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真實的楊廣應該是什麼樣的?

路有阡陌


“宮廷豔史讓其遺臭萬年,詩情少年本該流芳百世。”此話送給隋煬帝楊廣。

如果拋開我們固有的對他的認知,如果可以不受小說和影視劇的影響,楊廣他無論是政治才幹,還是人品才學,都會顛覆人們對他的認知。今天,我們不以政治為切入口,把那些大運河啊,三徵高麗啊,統統丟一邊,我們聊風花雪月,說一說風月史,以此來重新認識楊廣,一個我們並不熟悉的,陌上誰家少年郎,舉世無雙。

少年時侯的楊廣,生來一副好皮囊,見過他的少女個個懷春,沒見過他的少女個個痴想,加上他文能寫出“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的好詩,武能十三歲為將,馬上平天下,又是個名副其實的皇家子弟,真是惹得天下女子為之神往。

公元582年,楊廣娶了大他兩歲的蕭氏,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命犯桃花的蕭後,當然這是後話。楊廣和蕭氏兩個人的感情,從新婚時期的蜜裡調油,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成了相互陪伴,細水長流的一輩子,言談至此,肯定有人開始跳腳——這不可能!楊廣可是有名的好色之徒,上位之後,耽於美色!而且,連他自己的母妃宣華夫人都沒有放過!的確,姦淫母妃一事,一直是楊廣被後人詬病的一大事蹟,稍後我們再聊此事。言歸正傳,楊廣和蕭氏的確是伉儷情深,蕭氏聰慧,性格柔和溫婉,又有才情,和他是一對璧人,而且楊廣是嫡次子,並沒有太子那般殊榮,還隨時可能捲入政治風波,可是她一直默默陪伴在他身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歷史小細節,那就是,蕭氏生於二月,在她的家族被視為不祥,可是楊廣娶了她,不僅如此,還善待她,登基後,更是冊封她為皇后,從未冷落過她,歷朝歷代都有寵妃持寵而嬌,威脅後位的例子,可唯獨隋煬帝時期的後宮,平靜無波瀾,從未有人能夠僭越皇后。隋煬帝子嗣單薄,僅有三兒一女,其中兩兒一女都是蕭後所生,可見她在隋煬帝心中的地位,夫妻感情可見一斑。

自古豔史總比純情故事博人眼球,接下來要說的,就是人盡皆知的隋煬帝豔史裡傳的最有板有眼的宣華夫人一事。傳聞裡,這隋煬帝楊廣簡直禽獸不如,楊堅病重,他入宮服侍,卻覬覦自己的母妃宣華夫人,趁機調戲,宣華夫人不堪受辱,一狀告到了楊堅跟前,皇帝一氣之下要廢了楊廣的太子之位,而楊廣趁機殺父奪位。君臨天下後,楊廣也是愛花心切,不僅沒有治宣華夫人告御狀之罪,還把她安頓在後宮,日日尋歡作樂,不顧人倫,有違道德。

千百年來,這件事成了隋煬帝被詬病的鐵例,但是,這件事是虛構的,用來刻意抹黑他的,至於為什麼抹黑他,這得問李唐後人,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首先,楊廣是個詩人,他對感情不是男女肉慾之歡就行了的,講究個你情我願,根據正史記載,隋煬帝冊封的妃子並不多,當然,你可以反駁說,也許他寵幸了沒有冊封。但是,如果真的是這樣,為什麼他的子嗣單薄?第二,楊廣聰明,他的目標是當皇帝,他為了這個目標隱忍多年,怎麼可能會在要成功的時候,為了一個女子差點斷送前程?而且此時的宣華夫人已經快年近三旬了,這不符合他的智商和審美。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隋煬帝姦淫母妃一事,最早主要見於《隋書》,而這本書,可是經過了李唐修改的。目前中國現代權威歷史作品《隋煬帝傳》指出,關於隋煬帝調戲母妃宣華夫人,完全是唐人虛構。

隋煬帝的一生,波瀾壯闊,生前飽受爭議,死後也風波不斷,關於他,如果僅僅是聽聞,會錯過這個不一樣的皇帝。他的感情,其實並沒有那麼的紛亂,甚至是糜爛不堪,對比一下其他帝王的後宮,隋煬帝可以說是一股清流了。當然,個人認為,還有一點也不容忽視,隋煬帝一生東征西伐,統一南北,還得忙著開鑿運河,可能後宮之事,也有心無力吧。

如果隋煬帝知道後人給他編排出了那麼多風花雪月的故事,以他的性情,或許還會自嘲一番,要是真的就好了,江山美人,誰不想都在懷裡啊!

參考文獻:

《隋煬帝傳》

《隋書》


亭殿閣


楊廣(569年-618年),即隋煬帝(604年—618年在位),楊廣(581年)立為晉王,因率軍南下消滅南陳,於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


楊廣影視劇照


在位期間開修了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對後世頗有影響。


然而因頻繁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最終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業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發動兵變,楊廣被叛軍殺害。


史評:楊廣文治武功可比漢武帝,建立五百年未有之盛世,他文武雙全,軍政全能,堪為不世之奇才,一時之罪魁,卻留下千秋功業,能遺惠於萬世。


因此被稱為中國歷史上地位最重要的君主之一,談及隋唐盛世時是永遠繞不過去的名字。正所謂成就了他人,自己卻落得個一地雞毛。


楊廣少好學,喜歡詩文。他的詩歌反映了他所處的時代風貌,展現了他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負。


張溥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隋煬帝集》中雲:“陳隋文哀,帝王有作,與眾同波”。


楊廣畫像


南朝至隋,帝王詩中不作王霸之語,而與民間詩人同一風格,確是一種良好的風氣,楊廣詩風功不可沒。


他在推動詩歌格律化,開拓詩歌新氣,,融合南北詩風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的詩及其詩風對後世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楊廣詩文在中國文學、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然而亡國之君,多被譭譽,但他和後來的那幾位有才華的亡國之君是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楊廣“好學,善屬文”,並寫得一手好詩,且看他的文采。


野望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 。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


這首詩是楊廣未登基之前所作,描寫的是南方孤村晚景的寥落和孤寂的意境。


楊廣江南行圖


假借寒鴉表達了詩人在極目遠眺,歸心似箭的心情。沒有了林木、群山的阻隔,遠望帝都視線沒有了障礙,此時當正是詩人和其大哥太子爭儲的時刻。


這詩中當有隱索無盡的意味,遠離京都詩人更能體會到遠離權力中心的孤獨。


這首詩意境渾成,語言又很自然、圓熟,因此博得了許多人的稱讚。


夏日臨江

夏潭蔭修竹,高岸坐長楓。

日落滄江靜,雲散遠山空。

鷺飛林外白,蓮開水上紅。

逍遙有餘興,悵望情不終。

此詩潭深岸高、竹修楓長、落日散雲、江靜山空、鷺白荷紅,近觀遠眺,兩相映襯,道盡了作者在工作之餘偷得浮生半日閒的遊興之態。且再看他的:


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可以說讀過唐詩的人,幾乎都知到那首以孤篇而蓋全唐詩之冠的,張若虛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但卻少有人知道的是,楊廣在張若虛之前早就寫過了,《春江花月夜》最初是南陳亡國之君陳後主所創的一首樂府豔曲。


隋帝國疆域圖


楊廣借題生義,一掃往昔後主的豔媚,將調性和格局打開。黃昏的時候遠眺長江兩岸,江上:暮靄沉沉,江水浩淼。江面:平坦寧靜,江邊:春花如火,滿滿當當。


春夜潮生,江水滔滔,水波激盪,月星交輝,時光流逝。寥寥數字繪出了一幅江月勝景圖。


詩人在欣賞這清秋月夜,風致婉然,月明星稀的安穩美感之時,從中不難品出詩人對時光流逝,時不我待建功立業的偉大嚮往。


大業的年號始終在砥礪詩人前行,然而,最終翻了車,天下大亂,國家覆亡,身遭橫死,最終被他姨父(李淵)所建立的李唐王朝貶稱”隋煬帝"。


楊廣和皇后影視劇照


嘆楊廣

軒轅

壯志人生非秀場,

東征西討鑄輝煌。

武功文治酬王業,

怎料明朝是哪鄉?



軒轅說文史


大隋王朝的二世皇帝楊廣,真實的他是一個文采飛揚,開創大業,功蓋萬世的帝王,我把他稱之為隋武帝,楊廣這個人後世多稱他是昏君,其實他不昏,而是十足的暴,好大喜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

隋武帝楊廣的文治武功,可以說比之秦皇漢武毫不遜色,由於他千秋大業成,江山社稷亡,是個失敗者,所以成了寇,如果大業成,江山存,他絕對會被後世評價成偉大的君主,在短短的十多年時間成就了許多豐功偉績,比如掘長壑,營東都,築長城,開運河,興佛,辦道,倡儒,開科,北御突厥,精通西域,通使海洋,交通文化,萬邦來朝,尊稱聖可汗,大有作為,可以說遠邁前古,他不但在國內幹大事,還欲開疆括土,親征吐如渾,三徵高句麗,楊廣為了他的大業,真可謂是鞠躬盡粹了。

大隋武皇帝楊廣的功業對後世影響深遠,評價他個人的話,是一位不惜國力,不顧蒼生的暴君,單論成就真乃千古一帝也。

文|大明錦衣衛士


大明錦衣衛士


多少世紀,隋煬帝楊廣因殺兄弒父而被後世的人們定性為殘忍成性、荒淫無道,可與商紂王齊名的亡國之君。近些年來為其翻案者亦不少,稱隋煬帝雖是亡國之君,但並非如傳說所言那般昏庸殘暴。而真實的楊廣在治國理政上成就斐然已經得到歷史學家認可,隋煬帝對後世的貢獻也是巨大的,甚至被視為可以與漢武帝爭個高下。
文武雙全的楊廣在隋文帝楊堅眾多兒子中可謂是最出類拔萃的一個,他的軍事才能很早就已經顯現出來。
  • 滅南陳

二十歲時的楊廣便統帥三軍對南陳進行征討,大軍搶關奪隘、攻城掠地、勢如破竹,直至攻破南陳京城。他將南陳後主陳叔寶及文武百官俘獲,致使南陳覆滅。
進城後,楊廣嚴禁軍士燒殺搶掠,並派人封存庫府,安撫百姓,避免了破城後士兵殺戮搶劫、百姓惶惶不可終日的災禍。他為南陳軍民早日心悅誠服地歸順大隋起到了決定作用,也對以後佔領其它地域的百姓起到了示範作用。
  • 鎮壓叛亂

公元590年,江南高智慧發動叛亂,楊廣即率大軍前去鎮壓。在採取軍事打壓的同時,還對當地軍民進行安撫,最終使江南平定、安寧。
  • 御突厥

公元600年,北方突厥南犯大隋,所到之處,屍橫遍野,火光沖天。楊廣親統三軍北上抗敵。並將北突厥軍打跑,拒敵於國門之外。
這些足以說明楊廣的軍事才幹及禦敵能力超強。
  • 修建京杭大運河

楊廣登基後,為了發展農業,提高交通運輸能力,下令修建大運河。運河的格局和規模浩大空前,沿河兩岸的農業可謂雨露滋潤、五穀豐登。運河交通運輸更是百般爭流,一日千里的繁忙景象。
  • 開疆拓土

公元608年,楊廣派軍攻打吐谷渾,並將其滅亡,拓疆開土數千裡。第二年楊廣又出巡西行,足跡遍佈甘肅、青海、新疆等地,使其成為中國至今不可分割的固有領土。西城二十七國君主紛紛前來朝拜,表示臣服。他還下令打通了中西絲綢之路,加強雙方的貿易往來,促進了市場繁榮,對西邊邊境的穩定起了巨大作用。
  • 完善科舉制

楊廣制定了進士科,完善了隋文帝時的科舉制,通過考試選撥人才。這對後世的影響巨大,沿用至今。
楊廣派員對古典文集進行整理編撰,對藏書分為甲乙丙丁為目,首創四部分類法。這些措施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 個人修為

楊廣文采也極為出眾,不僅寫一手好字,且自創一體。其詩詞、歌賦更是高人一籌。他所作的《飲馬長城窟行》《春江花月夜》在文壇上佔有著重要地位。
為大隋的建立與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他作為一個開疆拓土、揚國威於世的皇帝是合格的。

小方說歷史1990



楊廣當然不是暴君,他只是一個過於雄才大略,而現實無法承載他的雄心的皇帝。

楊廣二十歲的時候,就以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身份率領五十萬大軍攻滅了南陳,一統天下。對於任何一個二十歲的人來說,有此等榮耀都是夠吹一輩子的。這也滋生了楊廣的驕傲。

在他手裡,官制得到了改革,科舉出現了,還頒佈了後來唐律的藍本《大業律》。他攻滅吐谷渾、琉球、占城,又三徵高句麗。他還開鑿了利在千秋的大運河,其目的其實主要是為了南北運糧的方便,而不是為他自己享樂。

他幾乎做到了一切,卻唯獨忽視了一點,這些都需要時間。

打仗要錢,開運河要錢,什麼都要錢。這些錢不會天上掉下來,只能通過不斷地積累獲得。而楊廣為了滿足他自己的雄心壯志,完全忽視了這一規律。這種大事,幾年能辦一件就很不簡單了,他卻一年辦好幾件,最終只能是民窮財盡。而一個小小的高句麗,他三次出征都差點團滅,號稱“拔山填海”都沒能打下來,這對驕傲的楊廣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

終於他倦怠了,從一個雄才大略的天子變成了一個只願意在溫柔鄉里了卻殘生的“暴君”,直到江都的士兵憤怒地砍下他的頭顱為止。

如果他的性子能不那麼急,能好好地與民休息,也許一切都不一樣。他用自己和大隋王朝的完結,幫助自己的表親成立了不世之功勳!


青言論史


先說楊堅。楊堅再能幹,也被兒子騙,自古英雄難過孽子關,差不多是這樣。楊堅哪能想到IQ250的楊廣會給隋朝畫句號呢?

楊廣則跟大哥楊勇完全不同,在爸媽面前表現得“慎言莊容,端肅安詳”。怎麼看怎麼好。爸媽去他家視察,看到女僕又老又醜,他和老婆都穿著舊衣服,一下子被感動得一塌糊塗:咱這個兒子啊,真是太懂事了!

總之,楊廣把自己的狐狸尾巴藏得好好的,楊勇哪裡搞得過精明的弟弟,自己被廢了也無話可說。楊廣做太子!
楊廣其實是個帥哥,走臺會引起粉絲尖叫的那種,不過他是個操之過急的,一心想成為另一個楊堅,最後落得“自掛東南枝”。其實楊廣也委屈,有個過於強大的老爸,耀眼似太陽,他只有做月亮的份。楊廣的鋪張與路德維希建新天鵝城堡可不一樣。人家只是想念茜茜公主,荷爾蒙衝腦,跑到德奧邊境造城堡,想著一推開窗就能看到茜茜公主;人家楊廣一下子搞了個京杭運河,這可不光是為了女人。
其實這算是神來之筆,運河一開通,就好比在心肺之間多了條血管,那個舒暢勁,甭提。至於絲綢之路,在航海業尚是娃娃的時候,它是歐亞大陸之間彼此聯絡的“大哥大”。楊廣對這條路非常關心,還親自跑了一趟,把不順的地方都鑿通了。他臉上還被大冰,是苦,可沒人說他好,光芒都給了大唐一些外國人從這條路來西安,住著就不走了,誰還記得隋煬帝呀。
所謂“大肚能容”,其實是比喻度量大,能容人,即“宰相肚裡能撐船”之意。一般說來,越是做大事業的人,應該度量越大。因為事業做得大,要打交道的人就多,如果心胸狹窄,不能容人,時時發生矛盾,煩惱不是就太多了嗎?但是也有例外,有些做大事業的人,甚至做了皇帝,還是小肚雞腸,一點也不能容人,隋煬帝楊廣就是如此。

天天開心歷史


根據正史《隋書》及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記載,“煬帝爰在弱齡,早有令聞,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這也就是說,楊廣在很年輕的時候,在弟兄之中就很出色,所謂南平吳會,北卻匈奴,證明楊廣的文治武功也不是其他兄弟能夠相比的。

  正史記載,開皇八年,也就是公元588年,剛剛年滿二十歲的楊廣,就以晉王之尊統率大軍掃平了南陳,隨徵大將高穎、韓擒虎和賀若弼等人都受其節制,楊廣大軍進駐健康,殺掉南陳一干奸佞禍國之臣,將南陳國主陳叔寶,后妃張麗華等人押付隋都長安報功,楊廣因此晉封為太尉。此後楊廣作為揚州總管鎮守江南,也是不斷立下戰功,如此說來,楊廣並不比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差多少,甚至在軍事上還要強過李世民。

  楊廣在稱帝之後,他在軍事上的豐功偉績依然值得稱道。比如實現南北統一。他在軍事上佔領南方之後,曾花費十年時間嘔心瀝血,促進南北融合,穩定籠絡民心,打破了南北之間長期以來形成的政治和文化隔閡。此外在大業四年,也就是公元608年,楊廣曾發兵一舉攻滅了佔據青海、河西的北方強國吐谷渾,一下子就拓地千里,極大擴展大隋帝國北方邊境。此外在大業元年,楊廣曾先後出兵攻打契丹、占城和琉球,更三次遠征高句麗,都讓隋朝的疆域和軍事政治力量空前的增強。楊廣開疆拓土,更是極大地穩定了隋帝國在中原的統治。

京杭大運河

  軍事上值得稱道,楊廣在經濟上的建樹也頗為不俗,最為人們所樂道的就是京杭大運河的開通。一開始楊廣只是下令修通濟渠,西段自洛陽西苑引谷水、洛水循陽渠故道,東段走汴渠故道入淮水,此後又下命疏浚漢代屯氏河、大河故瀆與曹操所開白溝為永濟渠,疏浚春秋吳運河、秦丹徒水道、南朝運河為江南河,如此一來,也就形成了京杭大運河的主幹道,隨後的系列工程又徹底打通了京杭運河的水脈,使得南北水系徹底貫通。此後京杭大運河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扮演著貫穿南北交通最重要的角色,直至清朝海路被打通,京杭運河才退出歷史舞臺。如果沒有隋煬帝的貢獻,中國歷史上南北水路一直閉塞也就不能達到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交融,沒有今天中華民族各民族的大融合,這也是隋煬帝對歷史最大的貢獻。

  除此之外,楊廣在選拔人才上還史無前例的開創了科舉制度,廢除魏晉南北朝一直沿用的根據門第選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他恢復了被楊堅廢除了的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大業二年更增設進士科,削弱門閥大族的世襲特權,使得許多中下級地主階級也能參與到政治中來,楊廣在詔書中這樣寫道,“君民建國,教學為先,移風易俗,必自茲始。”

  隋煬帝,他或許在歷史上有這樣或那樣的過錯和惡名,但這不妨礙他同樣是一個偉大的君王,歷史是公正和嚴明的。


四維9835073


並不荒淫女色,反而胸有大志,試想京杭大運河的用途是不是很好的貫通南北,可以讓軍糧很快地達到南運北北到南,節省物資人馬的消耗。

楊廣開鑿京杭大運河,心是好的,畢竟南方土地肥沃糧草充足,但是以前南糧北運,或者北糧南運都要浪費大量人力物力,這也是為什麼當初三國魏晉南北朝都是劃江為治,因為要攻打南方需要調集大物資,浪費人力物力。而楊廣也是因為知道,他當初攻打南朝,應該也遇到糧草不濟的時候。

所以楊廣致力開鑿一條貫通南北的運河走水路還能更快使南北經濟進行交流,而且楊廣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遠征高麗,不僅要從北方調糧更重要的是南方,可以說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可是南方越來越富庶,畢竟戰爭大多是北方那邊先打起來的,因為圍繞權利鬥爭,所以南方糧草更加充沛,可是楊廣沒有想到一件事 那就是將幾件國之重事放到一起做。

楊廣本以為他老子楊堅統一天下,國庫豐厚,可是沒想到他開鑿運河遠征高麗直接將國庫耗光不說,還把百姓的反抗情緒給激發,其實很簡單,南北朝一直戰亂不斷,楊堅統一天下,到楊廣,百姓沒過幾年安穩日子又大肆消耗,百姓肯定不幹。

楊廣是有大志且有能力做事的君王,但是他高估百姓承受能力,不得不說京杭大運河的開鑿的確為後世謀了福利,不過在當時的確是壓死大象的一堆巨木,如同秦始皇修長城建阿房驪山墓一樣。


陳之煜


楊廣弒父奪位

楊廣的父親楊堅在位期間輕徭薄賦,整頓吏治,欲開創一個太平盛世,而到了其子楊廣手上隋朝就亡了。就算先皇未能開闢盛世,也不可能是一個朝代的衰退期。這樣一個新生的王朝就被楊廣敗光了,史書對他的評價是不可能好的。

史書有記載楊廣確實弒父殺兄,在位期間,打吐谷渾,打契丹,打琉球,三徵高句麗,修建大運河,四處建設行宮。

造成的後果是,吐谷渾確實被滅,可人跑了,別人緩過氣來,騷擾邊境不得安寧;攻打契丹,在此期間突厥崛起;三徵高句麗,反正沒打下來,後來民變四起,主動求和;修建大運河,建設行宮,徵調民夫百多萬。

總結起來就是:好大喜功,驕奢淫逸。



歷史評價

《隋書》:“負其富強之資,思逞無厭之慾,狹殷周之制度,尚秦漢之規摹。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內懷險躁,外示凝簡,盛冠服以飾其奸,除諫官以掩其過。淫荒無度,法令滋章,教絕四維,刑參五虐,鋤誅骨肉,屠剿忠良,受賞者莫見其功,為戮者不知其罪。驕怒之兵屢動,土木之功不息。

於是相聚萑蒲,胃毛而起,大則跨州連郡,稱帝稱王,小則千百為群,攻城剽邑,流血成川澤,死人如亂麻,炊者不及析骸,食者不遑易子。”

“終然不悟,同彼望夷,遂以萬乘之尊,死於一夫之手。”

《通曆》,《大業略紀》,以及歷史上各位皇帝對其評價都不好。



貢獻

楊廣所做的貢獻:修建大運河,完善科舉制度。

在其身為皇子的時候也為國家的統一勞心勞力,而在位期間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多半原因是知道自己弒父殺兄風評不好,又仰慕古代明君,想做出一點事情來。而開疆拓土在當時看來是一個皇帝最直觀的政績。但自身四面開工,根子就爛了。


凝望星空的倒影


在我國曆史上有這麼一位君主,作為皇子時隨父親征伐四方,最終幫助父親登上帝位,之後他弒父殺兄登上帝位,還擄掠兄嫂做自己的妃子。登基後的他提拔寒門士子,有效的打擊了關隴門閥勢力,在位期間滅掉了遊牧民族對漢王朝的威脅,還曾親征高句麗,實現了漢王朝的第一次萬國來朝的盛世。看完這段話大家一定認為我所說的這位就是鼎鼎大名的唐太宗,然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昏君-隋煬帝楊廣。

楊廣在歷史上給世人留下了昏君標杆的印象,任何形容昏君的詞語在他身上都有體現,比如弒父、殺兄、淫母、荒淫、殘暴,在中文世界裡,任何的貶義詞放在他身上似乎都不為過。以至於現在的我們對他報以同情和理解都顯得那麼不容易,因為他做的確實是壞的不要不要的,然而對待任何歷史人物我們都要辯證的看待,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麼絕對的惡棍,只有絕對的白痴。

熟悉我國曆史的朋友都知道,自古以來遊牧民族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所以當隋文帝平定了內部紛爭之後,便主動向突厥開戰。據史料記載,隋文帝對突厥進行了三次打擊,而這三次對突厥的作戰,楊廣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最後一次對突厥的作戰,更是在楊廣的指揮和調動下完成了。

第一次對突厥的戰爭,楊廣採用了遠交近攻的分化策略,使得突厥分為東、西突厥兩部,還迫使一部分突厥人投靠了隋朝,這大大的緩解了突厥對大隋帝國的威脅。第二次對突厥的戰爭又是隋朝大勝,在這場戰爭中打的西突厥可汗僅帶著數十名隨從逃走,使得突厥再也不敢隨意扣關犯邊。第三次對突厥的戰爭徹底將突厥打服了,這場戰爭使得楊廣成為了突厥人的噩夢,以至於後來楊廣登基後巡視北方時,突厥可汗向楊廣下跪,還把自己肩上的肉割下來給楊廣烤著吃。

消除掉突厥這個隱患之後,隋文帝便可以專心進行統一戰爭,之後在隋文帝的命令下,楊廣很快的便拿下了南陳,終結了中國持續四百多年的割據分裂局面。然而在統一中原之後,西邊的吐谷渾卻騷擾不斷,於是楊廣乾脆對吐谷渾發動了滅國之戰,隋朝的國土因此也得到了空前的開拓。收服了突厥,滅了陳國和吐谷渾,威脅隋帝國的只剩下高句麗這個狗皮膏藥,這就有了楊廣後來的三徵高句麗。

後世史學家給楊廣最正面的評價就是開鑿京杭大運河,這條大運河增強了東部經濟的發展,溝通了南北,強化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其實楊廣在位的早期還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這期間他同時進行了很多的大工程,比如建造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在大運河兩岸孵化了幾十座商業城市,包括了杭州、洛陽、北京這三個世界級的都市圈。這些都是後世的唐王朝賴以發展的經濟命脈,以至於唐朝在安史之亂後還能持續一百多年的統治。

那麼楊廣為什麼要迫不急的進行這些超級大工程呢,讓我們回到當時那個形勢,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始終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那就是關隴門閥和皇權之間的博弈。有著遠大抱負的楊廣自然不甘心收到關隴門閥的掣肘,他上位之後就開始採取疏遠、打壓關隴門閥的政策,第一他遷都洛陽是為了擺脫關隴門閥的爪牙,第二發展科舉,提拔寒門子弟對抗關隴門閥在朝政上的勢力,第三開通大運河,發展東部經濟,第四強化與南方的聯繫,特別是爭取陳國勢力的支持。

此外楊廣在南北雙方融合上的功績也不容小覷,因為自衣冠南渡之後,使得當時南方的人以漢人正統而自居,看不起北方的漢人。他下揚州的時候故意把自己的旗幟和儀仗搞得特別大,他的目的也不乏讓看不起北方人的南方人心服口服,這就相當於一場盛大的北方文化展覽會。此外他還減免了揚州等的稅賦,減少了南方人對北方人的鄙視,加強了南北雙方士人的融合和團結。

楊廣還有一項功績,那就是重新疏通了荒廢幾百年的絲綢之路,大業年間是漢王朝歷史上第一個天朝上國,萬國來朝。這大大的振奮了被蠻夷欺負了幾百年的華夏人的精神,向世界再次發出了當時的最強音,那個曾經輝煌燦爛的漢王朝重新回來了。

萬國來朝是楊廣內心根深蒂固的觀念,中國是世界的中心,華夏之外的民族則是夷敵和外藩,藩國的文化無法與天朝的文化分庭抗禮,他們能做的只能是溫順的臣服和按時的進貢,從而獲得天朝的冊封和賞賜。面對一個不願臣服的高句麗,楊廣自然是要三番五次的征伐了,但也正是三徵高句麗,使得他親手打造的宏偉帝國頃刻覆滅。這三次對高句麗的戰爭,隋朝都沒有撈到什麼大便宜,反而是耗盡了自己的國力,可謂是民窮財盡。

其實楊廣的第三次征伐已經是勉為其難了,雖然最後打的高句麗勉強臣服,但此時的大隋已經是千瘡百孔,狼煙四起了。據史料記載,在楊廣班師回朝的路上竟然發生了農民起義軍衝散御林軍,並且搶走數十匹御馬的事情,這時候楊廣回過頭看自己的大隋帝國的時候,默然發現此時的大隋已經是遍地盜匪了。此時他終於意識到,這已經不是能不能做千古一帝的問題了,而是大隋帝國能不能在自己手中保住的問題了。

之後的幾年間,楊廣在全國扮演的都是救火隊長的角色,到大業十年正月的時候,各地進貢的隊伍都進不去京城了,因為進京的道路被各地的起義勢力所佔據了。據史料記載,這一年的楊廣經常晚上做噩夢,大喊大哭,只能靠數名婦人拍著後背,摩挲前胸才能睡著,完全就像一個被挫敗的不能在挫敗的嬰兒。

此時的楊廣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雄才大略的楊廣了,他就像一隻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裡,這個國家似乎再也跟他沒關係了。他本來是要畫一隻鷹的,結果發現竟然畫成了一隻雞,藝術家般的自尊心讓他無法接受這個現實,所以我們似乎能理解他後來的荒淫,理解他在揚州的各種形狀,他就是完全不要這個國家不要,自己性命的狀態。前期的楊廣如同唐太宗一樣的雄才大略,後期的他卻想崇禎一樣到處的救火,最後變成了商紂王那樣的昏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