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大布匹市場“雙線戰役”樣本

<table> 中大布匹市場“雙線戰役”樣本

中大布匹市場已開始為復工復產做準備。圖為1月30日,嚴峻疫情下處於停市狀態的中大紡織商圈。南方日報記者 李鵬程 攝

/<table><table> 中大布匹市場“雙線戰役”樣本

3月1日,白馬服裝市場有序復市。南方日報記者 馮豔丹 攝

/<table>

走進中大布匹市場的瑞康路,兩旁連綿一公里的各大紡織城仍然大門緊閉。在康樂村、鷺江村的幾個出入口,戴著口罩的防疫人員24小時值守,過往車輛和司機一律仔細檢查和測溫後,方可通行。一位工作人員說,“聯防聯控仍然一點都馬虎不得。”

此前,這裡活躍著5.2萬湖北籍商戶和人員,他們目前大部分仍留在老家沒有返穗,情況特殊且依然複雜嚴峻。

疫情突襲之初,海珠區便以最快的速度、最有力有效的措施,嚴格執行一系列“硬核”防疫措施。隨著疫情防控積極向好態勢進一步拓展,海珠區近日發佈通告,中大布匹市場可以為復工復產做準備,但正式開市的時間,仍然要考慮湖北的疫情防控態勢。

作為商貿之都,廣州專業批發市場眾多。商貿中心、批發市場和旅遊景區從業主體多、人流密集,既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也是復工復產中上下游供應鏈的重要環節。面對嚴峻挑戰和特殊的難題,中大布匹市場正在著力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用好政策、智慧治理“組合拳”,加快有序復工復產準備。其實踐和探索,將是專業市場如何統籌推進推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促進、實現兩場戰鬥一起贏的典型樣本。

南方日報記者 馮豔丹

決策堅定 開市時間視疫情防控態勢而定

“具體開市時間視疫情防控態勢,特別是湖北方面疫情防控態勢而定”。在2月17日召開的廣州市政府新聞辦疫情存續期間各區疫情防控保障工作通氣會上,海珠區副區長孫偉如此回應中大布匹市場的開市時間。

“全國面料看廣東,廣東面料看中大”。中大布匹市場有59個專業市場,近2.3萬家商戶,集聚來穗人員約15萬人,其中湖北籍人員約5.2萬人。不難想到,如果這約5.2萬人集中返回廣州、返回中大布匹市場,廣州的疫情防控將會面臨怎樣的局面?責任之重、壓力之大不言而喻,此時絕不能大意。

海珠區的湖北籍人員數量位居全市各區之首,其中大部分活躍在中大布匹市場,這是與廣州其他任何專業批發市場都不一樣的地方。疫情發生以來,海珠對中大布匹市場的態度始終很明確,復工服從於防疫。

2月5日,海珠官方宣佈了“中大布匹市場不限期推遲開市”。2月7日,提醒“中大布匹市場未有新的通知之前不得復工。”

2月28日,海珠區發佈《關於繼續統籌做好企業復工復產相關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通知》提出,中大布匹市場復工復產,視疫情防控的態勢而定,可有序做好復工復產的前期準備。

復工復產的具體準備工作包括,復工前商圈出入口必須安裝熱成像體溫檢測系統。商圈企業須提前下載註冊“釘釘”應用,進行企業認證,添加導入員工信息,待收到復工通知後進行掃碼申請復工。進入中大布匹市場的員工要填報相關信息生成健康碼,後期通過健康碼進入商圈各大關卡。

從無人機到健康碼 科學管理、高科技手段優化防控

“不接受體溫測量的人員不得進入”“本社區範圍已實行圍院式管理,規範出入”……開展疫情防控以來,中大布匹市場就推出了無人機巡查,向當地住戶播報最新的防疫措施和相關政策。

為加大對重點場所和重點人員的管控,除了無人機,中大布匹市場也運用了信息化的手段優化防控技術方案。

布匹市場的員工,在復工前需要進入“釘釘”APP的“中大商圈健康碼”應用,如實填寫所需信息,其中包括上傳手機服務商提供的近30天內的軌跡截圖。最後,可生成對應的健康紅/綠碼,持綠碼可通行中大商圈所有關卡,獲得紅碼的用戶則需經過其他流程最終轉為綠碼後方可進入。

中大布匹市場所在的鳳陽街道,轄下有多個大型住宅社區和城中村。節前,布匹市場的大部分湖北籍務工者便居住於此。如果沒有發生疫情,他們此時已回到廣州的家。

“盧書記,我家租客一家1月8日離開廣州返回其老家湖北天門,他說要等疫情穩定後再回廣州。”“收到,謝謝。”在疊彩園社區黨員群裡,此類對話經常發生。為方便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疊彩園社區黨總支部書記盧穎賢建立了兩個黨員志願者微信群,協助居委開展防疫工作,同時也方便服務居民。

羅志堅是鳳陽派出所疊彩園社區的一位民警,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迅速加入到防疫三人工作小組中。查電話、打電話、上門核查,安撫居家隔離人員……沒有休息過一天。

他們都是海珠區聯防聯控、群防群控防疫戰線中的一員。對於重點人群、重點行業以及外來人口聚集的社區、城中村、市場,海珠區推行的是“勸”“管”“宣”防疫“三板斧”。

“勸”,發揮商會、企業、出租屋主作用,勸導重點疫情地區人員暫緩返回。1月23日以來,從湖北每天返回的人員在幾十人左右,實現平穩流入。“管”,通過圍院式管理、社區“三人小組”等做法對返穗人員進行有效管控。“宣”,各種途徑保證信息公開透明,讓群眾安心放心。“宣”則是各種途徑保證信息公開透明,讓群眾安心放心,讓外界對這裡有信心。

轉型升級 進階時尚之都在路上

難題在人員管控上,其根源在產業上。一直以來,中大布匹市場長期面臨產業亟待升級的問題。

從長遠發展來看,中大布匹市場要著眼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結合深化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推動傳統商貿集市和批發市場轉型升級。更具體來說,需要走向定製化、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強化商圈的總部經濟、科技孵化、創意研發、時尚發佈、商務配套等功能。

對於中大布匹市場轉型升級的探索由來已久。2018年,中大國際創新谷啟動,其目標是打造成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知識轉化樞紐,外界期待著中大布匹市場能借此“突圍”,轉型成為創新熱土。

2019年發佈的《海珠區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5年)》對中大布匹市場所在的鳳陽街區也明確提出產業目標,一是基於布匹專業市場改造發展品牌設計、布匹供應鏈管理、時尚會展等高端服務環節。二是利用布匹市場釋放產業空間,打造環中大的國際技術孵化轉化功能載體。

來自學界、業界的討論也一直火熱。《海珠區中大商圈打造“國際時尚設計中心”規劃研究報告》稱,廣州是打造世界第六大時尚之都的最佳候選者。去年舉辦的中大國際時尚中心創新論壇上,中山大學中大諮詢產業研究院院長王微見也表示,時尚產業已經成為世界級灣區標配,應當把中大國際創新谷作為廣州打造世界級時尚之都的主要承載地。

中大布匹市場不僅僅是海珠的,而且是廣州的,要努力把中大布匹市場打造成為海珠“時尚之都”,也打造為廣州“時尚之都”。

此次疫情,不可避免地對中大布匹市場有些打擊,但同時也蘊含轉型升級的新機遇。在“暖企”政策上,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佈的《關於支持中小微企業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過程中健康發展的十五條措施》提出,降低專業市場租金。承租市屬和區屬國有企業物業經營的專業市場開辦方應減免2個月商鋪租金,鼓勵其他專業市場的業主方和開辦方減免或降低租金,對執行情況好的予以獎勵和支持。

但是,危中有機,中大布匹市場能否在統籌推進推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促進中化危為機,加快實現轉型升級、走出一條新路、邁向時尚之都?

直擊

白馬市場開了,“雲賣貨”多了

“您看看這個襯衣如何?”“我試一下!”來自山東菏澤的主播戴著口罩,正在試穿衣服。“滿漫”原創女裝集合店店員正一件件推銷,“您再看看這個外套,也不錯”。

3月1日開業,廣州白馬服裝市場(以下簡稱“白馬市場”)有序復市。“比預想的好,昨天成交了四單。”經理姚潔偉站在門口迎客,地上堆著十多件已經打包待寄的包裹。

廣州白馬服裝市場開辦於1993年元月,是廣州地區交易量最大的服裝市場。市場經營的業戶約2000多戶,既有珠三角地區、浙江、福建乃至全國各地的服裝生產、銷售企業,也有來自韓國和港臺地區的商家。

場內客流超過9000就報警

“請所有商戶、採購商有序入場,按地標指引保持1米間隔,拒絕人員扎堆。”從廣州市越秀區人民北路拐進站南路,遠遠就聽到白馬市場門口的廣播反覆提示。

市場門口一排限行欄杆將人流指向左右兩個方向,兩個入口通道分別有五六個人正在排隊,地面每隔1米左右就有標識。每隔10米左右設置一個指引牌,工作人員在一旁指導如何申報通行證。

填資料申請通行證,發信息獲取近期行動軌跡,手持通行證讓工作人員掃描,經過自動測溫儀……商戶、採購商憑“穗康碼”“白馬通行證”“個人近期行動軌跡”,有序通過自動測溫系統進入商場大門,每個人全程不到5分鐘。雲浮的李小姐剛爬上臺階,一邊的工作人員就遞過來一個免費健康禮包,內含口罩與免洗洗手液。“太貼心了,非常感謝。”李小姐連聲道謝。

走進市場,一樓女裝檔口基本都開業,偶有提著大塑料袋的採購商走進檔口諮詢。“開業當天客流量達到了8000多,” 白馬市場總經理陳寶洪介紹,810家商戶準時開業,開業率超過80%。預計一週左右,開業率可以達到95%以上。

作為越秀區甚至廣州的專業市場流通行業龍頭企業,白馬市場的採購商遍佈全國及國外7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內有1000多家服裝品牌經營,日均客流量數萬人,年前更是多達十萬人。

今日總客流、今日到場採購商、今日到場營業員、今日到場經營戶……白馬市場除了做好日常防疫監控工作,運用大數據平臺助力疫情防控,平臺實時顯示場內人數、湖北籍人數等數據,牆上十幾個監控屏上顯示著各個出入口的實時狀態。

“我們提前三四天緊急研發了這個平臺,”陳寶洪介紹,利用互聯網技術開發出電子通行證和健康大數據平臺,實時可視化監控現場滯留人數,也方便需要時溯源。若同時在場超過9000人,及時發出人流過量風險預警,實施客流管控措施。

突然發現有人體溫高於37.3攝氏度,安防人員佩戴防護設備後迅速指引體溫異常者到隔離點,聯繫街道進行處置,並安排清潔工進行消毒……

早在2月28日,在越秀區復工復產領導小組的指導下,白馬市場舉行了廣州市首場以專業市場為主體的防疫應急演練活動,對各種突發情況進行預演處理。“我們做足了準備才復市。”陳寶洪強調。

商家嘗試“觸網”積極“雲賣貨”

去年臘月二十八,姚潔偉像往常一樣拉下卷閘門。“總共兩萬件春裝,剩下1萬多件2月銷售。”這是他在白馬市場開店的第十年,計劃年初九復市。

他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一關門就是一個多月。以前,他總是忙得沒有時間上網。如今閒在家,他開始通過微信發圖片給老客戶。因疫情原因,全國各地開業甚少。少數老客戶的門店開業了,開始批發他家的新貨。

延遲了一個月開市,他果斷開啟 “觸網”的高級階段。“第一天直播賣貨,80多個人觀看,40多人下單。”姚潔偉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指著門口的十多個快遞包,“這都是寄給老客戶的。”

“我就準備上半年保本,下半年再想盈利的事。”這些年在服裝市場的經歷鍛鍊了他的好心態,而他的底氣不僅來源於線上銷量,還來源於線下多人流。第一天開業,店裡進來十個人,四個人成交。“三個零售,一個老客戶批發,成交率四成啊,”他笑著說,比預計好多了,因為預想是零成交。

一年之計在於春,時間耽誤的不僅是銷量,還有全年上貨計劃。原本準備的是春裝,而進入三月開始要賣初夏的服裝。“我們要在存貨的情況下,快速推出短袖、中袖等。”姚潔偉用新品搭配存貨,希望儘量減少損失。

因為地處入口處,即使臨近關門時間,“滿漫”原創女裝集合店仍有顧客在試穿。“我以前在廣州待過,知道白馬市場是廣州地區規模最大、輻射面最廣、交易量最大的室內服裝交易市場,”黃小姐現在回老家山東菏澤做直播,第一時間乘坐飛機來廣州。“著急拿板回去試穿,顧客需要我再聯繫商家發貨。”她說,年前的存貨都賣完了。

“滿漫”的對面,一家潮流女裝店內十來個營業員正在整理衣服,順豐快遞小哥正在麻利地打包。“我們都是賣的去年款,半價銷售。”一店員介紹,通過微信發給老客戶,銷售量是平時的三成左右。

疫情推遲了市場開業,也倒逼市場轉型。在復市前,白馬市場就通過網絡培訓課程,推動商戶提升線上營銷能力。同時提供“一對一”導購服務,協助採購商對接品牌貨源。不少商戶像姚潔偉一樣,通過直播、微信等線上形式積極“雲賣貨”,保持服裝產業的商貿活力。

“才兩家的貨,不太夠啊。” “白馬開了,是個風向標,其他市場還會久嗎?”黃小姐和同伴站在市場門口,商量該何去何從。

可以預見,隨著以白馬為代表的專業市場陸續有序復工,此前被壓抑的二級批發和客商採購需求也將得到緩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