究部則認為,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會短期影響部分藥企的報表。但醫療需求具有剛性,需求在疫情影響減弱後會逐步釋放,相關企業短期報表下滑不足為慮。通過此次疫情,在醫療領域保護出部分短板,中央提出補充公共衛生短板,部分醫療器械將會受益。同時,經過此次疫情,居民健康衛生意識的提高會促進部分家用醫療器械的消費。此次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實現了部分政策突破,部分區域實現了市級互聯網遠程問診,甚至在武漢通過互聯網實現了“醫+藥+險”的落地。雖然是特殊時期的特別應對,但是對互聯網醫療的實現方式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板。圍繞互聯網醫療下,醫藥電商、醫療信息化等領域新機會值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