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上世紀40年代的石家莊飲食,分為5大口味,10種大眾小吃流傳至今

都說石家莊是個火車拉來的城市,沒什麼文化底蘊,尤其是飲食文化非常匱乏,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上世紀上世紀40年代的石家莊飲食~

上世紀40年代的石家莊飲食,分為5大口味,10種大眾小吃流傳至今

由石門新報社出版、張鶴魂編纂的《石門新指南》(1942年出版)中曾記錄了上世紀40年代石家莊飯店的5大口味種類——石門本地、京保、清真、山西、蘇浙5大口味分類,宮保蝦球、松鼠魚、滑溜裡脊、木須肉、軟炸蝦球都是當時的流行菜式(如今毗鄰西大街的紅星飯店還能吃到地道的滑溜裡脊)。

上世紀40年代的石家莊飲食,分為5大口味,10種大眾小吃流傳至今

上世紀40年代的石家莊飲食,分為5大口味,10種大眾小吃流傳至今

上世紀40年代的石家莊飲食,分為5大口味,10種大眾小吃流傳至今

其中,最有名的飯店要數正太飯店,正太飯莊始建於1907年,是石家莊現有最早也是唯一的法式小洋樓,在石家莊的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比1927年正式建市的石家莊還早20年。

上世紀40年代的石家莊飲食,分為5大口味,10種大眾小吃流傳至今

不過因為當時人們的物質需求有限,飯店的烹飪水平大多比較般,做魚全靠燒,做蝦全靠烹,做菜就是炒燴,菜品沒花樣,和京津地區一比水平相差甚遠,而且解放前兵荒馬亂加上各種賦稅,很長一段時間在石家莊去飯店吃飯是要交稅的,在家吃飯也要交稅,所以不是當時的石家莊人不享受美食,是經濟水平太低,有的人家果腹都成問題。

據文獻記載,石家莊居民日常主食多以玉米山藥為主——“石門風俗簡樸,居常住戶,多用餅子以為糧,因是四周種餅子之原料玉蜀黍者,彌望皆是”“大山藥亦石門附近農產物之一大宗”。比如常見的玉米麵兒貼餅子,玉米麵摻上高粱面、小米麵、黃米麵,做成中間中間厚兩邊薄的形狀,然後貼在鍋邊上烤熟。

上世紀40年代的石家莊飲食,分為5大口味,10種大眾小吃流傳至今

石家莊還有一種做山藥的特色做法——“臠切為塊,雜所謂小米、白菜,佐以油煙而煮之,味具鹹甜,別饒風味,此特別之食法,京津殆未之前聞。本市人則與餅子並進,為午餐之常用品”。

所以上世紀40年代的石家莊普通市民,日常吃的最多的就是玉米麵餅子配鹹菜、粥,炒菜都很少,偶爾改善下伙食,就燴個大鍋菜解解饞。

上世紀40年代的石家莊飲食,分為5大口味,10種大眾小吃流傳至今

《詠石門平民食品》中也記載了當時石家莊最常見的10種大眾小吃,而且大多流傳至今,分別為:油條、豆腐腦、炸糕、煎餅、罩火燒、餅子、涼粉、扒糕、水煎包、豆漿炸果子

上世紀40年代的石家莊飲食,分為5大口味,10種大眾小吃流傳至今

油條+豆腐腦


上世紀40年代的石家莊飲食,分為5大口味,10種大眾小吃流傳至今

炸糕


上世紀40年代的石家莊飲食,分為5大口味,10種大眾小吃流傳至今

罩火燒


上世紀40年代的石家莊飲食,分為5大口味,10種大眾小吃流傳至今

白涼粉

上世紀40年代的石家莊飲食,分為5大口味,10種大眾小吃流傳至今

水煎包

上世紀40年代的石家莊飲食,分為5大口味,10種大眾小吃流傳至今

炸果子

上世紀40年代的石家莊飲食,分為5大口味,10種大眾小吃流傳至今

扒糕


上世紀40年代的石家莊飲食,分為5大口味,10種大眾小吃流傳至今

豆漿


上世紀40年代的石家莊飲食,分為5大口味,10種大眾小吃流傳至今

餅子

這10種小吃廣泛融合了河北各地的飲食習慣和傳統食品口味,不僅在當時,如今也是石家莊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沒有現在早餐還堅持油條+豆腐腦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