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國內設計師整體水平都沒有國外的高?怎麼才能提高設計師們的專業水平?

青音幽韻


我不認為我們的整體水平比國外差,甚至我覺得我們的水平要優於國外設計師!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歷史,我們必須有這方面的自信和底氣!

而關於如何提高設計師的水平,我就概括為兩點,用心和體驗!用心對待每個項目和細節,誠摯體會生活帶給我們的點滴!這就是為什麼有酒的人,缺故事!當你有很多耐人尋味的故事的時候,就會有很多人拿著各種好酒去找你。就像你有很多人生閱歷,對於生活的閱讀能力豐富,自然就會得到很多的機會!一個道理!加油!我們可以的!用心體驗生活!你就會是最優秀的設計師!


設計師阿永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設計的很多獎項都是有國外的一些機構、組織協會等評定、頒發獎項的,歷史、文化、政治等很多因素結合在一起,讓中國設計師在國際領域內少有嶄露頭角的機會。但是絕不能說我們的設計水平就比國外的低,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中,趨於保守,缺乏創新,墨守成規是我們的一些缺點,但是事情要用兩面性來看待,正是這種傳統思想的延續,讓我們在各領域的設計工作中,總是可以看到中國元素,不僅提醒國人,要牢牢記得我們的中國傳統,更是讓外國人看到了中式美的震撼。

其次,不得不承認,在很多領域內我們的設計師水平是落後於國外的,但是真的是設計師水平的問題嗎,這裡我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市場化越來越成熟,發展日新月異,市場化經濟的飛速發展,其實對設計師們來說不算太好的事情,讓設計師們不再以設計作品為唯一的評定標準,經濟利益成為了成功與否的代名詞,越來越多的設計師,相似的、抄襲的設計屢見不鮮,不是我們的設計師做不出好的作品,而是熱門的設計,才能帶來經濟效益,不僅僅是設計領域,很多領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在利益的腐蝕下,誰還能保持著那份初心和堅持呢,畢竟我們只是人,我們也要生活,我們也需要生存,不是我們做不出好的設計,只是好的設計也需要有慧眼識珠的人。千里馬雖多,但伯樂能有幾人,這是個悲哀。

最後,還是要在隨波逐流中做出一些堅持,畢竟個人的力量改變不了社會發展的流行趨勢,那就要利用好流行趨勢,來表達一些自己的堅持,要有自己的設計語言在內。不要覺得中國人審美差,我們土,我們很low,幾千年前的中國文物,老外不也是覺得真香嗎!所以,給中國的設計師一些時間,我們不會辜負國人對設計的更高追求,謝謝。


小李室內裝飾設計


這絕對是個經不起推敲的問題,根本沒有“國內設計師整體水平都沒有國外高”這個說法,更沒有數據支持題主這種說法。

確實有一些比較了不起的國外設計師作品,但是這既代表不了國外的“整體”,也代表不了國內的“整體”

一、為什麼有國內不如國外的感覺?

1.你應該沒見過國外菜鳥設計師。有句話叫“不是猛龍不過江”,沒兩把刷子也走不出國門。這些人僅僅是國內的佼佼者。大量的如你我一般的泱泱菜鳥是沒機會出國展示作品的。

2.你在國內幾乎看到的全是菜鳥設計師。不管什麼事情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看到本質。題主所謂的國內的設計師不夠優秀的觀點,就是因為看到了本質。在國內你舉目四顧菜鳥遍地,自然就會有那種感覺?

3.國內頂尖的設計師你也不常見到。即便在國內,也不是有機會經常和那些高手設計師們互動切磋的。

頂尖設計師的在哪國都屬於少數,可能題主的這種感覺,國外的菜鳥設計師同樣有。可能他們也一邊醉心於中國的傳統建築之美,一邊詬病他們的設計師水平不高。所以,做設計,千萬不要一葉障目。

二、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看清文化差距

1.藝術是沒有答案的。郭德綱的相聲常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不能量化的問題,如何評判他的好壞?

2.能被主流接受的設計也算是好設計。有些比較牛的設計師是可以引導潮流的,這類人會拿人們的審美當實驗,成則一鳴驚人,敗則眾人皆嘲。國內一些地標性建築經常被外國人拿去嘲笑,他們也是將中國當成設計概念的試驗場。如果能將主流做好,也照樣算是好設計,大部分人喜歡的“俗”文化,在設計師手裡得到昇華同樣值得尊重。

3.設計師總會在自己的文化氛圍裡出彩。如果論中式設計,估計中國設計師是最有發言權的。相反,如果論歐美、或者北歐風格的設計,可能西方人或者受西方文化薰陶的人更擅長。順便說一下,現代風格的設計也源起西方。

4.你會受“外來和尚會念經”的影響。中國近代以來的崇洋,造成一切外來皆好的概念,行成文化的衝擊是不爭的事實。先入者將我們幾代人審美帶向了他們希望的方向。可喜的是,中式並沒在衝擊中斷層,近年來還有越來越好的跡象。

5.文化差距並不是說哪一種文化更好。歐洲現代設計從文藝復興時期就開始了,由於對全世界的文化輸出,設計影響全世界並不奇怪。中國文化淵源數千年,中國現代的設計概念也是受西方影響,所以有先入為主的感覺也很正常。但是,文藝復興和中國沒有斷層的文化底蘊相比,時間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文化的自信才能做好設計。

三、國內設計市場的弊端。

1.設計師自主性不強。

由於商業環境的影響,設計師受各種因素的干擾,很多理念沒辦法實現。

2.甲方參與度過高。不管是業主還是甲方几乎不會假手於設計師整體操盤,很多時候到最後業主自己成了設計師了。

3.設計文化的缺失。設計師們一味的抱怨市場是不對的,設計文化和堅持的缺失也會對自身造成影響。

4.對設計師不重視。即便是一些很大的裝飾公司,也沒有幾個像樣的設計師,這是事實。受制於商業,機構根本沒有培養設計師的動力。幾乎一大半的設計從業者都達不到設計師的標準。

看了這個題目之後,突然有了回答的衝動,不過也只是點到為止。並且是泛泛之談,並沒有觸及問題根本,歡迎討論。


山與土


首先,我個人並不覺得國內設計師整體水平比國外差,我更想表達的是國內設計市場存在的問題。但先梳理一下目前設計行業的問題。

1.一般設計市場,快餐式設計文化橫行。業主方面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恨不得今天給你任務,明天讓你拿方案。作為設計師沒有過多的時間進行原創,更多的是快速照搬或修改一些作品,以此博取設計任務,為了活下去。進而設計師沒有很多時間去沉下心來設計相關項目。

2.設計行業趨於生產加工製造業模式。你做的設計不叫設計,頂多是流水線上的產品。固定思維,固定模式下出來的東西,沒有精雕細作的完整設計過程。因為高速的社會發展,設計行業絕大多數項目並不注重“內外兼修”,達到“我能用就行”。長期做這樣的項目,設計師形成了不良設計習慣。久而久之,變成出的了圖就結束了。

3.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設計師變成了傻子,無暇更多時間進修。每個月絕大多數時間埋頭苦幹,單純的設計師不只是單純的問題,因為多數加班時沒有費用的。設計師很多時候是需要抬頭做事兒的。相比同樣埋頭苦幹的程序員,人家互聯網公司可是真給錢,有的還給禿頭宅男們配漂亮拉拉隊小姐姐。

其次,國內設計師不比國外差的原因是:雖然是大量重複性工作,但也帶來了,整體技術的紮實,設計內容的豐富。以建築行業為例,國內設計師一年的項目可能趕上,國外設計師2~3年的業務量。這是無法比擬的。

而要提高專業水平,只能平時注意進修,保持頭腦清醒,遇到好的項目,沒有太多阻力的時候竭盡全力去做。但是做大師的機會並不是人人都有。影響你做方案的各種因素一直都在,設計師自己都會遇到。更況且外來的和尚好唸經是真的!


非典型建築師


國外設計師接觸的不多,但有一點我瞭解,世界上頂尖的建築作品大部分還是由海外設計師完成的。所以說題主的描述的確是個事實。



我生活在一個二線城市,這裡應該沒有國內頂級的設計師。一個城市的行業發展當然不能代表全國,但也能從中看出一些端倪。所以關於題主所提出的問題我認為可以有以下幾個原因。

現在的設計師門檻太低

就像我們在悟空回答問題一樣,我完成了4個像樣的回答,現在我就是創作者了,如果我繼續輸出優質回答,我就是優質創作者了,但是這些能說明什麼,能說明我的文學水平到了大師級別嗎?顯然是遠遠不夠!影兒都搭不著!我只是按照相關規則完成了一些合格的作業而已。



“設計師”,按字面拆分可以理解為老師或大師級別的設計工作者。“老師”這個詞近幾年已經被玩壞了,剃頭的、美容的、傳銷的都可以叫老師,“設計師”也被玩的差不多了。現在想成為一個設計師並不難!在學校學兩年電腦,出來在公司做一年助理,然後接幾個單子就是設計師了!如果再接兩個高端點的客戶,再去國外晃盪幾天,到某某美術館某某宮拍點照片發個朋友圈,然後就是高端設計師了。所以說我們的設計師更像是一種職業的稱呼,代表不了專業高度。

行業現狀決定了設計師的追求方向

在我的城市,設計圈有個怪現象。

  • 大多數設計師連基本的手繪都不會。
  • 有思想有藝術追求的設計師過得並不好,那些水平一般的設計師倒是開豪車住豪宅。
  • 真正的設計師很清苦,白天構圖晚上畫圖思考;一般的設計師很瀟灑,白天畫圖晚上喝酒社交。
  • 牛逼的設計師設計費高,但收入一般;一般的設計師設計費低或者免費,但他們的收入反而更高。

在我們這,設計師是一個很主要的主材渠道,賣主材的想把貨賣出去,很多都得通過設計師去推薦,然後給設計師提點,這才是設計師的生存之道。所以設計師根本不需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設計功底上,懂得社交和營銷才是最主要的。



客戶的欣賞水平導致設計缺少創新

俗話說得好,做事不由東、累死也無功;滿腔熱血架不住客戶一盆冷水!因此我們的設計流程基本是這樣的。

  1. 客戶先提出方向,比如要歐式的、簡歐的、輕奢的、現代的、中式的等等。這個過程設計師基本沒有話語權也不願意介入。
  2. 一些細節上客戶也會提前給出大框,比如一些空間佈局、顏色搭配等,然後設計師提供優化。
  3. 很多客戶都是帶著設計來設計的。這一塊照著鄰居那樣整;這一塊按照這張圖做。客戶只是缺少一種把方案落實到圖紙和施工的能力。

所以說,客戶就是和劇本,設計師就是演員,照著本演就行了,客戶的需求才是真正的追求。



我們的國情也限制了設計行業的發展

可以說我們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一個輸入技術、文化、理念,然後不斷學習追趕的過程,儘管我們有中國特色,但是在很多行業上並沒有體現多少。追趕的過程哪來創新呢?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多年深厚的文化底蘊。但這卻不是中國人玩出來的!外國人給我們上了一課,自己老祖宗的東西讓人家玩兒得那麼煽情!有的人說很多國外設計師都來中國學習建築文化。沒錯是這樣,但是人家來學的是我們的歷史文化而不是現代的。我們自己的東西很多都被自己丟棄了,比如中醫、建築、文字等等,這些好東西反而被歪果仁奉為至寶。所以我們空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卻沒有好好傳承下來,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總之,設計專業水平低是很多因素造成的。既有個人因素,也受行業市場和社會影響。想改變現狀非一朝一夕。但是當有一天我們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了,憑著我們的歷史文化積累,一定能出現一批頂級的設計師。畢竟,我們也有過樑思成林徽因,也有過貝聿銘……


窗事界


這是教育和底蘊,以及生活習慣的綜合問題。你看,室內設計的範疇是美化和舒適,我們都是在模仿,比不過國外的設計是固然的。

80年代以前我們幾乎所有的人住的是毛坯房,也就有條件的牆面刷石灰水,加佛青。地板磚有沒有,灰沙地。室內裝修幾乎為零。改革開放以後,收入和條件高了,有了商品房以後我們國家才有了所謂的室內裝修,最早是香港傳來的,港風。然後是日颱風,再然後是歐美風。歐美地區風雪多,整了個壁爐烤火,我們模仿個佔地多餘沒有實際意義的假壁爐。可以說,我們整個業界都沒有理解室內裝修的真正含義。90年代以後才有所改變,才有我們中國古典文化的體現。

有時候不是說想學就行的!舉個例子,中國的乒乓球世界第一,全世界就是再怎麼去弄,歸根都底也是打不過中國的。這是先天合適和全民努力的支撐。換籃球,足球,你肯定弄不過人家的。就“適合”兩字。

所以,室內裝修,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你得著重發展有自身文化底蘊的所屬,讓世界瞭解你國家的文化和建築特性和裝修的舒適性,得到認可,才會有進步和推廣,才能有所超越!


子然9716


我國設計這行的興起比國在晚,國外興起比較早,具有豐厚的經驗,國外的設計都是超乎尋常的設計,中國的設計師相對比較保守一些,歸根原因還是國民的思維方式較傳統。

要提高設計師的水平,1.想 設計師必須善於思考,對設計主張自己的想法哥理解。

2.看 多去看別人的優秀作品,培養自己藝術鑑賞能力。

3.練 多看的同時也要多勤加練習才能達到設計的積累。

4.審 要對自己的作品挑出不足,嚴格完善自己的作品。

5.問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遇到不懂就要問,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





2020浮生若夢


設計這個概念是國外的,中國自古以來,是工匠精神,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古代厲害的匠人大部分也是沒有名字的,中國從工匠到開始有了設計這個概念,也才短短几十年時間,所以,仁重且道遠。


china趙小姐


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就像我們美髮行業可以通過行業的大賽,然後積極的去參加第二就是多去外面學習,可以到國的這個行業類的一些頂尖級的人才那裡去參觀學習做交流,然後提高自己的眼界,這個都會對我們的設計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偉亮首席設計師


這個問題真是老生常談了,因為本人是做設計教育培訓的,可以從教育這個角度聊一下。首先,我認為國內設計師水平整體不如國外,一定是教育先出了問題。就拿工業設計來說,國內工業設計滿打滿算才走了30年,很多開設工業設計教育的高校也都是從2010年之後,師資就不用說了,缺乏實戰經驗!這是個大問題。國內設計專業學生又大多是高中美術生考上來的,走高考捷徑,或者被逼迫學習美術大有人在。所以,適不適合學習設計又是一個大問題。

另外,我覺得社會也並沒有達到對設計師高度認可的狀態。藝術與設計是人類較高境界的智慧,抄襲,複製……都在不斷破壞這個環境,經濟還要再快速發展,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那個時候,應該會有所好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