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您認為六七十歲的老人在家庭和社會中的行為舉止應該是怎樣的?

紅姨說


我認為六七十歲的老人,在家在社會的舉止行為應該以和善寬厚仁慈,自尊自重自愛為本,做到以下幾點:1.自力自樂。自己的生活儘量自理,家務事或帶孫輩力所能及的適當做些,不能勉強勞累自己。自己找些有興趣愛好的事做一做,鍛鍊鍛鍊身體,養成有規律的良好生活習慣。過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對兒女、對家庭的貢獻。2.做到幾”少”:少操心操勞,少自以為是,少管閒事,少埋怨嘮叨,少提要求建議,少干預家庭社會事務。3.主動退居二線:家庭主事是兒女,所有事情,都放手讓兒女當家做主,操心,操勞。不輕易摻和、干預兒女工作、事業、交際、家務等事宜。只在需要自己時,出手協助幫忙。


其樂在衷


保持自已良好的心態,不要把自己在當主角了,幫助兒女們做一些力所能及,有益的事情,對兒女講話要以建議的態度,不要在以命令的言語了,尊重兒女們的選擇。

隨說不能在給社會做多大貢獻了,但決不能在給社會添亂。讓好的生活環境讓給年輕人。

著重自已的形象,經常鍛鍊身體,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學習一些養生之道,保持好自己的良好生活習慣,多關心愛護身邊的所有人,儘量減輕兒女的負擔,讓他們的精力投放於社會,給兒女,給所有人留下一個好的形象。過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老楊紅


良好的習慣堅持,不良習慣和舉止,要改變。

1、對於男的來說,六七十歲退休了將近10年,有的人身體好些,能夠自由出行,有些人健康狀況不好,自身難保。行為舉止是多年養成的,有的人有很好的習慣,很高的修養,言行舉止得體,自我約束力強,不管在家還是在外都很好。有的人不太講究,比較隨意,也不會有大的問題,個別人會做一些與年齡不符的事,引起誤會。

2、女的六七十歲差不多退休20年,七十都古來稀了,這個年齡或者在家帶孩子,或者出去跳廣場舞,幹一些與年齡相關的事。

3、我國人口進入老齡化,50,60後基本上都進入六七十歲的年齡,這個年齡“怕死愛錢不瞌睡”。絕大部分都是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退下來頤享天年,寫寫字,畫畫畫,養養花,跳跳舞,旅旅遊,也有養鳥的,街頭巷尾下棋的,都是活動量不大,有益於身心健康的事。

4、這個年齡社會活動也不多,就是超市、菜場買買菜,溜溜彎,路遠的也坐坐公交車,刷刷免費公交卡,有座位就坐,沒有座位站一會也可以,只要不妨礙別人,這樣的行為舉止不用改變。至於個別人倚老賣老,強佔座位,畢竟不多。良好的習慣繼續堅持,不好的舉止應該改變。

5、不管那個年齡段的人,都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老人要關心愛護年輕人,支持他們,鼓勵他們,扶他們走一程。年輕人也要尊重老人,幫助他們,理解他們。尊老愛幼,和睦相處。


墨香一毛在西安


60不算老,70,80,保護身體最重要,自理能力要做好,行為舉止,清潔衛生要搞好,不給兒女丟人現眼,年輕人最怕的是,xx是你爹,XⅩ是他娘,臉上無光,出門整潔大方,我家孩子就這樣,給我們買衣服,買了一件又一件,叫,穿好點,穿新衣服,意思不說也明白,怕老人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活幹多幹少不重要,最怕的是自己有病,有了病,尤其是大病,一輩子掙的錢花光,也怕保不住命,兒女給你看病,看不起,不給看又對不起你,現在的孩子這麼說,只要你不得病,就等於給家掙錢,最好不要給孩子找麻煩,增添負擔,說真的,七老八十有多少,活一百的有幾個,什麼行為舉止,疾病殘身,筋骨退化,老年廣痴呆,已經沒什麼講究了,心有餘而力不足。


最美田園風光


盡其所能,發揮餘熱,不給家人添堵,不給國家添亂


馮老漢1


我是六十八歲的老人,文化很低,但我覺得文化低不得於素質低。現在中國逐步走進人口老令化,老年人很多,你要沒有素質怎麼給中青年作榜樣。不要五六十歲就倚老賣老,坐車出行要求一些少年或身體不便的年青人讓座,甚至傉罵歐打,更有甚者這次疫情,有個別老年人不戴口罩出行,還大言不慚說,這大歲數不習慣,我覺得年令越大應越有風度,才不會被形勢拋棄!



長山紫雲1


我覺的人老了,六七十歲的年紀如果給兒女一起住,他們會把養老金拿出來負責一家人的吃飯,並且任勞任怨的做飯打掃衛生;再就是謹小慎微得帶孩子,洗尿片,餵飯。q飯做好了,端上來自己就得靠邊站了,看孩子去,等有吃完飯的再提她,她會吃桌上的剩菜、剩飯填飽肚子,再去刷鍋碗piaopen。


百合1561335


有句老話叫“老要張狂少要穩”,老要張狂說的是老年人雖然人生已走過了一大半,但前路仍然很長,應當保持好奇心與勇氣;這話沒錯。但這“張狂”二字也被很多老人誤讀,以為人老了,可以以老自居唯老獨尊了。於是乎上演出各種任性,叫人大跌眼鏡。

在家裡有的老年人擺不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年輕人頭上,和兒女無法溝通,把本來可以是其樂融融的家庭氣氛搞得烏煙瘴氣。

還有些老年人走出去更是我行我素,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跳廣場舞,隨地吐痰,大聲喧譁。地鐵上還有老年人對沒有讓出坐位的年輕人,直接揮出巴掌。還有一些去國外旅遊的老年人更是鬧出很多破壞國人形象的笑話。

這是怎麼了,是因為我們老了嗎!老人是該這樣子的嗎?

不是的,我理解:人到了六七十歲吧,不算老,在家庭裡你還是孩子們的主心骨,家庭的頂樑柱。只是你的角色變了,你不用衝在前頭,你只需對他們露出認可的微笑,或者儘自己所能默默的為他們做點什麼就可以了。

即便是做不了什麼也沒什麼,不是還有句老話叫兒孫自有兒孫福嗎,你給了孩子們空間,也是給自己空間。

其實家裡和外面是一樣的,社會上有我們的位置,只是我們自己如何看待罷了。我們是老了,但我們年輕過,我們奮鬥、我們擔當,我們也曾經是時代的脊樑。

我們要尊重自己,才能得到社會的尊重。

尊重自己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形象,就是要老有老的樣子。

歲月無痕,我們卻兩鬢染霜,那份滄桑很美,叫人肅然起敬。

老了多好,可以專心做自己的事,餘生畢竟有限,做也做不完。靜靜的品味和慢慢的享受就足夠啦。

所以不能張狂!



旺財是一隻狗


我的觀點是這樣的:六七十歲,應該處在退休老人的黃金時段,手裡有退休金,身體狀況尚好,已經度過退休初期的心理空落期,孫子孫女等隔輩人基本上幼兒園或上學,不用再辛苦幫兒女帶孩子,此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才能在家庭、社會中的舉止得當,別人喜歡,自己開心。

一、保持良好心態,擺正自己的位置。在家庭中,你已經不再是頂樑柱,最好能夠得體地退出兒女的生活,自己單獨居住。如果條件不准許,必須生活在一起,家務可做可不做,兒女的生活,尤其感情生活,絕對不要介入。在社會中,要時時記住自己已經退休,無論過去是多大幹部,現在跟同齡人都是平等的,不要倚老賣老,免得沒人買賬的時候自己打臉。一定守住不能為社會做貢獻,也決不能給社會添亂的底線。

二、提高養生意識,培養興趣愛好。六七十歲的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學點特長,既能鍛鍊身體,又能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打發閒散時光。比如跳跳廣場舞,學點樂器,搭伴旅遊等等。這個年齡段的老人最忌諱的就是貪小便宜的心理,永遠記住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管好自己的口袋,遇到需要動用存款的大事必須和兒女商量。

三、坦然面對生老病死的正常規律,不僅要在意生命的長度,還要重視生命的質量。生病了積極治療,如果治不好了,那就好好享受剩餘的時光。兒女子孫能盡孝床前,是自己前輩子積下的陰德,久病床前無孝子,也不必抱怨。真的到了生命盡頭,不拖累孩子,不折磨自己,含笑九泉,無悔一生。

老人如此舉止,子女愛戴,社會尊重,自己開心!





清水彎彎hrp


人老成熟幹練,體力不支,把小家庭交給子女,把視角從小家庭裡移開,避免和子女產生摩擦。既省心又有自已的空間,多留意社會和國家的事情。開闊視野,敞開胸懷融入社會,大事明白小事自然迎刃而解,輕鬆過好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