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環江這個鎮村集體最高年收入逾60萬元

近日,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洛陽鎮雅脈村村級集體經濟產業園,隨著第15輛大貨車滿載黃澄澄的砂糖橘開往四川成都,產業園實現了當年創建即獲大豐收。“產業園砂糖橘產量33.55萬斤,收入51.78萬元。”長時間緊繃神經的雅脈村黨支部書記韋達快露出久違的笑容。

環江這個鎮村集體最高年收入逾60萬元

環江這個鎮村集體最高年收入逾60萬元

2019年5月,雅脈村黨支部在洛陽鎮黨委、後援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的支持指導下,經過多次考察、論證、評估和協商,並經“四議兩公開”程序,用爭取得的50萬元村集體經濟產業扶持資金中的42萬元,收購個體戶陳某50畝5年樹齡的砂糖橘果園,創建了雅脈村村集體經濟產業園。產業園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發展模式,由村“兩委”牽頭抓生產抓管理,建立健全合作社組織運行,並示範帶動周邊20餘戶貧困戶科學高效種植柑橘。

環江這個鎮村集體最高年收入逾60萬元

“這個產業園的砂糖橘管護得好,果質上乘,我一眼看中。”來自四川重慶的客商鄭天成如是說。早在春節前幾天,客商鄭天成已下訂單,合同以1.6元/斤統果採購,春節前收購了9.9萬斤。鼠年春節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雅脈村“兩委”幹部始終惦記著產業園掛滿枝頭的20多萬斤砂糖橘,面對合同所定的採果期限漸進、天氣變化等因素,他們心急如焚。

環江這個鎮村集體最高年收入逾60萬元

隨著疫情的相對穩定,在洛陽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雅脈村黨支部嚴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組織採取人員篩查、體溫測量、配發口罩和分散採摘等方式,科學採果。

“雖然後期價格有所降低,收入相對預期少了10多萬元,但隨著最後一車果順利運出,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雅脈村村委主任李信統在收果的10天裡消瘦了6斤。

“老韋連續10天泡在產業園,顧不上自家待售的30多畝砂糖橘、沃柑。”党支書韋達快的愛人黃葉雖有些無奈,但鼎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他在村委工作18年了,我支持他為村裡多做些實事好事。”

“在家門口就業,每天能收入150元到200元咧。”雅脈村雅脈屯貧困戶戴春梅邊嫻熟地採果邊笑著說,這對於有上大學和初中兩個小孩、經濟負擔較重的她而言,很知足。據瞭解,產業園為貧困戶創造就業平臺,優先僱傭周邊村屯貧困戶入園就業,其中長期僱傭8人,全年為200餘人(次)提供就業機會,發放勞務工資10餘萬元。

“雅脈村村集體經濟項目還有委託經營等,2019年總收入61.95萬元。”雅脈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湖滔信心滿滿,“今年,雅脈村計劃再收購產業園對面的50畝5年樹齡的砂糖橘果園,力爭年收入達100萬元以上。”

環江這個鎮村集體最高年收入逾60萬元

在離雅脈村不遠的古昌村,該村村集體經濟產業園內呈現的是“雞魚鴨立體生態混養、互利共生”的景象。2019年7月,古昌村黨支部通過土地流轉林地、山塘水資源15畝,創建村集體經濟產業園,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創業致富帯頭人+貧困戶”發展模式,雞魚鴨立體生態混養。僅2019年7月至12月,該產業園就收入8萬多元。

環江這個鎮村集體最高年收入逾60萬元

在地蒙村,2019年上半年,該村黨支部創建了100畝高產油茶示範種植基地、30畝黃金百香果種植基地、20畝三華李種植基地,在春風細雨中,一棵棵果樹正茁壯成長......

洛陽鎮黨委書記介紹,洛陽鎮黨委強化黨建引領,積極探索實踐“黨支部+自主經營”發展模式,因村施策,增強村級組織自身“造血”功能,有效促進全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質增效。2019年,全鎮13個村(社區)中,有30%以上的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