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美軍傳奇人物巴斯隆怎麼死的?

第一軍情


巴斯隆說是一個人戰績打死了幾千軍,個人感覺有點像美國和國內吹出來的,為何這麼說呢?瓜島戰役打了半年,日軍總共才戰死了5000人;而那天參戰的日軍都沒2000人,當晚整個突擊過程,參戰的日軍僅僅死了70個。我看翻譯的美國人的戰史,沒有一個提到他一個人打死幾千的。但是為何美國要樹立這樣的一個形象呢?美國需要一個英雄,明明可以退伍,還自己要上前線。(最終死在了硫磺島戰役中,被日軍的迫擊炮或擲彈筒彈片擊中犧牲)

其實不光美國,德國也有,比如那個什麼奧馬哈海灘上,德國兵的故事,一人殺了一個營團的美軍。(同樣,德國人自己寫的戰史,我也從來沒看到過這事)稍微明白點就知道無論奧馬哈,還是瓜島,2000人得是多大的進攻正面?難道是一群人豬一樣堆在一起等著你殺嗎?還有機槍多大射界?這麼打得更換多少根槍管?你幾千發子彈得多重?


所以說奧馬哈海灘也好,巴斯隆打死幾千也好,都是太誇張了。但是巴斯隆是不是英雄呢?是!這個毫無疑問。巴斯隆確實勇敢,獲得榮譽。那天晚上日軍的先頭中隊已經突破了美軍2個連的銜接部,正在向縱深發展,其他的美軍都在後退。這時候巴斯隆出來,打退了這個日軍中隊,導致其進攻失敗及受挫,還打死了日軍中隊長,你說他英勇不英勇?他還有個著名的事就是用機槍的時候手套丟了,甘願燙傷,也端著機槍掃射,所以後來才開發出來一個臨時提把,直接套在M1919A4的槍管套上,就能端槍掃射!(也就是說這機槍本來就不是端著用的,是巴斯隆給這樣用起來的)


不過其實日本也有一個士兵很厲害,只是少為人知。日本最強軍曹,船板宏(他的名字)就拿擲彈筒打死了200多美軍。到處跑著,到處蹲坑,偷偷發2發擲彈筒。美軍步兵身邊一堆坦克,噴火坦克,日軍拿著衝鋒槍就和自殺一樣。所以還不如步槍遠距離擊殺美軍步兵,然後爆破手襲擊失去掩護,單獨的美軍。這名日軍殺傷幾百美軍,水分遠遠沒有巴斯隆幾千來的大,他們同樣都是本國和當時戰場上的英雄。


李三萬的三萬裡


約翰·巴斯隆(1916—1945),美國海軍陸戰隊傳奇戰鬥英雄。二戰期間唯一獲得榮譽勳章和海軍十字勳章的海軍陸戰隊員。1916年11月4日,巴斯隆出生在紐約布法羅市,他的父親市一名意大利移民,巴斯隆在家中排行老六,15歲中學畢業後就沒有再繼續讀了。

參軍前,他在當地鄉村俱樂部當高爾夫球童。1934年7月,他應徵入伍,入伍後曾在菲律賓服役3年,在哪裡他是一名優秀的拳手。在陸軍中,巴斯隆最初被分配到杰倫堡的第16步兵團服役,在退役前1天,延長服役並被分配到第31步兵團。在退役後,他回到了馬里蘭州的家鄉成為了一名卡車司機。在開了幾個月的卡車後,他想回到馬尼拉,他相信海軍陸戰隊能比在陸軍更快實現這一願望。1940年7月,他在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應徵加入海軍陸戰隊。他在接受完新兵營訓練後,被分配到陸戰1師陸戰7團,並跟隨該團登陸瓜島。

1942年10月25日晚,爭奪亨德森機場的血腥戰鬥達到了高潮,日軍發起總攻,在亨德森機場以南的倫家嶺,日軍在漆黑一片中糾集部隊尖叫著發起了攻擊。面對日軍的瘋狂,有著“馬尼拉約翰”之稱的機槍班班長巴斯隆中士,沉著冷靜,在幾乎完全黑暗的環境下,多次修理機槍並更換槍管,他補充彈藥並穩定嚇壞了的部下保持猛烈射擊,消滅進入射程的日軍。機槍陣地前的屍體越堆越高,他們不得不重新佈置陣地,以免成堆的屍體阻礙高速射擊,他的班在激戰中2人陣亡、3人受傷,巴斯隆拿起一挺機槍跑到被突破的防線地段防守,當場擊斃了8名日軍。不料機槍突然被淤泥水卡住,而幾碼外就是衝鋒的日軍,他快速把彈帶上的淤泥清楚並再次塞入機槍,向陣地前瘋狂衝鋒的日軍猛烈射擊......

在後來日軍在半夜發起的萬歲衝鋒中,巴斯隆又至少擊斃了38名日軍,其中許多是他用手槍在近距離擊斃的。最後進攻巴斯隆防線的日軍幾乎全軍覆沒,因為在這場戰鬥中的優異表現,巴斯隆獲頒美軍最高榮譽——榮譽勳章。

在獲得榮譽勳章後,巴斯隆被樹立為英雄典範,返回美國,參加了戰爭債券的募集活動。雖然獲得了莫大的榮譽,但巴斯隆覺得與自己格格不入,他申請返回作戰部隊,但都被海軍陸戰隊拒絕了。在拒絕了軍方提議的幾個職位後,他再次請求返回前線,這次請求被批准了。1943年10月27日,他前往彭德爾頓軍營參加訓練。在彭德爾頓軍營,巴斯隆遇到了未來的妻子,一名海軍陸戰隊婦女預備隊中士,1944年7月10日兩人喜結連理,蜜月是在他妻子雙親波特蘭附近的農場中度過的。

在硫磺島戰役期間,巴斯隆被分配到陸戰5師27團1營C連,擔任機槍班班長。在1945年2月9日戰鬥中,巴斯隆率領他的班在紅二灘參戰,在向島上機場衝鋒的途中,他被迫擊炮彈片擊中陣亡。因為他在硫磺島戰役期間表現出來的英雄主義精神,被追授海軍陸戰隊2級最高榮譽海軍十字勳章,後被安葬在阿靈頓國家公墓中。


彼得堡的肥天鵝


在二戰瓜島戰役中,誕生了英雄人物巴斯隆,他一個人消滅了將近2000名日軍,不但令日軍聞風喪膽,而且更成為美軍當中的英雄人物,受到了美國國會頒發的最高軍人榮譽--榮譽勳章。原本憑藉這項榮譽巴斯隆就能安然退出戰場,度過餘生,不過他依然捨不得脫下軍裝,堅持上火線,美國政府本意讓他退伍安度晚年,但他卻執意上戰場,並且在申請上戰場的書面材料中表現的非常激動。

1945年,在跟妻子度過蜜月之旅後,巴斯隆被軍方派往了硫磺島,參加美軍在太平洋的最後一場大仗。在硫磺島上,日軍修建了大量堅固的防禦工事,日軍抱著必死的決心打算跟美軍死磕到死。這場戰役也成為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最為殘酷和慘烈的戰役,美軍死傷將近2.5萬人,在這場戰役中,就有傳奇人物巴斯隆。

1945年2月19日,作為一名機槍手小隊長,他登陸硫磺島參戰。登陸之後,遭遇到了日軍猛烈的壓制,眼見很多戰友被壓制在海灘無法動彈,寸步難行。巴斯隆獨自穿過日軍陣線,一個人用手中的手榴彈炸燬了日軍的碉堡,並且消滅了裡面的敵人。緊接著,他一路不停歇,一口氣打到了硫磺島中央的飛機場,冒著兇猛的炮火,指引一輛被困在日軍地雷陣中的美軍坦克脫離,就在此時,一顆日軍迫擊炮彈呼嘯而來,巴斯隆被彈片不幸擊中,永遠的告別了戰場。或許戰死沙場是英雄們最後的歸宿,作為消滅鬼子人數最多的軍人,巴斯隆最後被葬入了阿靈頓國家公墓,他的英雄事蹟也被拍成《太平洋戰爭》中的一部分,廣為流傳,受到世人的敬仰和欽佩。(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