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危牆之下的四爺—雍正是如何使國庫存銀充實到六千萬兩白銀的

1722年,即康熙六十一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聖祖皇帝駕崩於暢春園,終年69歲。45歲的皇四子胤禛即皇帝位,是為雍正皇帝。

危牆之下的四爺—雍正是如何使國庫存銀充實到六千萬兩白銀的

雍正皇帝

雍正從康熙手裡接過了這個即將爛透的“爛攤子”:即位伊始,雍正清查國庫,發現諾大的國庫存銀僅有區區的八百萬兩。這跟唱行天下幾十年康熙盛世的現狀嚴重不符,雍正皇帝著實嚇得不輕,作為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這位晚年即位的守成之主不得不拿出雷霆萬鈞的改革措施,否則大清王朝的國運也就就此停住了。

胤禛剛一登基,皇位還沒坐穩,頒佈的第一道詔書就是懲治腐敗。他太想改變這個已經從跟上腐敗的王朝了。為了懲治腐敗,雍正首先設立了審計機關,名為“會考府”,主要職責就是查賬,無論是皇親國戚,無論是封疆大吏,均一視同仁,一查到底。

僅僅十幾天時間,由皇弟允祥帶隊的會考府就查出很多隱藏的問題。比如,戶部庫銀虧空二百五十萬兩,雍正令戶部歷任官員賠償一百五十萬兩,剩下一百萬兩採取分期還債辦法,逐年補齊。郡王允祹管理內務府時有虧空,被查出來要賠,允祹無奈地變賣家當補足欠款。河道總督趙世顯剋扣水利工料,被關進大牢,家產充公。蘇州織造李煦虧空公款三十八萬兩,抄家賠償。著名的《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家也是在這個時候被查出虧空白銀,由此走向破產沒落的。

危牆之下的四爺—雍正是如何使國庫存銀充實到六千萬兩白銀的

忙中偷閒的雍正皇帝

在雍正主導的清查運動中“所有贓款著落追賠”。

隨後,雍正皇帝又廢除賤籍制度,實行攤丁入畝,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攤丁入畝”的國策一經頒佈,大大刺激了清朝人口的增長,短短半個世紀,中國人口即由雍正初年的不到一億,增長至乾隆末年的三億,即減輕農民的負擔,又增加了土地賦稅,為封建社會最後一次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堅實基礎。

危牆之下的四爺—雍正是如何使國庫存銀充實到六千萬兩白銀的

耕作的農民

雍正皇帝大力整頓財政的同時,還實行“火耗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這位守成、變革之主通過一系列的反腐政策和經濟調整策略,終於填上了國庫的“大窟窿”。只用了五年時間,國庫儲銀就從八百萬兩增至五千萬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