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專訪肖驍:要麼不做了,要麼就突破


專訪肖驍:要麼不做了,要麼就突破

《奇葩說》第6季已經進入到決賽階段,四大戰隊都卯足了勁準備奮力一搏。最近一期的節目辯題是“‘媽媽是超人’真的是對媽媽的讚美嗎?”這輩子也不可能做媽媽的肖驍,在強者如林的決賽辯論場上,毫不慌張,沉著應對,處處彰顯著“老奇葩”的大將風範,在和對手開槓的環節,更是邏輯縝密,字字珠璣,“超炸”開槓,燃爆全場。以上,是深度文娛(ID:shenduwenyu)記者對肖驍的“官方誇讚”。

專訪肖驍:要麼不做了,要麼就突破

誇讚自然是好,但世事多是一體兩面,就像肖驍節目中所說的那樣,“不同的讚美,有不同的解讀。當我們對一個人的讚美,聚焦在這個人本身具有的屬性,或者他本身的特質而非行為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他對我們做的一切都是他的本分而非心意”。你可以說以上這段話是肖驍為了辯題準備已久的論據,但也不能否認這也是他心裡對“讚美”另一個維度的看法。這次,也許我們可以以此為切口,重新認識一下肖驍。

“真的累了。”

剛剛結束《奇葩說》第6季的錄製,新的通告就接踵而來,雜誌拍攝、項目邀約一個接著一個,連軸轉了數月的肖驍,這次是真的希望能有短暫的休息時間來喘息一下。

專訪肖驍:要麼不做了,要麼就突破

“我是真的累了。”他毫不避諱的向外界袒露自己的疲憊,甚至當記者還在試探的邊緣摸索,想著怎樣委婉詢問他對於這季錄製《奇葩說》的感受時,他再次毫無顧忌的甩出了一句,“壓力很大的,堅持很難的”。如此直白的言論,讓人不得不感嘆,肖驍果然還是那個個性的“少奶奶”。聽到這一言論,肖驍的工作人員完全不覺得慌張:“每一季他都說自己想放棄,但每季他都堅持了下來。”

不知不覺,《奇葩說》已經進行到了第6季,肖驍陪著節目一起走過了6年,從“暖場小王子”變成了觀眾口中的“老奇葩”。對於這6年的時光,肖驍在受訪時不願意刻意去煽情或放大,他沒有急著向世界宣告自己對於節目的熱愛,只是雲淡風輕的說一句,“你知道,那只是我的工作而已,沒必要去美化它,或美化我自己”。想了一下,他又說:“我看過太多優秀又努力的人,由於缺少機會藉藉無名了。我是個幸運的人,遇到《奇葩說》也好,被大家認識也好,都是幸運的。”

專訪肖驍:要麼不做了,要麼就突破

初識肖驍的人,可能會覺得他言談過於直接,像一根針一樣筆直、生硬的紮下去,顯得有些不顧後果。但只要稍作了解就會發覺,這種直言不諱非常難得,畢竟在大眾都已習慣聽官方用語的當下,肖驍大可以說些場面上的漂亮話,輕輕鬆鬆將問題帶過,可是他沒有。他尚未被社會完全磨圓,帶著刺刺拉拉的觸角,迂迴的表達著喜愛,一邊小聲抱怨著,一邊又承認能遇到《奇葩說》可真是幸運。

“我是一個自卑的人。”

“怎麼老有人問我遇到瓶頸怎麼辦,換個工作呀!”這是不久前肖驍發在自己微博上的一句話,不知道是在被問了多少次類似的問題後,他終於忍無可忍,選擇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警告”大家,不要再問這種答案已經很明顯的問題了。

專訪肖驍:要麼不做了,要麼就突破

不知從何時開始,“瓶頸”“成長”都成了貼在肖驍身上的標籤。網絡上關於他在《奇葩說》中表現的討論,也大致可以分為兩個不同的陣營,一部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說著:“肖驍已經到了瓶頸期了”,另一部分則不斷強調:“肖驍真的成長了很多”。對於這兩種言論,肖驍都不甚認同,看得多了,倒徒生出些許疲倦。“關於‘瓶頸’的問題我已回答了很多遍,我每一季都覺得自己到了瓶頸期,這又有什麼好奇怪的,誰工作中不是不斷遇到困難,要麼不做了,要麼就突破,這真不需要討論。”他頓了頓後,又說,“成長也是一樣,不停有人說我成長了。可所謂‘成長’到底指的是什麼?一個人成熟了、穩重了,就叫成長嗎?不一定吧,不過都是不斷適應的過程。如果單說辯論水平有所提升,那不過是我的本職工作,不必刻意去說,熟能生巧罷了”。

專訪肖驍:要麼不做了,要麼就突破

“我是一個自卑的人,我不喜歡被誇讚‘成長’。”肖驍像是在對記者說,又像是在對自己說。很多個時刻,當人潮散去,攝影棚的燈光調暗,另一面的肖驍就會悄悄出現,他在用一種近乎苛刻的批判態度來評價自己,在他看來,被評價“成長”的背後,也許代表著某種不易顯露的否定,人們不會對一個打從心底認可的強者說“成長”了,人們只會認為他本該如此。說到底,“成長”的標籤,倒是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他的自卑和無奈。

聽到這些回答,也許就會突然明白,為何肖驍會有開篇時那些關於“讚美”的別樣解讀。肖驍是一個活的極其清醒的人,也真的是一個不那麼自信的人。想象中的肖驍,應該對於讚賞全盤接受,對於自我絕對肯定,但他沒有,他對於社會的運行規則和他人的誇讚都有著清醒的認知。這種反差,多少是讓人意外的,感到意外的本質原因,在於大家對於肖驍的固有印象過於牢固,不知不覺間,就將熒幕上的他當成全部的他。

《奇葩說》裡的肖驍特色鮮明,他用最毒舌的語言,表達最戳心的觀點,像一個永遠不會被打敗的人,傲慢的“對抗”一切,他彷彿永遠自信,鋒芒畢露。其實,對肖驍而言,這是因為觀眾不允許他“脆弱”,正是因為觀眾還不夠認可,所以才要他不停抗爭。他不能“倒下”,只要站上辯論場,他就要自動切換成全副武裝的模式,但英雄也會累,會飛的超人也可以在空中停一停歇,都沒關係,因為他本身就是強者了,他不需要成長的讚美。

“以前自己像蛇,現在像貓。”

“人,應該生活在斷裂感中。”這句話用來形容肖驍的社交態度再合適不過。就像前文說的那樣,公眾面前的肖驍總是顯得過於活躍,大家就自然而然的相信他隨時隨地都喜愛熱鬧,電量滿格。

專訪肖驍:要麼不做了,要麼就突破

“我還是會把工作和生活有所區分,社交能量已經在工作中釋放了太多,回到生活裡,還是更愛一個人待著,人也是需要獨處的”。接受採訪的過程中,肖驍不止一次強調“工作”和“生活”的不同,“我是一個很害怕麻煩的人,對我而言一切還是越簡單越好,與人爭辯本身也是件耗時耗力的事情,辯論場上我當然要據理力爭,那是辯手的職責,生活中就不必了,人與人之間是需要距離感的”。談及這些的時候,能夠明顯的感覺到肖驍多少是有些焦躁的,他在急於表達些什麼,又害怕真的被看穿。表達觀點的時候,肖驍比任何一個人都勇敢,表達自己,卻多少有些彆扭。他就像一個把自己裝在保護殼裡的人,當被外界敲擊的時候,第一反應是縮起自己,這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機制。肖驍說自己是個自卑的人,這一刻開始讓人有了更深的體悟,想來這個世界還沒有給他足夠的安全感吧。

專訪肖驍:要麼不做了,要麼就突破

“那如果用兩種動物形容《奇葩說》之前的你,和現在的你,你覺得自己分別像什麼?”記者問到。“以前自己像蛇,現在像貓。”肖驍不假思索的回答。“蛇本身就是一個冰冷的動物,甚至會用吐出毒液來保護自己。貓,沒那麼冰冷了,如果不被惹怒,也不會輕易地齜牙咧嘴。”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曾經說過:“幾乎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我們不善於在房間裡獨處。”

誠如肖驍自述的那樣,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蛇”也好,“貓”也罷,都是不怎麼喜歡過於親近的動物,因此才覺得像自己。再親近的人之間,太過親暱,多少都會覺得疲憊,保持適度的斷裂感,可能是避免“麻煩”最有效的方式。此時,將肖驍所有看似鬆散的答案串聯在一起之後,就形成了一個邏輯合理,一體兩面的莫比烏斯閉環。鋒利、柔軟、活潑、內向都是他,他及時調整著自己的“顏色”,來和環境更好的融為一體,所以他才會覺得,外人所謂的“成長”,於他而言不過是順應時勢罷了。從始至終,每一面的肖驍,都努力的在不失去本真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自我保護。

“嗯,我覺得自己很美。”

人都是多面的,人類本身就是矛盾的動物,肖驍也不例外。他一面逼著自己以自我詰問的方式負重前行,一面又保持著愉悅的自我認可,尤其是在照鏡子的時候。

專訪肖驍:要麼不做了,要麼就突破

“你發自內心的覺得自己美嗎?”“當然。”肖驍篤定的回答,那股子不可一世的驕傲勁頭終於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身上。“而且吧,美不美的事情也不要非說的多麼高大上,非要扯到精神、道德的層面上去,美本身就是直接的視覺觀感。我說的美,就是臉美、身材美、穿衣美,這些就夠了。”那個直言不諱、開門見山的肖驍也回來了。

肖驍在“美”的方面是有發言權的,他被稱為“一個行走在時尚圈的男孩”,“敢穿”是他的代名詞之一。當然,“敢穿”也一度給他帶來不小的非議,裙子、蕾絲、蝴蝶結,那些女性特徵明顯的元素,他都敢直接穿到公眾面前,盡情展示。“不夠陽剛”“花枝招展”等詞彙一度成為部分網友攻擊他的利器。

但肖驍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大眾的偏見並未改變他對個性和審美的堅持。如果你說我“不夠陽剛”,那我就告訴你,“全世界我最美”,如果你說我是“妖里妖氣”,那我就想說,“現代社會,這是一種誇讚”。大概是覺得直接誇自己美又有些不好意思,另一個肖驍在這時又偷偷地跑了出來,“你知道嗎,其實只有覺得不足,才會一直追求美,我就是”。他可真是矛盾的有些可愛!

事實證明,多年之後,肖驍終於用他的坦蕩和真誠,堅守和分寸,成功讓他身上的標籤成為了褒義詞。回想當初被網絡暴力的時光,肖驍心有餘悸:“我不能說沒有被傷害過,我不可能完全不在意,所以現在我選擇直接不看那些言論,因為醜。”有人說,“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的”,或許今天還不能用偉大來形容肖驍,但至少他從不站在任何性別的對立面,他始終在努力抗爭著。

專訪肖驍:要麼不做了,要麼就突破

如今,《奇葩說》第6季已經進入尾聲,肖驍又為節目貢獻了諸多熱門話題。網友對於他的風評開始逐漸轉圜,#被肖驍說哭了#成了許多人的共同感受,他撞開了所有人的防備,用一場下在大家心裡的“粉紅色的雪”,覆蓋住遍地枯枝和橫亙汙泥,成就了這個冬天的一場溫暖回憶。從“蛇”變“貓”,6年了,肖驍依然是那個“美”的肖驍,他並沒有妥協,只是更溫暖了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