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青島日報曝光臺:大型商超人員密集問題需“疏解”

轉自青島日報

百姓生活離不開日常生活用品。近日,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正常上下班,大型商超也成為購物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有市民向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商超的收銀區域常常擠滿了排長隊的付款顧客,購物車消毒跟不上,令人擔心。


針對大型商超人員密集的問題,在工作日和週末,本報記者分三路採訪發現,商超裡面客流量大,果蔬攤位、收銀區域甚至“人挨人”,購物車等設施消毒不及時,成為疫情防控的薄弱環節,亟待通過細化管理進一步降低疫情防控風險。


青島日報曝光臺:大型商超人員密集問題需“疏解”


收銀區域“人挨人”,高峰期無人疏導存隱患
記者走訪大型商超時發現,食品、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銷售區客流量密集,在交款處甚至出現“人挨人”的現象,為疫情防控帶來隱患。
3月1日上午11時,記者來到南京路與香港中路交匯處的家樂福超市,一樓停車場幾乎停滿了車。記者轉了轉看到,二樓的食品銷售區,特別是果蔬、肉、蛋、魚類櫃檯前,人員最為密集。
“每次來超市買菜都提心吊膽。”家住梅嶺路的胡女士說,“雖然戴著口罩,但在這麼多人的密閉空間裡,真怕有什麼閃失。”記者留意到,果蔬櫃檯是顧客停留時間較長的區域,稱重區和交款區的人流也不少,特別是自助交款區,一些顧客因自助設備操作不熟練,人員密度很大。記者大體測算,如果抬起胳膊轉一圈,至少能碰到三四個人。


青島日報曝光臺:大型商超人員密集問題需“疏解”


在重慶南路的麥德龍商場,這裡實行會員制,與普通超市相比,購物人數相對少一點。超市和倉儲合二為一的零售業態,使店內顧客密度相對鬆散,但收銀臺前人員密集,每一位收銀員面前都有多名顧客在排隊付款。
根據媒體報道,疫情防控期間,一些城市推出針對商超經營管理的細則指南。其中包括,商超在入口處設立警示牌,註明人數控制標準,提醒消費者在一個購物區域內停留時間儘量不超過15分鐘。商場根據賣場面積,按照生活區人均10平方米左右估算出最大顧客容量,必要時禁止人員進入。一些細則中還提出,商超合理設置商品攤位,對日常需求量大的禽、蛋、肉、魚、蔬菜類櫃檯,增設操作人員,增加稱量臺位,增加成品和半成品菜品,提前稱重包裝,方便顧客直接拿取。
“多開通收銀通道,在容易發生人員聚集的果蔬稱重臺、收銀臺等處標註醒目的間隔疏導線,提醒顧客注意間隔距離。”有市民還建議商超根據客流情況,在高峰期設專人疏導客流等。
只掃碼不測溫,購物車等設施消毒事宜被顧客吐槽
我市推出公共場所掃碼系統後,一線人員和市民“雙點贊”,兩天累計掃碼人數近60萬。從青島公共場所掃碼系統運行兩日的情況看,累計掃碼人數排在前三位的均為大型商超,但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大型商超存在“只掃碼不測溫”的現象。


“掃碼就不測溫了?”有顧客對此心存疑惑,另外,也沒有商超工作人員對進店顧客是否掃碼給予監督。
一位超市工作人員介紹說:“顧客進店掃碼成不成功,我們無法具體判斷,所以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商超設施消毒、售賣區域的防護措施是顧客關注的另一焦點。
記者在位於海爾路南端的利群金鼎廣場超市看到,現場多數消費者以採購生活必需品為主,幾乎人人推著購物車,車裡裝得滿滿當當,在食品銷售區,推著購物車的顧客甚至需要小心避讓,才能在櫃檯之間的通道錯身經過。購物車歸位後,工作人員沒有對其立即進行消毒處理,接著被進店顧客推走。有顧客建議:“客流量如此大,顧客使用購物車的頻率又高,相關部門應該出臺相關規定,細化購物車的消毒要求。”
人員最為聚集的食品售賣區域也存在隱患。在果蔬攤位四周,顧客圍了幾層,有的顧客沒有戴手套,挑來挑去;在肉類售賣區域,部分肉食也沒有貼上保鮮膜;在超市外圍的烘焙店裡,10多名顧客排隊結算,前後距離也就有二三十釐米,使用的托盤放歸原處也沒有店員跟上消毒。
購物車和購物籃等設施消毒問題並非在一家大型商超存在。在遼陽西路和勁松四路路口的卜蜂蓮花超市,此類問題也被顧客吐槽。

記者採訪超市相關工作人員瞭解到,商超制定了相關疫情防控措施,但具體操作中難以兼顧。“人流越來越大,也就顧不上這些了。”一位超市工作人員說。
商超客流大,細化人數上限管理
記者從各大型超市瞭解到,每天10點前和17點後是商超客流量最大的時間段。“疫情期間,商超如果超過最大客容量,門店應該採取限制進入的措施。”有顧客建議說。
記者在李滄區書院路一家銀行儲蓄網點看到,人行道上有多名辦理業務的市民正在排隊,網點大門上貼著公告:“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本網點同時進入客戶的上限為15人,請您在網店外排隊等候,安全間隔距離建議大於1.5米。”
“商超人流大,不能完全照搬這種方式,但可以借鑑一下,在門外露天排隊總比在室內扎堆等候好。特殊時期,增加一些措施雖說麻煩,但讓人覺著安全。”在儲蓄網點排隊等候的市民周先生建議說,“疫情期間人員過度密集存在隱患,是否採取精細化管控,參考銀行網點設置人流上限的方法,根據市場商超面積,設置顧客數量上限,減少室內人數密集程度。比如說,商超管理方可以根據本店特點,確定‘額定人數’,超過人數上限時,請顧客在店外等候。”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復工後,下班一族是商超“17點後時段”的購物主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考慮到大型商超防控措施比較到位、東西品相不錯、價格合理,我主要在大型超市購買蔬菜、水果、肉類等生鮮貨品。”家住浮山新區的李先生常在卜蜂蓮花超市購物, “2月28日那天,家裡斷貨了,5點半一下班,我就直奔超市,趕到時不到6點20分。東西還沒選好,廣播就開始提醒‘七點關門,請儘快結賬’。來到收銀區域,開放的兩個收銀臺已排起長長的付款隊伍,排了二三十分鐘。快關門了,人員都集中在收銀區域,存在疫情傳播隱患。上班一族購物主要集中在下班後,商超能不能適時延後一下時間?”
近日,記者通過實地採訪、電話諮詢的方式對10多家大型超市調查獲悉,大多數超市都在晚上8點(含8點前)結束營業,僅有3家大型商超的營業時間分別於晚上8點半、9點和10點關門。
在營業時間截止到晚7點30分的利群金鼎廣場超市,記者看到,晚7點仍有客人陸續進入,超市裡人頭攢動,其中多數是青壯年。一位正在排隊稱重的女士告訴記者,“疫情還沒結束,不願意讓老人出門,就想自己多跑跑,可超市關門這麼早,讓我們這些上班族措手不及。”
在位於李滄區向陽路的北方國貿購物廣場,營業時間截止到晚8點,晚7點40分,同樣不斷有顧客進入,不少市民在蔬菜區、麵食區、肉製品區選購,收銀區域更是人頭攢動。

記者向多位超市工作人員諮詢情況,得到的答覆較為一致:因為疫情防控原因,應有關部門要求,大型商超靈活調整營業時間。
據瞭解,超市工作人員所說的有關部門要求指的是2月上旬由市商務局和市衛健委聯合發佈的 《青島市大型商場(超市、商業綜合體)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經營服務防控工作細則》。其中2.6條規定,營業時間可根據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
“怎麼算靈活調整時間?在社會普遍復工的當下,大型超市的營業時間應該根據上班時間做一些錯時或延後調整,這應該才算是靈活調整吧?”有市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