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園區新力量」吳江開發區“全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

「園區新力量」吳江開發區“全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

吳江區委常委、吳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範建龍走訪企業。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吳江開發區努力打好防疫和發展“兩大戰役”,開發區上下開展“保姆式”上門服務,“清單化”解決問題,“全天候”有力支持保障企業復工,打造營商環境最優開發區。截至3月1日,區內95%以上企業已通過審核實現復工復產。其中,350家規上工業企業全部復工,賽伍股份、峻凌電子等企業恢復產能90%以上。

人員、原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疫情防控期間,位於吳江開發區的中達電子陷入了“兩頭堵”困境,發展前景一時蒙上陰霾。一籌莫展之際,吳江開發區相關部門及時出手,開具復工證明、對接勞動力輸出大省、發函照會原料生產企業……一套漂亮的“連招”成功為企業安上了生產鏈條。

吳江開發區產業以製造業為主,且龍頭企業多位於產業終端,對“輸入”和“輸出”的依賴都非常強,由於疫情防控形勢差異,不少區外配套企業還沒有復產,導致出現短時斷鏈現象。

“只有讓人流、物流、資金流等要素通道暢通,讓產業鏈協同發力,才能不斷提振企業投資信心,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堅實基礎。”吳江區委常委、吳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範建龍說。在推進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吳江開發區統籌謀劃,精準施策,運用多種手段推動“全鏈復工”,以“一環激活一環”形式助力工業製造產能加速恢復。

硬措施保供給:“人”“物”並舉

春節前,吳江開發區不少工人回鄉過年,疫情發生後,這些工人便滯留家鄉,倉促間無法返崗。這讓不少勞動密集型企業叫苦不迭,群光電子便是其中一例。

“我們有一些重要訂單趕著出貨,但是實在缺人。”群光電子管理部處長王中興說。

針對企業面臨的用工荒問題,吳江開發區及時出臺了“暖企八條”,鼓勵企業通過包車、專列等形式接駁員工,對其中產生的交通運輸費用,在市級、區級基礎上,吳江開發區將再給予一定補貼。

另外,吳江開發區還鼓勵引導大中專院校、技工院校、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院校、機構向已復工企業推薦用工,以頂崗實習、校企合作等方式,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

2月23日下午,來自河南商丘的86名企業員工乘坐高鐵緩緩駛入蘇州北站,吳江開發區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的10名工作人員及4輛大巴車將他們安全送回住所。這是繼2月20日通過點對點服務使群光電子(蘇州)有限公司443名工人乘坐“專車”從家門口直達廠門口後,吳江開發區服務企業復工返崗的又一舉措。

除人力資源輸送外,原料供應也是企業復工的一大先決條件。如在供應鏈上下游復工步調不一的情況下盲目復工,勢必會導致“復工難復產、開門難開機”問題,給企業帶來更大的負擔。吳江開發區把功課做在前頭,幫助產業鏈核心企業梳理配套企業清單,由核心企業整體打包向主管部門備案確認,確保上下游企業“一個都不少”地同步備案、同步運轉。

區內每家企業的供應商有多少,地點在哪裡,復工情況怎麼樣,是否有需要協調解決的事項,吳江開發區都作了調查,並專門統計製作了多張表格,可“按圖索驥”幫助企業解決原料供應問題。

“像中達電子,它的一家供應商在廣東惠州,為了讓該企業能盡力配合中達電子恢復產能,我們專門發了份函,對中達電子的生產情況進行了說明。”吳江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說。

只要能解決企業的用工需求和原材料供應問題,企業復工復產自然而然就能走上正軌。在聯繫供應商方面,對吳江區內配套企業,吳江開發區會聯繫吳江區工信局協助溝通;對蘇州市內配套企業,交由蘇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代為協調……總之,無論是何處的企業,吳江開發區總會及時找到合適的外援。

嚴要求優服務:“無事不擾”“有求必應”

針對企業本身,政府該如何做?吳江開發區選擇了一種方式:無事不擾,有求必應。該區對走訪企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到企業,就必須要幫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絕對不進行無意義的走訪。”

吳江開發區對轄區內企業劃分成12個網格,由機關幹部組建12個小組,實行劃區責任包乾制,指導企業有序復工復產。這些“復工輔導員”在走訪企業中瞭解到企業面臨的區別於“用工荒”的新問題:招工難。

隨著員工逐步到位,企業用工難雖然得到緩解,但還是處於一種“緊平衡”狀態,這種狀態也導致了一種情況出現:一些小企業或者一些崗位因為工資不夠高,依舊招不到人。

這段時間,企業的工資標準每天都在變,基本呈上漲趨勢。“像今天,企業的時薪是26元,明天可能就到27元了,低於這個價,就招不到人。”吳江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針對這一問題,吳江開發區制定出臺《關於應對疫情支持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對企業招工進行補貼:企業自主招聘區外的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且繳納社保滿2個月以上的,按每人1000元標準補貼企業,每家企業補貼總額最高不超過 50萬元。

除招工難,一些企業還有“隔離難”的問題。不少企業有從外地回來的員工,對這些員工,原則上需隔離觀察一段時間,企業則應設置隔離點。然而,實際情況中,一些企業自身並不具備設置隔離點的條件,在外租房又因為各種原因租不到,無奈之下只能求助吳江開發區。

吳江開發區接到有這類訴求的,有卡特彼勒、群光電子等企業。目前,該區已提供了一處閒置廠房作為隔離觀察點使用。

疫情防控期間,對企業的合理訴求“有求必應”尤為重要,因為這直接關係到企業的復工進程。因此,對一些政府能調度的,而企業又確實需要的資源,吳江開發區一律會無條件給予使用。

多舉措暢物流:“運得進來”“送得出去”

海晨物流是吳江開發區內的一家物流公司,滬蘇交界尚未互通互認之時,該公司的運輸遇上了困難:進不了上海。進不了上海,就進不了上海港,其國際貿易業務也就無法開展。

海晨物流找到了吳江開發區,希望相關部門可以出面協調,幫助打通物流渠道。吳江開發區以政府機構間溝通形式與上海港港口部門進行了交流,經過協調,海晨物流成功通過了出入港申請,國際貿易業務得以順利開展。

和海晨物流差點“送不出去”不同,吳江開發區內的另一家企業福斯潤滑油的生產原料則是差點“運不進來”。

當時,疫情防控形式非常嚴峻,福斯潤滑油從南通購買的一車原料在高速上下不來,出現了貨物卡在“最後一公里”的尷尬局面。知悉情況後,為保障企業正常生產,同時也為確保防疫工作不出現失誤,吳江開發區主動出面與南通方面聯繫,核對了車輛的出發地、行進軌跡以及目的地,最終“特事特辦”引導該運輸車將原料送進了福斯潤滑油。

企業復工過程中,物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有人、有原料、有產品,最後運不進來送不出去,還是不行。吳江開發區“鏈式復工”的最後一環,便是“暢物流”,連通上中下游各端的“生命線”。

“復工不是一個地區的一家企業或者幾家企業恢復生產就行的,一定要整條產業鏈重新恢復活力才行。”範建龍表示,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吳江開發區大部分企業已經復工,員工總返崗率已近70%。接下來,吳江開發區將繼續指導服務企業做好復工達產工作,進一步推動“全鏈復工”,在上中下游同時發力,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衝擊和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