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十五了,一年一年的過得真快,不是嗎?你那都有什麼年俗?

東方盛凡知產


過年了,過年了,穿新衣帶新帽,放鞭炮,爆竹聲中辭舊歲,不過現在我們這不讓放鞭炮。又是一年,又是一年。新年到!新年到!喜氣盈盈過大年。孩子們長了一歲,而我們卻是老了一歲。

穿新衣帶新帽,讓我想起了我們小時候過年的情景,那時候的條件沒現在的生活好。過年時媽媽蒸的包子全是素陷的,有玉米窩窩,還有把玉米湯熟了加在白麵中吃。餃子陷加的肉很少,只有一點肥豬油。每到吃飯的時候,吃包時我就偷偷的把裡面的菜陷給倒掉,我不愛吃裡面的陷,難吃。就是到了現在我也不太愛吃包子,我喜歡吃雪白雪白的饅頭。

時間過的真快,一轉眼即逝還沒來的及回頭,我們已老去。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這是我做的饅頭,炸的丸子,雞肉,還有油炸豆腐。

梅花十一月








梅花十一月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家是晉東南農村的,時間過得確實很快,再五天就要過年了,我們當地有俗語說: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把灰辭,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包小豆,二十七送閨女,二十八刨疙瘩,二十九打壺酒,三十初一撅的屁股作揖。

到了二十五,意味著距離過年就五天了,這幾天裡大家忙活備年貨,在二十五這天,我們會磨豆腐,炸豆腐。

在以前的農村,村子裡會架起大鍋,一家一家挨著磨豆腐,自己泡豆,磨豆,熬豆腐,煮豆腐,你家幫我我家幫你,鄰里之間互幫互助特別和睦,想想都特別懷念,覺得特別有意思。

還有二十五和煤土的說法,在以前人們要用煤生火,在二十五這天,要儲備很多的煤,沒煤的時候,我們這需要趕著馬車去河南拉煤,一走半個多月,拉半車煤回來,想想雖然那時候很艱苦,但很充實,很有年味,回來用水把煤和好,讓一正月天使用。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們不再自己磨豆腐,但還是會炸豆腐,吃大燴菜熬湯是必備,在這一天,我們還會炸土豆,炸丸子,炸饊子,所有炸的東西,在這一天就都做完。

二十六我們這就開始蒸花饃,那可是我們山西人最拿手的,村裡的婦女人人拿出自己的絕招,都要亮一手,爭奇鬥豔的。蒸豆包,要用玉米麵來做,包上小紅豆,那真是人間美味。

二十七送閨女,我們這剛結婚第一年的女兒,在二十七之前住在孃家,二十七這天,孃家人拿著年貨,要送閨女回婆家。

二十八刨疙瘩,二十八這天就要去山上刨燒年火的柴火了,我們這要用松枝來燒年火,燒起來特別旺,噼裡啪啦的直響,像是放鞭炮一樣。

二十九打壺酒,這天去打壺酒,準備過年,犒勞一下一年的辛苦,年貨就準備齊了,只說過年就好了。

三十初一,撅的屁股作揖。三十守歲,去搶頭爐香,盼來年有個好彩頭,初一早上接財神,擺上貢品,磕頭作揖,連燒五天香,初二開始走親戚,初二走舅舅,初三走乾爹,初四回孃家,這意味著年基本就過完了。

這就是我們當地的年俗,有濃濃的地方特色,希望大家能喜歡,幫我點個贊,謝謝大家!











山西花媽


長大了過年是覺得一年比一年快而且年味越來越淡,本人80後,本人合肥的,以前在農村還熱鬧點,現在村子上大部分都在合肥買的房子,過年也不回家了,以前小的時候在家只有除夕那天才能穿上新的棉衣,家家戶戶蒸饅頭,炸丸子,對聯都是自己寫的,過年拜年整個村子都能拜完,鞭炮煙花都是男孩子的最愛,還挺懷念。現在在城市生活好多左右鄰居不認識的都很多,鞭炮也不讓放了,也沒地方串門了,除了桌上多了幾道菜,新衣服隨時都可以穿,多休幾天假路上車少點,和平常真沒什麼區別了


加油武漢中國加油


大家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二十五了,一年一年過的真快,不是嗎?你們哪過年都有什麼年俗?

是呀,一年一年過的真的好快。離過年也就短短几天的時間了,我們這邊有這麼個習俗,就是從臘月開始,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臘月二十三小年夜吃芝麻糖,二十五掃塵土,這一天要把家裡面裡裡外外打掃的乾乾淨淨的迎接新年,二十六殺豬肉就是這一天要把過年用的豬肉買回家。二十七宰公雞,這一天要把家裡面的公雞宰幾隻過年用。二十八把面發,這一天要早早的把面發好,做成花饃饃。二十九貼道有,就是這一天要把春聯貼上,還要把家裡的東西都貼上道有,意思就是希望這樣的東西在家裡到處都有。三十晚上熬一休,就是三十晚上要守歲,熬到天微微亮,就要和村裡的人民聚到一塊去給村裡的長輩們拜年磕頭去,場面真是轟轟烈烈好壯觀呀!現在想想都覺得開心,不過這幾年不讓磕頭拜年了,現在反而覺得沒有以前的那骨子熱鬧勁了。在此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








玲姐的鄉村生活


是呀日子過得非常快,今天己經二十五了,再有五天就年三十了。在我家東北農村,農曆二十五是打掃塵土的日子,家家戶戶都要打掃室內外衛生,小時候每到這個日子一群小朋友,在一起唱著歌謠昐節日的到來。二十五掃塵土,二十六化豬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烀豬手,三十晚上玩一宿。現在在農村有很多地方還保留著這種民俗。

現在在我家鄉到年三十,都要貼春聯,對聯福字窗花。也有很多人家到三十早上起來就要供族譜,擺上供品香爐,每天燒香拜祖宗。到三十晚上剛一黑天,有的人家要請神回家過年,在村頭撒穀草一直撒到家,在家大門口放一根木頭,叫拴馬樁,是給祖先回家過年拴馬用的。總之現在的年俗己經比以前少狠多了。

我想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過年的習俗也會越來越少了。


放羊老頭


常常有人慨嘆,生活越來越好,年味卻越來越淡。提到年味兒,70後的我最懷念的就是小時候過年了。

那時剛進臘月門兒,年的氣息就隨著撲面而來。孩子們在學校裡談論的最多的話題也是還有幾天才能過年,大人們也開始划算著過年的方方面面。過了臘八節,立馬就有點兒年烘烘的感覺了。男孩們等不到過年,放著偷偷從家裡拆下來的鞭炮,女孩們雙手捂著耳朵在一旁湊著熱鬧,鞭炮聲在大街小巷此起彼伏。大人們開始忙年了。置辦年貨是重中之重的大事。現在到處都有菜市場和超市,明天過年,今天也能把年貨買齊全。那個年代不像現在,只能到每隔五天才有的集市上置辦。如果遇著趕集時天氣不好,可能就會貽誤大事。所以必須提前準備。人們日常省吃儉用,過年了,也咬咬牙、跺跺腳奢侈一把,割幾斤肉,買幾條魚 ,打幾斤酒,稱幾兩茶。對聯、窗花和過門錢還有祭祀用的香、蠟燭和燒紙也是缺一不可的。趕集之餘也會把看起來十分簡陋的家的裡裡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這就是一年一次的“掃灰”。大人們還會劈一些木柴,讓年三十晚上灶膛裡的火整晚都燒得旺旺的。老人們說只有這樣來年的日子才能過得紅紅火火。過了辭灶也就是過了臘月二十三,年味更加濃烈了。家家戶戶開始做豆包、蒸饅頭、炸面魚、打年糕,都忙得不亦樂乎。整個村子上空終日炊煙裊裊、香氣飄飄。

一切準備就緒,春節終於拉開帷幕。吃完早飯,孩子們興高釆烈地貼對聯、粘窗花。午飯前大人們還會放下家譜,擺上各種供品,然後春節的第一場鞭炮盛宴就開始了,過年的氣氛也被推向高潮。開飯了。大白菜燉粉條,裡面夾雜著至今還讓人記憶猶新的大肉塊。燒鮁魚平常難得一見,讓人垂涎欲滴。大米飯熱氣騰騰、香氣誘人。夜幕降臨,迎神進家。千家萬戶燈火通明、香菸繚繞、街門大開。孩子們跑東家、串西家,歡聲笑語不絕於耳。接近午夜時分,蔚為壯觀的第二場鞭炮盛宴又開始了,濃濃的年味到達最高峰。最讓人期待的就是除夕吃餃子了。因為那餃子裡不但包著栗子、棗、糖而且還包著壹分、弍分、伍分的硬幣。飯桌上隨時都會傳出“我吃到錢了”、“我吃到糖了”的歡呼聲。

大年初一,天還沒亮,整個村子就開始沸騰了,拜年的人群你來我往。“過年好”聲聲入耳。初二傍晚是送年的時間,一大家族的人拿著饅頭等供品都來到大街上,接著春節期間的第三場鞭炮盛宴也開始了。跪拜後,送年儀式就結束了。正月初三,道路上走親訪友的就絡繹不絕了,一般是先回孃家,然後才是七八姑八大姨。那時的小孩最愛走親戚了,因為去了之後,不但有好吃的而且還能得到伍毛至一塊的壓歲錢。不知不覺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晚上孩子們端著大人們用豆麵做的屬於自己生肖的燈,跑來跑去,歡呼雀躍。等到吃完甜蜜的元宵後,天天想、夜夜盼的年就圓滿地劃上了句號。





言廣


一年一年過的真快,今天都己到二十五了。各地的風俗不盡一樣,天津風俗我記得傳統風俗,二十五吃豆腐,二十六墩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白麵發,二十九貼春聯,窗花,福字,三十全家歡樂吃家宴,通宵半夜吃餃子。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會友吃餃子,初五撒小人(俗稱破五)。隨著移風易俗的觀念很多風俗年青人不知了。生活的提高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金牛1128


臘月二十五我生日[耶][耶][耶]



縹緲辰逸


2019年轉眼間二十五了,時間快如流水,目前外出務工的各在陸續返鄉,也有部分留守工作崗位的人員,在家的也在備年貨,殺豬,殺牛,殺羊,宰雞宰兔,等等,一年一度的家裡衛生大掃除也陸續進行,小孩過年的新衣服,還有部分人購車,換車過年,過年走親訪友,自駕旅遊,除夕,吃餃子,喝酒,夜晚上放煙花,放鞭炮,好不熱鬧,初一出行,走親訪友,天天吃大攴[呲牙][呲牙],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2946edfb7ad2406f86aa3b9ddac61aee\

鄉村悅人


我這是贛南老區,說起年俗的話要大年初四更有特色。其他跟全國都差不多――吃吃喝喝。如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年初四我會錄製視頻發給您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