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都說明朝昏君多,明朝為什麼能成為長壽王朝?


都說明朝昏君多,明朝為什麼能成為長壽王朝?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於應天府;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應天府為陪都。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明朝覆滅。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隨後清朝趁亂入關,擊敗大順、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紹武等諸政權。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覆滅。1683年清軍攻佔臺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


都說明朝昏君多,明朝為什麼能成為長壽王朝?


其實我們很多的觀點都會受到後人史書,傳記,影視劇的影響,所以有些皇帝不有名但有才,有些則是名過其實了。比如大家都知道漢武帝,誰知道漢宣帝?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朱允炆朱棣,誰知道明孝宗朱佑樘?明朝嘉靖皇帝天天煉丹,不理朝政,導致嚴嵩貪汙攬權,但嘉靖其實是非常聰明的皇帝。一個皇帝的作為受當時的環境是很大的。乾隆自誇有十全武功,但是呢,他其實不過是個自傲的富家子弟,不算昏庸,延續了父輩祖輩的家產而已,要是乾隆是個末代皇帝,他估計就湮沒在歷史長河裡成為大家所說的平庸的皇帝了。反觀光緒,雖然已是清末,但是他積極改革,學西方,廢除貴族利益,雖然最後失敗,但是你能說他是平庸的人麼?歷史上不出名的皇帝不一定是平庸的皇帝,好皇帝也不見的是好人 。現在一一說下明各代皇帝。


都說明朝昏君多,明朝為什麼能成為長壽王朝?


明太祖朱元璋,起於草莽,後打敗陳友諒張士誠,奪得天下隨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把蒙古人趕回沙漠,收復了自五代十國就落入外族的燕雲十八州。重新建立一個大一統的萬邦來朝的國家。他的功績和劉邦比,差不到哪去,才能上比劉邦強的多,劉邦只是會用人,治國靠蕭何打仗靠韓信。但是朱元璋不一樣,朱元璋自己本身也是一個傑出的將領。但是劉邦諡號是高成為漢高祖,朱元璋只是明太祖,為啥呢,因為朱元璋這人太過嚴苛,刑法太重,貪汙三十文就要死很慘,動不動就活人撥皮。另外,朱元璋殺了很多功臣,本身這也沒什麼,畢竟為了穩固統治,那些功高蓋主的免不了厄運,劉邦不也清理了一堆功臣麼?但是朱元璋在位的明初三大案胡淮庸案,空印案,藍玉案殺人太多,每個案件都牽扯幾萬人,這就有點嗜殺了,因此後世的評價自然低一點,但是朱元璋絕對是個能幹的皇帝。


都說明朝昏君多,明朝為什麼能成為長壽王朝?


接下來建文帝朱允炆,他如果生在太平年代,估計就是建文盛世了,但是偏偏碰上朱棣造反,而且偏偏爺爺朱元璋還把能打仗的功臣幾乎殺光了。再加上朱允炆非常仁慈,他曾下令平叛時勿傷我的叔叔,,這就導致後來朱棣帶頭衝鋒陷陣還沒死。最後朱棣能直搗黃龍從北京打到南京,不是因為勢如破竹,而是他採取了閃電突擊戰,造反不是要征服天下,打下首都即可,所以他繞過了山東直奔南京,山東守將反應過來時已經追趕不及了。如果沒有朱棣,朱允炆這樣的善人,加上身邊黃子澄,齊泰,方孝孺這些文臣輔佐,應該也能有一個太平盛世。


都說明朝昏君多,明朝為什麼能成為長壽王朝?


接下來朱棣,這個人能打仗,從小跟著表哥李文忠在軍營里長大,所以朱棣同樣是個優秀的將領,後來五次西征還御駕親征,修永樂大典,被後世成為成祖,應該是唯一一個非開國皇帝而稱祖的了。但是朱棣並不是一個好人,造反殺了侄子,而且將一干大臣全部誅殺,歪曲歷史,掩蓋自己造反的事實。他在位前期正是明朝初期,國力正在上升,後期窮兵黷武,民生凋敝。一個皇帝到底怎麼樣算是明君?四處出兵打得萬國臣服?還是休養生息,讓百姓富足?如果我選,我選後者。何況朱棣後面幾次西征純屬沒事找事型,人家蒙古人都躲老遠了,還要去打。。。


都說明朝昏君多,明朝為什麼能成為長壽王朝?


接下來是仁宗朱高枳,他是個瘸腳的胖子,也是個憨厚的好人,繼位後就為朱棣冤殺的人平叛,這在很難得的,朱高枳寧願自己揹著不孝的罵名,在父親的年號裡,為無辜的人平反,承認父親的錯誤。朱高枳是個好人,只是好人不長命,才半年就死了,因為他心善,廟號仁宗。


都說明朝昏君多,明朝為什麼能成為長壽王朝?

接下來是他兒子宣宗朱瞻基,他和他父親兩人前後在位十年,這十年修養生息輕徭薄賦,使得百姓富足。後世稱為“仁宣之治”可以媲美漢代的文景之治。


都說明朝昏君多,明朝為什麼能成為長壽王朝?

在後面就是明英宗朱祁鎮,雖為英宗但是不是一個英明的君主,他的一生分為兩段,土木堡之變前,他是個年輕的躊躇滿志的皇帝,土木堡之後,他就變了人,只安心做他的皇帝,他只能算箇中庸的皇帝。


都說明朝昏君多,明朝為什麼能成為長壽王朝?


接下來明代宗朱祁鈺,朱祁鎮被蒙古人抓走後,他繼位,力挽狂瀾守住北京城,但是當了八年就死了,哥哥朱祁鎮復位。他的一生沒怎麼得到重視,所有人都把他當做一個臨時工來看待,但是他這個臨時工確確實實帶領大臣們守住了國門。


都說明朝昏君多,明朝為什麼能成為長壽王朝?

接下來是成化皇帝朱見深,他呢幼年不幸,因為父親朱祁鎮被蒙古抓走了,自己也從太子被廢為沂王,而且還要時時刻刻擔心叔叔朱祁鈺派人毒死他,而他身邊只有一個宮女照顧他,而這個宮女也就後來成為他的貴妃,萬貴妃,儘管這個宮女比他大十幾歲,但是朱見深一直寵愛萬貴妃,畢竟一起經歷過生死吧,朱見深也是一個比較文弱的皇帝,也沒什麼治國之才,他在位年間朝廷綱紀混亂,不少奸臣小人上位。還出了西廠(龍門客棧裡面的西廠就是這個),從此西廠東廠兩個互相爭鬥,又迫害百姓官員。但是我覺得朱見深還是一個老實人,從他一生只愛萬貴妃就可以看出,他和他爹一樣都曾心靈受到巨大創傷留下陰影,最終平平庸庸度過一生。


都說明朝昏君多,明朝為什麼能成為長壽王朝?

接下來就是明孝宗朱佑樘了,他是我非常敬佩的一個人。他不僅是個好皇帝還是個能幹的皇帝,而且是個好人。他是個近乎完美的人。他的母親是從西南的一個造反部落收回來的奴,在宮中庫房當差。一次偶然,被朱見深臨幸。當時宮中萬貴妃仗著自己得寵,因為自己生不出孩子,所以眼裡容不得其他妃子懷龍子,一直被她暗中迫害,導致朱見深一直沒有孩子。當她知道朱佑樘降臨時,她立即派人去殺了孩子,結果派去的人看見娘倆可憐,謊報說已經除掉孩子,之後的幾年裡,朱佑樘就在萬貴妃的眼皮底下偷偷長大了,吃著百家飯,各宮宮女太監都給他送吃的照顧他,並且都保守這這個密碼,不讓萬貴妃知道。每當想到這段歷史的時候,我都很感動。一群生活在皇城裡的底層人,他們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小人嘴臉明爭暗鬥。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善他們都是一群非常善良的人,冒著殺頭的風險照看著這個尚未認可的小皇子。後來的某一天,朱見深看著自己日漸老去,嘆息了一聲,身邊的太監張敏,終於下定決心,跪下告訴皇上已有皇子。他也明白他這一說,自己也就是將死之人了,但他還是說了,因為他也是個大好人。之後,朱佑樘就被接走冊封太子,而朱佑樘母親和張敏隨後被殺害了。朱佑樘就是再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也許他從小受人感染,他也是一個非常善良的皇帝,哪怕是對萬氏一族,儘管萬貴妃一族迫害自己和母親,但是當他當上皇帝后,他還是選擇了寬恕。他在位期間勤於政務,把大明江山挽救了回來,中興明朝。後人有評價將明孝宗和漢文帝,宋仁宗相提並論。只是好人不長命,朱佑樘長期勤於政務,導致英年早逝。


都說明朝昏君多,明朝為什麼能成為長壽王朝?

接下來就是明武宗朱厚照了,他是個玩皇帝,說他是昏君確實是,因為他在位,不怎麼理朝政,朝政全靠內閣撐著,但是說到底他其實就是一個貪玩的小孩子。他喜歡打仗,所以他曾自己就偷偷溜出去跑到邊關,想出去溜達,但是邊關守將抗命不許他出去,他雖然貪玩但也明事理,知道這些都是忠臣為他好。他也被後人稱為一個荒唐的皇帝,但是他其實就是不想呆宮裡,天天想著出去玩,還給自己封官,當將軍。他玩到死也沒留下皇子。(他在位期間王守仁平定寧王造反,唐伯虎也是那個時代的,還曾被寧王找過去當幕僚)


都說明朝昏君多,明朝為什麼能成為長壽王朝?

接下來就是嘉靖了,嘉靖他天天煉丹不上朝,但是他不上朝不代表不關心朝政,相反,他是個很聰明的人,即使天天煉丹,但是朝廷格局他都看在眼裡,於是他在各個權臣間制衡。他在位雖然不怎麼上朝,但是有內閣辦事,大明江山還穩得住


都說明朝昏君多,明朝為什麼能成為長壽王朝?

接下來的皇帝明穆宗朱垕,這個皇帝也沒幾年就當了6年,大部分時間都活在父親的陰影裡,畢竟嘉靖40年,但他在位的6年先後任用徐階,高拱,張居正為內閣首輔,使得嘉靖之後有了點新氣象,史稱隆慶新政。



都說明朝昏君多,明朝為什麼能成為長壽王朝?

然後就是萬曆皇帝了,萬曆皇帝前期有張居正輔佐,勵精圖治,大明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提高,而中間萬曆突然大變,不在勵精圖治,天天躲在深宮中,不再上朝,黨爭嚴重。這至今還是明朝的疑案之一。但是由於內閣,所有政務都有人處理。


都說明朝昏君多,明朝為什麼能成為長壽王朝?

之後就是朱常洛,當了一個月皇帝,沉醉於酒色,縱慾淫樂,然後也沒啥說的了,畢竟才一個月就死了。


都說明朝昏君多,明朝為什麼能成為長壽王朝?


接下來明熹宗朱由校,當了七年皇帝,期間魏忠賢專權,閹黨迫害東林黨人,迫害封疆大臣,導致遼東局勢緊張。


都說明朝昏君多,明朝為什麼能成為長壽王朝?

最後一個就是明思宗朱由檢了,他是一個非常有為的皇帝,先是剷除閹黨,整頓綱紀,之後六下罪己詔,但他又生性多疑,大明江山又是內憂外患江河日下。最終煤山自縊。只能說他生錯了年代,或者說是天要亡大明,他繼位時,接手的是個燙手山芋,一方有後金崛起,一方面民生凋敝,還沒得到改善,又爆發大規模旱災,導致民怨四起,爆發大規模起義。他雖是明朝作為統一政權的最後皇帝,但是卻不是平庸之輩,只能說大明江山積病已久,已無力迴天了。


都說明朝昏君多,明朝為什麼能成為長壽王朝?

縱觀上述皇帝,你會發現明朝沒有特別出名的昏君,另外明朝中後期內閣的權力非常大了,都有了封駁權,能夠駁回皇帝的決議,所以,明代的皇帝大都被弱化了帝權。其間有好皇帝,有好人,有厲害的皇帝。皇帝身為皇帝,身份的特殊性使得他有時候沒辦法兼顧好人好皇帝,同時又大有作為。所以平庸之論不能只看政績,還要看他的環境,有些人繼位就是錦繡江山,再怎麼樣也不會差,有些人繼位接手的卻是滿目瘡痍。另外明代被後世清代歪曲了很多事實,被清代出於統治需求,刻意的醜化歪曲,這樣影響了明代在民眾的心裡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