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直面病毒來“把關”

3月2日,山西呂梁市已連續24天無新冠肺炎新增病例,距離所有確認患者出院也已經過去12天,但張慧變的工作日程一如既往。

張慧變是山西呂梁市疾控中心檢驗科一名檢測員。當呂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結號吹響之時,身為共產黨員的她毅然請戰,長駐實驗室,每天與病毒面對面交鋒,憑藉精湛的技術,以百分之百的準確率完成了呂梁市全部病毒標本檢測。

“我的戰役,是從22日1個電話開始的。”這位“90後”姑娘說。

“慧變,孝義有疫情,趕緊來單位!”1月22日凌晨1點,正在睡夢中的張慧變突然接到單位領導的電話。

當天,張慧變檢測一個疑似病例標本,“該疑似病例病毒標本呈陰性”,當檢測結果出來的那一刻,她一直緊繃的神經稍微放鬆了一點。1月23日,檢測兩個疑似病例標本,均為陰性。1月24日,檢測一個疑似病例標本,結果為陰性;1月25日,檢測兩個疑似病例標本,一例為陽性,一例為陰性……

實驗室的每一寸空間,都是生命與健康的戰場。在實驗室裡,張慧變需要三級防護,按照相關操作流程依次完成標本檢測。她介紹:“我們要直接接觸病毒標本,首先從標本中提取病毒RNA,然後放入配製好的反應體系中,之後上機檢測,最後分析得出結論。這個過程往往需要連續工作5個小時以上。最多的一天,我們不間斷做了70多個病毒檢測,持續6個多小時。”

對於從事病毒檢測的工作者來說,狹小的檢測室裡,穿著厚厚的連體隔離衣,戴著密封性很強的口罩、護目鏡和手套,既要全副武裝,也需要神情專注、有條不紊、仔細認真。張慧變每天都在和傳染性致病性極強的病毒樣品打交道,即便“全副武裝”,也會有心理壓力。她坦言:“最危險、最關鍵的環節就是樣本處理,如果稍有不慎,自己很有可能被感染。”但作為疫情防控一線的“把關人”,作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張慧變說她身後是380萬呂梁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站在這個重要的崗位上,她別無選擇,只有向前。(本報記者 梁 婧 劉存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