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春節,婆婆嫌小兒媳做飯難吃,嫂子掀桌:吃什麼團圓飯,我不受氣


春節,婆婆嫌小兒媳做飯難吃,嫂子掀桌:吃什麼團圓飯,我不受氣

01

家,只是一個百來平米的小地方,可是它卻收集著我們成長路途中的快樂、幸福,還有那曾經酸到心裡的委屈。

我們這一生都在不斷出發,也在不斷尋找回家的路。出發,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那片天地。回家,尋找自己紮根的地方。

木村久一在《早期教育和天才》中說:“家庭應該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愈發看清中國式的大家庭,就像是排練一場精彩的大戲,各自都有自己的角色,性格和對白,看似精彩,幕後卻也藏著太多的糾葛和紛爭。

如同蒙泰格尼指出,經營一個家庭需要付出多大的艱辛:“管理一個家庭的麻煩,並不少於治理一個國家。”

經營家庭,需要家庭成員默契配合,互相合作,才能一起經營好。

春節,婆婆嫌小兒媳做飯難吃,嫂子掀桌:吃什麼團圓飯,我不受氣

02

春節期間,中國式的大家庭“團聚”在一起,往往也會產生利益糾紛,產生矛盾。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有了虛榮心,有了攀比心,甚至有了嫉妒心。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常常夾帶著一些“私心”,也因此不斷出現磨合期,不斷髮生令人不快樂的事件。

李慧珍(化名)是個性格很內向的女孩子,她找的丈夫程洪慶(化名)是家裡的老二,上面還有個哥哥。哥哥已結婚,聽人說嫂子性格跋扈。

聽說,公公前兩年去世了,婆婆因為和大兒媳婦不和,她自己租房子住。

李慧珍進門時,婆婆對她感覺很好,拉著她的手顯得很親切,還明裡暗裡說大兒媳婦不好。並且和小兒媳商量,想和他們一起生活,還說可以做“免費的保姆,管她一口飯吃就行。”

李慧珍看婆婆說得那麼可憐,也沒多想,就讓婆婆搬了進來,此後都同吃同住。

李慧珍結婚後,看到嫂子工作很好,賺錢也很多,聽說她以前都是自己帶孩子,從來和婆婆都是“各不相干”。

大嫂和婆婆兩個人互不喜歡,也誰也不理誰,聽說以前兩個人吵得很兇,所以彼此往來特別少。

春節,婆婆嫌小兒媳做飯難吃,嫂子掀桌:吃什麼團圓飯,我不受氣

李慧珍常常聽婆婆絮絮叨叨說嫂子霸道,潑辣,沒法理喻。而她,總是把自己說得有多好,付出了很多,大兒媳不領她的情。

可是,李慧珍和婆婆相處了一段時間,發現婆婆並不是像她自己說的那樣好相處。

李慧珍喜歡養熱帶魚,婆婆看到要用到燈和加熱棒,一個魚缸就要上千元,頓時臉色就不好看了。

並且埋怨:養個魚簡直就是糟蹋錢,不頂吃不頂喝,還要成天花電費,中看不中用的東西。她不斷的重複提起這件事,而且婆婆在李慧珍上班的時候,沒有經過她同意就送把魚都送給了親戚。

把魚缸在舊貨市場處理掉了,賣魚缸的錢她自己收了起來,說是留著買菜用,幫她節省一筆開支。

李慧珍心裡委屈,跟她講道理,可是婆婆狡辯說自己給她說了,要幫她處理掉。婆婆確實在她面前嘮叨過,可是自己並沒有答話,婆婆就這樣先斬後奏的處理了。

也因此,李慧珍第一次那般真實的認識了婆婆,也第一次和婆婆發生了爭執。

但是,令她沒有想到的是,面對她與婆婆之間的衝突,丈夫只是沉默,沒有任何回應。

她覺得委屈,在丈夫面前埋怨了幾句,誰知丈夫有點不耐煩地吼道:“我爸已經過世了,你別跟我媽鬧,我就這麼一個媽了,你就不能多包容一點嗎?她賣掉魚缸了,你以後再去買一個,不就完事了嗎?”

大概,是從那時開始,李慧珍才知道,自己在婚姻裡的地位其實很低。丈夫,不會為了她,而傷及到他母親的心,不管是誰對誰錯。

她想過離婚,可是那時的她有了孩子,最終她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妥協。就這樣,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她都是用妥協和她“和睦”相處。

春節,婆婆嫌小兒媳做飯難吃,嫂子掀桌:吃什麼團圓飯,我不受氣

03

過春節了,一家人在李慧珍家裡吃頓團圓飯。哥哥嫂子都來了,一桌子的菜都是按婆婆的喜好做的,都是辣菜。

李慧珍習慣了,就倒了碗清水,和往常一樣,過了清水再吃。

當時,婆婆夾著菜,吃了兩口皺眉說:“慧珍,你這菜煮得不夠爛,我都咬不動,你拿進廚房再去煮一下。還有啊,加點辣椒,這都沒什麼味道,怎麼吃!”

李慧珍有些尷尬,畢竟是過年,忙了一上午的她,又要起身去廚房,她實在是腰痠背痛了。

可是嫂子上了桌臉色就很難看,婆婆剛要扔筷子的時候,發生了驚人的一幕。嫂子一下子把桌子給掀翻了,然後開始“教育”婆婆。

“一家子人吃飯,就你自己愛吃這麼辣的東西,你自己生活愛吃什麼我管不著,全家人都吃不下去,還吃什麼團圓飯。我不受你這個氣,走,弟妹,咱下館子,嫂子請客。”

嫂子拉著李慧珍走了出去,兩個男人沒有動,在屋裡收拾並且安撫自己的母親。

嫂子請李慧珍吃了一頓飯,說了一些話,讓李慧珍受益匪淺。

春節,婆婆嫌小兒媳做飯難吃,嫂子掀桌:吃什麼團圓飯,我不受氣

她說:“男人不能保護你,婆婆嘴上一套,實際做起來又是一套,你越是讓著她,她就欺負你越上癮。”

“我可以孝順老人,但是我有自己的底線,我不吃她那套,她就不敢欺負我,雖然說了我很多壞話,但是對我的生活她從來不敢幹涉,我和你哥的日子才能正常過下去。”

“沒有了她摻和,你哥也逐漸明白了,兩口子過日子,還是媳婦最親近,結婚了,就要為媳婦負責,就要愛護自己的媳婦。”

李慧珍吃完了飯,都不記得自己吃了什麼,但是記住了嫂子的話。

從此,李慧珍也學會了擺明了自己的立場,回去要求婆婆不要拿自己的標準要求她,如果她執意不改,那麼沒辦法,就讓她再搬回出租屋,自己的家不留她。

李慧珍的強硬讓婆婆收斂了很多,而且丈夫在李慧珍的引導下,也不再一味的順著婆婆,慢慢的知道,怎麼疼愛自己的妻子了。

春節期間,那跋扈的嫂子掀桌後,終於幫弟妹平息了難纏的婆媳矛盾。

李慧珍婆婆雖然口口聲聲說小兒媳好,但是卻常常干涉她的婚姻生活,也常常有那麼一點“欺負”她。

嫂子對李慧珍說:在婆家,不會表達自己,沒有底線的女人,活該被欺負。

女人在婚姻裡,一味的妥協,沒有原則的“順從”,只會讓他人越發得寸進尺,越發欺負她。建立出表面“和睦”相處的假象,實際內心的委屈感不斷積累,直到某一天如同火山一般爆發。

春節,婆婆嫌小兒媳做飯難吃,嫂子掀桌:吃什麼團圓飯,我不受氣

04

美國作家門肯在《偏見集》指出:“一個家不只是臨時的棲身之地,其本質在於它的永久性,它的團結壯大的能力,和它能具體展現居住者個性的特性。”

家,應該是每個人釋放壓力,釋放個性,彼此尊重,彼此能接納彼此的一個地方。如若,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需要靠隱忍和妥協來維持,那麼家,也就成了一個牢籠。

李慧珍在婚姻裡,過度的妥協,導致婆婆並不懂得尊重她。也因此不斷產生的婆媳矛盾,影響了她和丈夫的感情。

婆媳矛盾不斷髮生,李慧珍也有她自己的錯,不懂得表達自己。而她的丈夫也有錯,為了孝順,選擇犧牲妻子的感受。

想要經營好一個大家庭的關係,依靠的是“尊重”二字。從尊重對方的生活方式,尊重對方的脾氣和性格開始。

沒有尊重,所有建立的感情,都是一種假象。

有底線,敢愛敢恨,不計較她人說長道短,問心無愧做自己,經營婚姻會比忍氣吞聲好很多。

人生的路上,要走的路很長,別一味的委屈自己,而是應該學會遵循內心的感受,且為此付出努力,讓自己覺得來著塵世間一趟,值得。

-END-

今日話題:

你會怎麼對待“兩面派”的婆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